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仿佛在这一刻被无限拉长,又在下一刻被压缩到了极致。
当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等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接连通过官方渠道,以最严谨的学术态度宣布——“我们成功复现了燕京大学秦风同学论文中描述的室温超导现象,其性能数据与论文报告基本一致,甚至部分指标在我们的优化下略有提升!”——整个世界,尤其是全球科学界,彻底陷入了一种混杂着极致震惊、狂热兴奋与深刻反思的复杂情绪之中。
如果说之前燕京大学的单方面宣布,以及《格物》期刊的闪电发表,还让一部分人,尤其是那些自诩顶尖、骨子里带着一丝傲慢的西方科研机构,抱有一丝“或许是实验巧合”、“或许是数据解读存在偏差”、“或许华夏人集体打了鸡血走了狗屎运”的侥幸心理。
那么现在,这些来自不同国家、拥有最顶尖设备和人才、素来以严谨和挑剔着称的独立实验室,用无可辩驳的重复实验结果,如同在天平的另一端接连压上沉甸甸的砝码,彻底击碎了所有的质疑与侥幸!
铁证如山!
秦风,那个年仅十八岁的燕京大学大一新生,真的用“食堂剩饭”,捅破了材料科学领域的天花板!
但在华夏另一所顶尖学府,清北大学的物理学院和材料学院的办公楼里,依旧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物理学院院长办公室,烟雾缭绕。平时儒雅随和,注重养生的周培源院士,此刻指间的烟卷已经燃到了尽头,烫了手才猛然惊觉。他面前的烟灰缸里,已经堆满了烟蒂。
“老刘,老王,你们都说说,这……这叫什么事啊!”周院士声音沙哑,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疲惫和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绪,“燕京大学,秦风……室温超导……食堂剩饭……这些词组合在一起,我到现在都觉得像是在听天方夜谭!”
材料学院的刘明远教授,一位在高温超导领域耕耘了三十余年的老专家,苦笑着摇了摇头:“老周,别说你了,我今天下午看到MIT和剑桥的公告时,手里的保温杯都差点摔了。第一时间,我让我的博士生立刻放下手头所有的课题,全力复现秦风的实验。结果……哼,结果你猜怎么着?”
“怎么着?难道你们也……”旁边一位头发花白的凝聚态物理专家王立鼎教授急切地问道。
刘明远长叹一口气:“我们实验室的条件,在国内也算顶尖了吧?设备、人才,哪样差了?可我们严格按照秦风论文里的步骤,折腾了整整八个小时,连个超导的毛都没摸到!人家论文里写得清清楚楚,‘有机复合型’,‘特定微生物发酵’,‘常温常压’……这些看似简单的词,组合起来简直就是玄学!”
“玄学?我看是绝学!”周培源院士猛地一拍大腿,“我仔细研究了那篇《格物》上的论文,秦风作为第一作者,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实验数据详实得令人发指!尤其是他对材料微观结构和可能机理的初步探讨,虽然还只是‘初步’,但其展现出的洞察力,根本不像一个大一新生,倒像是个浸淫此道数十年的老狐狸!”
“何止是老狐狸,”王立鼎教授扶了扶眼镜,语气中带着几分萧索,“我们还在为传统铜氧化物超导体的配对比利争论不休,为那零点几K的转变温度提升而沾沾自喜,人家直接一步到位,干到了室温!还是用‘剩饭’!这……这简直是降维打击!把我们这些搞了一辈子材料的老家伙的脸,按在地上反复摩擦啊!”
办公室里陷入了一阵难堪的沉默。
是啊,脸疼,火辣辣的疼!
曾几何时,清北在国内高校中,无论是物理还是材料,都有着舍我其谁的傲气。他们也曾幻想过,由清北的团队率先攻克室温超导这一世纪难题。可现实却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我听说,燕京大学那边,现在跟过年一样。”刘明远教授酸溜溜地说道,“全球顶尖学者的合作邀请、访问请求,雪片一样飞过去。还有那些顶尖的高中生源,以前削尖了脑袋想进我们清北,现在恐怕都要重新掂量掂量了。”
“何止是掂量,”周培源院士苦笑,“我刚接到招生办老张的电话,他都快哭了。说是有好几个已经基本确定保送我们物理系的好苗子,今天下午突然打电话来咨询转投燕京大学的可能性!理由?‘想去一个能用剩饭创造奇迹的地方,感受一下科学的魔力’!”
“噗——”王立鼎教授刚喝的一口茶差点喷出来,“这理由……我竟无言以对。”
此刻,清北大学的校园论坛上,更是炸开了锅。
“卧槽!燕京大学牛逼大发了!秦风大神,请收下我的膝盖!”
“之前是谁说燕京大学物理系不如我们清北的?出来走两步!脸疼不疼?”
“呜呜呜,我感觉我上了个假大学,人家大一新生搞室温超导,我们还在为高数期末考试会不会挂科而瑟瑟发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楼上的,别说了,我已经开始研究我们食堂的剩饭了,万一我也能……”
“醒醒!你以为你是秦风啊?人家那是天选之子,我们是天选打工人!”
“酸了酸了,隔壁燕京大学的学生,以后出门腰杆都能挺得更直了。‘你好,燕京大学的。’‘哦,就是那个出了个用剩饭搞出室温超导的秦风的大学?失敬失敬!’”
各种羡慕嫉妒恨的言论,夹杂着对秦风的崇拜和对燕京大学的“柠檬精”发言,刷爆了整个论坛。一些原本以清北学子自居,颇有些优越感的学生,此刻也沉默了。
在绝对的、颠覆性的科研成果面前,任何的骄傲和偏见,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与清北大学那略显压抑和“酸楚”的气氛不同,此刻的燕京大学,完全沉浸在一片巨大的狂欢之中。
从校长到普通学生,从物理学院到后勤集团,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和自豪。
“号外!号外!MIT、剑桥、马普所……全球十大顶尖实验室全部成功复现秦风超导体!”
“燕京大学牛逼!秦风牛逼!”
校园广播里,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这条振奋人心的消息。物理学院的楼下,不知是谁自发组织起来,拉起了巨大的横幅:“热烈祝贺我校秦风同学攻克室温超导世界难题!”“向秦风同学学习,勇攀科学高峰!”
学生们自发地聚集在广场上,有人甚至放起了烟花,虽然很快被校卫队制止,但那份激动的心情却如同燎原的星火,在每个人心中燃烧。
秦风的宿舍,302室,此刻已经快被挤爆了。
“疯子!你简直不是人!你是神!”王浩然抱着秦风的大腿,激动得语无伦次,“我王浩然这辈子没服过谁,今天我服了!五体投地!”
“老秦,老秦,快,给我签个名!就签在我这本《大学物理》上,以后这就是我的传家宝!”学委陈凯拿着一本崭新的教材,满脸崇拜。
“秦哥,以后你就是我亲哥!求带飞啊!毕业论文、科研项目,苟富贵,勿相忘啊!”平时最活跃的李明博,此刻也化身铁杆迷弟。
秦风被这阵仗搞得有些哭笑不得,他好不容易从人群中挤出来,擦了擦额头并不存在的汗,淡定地说道:“大家冷静,冷静一点。这只是科学道路上的一小步,未来的路还很长。”
“一小步?!”王浩然怪叫起来,“疯子,你管这叫一小步?这特么是人类的一大步!直接把材料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炸了个底朝天的一大步!”
“没错!我听说《格物》期刊的主编连夜给李教授打电话,说他们期刊的网站因为访问量过大,已经崩了好几次了!全世界的物理学家都在下载你的论文!”陈凯补充道,眼睛里闪烁着小星星。
秦风笑了笑,没有再多说什么。他知道,这种时候,任何解释都是多余的。
此刻,物理学院院长办公室里,李振华教授正红光满面地接着一个又一个祝贺电话,手都有些发软。
“哎呀,张院士,您太客气了!都是秦风那孩子自己努力,我们就是提供了点微不足道的帮助……”
“哦?诺贝尔奖委员会的理事?想邀请秦风去做个报告?这个……这个我要和学校领导以及秦风本人商量一下,您看……”
“什么?麻省理工的戴维斯教授想带他的整个超导团队来我们燕京大学做访问学者,希望和秦风深度合作?欢迎!热烈欢迎啊!”
挂断一个电话,另一个电话又立刻响起。李振华教授感觉自己这辈子都没这么风光过。他看着办公桌对面,同样笑得合不拢嘴的燕京大学校长吴国栋,心中感慨万千。
“老李啊,”吴国栋校长激动地搓着手,“这次,我们燕京大学,可真是在全世界面前,大大地露了一回脸啊!不,是扬眉吐气!是引领潮流!”
“是啊,校长,”李振华教授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激动的心情,“秦风这孩子,是我们燕京大学的宝藏,更是我们华夏民族的骄傲!”
吴国栋校长猛地一拍桌子:“没错!这样的天才,我们必须倾尽全力去培养!我已经和上面汇报过了,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指示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为秦风同学提供最好的科研条件和支持!经费上不封顶!要人给人,要设备给设备!”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而且,我听说,清北那边的老周和老刘,今天一天都没吃好饭,血压都上去了。哈哈哈哈!痛快!真是痛快啊!”
李振华教授闻言,也是会心一笑。这种良性的竞争和“碾压”带来的快感,实在是太舒爽了。
如果说燕京大学是风暴的中心,享受着胜利的荣光,那么整个全球的材料科学界和凝聚态物理学界,则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地震。
各大科研机构的内部论坛、学术交流群里,关于“秦风超导体”的讨论热度,已经达到了沸点。
“我的上帝!这是真的!室温超导,竟然真的被一个大一新生用‘有机废料’搞出来了!我感觉我几十年的物理学白学了!”一位欧洲某着名大学的老教授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哀叹。
“BCS理论还能解释这个现象吗?我表示严重怀疑!这完全颠覆了我们对超导机制的传统认知!”
“别争了!我已经让我实验室的学生全部停下手中的课题,全力研究这种‘有机复合型室温超导体’!谁能率先搞清楚它的微观机理,谁就能在下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占据先机!”一位美国国家实验室的主任在内部邮件中这样写道。
《Nature》、《Science》、《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顶级期刊的编辑部,此刻也忙得人仰马翻。无数的科研团队,在成功复现秦风的实验后,立刻开始着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挖掘这种神奇材料的更多特性和潜在机理。
“快!把所有关于有机超导体、非常规超导机理的审稿人名单都调出来!我们预计接下来几个月,相关领域的投稿将会井喷!”一位《Nature Physics》的编辑对助手说道。
以往那些高高在上,对非传统超导材料研究持保守甚至排斥态度的“学术权威”们,此刻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一些固守传统理论,曾公开质疑过秦风成果的学者,更是悄悄删除了自己之前的言论,或者干脆“装死”,生怕被翻出来鞭尸。
整个材料科学界和凝聚态物理学界的研究格局,仿佛在一夜之间被彻底打乱、重塑。
无数实验室开始紧急采购与秦风论文中提及的相似的有机材料,甚至有好事者开始研究燕京大学食堂的菜单,试图找出“剩饭”的秘密。
“燕京大学食堂,或成最大赢家?”有媒体用这样戏谑的标题报道。
一些嗅觉敏锐的科研团队,已经开始基于秦风的初步理论探讨,提出各种新的理论模型和实验方案。
“基于‘秦风超导体’的量子干涉效应初步观察!”
“一种新型‘有机声子’在室温超导中的可能作用!”
“‘秦风材料’在强磁场下的奇异金属行为研究!”
一篇篇预印本论文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在arXiv等平台上,虽然大多还很粗糙,但却标志着一个新的研究热潮,正在以秦风的名字为核心,席卷全球。
在这场席卷全球的科学风暴中,远在江南小城的秦家,也感受到了这份巨大的喜悦。
秦风的父母,秦建国和张桂芬,这两天接电话接到手软。亲戚、朋友、单位领导、甚至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表亲,都打来电话祝贺。
“老秦啊,你家秦风可真是出息了!光宗耀祖啊!”
“桂芬姐,你儿子上世界新闻了!真正的世界新闻!比那些明星都厉害!”
老两口一开始还有些懵,直到看到电视新闻里,自家儿子那张略显稚嫩却无比自信的脸,以及新闻播报中那些他们听不太懂但感觉非常“高大上”的词汇——“室温超导”、“世纪突破”、“华夏天才”,他们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儿子,好像真的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晚上,秦风终于有空给家里打了个电话。
“儿子,你……你真的搞出那个什么……超导了?”张桂芬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和不确定。
“嗯,妈,算是吧。”秦风的声音依旧平静。
“那……那个东西,危险吗?我看电视上说,是什么世纪难题,会不会对你身体不好啊?”秦建国在一旁担忧地问道,在他朴素的认知里,越是厉害的东西,往往也越危险。
秦风听着父母关切的话语,心中一暖,笑道:“爸,妈,你们放心,很安全,就是个材料科学的研究,对身体没影响。你们就当我在实验室里炒了个‘新菜’,只不过这道菜的‘味道’比较特别,全世界的‘美食家’都想尝尝。”
“炒菜?”张桂芬愣了一下,随即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你这孩子,都什么时候了,还贫嘴!不过,你要是真能把剩饭炒成宝贝,那也算是你的本事!”
“妈,您放心,以后我会做出更多‘好菜’的。”秦风笑着说。
“好好好,儿子,你在学校要好好照顾自己,别太累了。钱够不够用?不够爸妈再给你打点。”秦建国叮嘱道。
“够用,爸,学校和国家都给了很多支持。”
简单的几句家常,却让秦风感受到了最纯粹的温暖和支持。这份来自家庭的力量,也是他不断前行的动力之一。
挂断电话,秦风站在宿舍的窗边,望着窗外依旧喧嚣的校园。
他知道,燕京大学因为他,在全球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无数顶尖的生源和科研人才,将会被吸引而来。
而整个全球的材料科学界、凝聚态物理学界,也因为他这个小小的“食堂剩饭超导体”,迎来了一场颠覆性的变革和全新的研究热潮。
一个新的时代,似乎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
而他,秦风,正站在这个时代的浪潮之巅。
喜欢学神系统:爆肝高考全科满分
当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等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接连通过官方渠道,以最严谨的学术态度宣布——“我们成功复现了燕京大学秦风同学论文中描述的室温超导现象,其性能数据与论文报告基本一致,甚至部分指标在我们的优化下略有提升!”——整个世界,尤其是全球科学界,彻底陷入了一种混杂着极致震惊、狂热兴奋与深刻反思的复杂情绪之中。
如果说之前燕京大学的单方面宣布,以及《格物》期刊的闪电发表,还让一部分人,尤其是那些自诩顶尖、骨子里带着一丝傲慢的西方科研机构,抱有一丝“或许是实验巧合”、“或许是数据解读存在偏差”、“或许华夏人集体打了鸡血走了狗屎运”的侥幸心理。
那么现在,这些来自不同国家、拥有最顶尖设备和人才、素来以严谨和挑剔着称的独立实验室,用无可辩驳的重复实验结果,如同在天平的另一端接连压上沉甸甸的砝码,彻底击碎了所有的质疑与侥幸!
铁证如山!
秦风,那个年仅十八岁的燕京大学大一新生,真的用“食堂剩饭”,捅破了材料科学领域的天花板!
但在华夏另一所顶尖学府,清北大学的物理学院和材料学院的办公楼里,依旧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物理学院院长办公室,烟雾缭绕。平时儒雅随和,注重养生的周培源院士,此刻指间的烟卷已经燃到了尽头,烫了手才猛然惊觉。他面前的烟灰缸里,已经堆满了烟蒂。
“老刘,老王,你们都说说,这……这叫什么事啊!”周院士声音沙哑,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疲惫和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绪,“燕京大学,秦风……室温超导……食堂剩饭……这些词组合在一起,我到现在都觉得像是在听天方夜谭!”
材料学院的刘明远教授,一位在高温超导领域耕耘了三十余年的老专家,苦笑着摇了摇头:“老周,别说你了,我今天下午看到MIT和剑桥的公告时,手里的保温杯都差点摔了。第一时间,我让我的博士生立刻放下手头所有的课题,全力复现秦风的实验。结果……哼,结果你猜怎么着?”
“怎么着?难道你们也……”旁边一位头发花白的凝聚态物理专家王立鼎教授急切地问道。
刘明远长叹一口气:“我们实验室的条件,在国内也算顶尖了吧?设备、人才,哪样差了?可我们严格按照秦风论文里的步骤,折腾了整整八个小时,连个超导的毛都没摸到!人家论文里写得清清楚楚,‘有机复合型’,‘特定微生物发酵’,‘常温常压’……这些看似简单的词,组合起来简直就是玄学!”
“玄学?我看是绝学!”周培源院士猛地一拍大腿,“我仔细研究了那篇《格物》上的论文,秦风作为第一作者,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实验数据详实得令人发指!尤其是他对材料微观结构和可能机理的初步探讨,虽然还只是‘初步’,但其展现出的洞察力,根本不像一个大一新生,倒像是个浸淫此道数十年的老狐狸!”
“何止是老狐狸,”王立鼎教授扶了扶眼镜,语气中带着几分萧索,“我们还在为传统铜氧化物超导体的配对比利争论不休,为那零点几K的转变温度提升而沾沾自喜,人家直接一步到位,干到了室温!还是用‘剩饭’!这……这简直是降维打击!把我们这些搞了一辈子材料的老家伙的脸,按在地上反复摩擦啊!”
办公室里陷入了一阵难堪的沉默。
是啊,脸疼,火辣辣的疼!
曾几何时,清北在国内高校中,无论是物理还是材料,都有着舍我其谁的傲气。他们也曾幻想过,由清北的团队率先攻克室温超导这一世纪难题。可现实却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我听说,燕京大学那边,现在跟过年一样。”刘明远教授酸溜溜地说道,“全球顶尖学者的合作邀请、访问请求,雪片一样飞过去。还有那些顶尖的高中生源,以前削尖了脑袋想进我们清北,现在恐怕都要重新掂量掂量了。”
“何止是掂量,”周培源院士苦笑,“我刚接到招生办老张的电话,他都快哭了。说是有好几个已经基本确定保送我们物理系的好苗子,今天下午突然打电话来咨询转投燕京大学的可能性!理由?‘想去一个能用剩饭创造奇迹的地方,感受一下科学的魔力’!”
“噗——”王立鼎教授刚喝的一口茶差点喷出来,“这理由……我竟无言以对。”
此刻,清北大学的校园论坛上,更是炸开了锅。
“卧槽!燕京大学牛逼大发了!秦风大神,请收下我的膝盖!”
“之前是谁说燕京大学物理系不如我们清北的?出来走两步!脸疼不疼?”
“呜呜呜,我感觉我上了个假大学,人家大一新生搞室温超导,我们还在为高数期末考试会不会挂科而瑟瑟发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楼上的,别说了,我已经开始研究我们食堂的剩饭了,万一我也能……”
“醒醒!你以为你是秦风啊?人家那是天选之子,我们是天选打工人!”
“酸了酸了,隔壁燕京大学的学生,以后出门腰杆都能挺得更直了。‘你好,燕京大学的。’‘哦,就是那个出了个用剩饭搞出室温超导的秦风的大学?失敬失敬!’”
各种羡慕嫉妒恨的言论,夹杂着对秦风的崇拜和对燕京大学的“柠檬精”发言,刷爆了整个论坛。一些原本以清北学子自居,颇有些优越感的学生,此刻也沉默了。
在绝对的、颠覆性的科研成果面前,任何的骄傲和偏见,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与清北大学那略显压抑和“酸楚”的气氛不同,此刻的燕京大学,完全沉浸在一片巨大的狂欢之中。
从校长到普通学生,从物理学院到后勤集团,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和自豪。
“号外!号外!MIT、剑桥、马普所……全球十大顶尖实验室全部成功复现秦风超导体!”
“燕京大学牛逼!秦风牛逼!”
校园广播里,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这条振奋人心的消息。物理学院的楼下,不知是谁自发组织起来,拉起了巨大的横幅:“热烈祝贺我校秦风同学攻克室温超导世界难题!”“向秦风同学学习,勇攀科学高峰!”
学生们自发地聚集在广场上,有人甚至放起了烟花,虽然很快被校卫队制止,但那份激动的心情却如同燎原的星火,在每个人心中燃烧。
秦风的宿舍,302室,此刻已经快被挤爆了。
“疯子!你简直不是人!你是神!”王浩然抱着秦风的大腿,激动得语无伦次,“我王浩然这辈子没服过谁,今天我服了!五体投地!”
“老秦,老秦,快,给我签个名!就签在我这本《大学物理》上,以后这就是我的传家宝!”学委陈凯拿着一本崭新的教材,满脸崇拜。
“秦哥,以后你就是我亲哥!求带飞啊!毕业论文、科研项目,苟富贵,勿相忘啊!”平时最活跃的李明博,此刻也化身铁杆迷弟。
秦风被这阵仗搞得有些哭笑不得,他好不容易从人群中挤出来,擦了擦额头并不存在的汗,淡定地说道:“大家冷静,冷静一点。这只是科学道路上的一小步,未来的路还很长。”
“一小步?!”王浩然怪叫起来,“疯子,你管这叫一小步?这特么是人类的一大步!直接把材料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炸了个底朝天的一大步!”
“没错!我听说《格物》期刊的主编连夜给李教授打电话,说他们期刊的网站因为访问量过大,已经崩了好几次了!全世界的物理学家都在下载你的论文!”陈凯补充道,眼睛里闪烁着小星星。
秦风笑了笑,没有再多说什么。他知道,这种时候,任何解释都是多余的。
此刻,物理学院院长办公室里,李振华教授正红光满面地接着一个又一个祝贺电话,手都有些发软。
“哎呀,张院士,您太客气了!都是秦风那孩子自己努力,我们就是提供了点微不足道的帮助……”
“哦?诺贝尔奖委员会的理事?想邀请秦风去做个报告?这个……这个我要和学校领导以及秦风本人商量一下,您看……”
“什么?麻省理工的戴维斯教授想带他的整个超导团队来我们燕京大学做访问学者,希望和秦风深度合作?欢迎!热烈欢迎啊!”
挂断一个电话,另一个电话又立刻响起。李振华教授感觉自己这辈子都没这么风光过。他看着办公桌对面,同样笑得合不拢嘴的燕京大学校长吴国栋,心中感慨万千。
“老李啊,”吴国栋校长激动地搓着手,“这次,我们燕京大学,可真是在全世界面前,大大地露了一回脸啊!不,是扬眉吐气!是引领潮流!”
“是啊,校长,”李振华教授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激动的心情,“秦风这孩子,是我们燕京大学的宝藏,更是我们华夏民族的骄傲!”
吴国栋校长猛地一拍桌子:“没错!这样的天才,我们必须倾尽全力去培养!我已经和上面汇报过了,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指示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为秦风同学提供最好的科研条件和支持!经费上不封顶!要人给人,要设备给设备!”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而且,我听说,清北那边的老周和老刘,今天一天都没吃好饭,血压都上去了。哈哈哈哈!痛快!真是痛快啊!”
李振华教授闻言,也是会心一笑。这种良性的竞争和“碾压”带来的快感,实在是太舒爽了。
如果说燕京大学是风暴的中心,享受着胜利的荣光,那么整个全球的材料科学界和凝聚态物理学界,则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地震。
各大科研机构的内部论坛、学术交流群里,关于“秦风超导体”的讨论热度,已经达到了沸点。
“我的上帝!这是真的!室温超导,竟然真的被一个大一新生用‘有机废料’搞出来了!我感觉我几十年的物理学白学了!”一位欧洲某着名大学的老教授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哀叹。
“BCS理论还能解释这个现象吗?我表示严重怀疑!这完全颠覆了我们对超导机制的传统认知!”
“别争了!我已经让我实验室的学生全部停下手中的课题,全力研究这种‘有机复合型室温超导体’!谁能率先搞清楚它的微观机理,谁就能在下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占据先机!”一位美国国家实验室的主任在内部邮件中这样写道。
《Nature》、《Science》、《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顶级期刊的编辑部,此刻也忙得人仰马翻。无数的科研团队,在成功复现秦风的实验后,立刻开始着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挖掘这种神奇材料的更多特性和潜在机理。
“快!把所有关于有机超导体、非常规超导机理的审稿人名单都调出来!我们预计接下来几个月,相关领域的投稿将会井喷!”一位《Nature Physics》的编辑对助手说道。
以往那些高高在上,对非传统超导材料研究持保守甚至排斥态度的“学术权威”们,此刻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一些固守传统理论,曾公开质疑过秦风成果的学者,更是悄悄删除了自己之前的言论,或者干脆“装死”,生怕被翻出来鞭尸。
整个材料科学界和凝聚态物理学界的研究格局,仿佛在一夜之间被彻底打乱、重塑。
无数实验室开始紧急采购与秦风论文中提及的相似的有机材料,甚至有好事者开始研究燕京大学食堂的菜单,试图找出“剩饭”的秘密。
“燕京大学食堂,或成最大赢家?”有媒体用这样戏谑的标题报道。
一些嗅觉敏锐的科研团队,已经开始基于秦风的初步理论探讨,提出各种新的理论模型和实验方案。
“基于‘秦风超导体’的量子干涉效应初步观察!”
“一种新型‘有机声子’在室温超导中的可能作用!”
“‘秦风材料’在强磁场下的奇异金属行为研究!”
一篇篇预印本论文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在arXiv等平台上,虽然大多还很粗糙,但却标志着一个新的研究热潮,正在以秦风的名字为核心,席卷全球。
在这场席卷全球的科学风暴中,远在江南小城的秦家,也感受到了这份巨大的喜悦。
秦风的父母,秦建国和张桂芬,这两天接电话接到手软。亲戚、朋友、单位领导、甚至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表亲,都打来电话祝贺。
“老秦啊,你家秦风可真是出息了!光宗耀祖啊!”
“桂芬姐,你儿子上世界新闻了!真正的世界新闻!比那些明星都厉害!”
老两口一开始还有些懵,直到看到电视新闻里,自家儿子那张略显稚嫩却无比自信的脸,以及新闻播报中那些他们听不太懂但感觉非常“高大上”的词汇——“室温超导”、“世纪突破”、“华夏天才”,他们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儿子,好像真的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晚上,秦风终于有空给家里打了个电话。
“儿子,你……你真的搞出那个什么……超导了?”张桂芬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和不确定。
“嗯,妈,算是吧。”秦风的声音依旧平静。
“那……那个东西,危险吗?我看电视上说,是什么世纪难题,会不会对你身体不好啊?”秦建国在一旁担忧地问道,在他朴素的认知里,越是厉害的东西,往往也越危险。
秦风听着父母关切的话语,心中一暖,笑道:“爸,妈,你们放心,很安全,就是个材料科学的研究,对身体没影响。你们就当我在实验室里炒了个‘新菜’,只不过这道菜的‘味道’比较特别,全世界的‘美食家’都想尝尝。”
“炒菜?”张桂芬愣了一下,随即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你这孩子,都什么时候了,还贫嘴!不过,你要是真能把剩饭炒成宝贝,那也算是你的本事!”
“妈,您放心,以后我会做出更多‘好菜’的。”秦风笑着说。
“好好好,儿子,你在学校要好好照顾自己,别太累了。钱够不够用?不够爸妈再给你打点。”秦建国叮嘱道。
“够用,爸,学校和国家都给了很多支持。”
简单的几句家常,却让秦风感受到了最纯粹的温暖和支持。这份来自家庭的力量,也是他不断前行的动力之一。
挂断电话,秦风站在宿舍的窗边,望着窗外依旧喧嚣的校园。
他知道,燕京大学因为他,在全球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无数顶尖的生源和科研人才,将会被吸引而来。
而整个全球的材料科学界、凝聚态物理学界,也因为他这个小小的“食堂剩饭超导体”,迎来了一场颠覆性的变革和全新的研究热潮。
一个新的时代,似乎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
而他,秦风,正站在这个时代的浪潮之巅。
喜欢学神系统:爆肝高考全科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