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的沉默后,还是马周,发出了一声充满了无限感慨的长叹。
“今日方知,何为龙潜于渊,一飞冲天!”
他摇着头,脸上是毫不掩饰的震撼与一丝钦佩,“太子殿下藏锋于拙,下官看走了眼啊!”
魏征闻言,抚了抚自己的长须,沉声道:“宾王,你只看到了其表。太子的辩驳,字字句句,皆在法理之内,引经据典,无懈可击。这份才思敏捷,确实令人惊叹。只是……”
他话锋一转,语气中带上了一贯的忧虑:“……只是,其行事之风,未免过于凌厉霸道。尤其是最后那番主动请废、逼宫魏王之言,虽是阳谋,却也尽显其狠辣心性。为君者,当以仁德为本,太子此举,刚则刚矣,却少了三分仁厚。老夫,心有不安啊。”
房玄龄听着两人的议论,脚步微微一顿,他看了一眼远处那渐渐消失的东宫仪仗。
他的目光,深邃而又忧虑,他缓缓说道:“仁德,是太平盛世的守成之君,所应具备的。然,当今是何局势?陛下春秋鼎盛,太子之位,便如百尺危楼,四面皆是觊觎之狼。若无雷霆手段,若无霹雳心肠,如何能坐得稳这江山储君之位?”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了。
“今日之事,怕只是一个开始。太子锋芒已露,魏王经此大辱,岂会甘心?两位殿下背后,皆有党羽,皆有势力。长安城,从此无宁日矣。”
太极殿的侧殿,光线昏暗,气氛压抑。
李世民负手而立,背对着门口,只留给李泰一个沉默而又威严的背影。
李泰小心翼翼地跟在身后,连呼吸都放到了最轻,今日在朝堂上的惊魂未定,让他此刻面对父皇时,更是如履薄冰。
良久,李世民终于缓缓转过身,看着自己这个曾经最宠爱的儿子,轻声问道:“青雀,为何你总是要与太子争斗呢?”
这句问话,没有雷霆之怒,没有严厉的斥责,只有一种来自于父亲的最纯粹的痛心。
这,比任何责骂,都让李泰感到难受。
“儿臣没有!”李泰的眼眶瞬间就红了,积攒了一早上的委屈、恐惧、羞辱,在这一刻,仿佛找到了宣泄口,“父皇!儿臣真的没有要与太子争斗!这一次,真和儿臣没关系!是……是雍州府尹赵谦,他……他定是揣摩错了儿臣的意思,自作主张!儿臣……儿臣也是今日才知晓此事啊!”
他极力地辩解着,试图将自己摘得一干二净。
然而,李世民只是静静地看着他,那双洞悉世事的眼睛里,看不出是信了,还是没信。
就在李泰还想再说些什么的时候,李世民却有些意兴阑珊地挥了挥手,打断了他。
“好了。”
仅仅两个字,便让李泰所有的话,都堵在了喉咙里。
李世民的脸上,带着一种深深的倦意,他走到李泰身边,伸手,替他整理了一下略显散乱的衣领。
“青雀,你很聪明,文章写得好,对格物之学,也有着常人难及的天赋。你大哥……今日你也看到了,他自有他的长处。”
“你们兄弟二人,本该是朕的左膀右臂,是朕的骄傲。为何,就不能各自发挥自己的才学,共同辅佐朕,开创一个盛世呢?”
李世民的目光,充满了期许,也充满了警告。
“你痴于格物,善于文章,便将心思,都用在编撰《括地志》上。写出一部足以流传千古的巨着,为朕,为我大唐,立下一桩不世之功业。这,才是你应该走的正道。”
李泰的心,猛地一沉。
他知道,这是父皇对他的最后警告。
他只能低下头,用尽全身力气,才从喉咙里挤出一个字:“是……”
回到魏王府,那扇朱漆大门被重重关上的瞬间,李泰所有的伪装,轰然崩塌。
“砰!”
一只价值连城的白玉如意,被他狠狠地掼在地上,摔得粉碎!
“啊!!!”
他发出了野兽般的咆哮,双目赤红,状若疯狂!
“李承乾!李承乾!!”他咬牙切齿地念着这个名字,仿佛要将这两个字,嚼碎了,吞进肚子里!
“本王与你,不共戴天!”
他冲进正厅,如同旋风一般,将案几上的所有东西,全都扫落在地!瓷器碎裂之声,不绝于耳。
“王爷息怒!王爷息怒啊!”
杜荷等人,连忙冲了进来,看到这满地狼藉和状若癫狂的李泰,都是吓了一跳。
“息怒?你让本王如何息怒?!”李泰一把揪住杜荷的衣领,唾沫星子横飞,“你们看看!你们都看看!今日在朝堂之上,本王受了何等的奇耻大辱!那个废物!那个废物,他竟然……他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把本王,逼到了那步田地!”
“父皇看我的眼神……你们知道吗?那是失望!是怀疑!本王在他心中,所有的好印象,全都被李承乾那个混蛋,毁了!全毁了!”
杜荷被他摇得头晕眼花,只能苦苦劝道:“王爷!冷静!您要冷静啊!今日之败,非战之罪,实在是……是我等,所有人都大大低估了太子!他藏得太深了!”
“是啊王爷,”另一名幕僚也急忙附和道,“谁能想到太子,竟有如此心机和口才?当务之急,不是发怒,而是要冷静下来,从长计议!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太子,重新制定对策!”
李泰喘着粗气,胸口剧烈地起伏,他一把推开杜荷,跌坐在主位上,眼神中,充满了不甘与怨毒。
杜荷见他稍稍冷静,这才上前一步,低声道:“王爷,陛下今日之言,既是警告,也是在指点您。他说让您专心编撰《括地志》,这正是您挽回圣心的最好机会!只要您能将此事办得漂漂亮亮,写出一部前无古人的地理巨着,陛下自然会重新看到您的才华!到那时,今日之辱,又算得了什么?”
李泰沉默了。
他知道杜荷说得对。
现在,和李承乾硬碰硬,已经是不智之举。他必须蛰伏,必须按照父皇指点的路,先重新赢回父皇的欢心。
“今日方知,何为龙潜于渊,一飞冲天!”
他摇着头,脸上是毫不掩饰的震撼与一丝钦佩,“太子殿下藏锋于拙,下官看走了眼啊!”
魏征闻言,抚了抚自己的长须,沉声道:“宾王,你只看到了其表。太子的辩驳,字字句句,皆在法理之内,引经据典,无懈可击。这份才思敏捷,确实令人惊叹。只是……”
他话锋一转,语气中带上了一贯的忧虑:“……只是,其行事之风,未免过于凌厉霸道。尤其是最后那番主动请废、逼宫魏王之言,虽是阳谋,却也尽显其狠辣心性。为君者,当以仁德为本,太子此举,刚则刚矣,却少了三分仁厚。老夫,心有不安啊。”
房玄龄听着两人的议论,脚步微微一顿,他看了一眼远处那渐渐消失的东宫仪仗。
他的目光,深邃而又忧虑,他缓缓说道:“仁德,是太平盛世的守成之君,所应具备的。然,当今是何局势?陛下春秋鼎盛,太子之位,便如百尺危楼,四面皆是觊觎之狼。若无雷霆手段,若无霹雳心肠,如何能坐得稳这江山储君之位?”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了。
“今日之事,怕只是一个开始。太子锋芒已露,魏王经此大辱,岂会甘心?两位殿下背后,皆有党羽,皆有势力。长安城,从此无宁日矣。”
太极殿的侧殿,光线昏暗,气氛压抑。
李世民负手而立,背对着门口,只留给李泰一个沉默而又威严的背影。
李泰小心翼翼地跟在身后,连呼吸都放到了最轻,今日在朝堂上的惊魂未定,让他此刻面对父皇时,更是如履薄冰。
良久,李世民终于缓缓转过身,看着自己这个曾经最宠爱的儿子,轻声问道:“青雀,为何你总是要与太子争斗呢?”
这句问话,没有雷霆之怒,没有严厉的斥责,只有一种来自于父亲的最纯粹的痛心。
这,比任何责骂,都让李泰感到难受。
“儿臣没有!”李泰的眼眶瞬间就红了,积攒了一早上的委屈、恐惧、羞辱,在这一刻,仿佛找到了宣泄口,“父皇!儿臣真的没有要与太子争斗!这一次,真和儿臣没关系!是……是雍州府尹赵谦,他……他定是揣摩错了儿臣的意思,自作主张!儿臣……儿臣也是今日才知晓此事啊!”
他极力地辩解着,试图将自己摘得一干二净。
然而,李世民只是静静地看着他,那双洞悉世事的眼睛里,看不出是信了,还是没信。
就在李泰还想再说些什么的时候,李世民却有些意兴阑珊地挥了挥手,打断了他。
“好了。”
仅仅两个字,便让李泰所有的话,都堵在了喉咙里。
李世民的脸上,带着一种深深的倦意,他走到李泰身边,伸手,替他整理了一下略显散乱的衣领。
“青雀,你很聪明,文章写得好,对格物之学,也有着常人难及的天赋。你大哥……今日你也看到了,他自有他的长处。”
“你们兄弟二人,本该是朕的左膀右臂,是朕的骄傲。为何,就不能各自发挥自己的才学,共同辅佐朕,开创一个盛世呢?”
李世民的目光,充满了期许,也充满了警告。
“你痴于格物,善于文章,便将心思,都用在编撰《括地志》上。写出一部足以流传千古的巨着,为朕,为我大唐,立下一桩不世之功业。这,才是你应该走的正道。”
李泰的心,猛地一沉。
他知道,这是父皇对他的最后警告。
他只能低下头,用尽全身力气,才从喉咙里挤出一个字:“是……”
回到魏王府,那扇朱漆大门被重重关上的瞬间,李泰所有的伪装,轰然崩塌。
“砰!”
一只价值连城的白玉如意,被他狠狠地掼在地上,摔得粉碎!
“啊!!!”
他发出了野兽般的咆哮,双目赤红,状若疯狂!
“李承乾!李承乾!!”他咬牙切齿地念着这个名字,仿佛要将这两个字,嚼碎了,吞进肚子里!
“本王与你,不共戴天!”
他冲进正厅,如同旋风一般,将案几上的所有东西,全都扫落在地!瓷器碎裂之声,不绝于耳。
“王爷息怒!王爷息怒啊!”
杜荷等人,连忙冲了进来,看到这满地狼藉和状若癫狂的李泰,都是吓了一跳。
“息怒?你让本王如何息怒?!”李泰一把揪住杜荷的衣领,唾沫星子横飞,“你们看看!你们都看看!今日在朝堂之上,本王受了何等的奇耻大辱!那个废物!那个废物,他竟然……他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把本王,逼到了那步田地!”
“父皇看我的眼神……你们知道吗?那是失望!是怀疑!本王在他心中,所有的好印象,全都被李承乾那个混蛋,毁了!全毁了!”
杜荷被他摇得头晕眼花,只能苦苦劝道:“王爷!冷静!您要冷静啊!今日之败,非战之罪,实在是……是我等,所有人都大大低估了太子!他藏得太深了!”
“是啊王爷,”另一名幕僚也急忙附和道,“谁能想到太子,竟有如此心机和口才?当务之急,不是发怒,而是要冷静下来,从长计议!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太子,重新制定对策!”
李泰喘着粗气,胸口剧烈地起伏,他一把推开杜荷,跌坐在主位上,眼神中,充满了不甘与怨毒。
杜荷见他稍稍冷静,这才上前一步,低声道:“王爷,陛下今日之言,既是警告,也是在指点您。他说让您专心编撰《括地志》,这正是您挽回圣心的最好机会!只要您能将此事办得漂漂亮亮,写出一部前无古人的地理巨着,陛下自然会重新看到您的才华!到那时,今日之辱,又算得了什么?”
李泰沉默了。
他知道杜荷说得对。
现在,和李承乾硬碰硬,已经是不智之举。他必须蛰伏,必须按照父皇指点的路,先重新赢回父皇的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