“秦风超导实验室”内,气氛前所未有地凝重,却又隐隐透着一股压抑不住的兴奋。
时间已是深夜,窗外星光黯淡,唯有这间汇聚了燕京顶尖青年才俊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如同黑夜中的一座灯塔。
巨大的全息投影屏幕上,正显示着一个极其复杂、却又带着某种难以言喻的和谐美感的分子结构模型。无数代表着电子、声子、以及一些从未在教科书上出现过的奇异准粒子的光点,在模型中穿梭、碰撞、纠缠,演绎着一场微观世界的壮丽史诗。
秦风站在屏幕前,手中握着一支激光笔,神情专注而平静。
在他身后,实验室的核心成员——理论物理博士后钱学海、实验天才李晓东、负责规模化制备的孙月华博士,以及其他几位精挑细选出来的博士生和硕士生,都屏息凝神,目光紧紧地锁定在秦风和屏幕上。
他们已经连续三天三夜没有离开过这间会议室了。
咖啡杯堆积如山,外卖盒散落在角落,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闪烁着一种名为“见证历史”的光芒。
“各位,”秦风的声音打破了寂静,清晰而沉稳,“经过这段时间对‘燕京一号’超导体海量实验数据的分析,以及我个人对其微观结构的一些……嗯,特殊感悟,我初步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模型,试图解释其独特的室温超导机理。”
他口中的“特殊感悟”,自然是指【物质重构原理(初级)】带给他的那种近乎“上帝视角”的洞察力。这种洞察力,让他能够跳出现有物理学理论的框架,从更本质的层面去理解物质的相互作用。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BCS理论,虽然完美地解释了常规低温超导体的行为,但在面对铜氧化物等高温超导体时,已经显得力不从心。而对于我们的‘燕京一号’——这种结构复杂、多组分、多尺度耦合的有机复合型室温超导体,BCS理论更是……几乎完全失效。”
秦风的激光笔在屏幕上划过,点出了BCS理论的几个核心观点:电声子相互作用、库珀对的形成、以及超导能隙的打开。
“BCS理论的基石是电声子相互作用。但在‘燕京一号’中,我们通过拉曼光谱和中子散射实验发现,虽然也存在声子,但其对超导的贡献,似乎并非主导。而且,其超导能隙的对称性,也与传统BCS理论预言的s波对称性有显着差异。”
钱学海博士后点了点头,镜片后的目光闪烁着思索的光芒:“是的,秦研究员。我们理论组之前尝试用强耦合的BCS理论,甚至是一些非规的电声子相互作用模型去拟合实验数据,但效果都不理想。‘燕京一号’表现出的某些特性,比如其在特定磁场下的准线性磁阻,以及超导涨落的奇异行为,都无法用现有的理论完美解释。”
李晓东也挠了挠他那标志性的鸡窝头,瓮声瓮气地说道:“秦头儿,不瞒您说,我们实验组最近发现,‘燕京一号’在受到特定频率的太赫兹电磁波辐照时,其超导转变温度竟然会出现一个微小但可重复的提升!这……这简直是见了鬼了!用光照一照就能提高超导温度?这要是说出去,非得被人当成民科不可!”
实验室里的其他成员也纷纷点头,显然都被这个“太赫兹增益效应”给困扰了许久。
秦风微微一笑,似乎对这一切早有预料。
“晓东,你说的这个‘太赫兹增益效应’,恰恰是我新理论模型的一个重要实验佐证。”
他话锋一转,激光笔指向了屏幕上那个复杂而精美的分子结构。
“我的新理论,我暂时称之为‘有机协同量子纠缠模型’,简称‘OCQE模型’(Organic Cooperative QuantuEntanglent Model)。”
“OCQE模型?”众人眼中都露出了好奇和期待。
“是的。”秦风深吸一口气,开始阐述他这个足以颠覆传统认知的全新理论。
“OCQE模型的核心观点是,‘燕京一号’的室温超导电性,并非来源于单一的电子-声子相互作用,而是一种多机制、多尺度协同作用下的宏观量子现象。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一、有机长链分子的拓扑序与准一维电子态:
“‘燕京一号’的核心骨架,是由特定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复杂有机长链大分子构成。这些大分子在特定的自组装条件下,会形成一种具有高度拓扑有序性的准一维纳米通道。电子在这些通道中,表现出强烈的各向异性,其行为更接近于一维的‘液态电子’,而不是传统金属中的三维费米气体。”
秦风在屏幕上调出了一张通过球差电镜拍摄的“燕京一号”超高分辨率微观结构图,上面清晰地显示出那些如同精密编织的艺术品般的有机分子链。
“正是这种独特的拓扑序和准一维电子态,为后续的奇异量子现象提供了舞台。”
二、分子内激子与等离激元共振增强的非局域库珀配对:
“传统的BCS理论认为,库珀对是通过交换声子形成的。但在OCQE模型中,我认为‘燕京一号’的库珀对,其‘胶水’更加复杂和高效。它主要来源于有机大分子内部的激子(Exciton)和表面等离激元(Plasn)的共振增强效应。”
秦风解释道:“当电子对穿过这些有机长链时,会激发分子内的π电子云,形成瞬时的激子。同时,这些有机链的表面,由于其特殊的介电特性,也容易产生高频的表面等离激元振荡。这两种高频元激发,如同两只无形的大手,将原本相互排斥的电子强行‘撮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能量更低、束缚更强的非局域库珀对。这种配对机制的有效作用范围,远超传统的声子机制,而且其特征频率也更高,这直接导致了其能够承受更高的温度而不被热扰动破坏。”
“激子和等离激元做‘红娘’?”李晓东听得眼睛都直了,“秦头儿,您这脑洞……也太大了!这两种东西,以前都是在光学和半导体领域研究得多,没想到还能跟超导扯上关系!”
钱学海却陷入了沉思,他喃喃道:“非局域库珀对……高频元激发……这似乎能解释为什么‘燕京一号’的同位素效应非常微弱,因为其配对机制对原子核的质量依赖性不强。而且,高频元激发也意味着其超导能隙可能非常大,这与我们实验观测到的结果是吻合的!”
三、特定微生物发酵引入的“手性催化”与“缺陷钉扎自修复”:
“这或许是OCQE模型中最‘玄学’,但也最能解释‘食堂剩饭’为何能炼出超导体的部分。”秦风微微一笑,点出了他理论中最具原创性的一环。
“我们最初的实验,之所以选择食堂剩饭,是因为其中包含了极其复杂的有机物和微生物菌群。经过【物质重构原理】的启示,我发现,在‘燕京一号’的形成过程中,几种特定的、具有手性特征的微生物,扮演了至关重要的‘催化剂’和‘建筑师’的角色。”
“这些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会分泌出一些具有特殊手性结构的酶。这些酶,一方面能够选择性地降解和重组剩饭中的有机大分子,生成具有特定旋光性的超导前驱体;另一方面,它们似乎还能在材料的自组装过程中,起到一种‘缺陷钉扎自修复’的作用。”
秦风解释道:“任何材料在制备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晶格缺陷。这些缺陷对于超导电流来说,是致命的散射中心。但在‘燕京一号’中,这些手性微生物似乎能够‘识别’并‘修复’一部分关键的缺陷,或者将这些缺陷‘钉扎’在对超导电流影响较小的区域。这就好比给高速公路上的坑洼打上了‘补丁’,或者在旁边修了‘减速带’,从而保证了超导电流的顺畅通行。”
“我靠!微生物还能当‘纳米机器人’使?”王浩然不知何时也溜了进来,听到这里,忍不住惊呼出声。他身后,陈凯和李明博也是一脸“不明觉厉”的表情。
“咳咳,王浩然同学,请保持安静。”秦风无奈地看了他一眼。
实验室的成员们也是被秦风这个“手性催化”和“缺陷钉扎自修复”的说法给震住了。这简直是把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如果真是这样,”孙月华博士激动地说道,“那我们之前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不同批次的‘剩饭’,甚至不同食堂的‘剩饭’,制备出来的‘燕京一号’性能会有细微差异,现在就能解释了!关键就在于那些微生物的种类和活性!”
四、对BCS理论的修正与拓展:
“OCQE模型并非要完全否定BCS理论。”秦风的语气变得郑重起来,“事实上,我认为BCS理论是OCQE模型在特定条件下的一个近似和特例。”
“BCS理论描述的是弱耦合、低温、以电声子相互作用为主导的超导体系。而OCQE模型,则试图构建一个更普适的框架,将有机材料的独特性质、多体量子效应、甚至生物化学过程都纳入其中。它预言,在合适的条件下,通过精巧的材料设计和微观调控,完全有可能在更多种类的材料中实现高温甚至室温超导。”
秦风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声音铿锵有力:“OCQE模型不仅完美解释了‘燕京一号’的独特性和优异性能,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全新的、超越传统BCS理论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更多、更神奇的超导材料!它告诉我们,超导的奥秘,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深邃和广阔!”
当秦风阐述完他整个OCQE模型的框架后,整个会议室陷入了一片死寂。
每个人都被这个宏大、精巧、而又充满了颠覆性思想的理论给深深震撼了。
钱学海博士后第一个反应过来,他猛地站起身,因为太过激动,甚至碰倒了身后的椅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秦研究员!您……您这个理论……简直是……是天才的构想!”他语无伦次地说道,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狂热的光芒,“它……它就像一把钥匙,解开了我们心中所有的疑惑!那个‘太赫兹增益效应’,如果用您的激子-等离激元共振模型来解释,就完全说得通了!特定频率的太赫兹波,正好能够激发那些高频元,从而增强库珀对的束缚能!”
李晓东也一拍大腿:“对啊!还有我们之前观测到的那个‘剩饭批次效应’,用‘手性微生物催化’的理论一套,简直是严丝合缝!秦头儿,您这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
孙月华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太……太完美了!这个理论,不仅解释了现象,还为我们后续优化制备工艺指明了方向!我们可以尝试筛选和培养特定的高效微生物菌株,甚至人工合成那些具有手性催化活性的酶!”
团队的其他成员,也纷纷从最初的震惊中回过神来,爆发出热烈的讨论和赞叹。
“这个OCQE模型,逻辑太自洽了!数学推导也……虽然我还没完全看懂,但感觉非常严谨!”
“它不仅解释了‘燕京一号’,还对传统的BCS理论进行了重要的修正和拓展!这……这简直是要改写教科书的节奏啊!”
“颠覆!绝对是颠覆性的认知!我感觉我以前学的凝聚态物理,都白学了!”
秦风看着团队成员们激动的样子,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他的这个新理论,已经初步获得了自己团队的认可。
“好了,各位,”秦风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理论的构建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需要做两件事:第一,尽快将OCQE模型的详细内容整理成论文,投给《格物》!我相信,这篇文章一旦发表,必将引起全球学术界的巨大轰动!”
“第二,”秦风的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OCQE模型还预言了一些全新的、尚未被实验证实的现象。比如,在特定的有机分子链结构中,可能存在一种由拓扑序保护的‘马约拉纳边界态’,这对于实现容错的拓扑量子计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希望实验组立刻着手设计相关实验,去验证这些预言!”
“是!秦头儿!”李晓东和钱学海异口同声地应道,眼中充满了昂扬的斗志。
就在这时,秦风的手机响了。是吴国栋校长打来的。
“喂,校长。”
“小秦啊!你小子是不是又在实验室里憋大招呢?!我刚听李教授说,你们实验室这几天灯火通明的,跟要发射火箭似的!是不是又有什么重大突破了?!”吴国栋校长的大嗓门隔着电话都能感受到他的兴奋。
秦风笑了笑:“校长,确实有了一些新的理论进展,正在准备整理成论文。”
“新的理论进展?!”吴国栋校长一听,声音更高了八度,“比上次那个‘剩饭超导’还厉害吗?!哎呀,我就知道你小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快快快,赶紧发!发《格物》!不,直接发《宇宙真理》!让全世界都看看,我们燕京大学的水平!”
秦风哭笑不得:“校长,世界上没有《宇宙真理》这个期刊……”
“嗨,不管什么期刊,反正就是要最牛的!经费不够了跟我说!学校就是砸锅卖铁也支持你!对了,食堂王师傅最近又研发了几道新菜,说是从你的‘剩饭超导’里获得的灵感,你要不要抽空去尝尝?说不定又能给你带来新的科研灵感呢!”
挂断电话,秦风无奈地摇了摇头。这位校长,还真是……时刻不忘给食堂拉生意啊。
他看了一眼窗外,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而一个全新的,由“秦风理论”引领的超导研究时代,也即将拉开序幕。
他知道,这篇即将投出的论文,必将像一颗重磅炸弹,在全球物理学界,不,是整个科学界,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地震!
传统的认知将被颠覆,新的思想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而他,秦风,将站在着这场伟大变革的浪潮之巅!
喜欢学神系统:爆肝高考全科满分
时间已是深夜,窗外星光黯淡,唯有这间汇聚了燕京顶尖青年才俊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如同黑夜中的一座灯塔。
巨大的全息投影屏幕上,正显示着一个极其复杂、却又带着某种难以言喻的和谐美感的分子结构模型。无数代表着电子、声子、以及一些从未在教科书上出现过的奇异准粒子的光点,在模型中穿梭、碰撞、纠缠,演绎着一场微观世界的壮丽史诗。
秦风站在屏幕前,手中握着一支激光笔,神情专注而平静。
在他身后,实验室的核心成员——理论物理博士后钱学海、实验天才李晓东、负责规模化制备的孙月华博士,以及其他几位精挑细选出来的博士生和硕士生,都屏息凝神,目光紧紧地锁定在秦风和屏幕上。
他们已经连续三天三夜没有离开过这间会议室了。
咖啡杯堆积如山,外卖盒散落在角落,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闪烁着一种名为“见证历史”的光芒。
“各位,”秦风的声音打破了寂静,清晰而沉稳,“经过这段时间对‘燕京一号’超导体海量实验数据的分析,以及我个人对其微观结构的一些……嗯,特殊感悟,我初步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模型,试图解释其独特的室温超导机理。”
他口中的“特殊感悟”,自然是指【物质重构原理(初级)】带给他的那种近乎“上帝视角”的洞察力。这种洞察力,让他能够跳出现有物理学理论的框架,从更本质的层面去理解物质的相互作用。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BCS理论,虽然完美地解释了常规低温超导体的行为,但在面对铜氧化物等高温超导体时,已经显得力不从心。而对于我们的‘燕京一号’——这种结构复杂、多组分、多尺度耦合的有机复合型室温超导体,BCS理论更是……几乎完全失效。”
秦风的激光笔在屏幕上划过,点出了BCS理论的几个核心观点:电声子相互作用、库珀对的形成、以及超导能隙的打开。
“BCS理论的基石是电声子相互作用。但在‘燕京一号’中,我们通过拉曼光谱和中子散射实验发现,虽然也存在声子,但其对超导的贡献,似乎并非主导。而且,其超导能隙的对称性,也与传统BCS理论预言的s波对称性有显着差异。”
钱学海博士后点了点头,镜片后的目光闪烁着思索的光芒:“是的,秦研究员。我们理论组之前尝试用强耦合的BCS理论,甚至是一些非规的电声子相互作用模型去拟合实验数据,但效果都不理想。‘燕京一号’表现出的某些特性,比如其在特定磁场下的准线性磁阻,以及超导涨落的奇异行为,都无法用现有的理论完美解释。”
李晓东也挠了挠他那标志性的鸡窝头,瓮声瓮气地说道:“秦头儿,不瞒您说,我们实验组最近发现,‘燕京一号’在受到特定频率的太赫兹电磁波辐照时,其超导转变温度竟然会出现一个微小但可重复的提升!这……这简直是见了鬼了!用光照一照就能提高超导温度?这要是说出去,非得被人当成民科不可!”
实验室里的其他成员也纷纷点头,显然都被这个“太赫兹增益效应”给困扰了许久。
秦风微微一笑,似乎对这一切早有预料。
“晓东,你说的这个‘太赫兹增益效应’,恰恰是我新理论模型的一个重要实验佐证。”
他话锋一转,激光笔指向了屏幕上那个复杂而精美的分子结构。
“我的新理论,我暂时称之为‘有机协同量子纠缠模型’,简称‘OCQE模型’(Organic Cooperative QuantuEntanglent Model)。”
“OCQE模型?”众人眼中都露出了好奇和期待。
“是的。”秦风深吸一口气,开始阐述他这个足以颠覆传统认知的全新理论。
“OCQE模型的核心观点是,‘燕京一号’的室温超导电性,并非来源于单一的电子-声子相互作用,而是一种多机制、多尺度协同作用下的宏观量子现象。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一、有机长链分子的拓扑序与准一维电子态:
“‘燕京一号’的核心骨架,是由特定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复杂有机长链大分子构成。这些大分子在特定的自组装条件下,会形成一种具有高度拓扑有序性的准一维纳米通道。电子在这些通道中,表现出强烈的各向异性,其行为更接近于一维的‘液态电子’,而不是传统金属中的三维费米气体。”
秦风在屏幕上调出了一张通过球差电镜拍摄的“燕京一号”超高分辨率微观结构图,上面清晰地显示出那些如同精密编织的艺术品般的有机分子链。
“正是这种独特的拓扑序和准一维电子态,为后续的奇异量子现象提供了舞台。”
二、分子内激子与等离激元共振增强的非局域库珀配对:
“传统的BCS理论认为,库珀对是通过交换声子形成的。但在OCQE模型中,我认为‘燕京一号’的库珀对,其‘胶水’更加复杂和高效。它主要来源于有机大分子内部的激子(Exciton)和表面等离激元(Plasn)的共振增强效应。”
秦风解释道:“当电子对穿过这些有机长链时,会激发分子内的π电子云,形成瞬时的激子。同时,这些有机链的表面,由于其特殊的介电特性,也容易产生高频的表面等离激元振荡。这两种高频元激发,如同两只无形的大手,将原本相互排斥的电子强行‘撮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能量更低、束缚更强的非局域库珀对。这种配对机制的有效作用范围,远超传统的声子机制,而且其特征频率也更高,这直接导致了其能够承受更高的温度而不被热扰动破坏。”
“激子和等离激元做‘红娘’?”李晓东听得眼睛都直了,“秦头儿,您这脑洞……也太大了!这两种东西,以前都是在光学和半导体领域研究得多,没想到还能跟超导扯上关系!”
钱学海却陷入了沉思,他喃喃道:“非局域库珀对……高频元激发……这似乎能解释为什么‘燕京一号’的同位素效应非常微弱,因为其配对机制对原子核的质量依赖性不强。而且,高频元激发也意味着其超导能隙可能非常大,这与我们实验观测到的结果是吻合的!”
三、特定微生物发酵引入的“手性催化”与“缺陷钉扎自修复”:
“这或许是OCQE模型中最‘玄学’,但也最能解释‘食堂剩饭’为何能炼出超导体的部分。”秦风微微一笑,点出了他理论中最具原创性的一环。
“我们最初的实验,之所以选择食堂剩饭,是因为其中包含了极其复杂的有机物和微生物菌群。经过【物质重构原理】的启示,我发现,在‘燕京一号’的形成过程中,几种特定的、具有手性特征的微生物,扮演了至关重要的‘催化剂’和‘建筑师’的角色。”
“这些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会分泌出一些具有特殊手性结构的酶。这些酶,一方面能够选择性地降解和重组剩饭中的有机大分子,生成具有特定旋光性的超导前驱体;另一方面,它们似乎还能在材料的自组装过程中,起到一种‘缺陷钉扎自修复’的作用。”
秦风解释道:“任何材料在制备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晶格缺陷。这些缺陷对于超导电流来说,是致命的散射中心。但在‘燕京一号’中,这些手性微生物似乎能够‘识别’并‘修复’一部分关键的缺陷,或者将这些缺陷‘钉扎’在对超导电流影响较小的区域。这就好比给高速公路上的坑洼打上了‘补丁’,或者在旁边修了‘减速带’,从而保证了超导电流的顺畅通行。”
“我靠!微生物还能当‘纳米机器人’使?”王浩然不知何时也溜了进来,听到这里,忍不住惊呼出声。他身后,陈凯和李明博也是一脸“不明觉厉”的表情。
“咳咳,王浩然同学,请保持安静。”秦风无奈地看了他一眼。
实验室的成员们也是被秦风这个“手性催化”和“缺陷钉扎自修复”的说法给震住了。这简直是把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如果真是这样,”孙月华博士激动地说道,“那我们之前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不同批次的‘剩饭’,甚至不同食堂的‘剩饭’,制备出来的‘燕京一号’性能会有细微差异,现在就能解释了!关键就在于那些微生物的种类和活性!”
四、对BCS理论的修正与拓展:
“OCQE模型并非要完全否定BCS理论。”秦风的语气变得郑重起来,“事实上,我认为BCS理论是OCQE模型在特定条件下的一个近似和特例。”
“BCS理论描述的是弱耦合、低温、以电声子相互作用为主导的超导体系。而OCQE模型,则试图构建一个更普适的框架,将有机材料的独特性质、多体量子效应、甚至生物化学过程都纳入其中。它预言,在合适的条件下,通过精巧的材料设计和微观调控,完全有可能在更多种类的材料中实现高温甚至室温超导。”
秦风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声音铿锵有力:“OCQE模型不仅完美解释了‘燕京一号’的独特性和优异性能,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全新的、超越传统BCS理论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更多、更神奇的超导材料!它告诉我们,超导的奥秘,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深邃和广阔!”
当秦风阐述完他整个OCQE模型的框架后,整个会议室陷入了一片死寂。
每个人都被这个宏大、精巧、而又充满了颠覆性思想的理论给深深震撼了。
钱学海博士后第一个反应过来,他猛地站起身,因为太过激动,甚至碰倒了身后的椅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秦研究员!您……您这个理论……简直是……是天才的构想!”他语无伦次地说道,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狂热的光芒,“它……它就像一把钥匙,解开了我们心中所有的疑惑!那个‘太赫兹增益效应’,如果用您的激子-等离激元共振模型来解释,就完全说得通了!特定频率的太赫兹波,正好能够激发那些高频元,从而增强库珀对的束缚能!”
李晓东也一拍大腿:“对啊!还有我们之前观测到的那个‘剩饭批次效应’,用‘手性微生物催化’的理论一套,简直是严丝合缝!秦头儿,您这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
孙月华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太……太完美了!这个理论,不仅解释了现象,还为我们后续优化制备工艺指明了方向!我们可以尝试筛选和培养特定的高效微生物菌株,甚至人工合成那些具有手性催化活性的酶!”
团队的其他成员,也纷纷从最初的震惊中回过神来,爆发出热烈的讨论和赞叹。
“这个OCQE模型,逻辑太自洽了!数学推导也……虽然我还没完全看懂,但感觉非常严谨!”
“它不仅解释了‘燕京一号’,还对传统的BCS理论进行了重要的修正和拓展!这……这简直是要改写教科书的节奏啊!”
“颠覆!绝对是颠覆性的认知!我感觉我以前学的凝聚态物理,都白学了!”
秦风看着团队成员们激动的样子,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他的这个新理论,已经初步获得了自己团队的认可。
“好了,各位,”秦风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理论的构建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需要做两件事:第一,尽快将OCQE模型的详细内容整理成论文,投给《格物》!我相信,这篇文章一旦发表,必将引起全球学术界的巨大轰动!”
“第二,”秦风的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OCQE模型还预言了一些全新的、尚未被实验证实的现象。比如,在特定的有机分子链结构中,可能存在一种由拓扑序保护的‘马约拉纳边界态’,这对于实现容错的拓扑量子计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希望实验组立刻着手设计相关实验,去验证这些预言!”
“是!秦头儿!”李晓东和钱学海异口同声地应道,眼中充满了昂扬的斗志。
就在这时,秦风的手机响了。是吴国栋校长打来的。
“喂,校长。”
“小秦啊!你小子是不是又在实验室里憋大招呢?!我刚听李教授说,你们实验室这几天灯火通明的,跟要发射火箭似的!是不是又有什么重大突破了?!”吴国栋校长的大嗓门隔着电话都能感受到他的兴奋。
秦风笑了笑:“校长,确实有了一些新的理论进展,正在准备整理成论文。”
“新的理论进展?!”吴国栋校长一听,声音更高了八度,“比上次那个‘剩饭超导’还厉害吗?!哎呀,我就知道你小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快快快,赶紧发!发《格物》!不,直接发《宇宙真理》!让全世界都看看,我们燕京大学的水平!”
秦风哭笑不得:“校长,世界上没有《宇宙真理》这个期刊……”
“嗨,不管什么期刊,反正就是要最牛的!经费不够了跟我说!学校就是砸锅卖铁也支持你!对了,食堂王师傅最近又研发了几道新菜,说是从你的‘剩饭超导’里获得的灵感,你要不要抽空去尝尝?说不定又能给你带来新的科研灵感呢!”
挂断电话,秦风无奈地摇了摇头。这位校长,还真是……时刻不忘给食堂拉生意啊。
他看了一眼窗外,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而一个全新的,由“秦风理论”引领的超导研究时代,也即将拉开序幕。
他知道,这篇即将投出的论文,必将像一颗重磅炸弹,在全球物理学界,不,是整个科学界,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地震!
传统的认知将被颠覆,新的思想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而他,秦风,将站在着这场伟大变革的浪潮之巅!
喜欢学神系统:爆肝高考全科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