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儿此刻在楚王司马玮帐下做官,我带着家人回到洛阳接含儿住在了一起。
司马玮勇敢果决,与贾后联手推翻了杨骏,他们迎来汝南王司马亮辅政后,却没给司马玮应得的赏赐。不止如此,司马亮还提拔了一些没什么功劳的人,又说司马玮凶暴乖戾,打算让他回到封国去。
含儿说完这些话已是愤愤不平,他说司马玮很愤怒,大骂司马亮是小人。
我听后沉默了一会对含儿说道:“你回去问问楚王,若是为了天下,能不能受了这些委屈?”
含儿不解道:“这跟天下有什么关系?”
我苦笑道:“即使像先帝那么强大,齐王司马攸那么贤明,都无法互相信任,楚王势大待久了必出问题,你不会不明白吧。”
含儿顿了一下说:“这……叔父不公,难道不是他司马亮想夺权吗?楚王一片赤城并无二心,为什么非要委屈楚王?”
“汝南王司马亮年纪那么大了,而且生性懦弱,周围藩王现下都虎视眈眈,他会做跟杨骏一样的蠢事吗?
相反,楚王年轻气盛敢想敢干,他跟陛下是兄弟,现在百姓都知道陛下生性质朴,又到处夸楚王开明而恩厚,这是好事吗?
楚王不知进退,汝南王有心防备也在情理之中。我让你问他是想确定他的志向,若是一片赤诚,就该回到封地,既免去嫌疑,又能拱卫京都。”
含儿涨红了脸,好半天后还是妥协道:“可……好吧,如果他真心为了国家却又不想回去呢?”
“那就是取祸之道,你不必为了别人的愚蠢搭上自己。”
“可是叔父,我不能坐视不理啊。”
“那就去劝他,他不听就不是你的错,含儿,做事不能违心,但要顺势。”
含儿去见楚王,而我要去见陛下。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位司马衷,我甚至有些心痛。这位天下至高的皇帝,竟然露出受气已久的眼神,怯懦和自卑让他看着更加平凡,有一瞬间我甚至想抱抱他拍拍他的肩膀……
如果平常人家的孩子,这么老实听话也不算是坏事,可……
“陛下。”
“爱卿平身,寡人怎没见过卿,有事吗?”
“陛下,臣乃新任的黄门郎,特来侍奉陛下。”
“对对,寡人刚想起来,卿还有何事?”
我抬起头,直直看向这位陛下,他眼神竟然闪躲起来,左右看了看自己的衣角,“寡人哪里做的不对吗?”
我抿了抿嘴唇施礼道:“陛下尊荣,并无不妥,是臣无状,请陛下责罚。”
他摆了摆手,“没有没有,无妨。卿既然无事就先退下吧,寡人有些累。”
我还未退出门口,一个女声便传了出来,“陛下,您又把玺放哪去了?”
我愣了一下,一股无明火腾地升起,咬着牙走出了门。
这司马玮兼任侍中,我今天也见到了,看样子是急躁的人,但并不像是坏人。
回到家含儿跟我说司马玮并不想回封地,他想在京城有一番作为。
我听地直皱眉头,司马玮不像他父亲司马炎那么宽容,制定的法律都很严苛,其实正好可以借此整顿当下风气。可惜官员们骄奢惯了,这本身就已经让他处于危险之中。
现在又舍不得权势,恐怕很快就会有祸患。
我劝含儿辞官回家,他却说知遇之恩应该死报……
这小子也那么急躁啊,一点不像大伯,倒像我父亲。
几天后含儿深夜回来有些心不在焉,他说楚王要有大动作。贾后也对司马亮他们不满,叫司马玮前去商量,回来他就开始布置。
我没劝什么,只是派人看住了含儿,差人给他请了几天的病假,他又急又气却没办法,谁叫我是他叔父呢。
第二天我轮休,就在家里看书,也是亲自看着含儿。
等到第三天我轮值时,一早便去宫中侍奉,可此时皇宫里守卫森严,各处要道都有人把守,好像这一夜发生了什么大事。
很多大臣在宫门外候着,正好此时宫门打开,大家一起去了殿中议事。
通过他们商议我才知道,司马玮竟然矫诏杀了司马亮等人。我怀疑地看向贾南风,看她露出欣喜的表情,内心只能暗叹口气。我再看向那个干练洒脱的张华,希望他能劝陛下先查一查。
张华果然说话了,“陛下,如今楚王矫诏行凶,此时又拥兵自重,派人平叛不免引发动乱。臣以为楚王盔下兵将必是受了蛊惑,应派人向众人诏告楚王的罪行,届时贼众必将不攻自破。”
司马衷紧张地点点头,大臣们立刻商议具体措施。
我皱着眉看着压不住嘴角的贾后,联系含儿跟我说的话,再次看向这个矮胖的女人时,她好像变成了一只长着一嘴虎牙的狐狸。
等众大臣都走后,我看着还在颤抖的皇帝内心发苦,不多时他眼睛便湿润了,随口道:“寡人的弟弟为什么要杀寡人的叔祖父呢?为什么啊……”
我施了一礼道:“陛下放心,臣一定会保护好陛下的。”
这皇帝刚想搭话,贾后看了我一眼随即岔开了话题,“陛下,别伤心了,有妾身在绝不会让那些人害陛下的。”
司马衷可怜巴巴地看着贾后说:“可为什么寡人的家人都要害寡人呢?”
“陛下,自古就是这样,皇帝不好做啊。”
“那我不……”
贾后忙打断道:“陛下!且安心等待。”随即回头对我们道:“你们先去外面候着吧。”
内侍立刻告退,而我却还站地笔直,贾后先是瞪了我一眼,而后眯着眼看向司马衷,司马衷摆了摆手,“卿先退下吧。”
站在门口我想起了山伯伯与大伯那时的话,现在我终于能确定了,立长不立贤至少对现在的局势来说是错的。
司马炎明明有很多选择,可他还是坚持了立长,当时他跟司马攸的水火之争多少让他有些意气用事,他肯定想证明立长是对的吧,可结果偏偏证明他错了。
朝堂里很多人都有些灰心,都是看在太子的份上才没有绝望。
想起太子,念在陛下虽然愚蠢但心地却很善良的份上,我不能放弃希望。
下午时来人报告说贼兵听闻诏令都散了,只剩司马玮一个人仓皇逃跑而后被抓,于是大家开始议定这一战乱的罪责。
菜市口血还没凉,血染的土地依旧泛着淡淡的红色,血腥味仍旧在角落里没有散去。刽子手磨一磨那砍钝了的刀,仅仅几个月,又要有很多人排着队等着被砍头了。
同样的,像先前一样,又有很多人因此升了官。
张华因建议有功被再次重用,既任侍中又是中书监,他又变成了我的上司。
中书省中书监起草政令,门下省侍中审核,现在权臣都死了,贾后又很看重他,以后怕是他张华的时代了,不知道他会如何掌控这艘风雨飘摇的巨舟。
司马玮勇敢果决,与贾后联手推翻了杨骏,他们迎来汝南王司马亮辅政后,却没给司马玮应得的赏赐。不止如此,司马亮还提拔了一些没什么功劳的人,又说司马玮凶暴乖戾,打算让他回到封国去。
含儿说完这些话已是愤愤不平,他说司马玮很愤怒,大骂司马亮是小人。
我听后沉默了一会对含儿说道:“你回去问问楚王,若是为了天下,能不能受了这些委屈?”
含儿不解道:“这跟天下有什么关系?”
我苦笑道:“即使像先帝那么强大,齐王司马攸那么贤明,都无法互相信任,楚王势大待久了必出问题,你不会不明白吧。”
含儿顿了一下说:“这……叔父不公,难道不是他司马亮想夺权吗?楚王一片赤城并无二心,为什么非要委屈楚王?”
“汝南王司马亮年纪那么大了,而且生性懦弱,周围藩王现下都虎视眈眈,他会做跟杨骏一样的蠢事吗?
相反,楚王年轻气盛敢想敢干,他跟陛下是兄弟,现在百姓都知道陛下生性质朴,又到处夸楚王开明而恩厚,这是好事吗?
楚王不知进退,汝南王有心防备也在情理之中。我让你问他是想确定他的志向,若是一片赤诚,就该回到封地,既免去嫌疑,又能拱卫京都。”
含儿涨红了脸,好半天后还是妥协道:“可……好吧,如果他真心为了国家却又不想回去呢?”
“那就是取祸之道,你不必为了别人的愚蠢搭上自己。”
“可是叔父,我不能坐视不理啊。”
“那就去劝他,他不听就不是你的错,含儿,做事不能违心,但要顺势。”
含儿去见楚王,而我要去见陛下。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位司马衷,我甚至有些心痛。这位天下至高的皇帝,竟然露出受气已久的眼神,怯懦和自卑让他看着更加平凡,有一瞬间我甚至想抱抱他拍拍他的肩膀……
如果平常人家的孩子,这么老实听话也不算是坏事,可……
“陛下。”
“爱卿平身,寡人怎没见过卿,有事吗?”
“陛下,臣乃新任的黄门郎,特来侍奉陛下。”
“对对,寡人刚想起来,卿还有何事?”
我抬起头,直直看向这位陛下,他眼神竟然闪躲起来,左右看了看自己的衣角,“寡人哪里做的不对吗?”
我抿了抿嘴唇施礼道:“陛下尊荣,并无不妥,是臣无状,请陛下责罚。”
他摆了摆手,“没有没有,无妨。卿既然无事就先退下吧,寡人有些累。”
我还未退出门口,一个女声便传了出来,“陛下,您又把玺放哪去了?”
我愣了一下,一股无明火腾地升起,咬着牙走出了门。
这司马玮兼任侍中,我今天也见到了,看样子是急躁的人,但并不像是坏人。
回到家含儿跟我说司马玮并不想回封地,他想在京城有一番作为。
我听地直皱眉头,司马玮不像他父亲司马炎那么宽容,制定的法律都很严苛,其实正好可以借此整顿当下风气。可惜官员们骄奢惯了,这本身就已经让他处于危险之中。
现在又舍不得权势,恐怕很快就会有祸患。
我劝含儿辞官回家,他却说知遇之恩应该死报……
这小子也那么急躁啊,一点不像大伯,倒像我父亲。
几天后含儿深夜回来有些心不在焉,他说楚王要有大动作。贾后也对司马亮他们不满,叫司马玮前去商量,回来他就开始布置。
我没劝什么,只是派人看住了含儿,差人给他请了几天的病假,他又急又气却没办法,谁叫我是他叔父呢。
第二天我轮休,就在家里看书,也是亲自看着含儿。
等到第三天我轮值时,一早便去宫中侍奉,可此时皇宫里守卫森严,各处要道都有人把守,好像这一夜发生了什么大事。
很多大臣在宫门外候着,正好此时宫门打开,大家一起去了殿中议事。
通过他们商议我才知道,司马玮竟然矫诏杀了司马亮等人。我怀疑地看向贾南风,看她露出欣喜的表情,内心只能暗叹口气。我再看向那个干练洒脱的张华,希望他能劝陛下先查一查。
张华果然说话了,“陛下,如今楚王矫诏行凶,此时又拥兵自重,派人平叛不免引发动乱。臣以为楚王盔下兵将必是受了蛊惑,应派人向众人诏告楚王的罪行,届时贼众必将不攻自破。”
司马衷紧张地点点头,大臣们立刻商议具体措施。
我皱着眉看着压不住嘴角的贾后,联系含儿跟我说的话,再次看向这个矮胖的女人时,她好像变成了一只长着一嘴虎牙的狐狸。
等众大臣都走后,我看着还在颤抖的皇帝内心发苦,不多时他眼睛便湿润了,随口道:“寡人的弟弟为什么要杀寡人的叔祖父呢?为什么啊……”
我施了一礼道:“陛下放心,臣一定会保护好陛下的。”
这皇帝刚想搭话,贾后看了我一眼随即岔开了话题,“陛下,别伤心了,有妾身在绝不会让那些人害陛下的。”
司马衷可怜巴巴地看着贾后说:“可为什么寡人的家人都要害寡人呢?”
“陛下,自古就是这样,皇帝不好做啊。”
“那我不……”
贾后忙打断道:“陛下!且安心等待。”随即回头对我们道:“你们先去外面候着吧。”
内侍立刻告退,而我却还站地笔直,贾后先是瞪了我一眼,而后眯着眼看向司马衷,司马衷摆了摆手,“卿先退下吧。”
站在门口我想起了山伯伯与大伯那时的话,现在我终于能确定了,立长不立贤至少对现在的局势来说是错的。
司马炎明明有很多选择,可他还是坚持了立长,当时他跟司马攸的水火之争多少让他有些意气用事,他肯定想证明立长是对的吧,可结果偏偏证明他错了。
朝堂里很多人都有些灰心,都是看在太子的份上才没有绝望。
想起太子,念在陛下虽然愚蠢但心地却很善良的份上,我不能放弃希望。
下午时来人报告说贼兵听闻诏令都散了,只剩司马玮一个人仓皇逃跑而后被抓,于是大家开始议定这一战乱的罪责。
菜市口血还没凉,血染的土地依旧泛着淡淡的红色,血腥味仍旧在角落里没有散去。刽子手磨一磨那砍钝了的刀,仅仅几个月,又要有很多人排着队等着被砍头了。
同样的,像先前一样,又有很多人因此升了官。
张华因建议有功被再次重用,既任侍中又是中书监,他又变成了我的上司。
中书省中书监起草政令,门下省侍中审核,现在权臣都死了,贾后又很看重他,以后怕是他张华的时代了,不知道他会如何掌控这艘风雨飘摇的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