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贤良师,只要夺得天下,苦一苦百姓,想必他们能够理解!”
“从古至今,都是这样过来的,大贤良师为何要执迷如此。”
陶安易劝道。
在他看来,为了夺取天下,必要的牺牲是绝对的。
不能既要又要!
消灭其余诸侯,夺取天下之后,可以慢慢让利给老百姓,施行仁政。
现在四周都是强敌虎视眈眈,维持五大师团已经让太平道财政十分窘迫,别说是出兵!
要是张角改变策略,以冀州的富饶程度,何至于此。
之前张角发行了国债券,以太平道的名义向老百姓借了不少钱粮,这些国债券每年都有一成利息给到老百姓,总共是三成!
是当今天下最强大的理财产品,毫不夸张的说,以古代这种环境之下,赚钱手段少之又少,那些豪强、世家都对这国债券虎视眈眈。
因为太平道的强大深入人心,每次打仗都能大获全胜,只要太平道的政权一直都在,那么就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要不是张角临时出台了政策,恐怕这国债券就被豪强、世家给一扫而空!
为了战役,太平道为此背上很多负债。
这对于其余诸侯是不敢想象的,毕竟在他们眼里,老百姓就是私人财产,为何还要借,直接拿不就好了!
仁政以及国债卷,已经让整个太平道超负荷运转,模式极度不健康。
陶安易也明白太平道有不能输的理由,可只要张角放弃那所谓的仁政,就能彻底告别眼前窘境!
靠着太平道强大的军队,完完全全能够加快扩张速度,而且也不用提心吊胆,以张角的个人魅力,哪怕输上几次大战役,也是无伤大雅的。
张角这样硬生生拖着太平道前行,在陶安易看来,实在是太累,不如卸下担子。
“如若贫道开了这个口子,那太平道的理念就彻底不复存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贫道要是和其余诸侯所做无恙,失败只会来的更快!”
“贫道代表的立场,注定只能走上这条路!”
“太平道的财政岌岌可危,准备发行新一轮的国债券,暂时渡过这次危机。”
张角淡然道。
“大贤良师,不可啊,之前的国债卷还没有偿还,新的国债卷发下去,便没有回头路可言。”
陶安易闻言,大惊失色道。
现在阶段,唯有强征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国债卷在陶安易看来,是条不折不扣的邪路,为了一味的仁政,做出的让步!
要不是之前施行的仁政,收不上来税务,何至于此。
强征粮食,虽然会让大贤良师的信誉有所下滑,可只要有个度,老百姓就算有怨言,也不会造反。
控制好这个度即可,可张角始终不采纳这个方案,还要发行国债券,简直就是将太平道往火坑里堆。
“正如大贤良师所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微臣知道大贤良师的本意是好的,想要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好处。”
“可要是许下的承诺没有兑现,那反噬将是致命的。”
陶安易太懂这帮刁民了,斗米恩升米仇,不给予好处还好,要是一直给予好处,那就会产生依赖性,直到那天无法实现,就会产生巨大怨恨!
强征带来的怨恨与此相比,都是小到不能再小。
“人们需要希望,本一片欣欣向荣之地,强征之后,只有一地鸡毛。”
“为了这微小的希望,贫道愿意承担一切后果,你可以说贫道是理想主义者。”
“可要是连这点理想都没有,那太平道就永远无法完成前人也未曾达到的伟业!”
张角沉声道。
“微臣懂了,大贤良师你的存在,是苍生之福啊!”
陶安易神色落寞道。
他没有那么远大的理想,也就想着让太平道一统天下,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手握权柄,名留千史。
而张角的理想超乎陶安易的想象,看来是想达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
当然,这番话要是落在其余诸侯的耳朵里,那就是阴阳怪气,恐怕直接打入大牢。
张角没有理会陶安易的失态,继续道:“安易,贫道这一路走来何尝容易,眼看着就要成功,怎么可能半途而废!”
“哪怕是前方有百般阻碍,贫道也只能咬牙坚持,还望你也能咬咬牙,和贫道一起渡过这难关。”
陶安易看着自身缝缝补补的官袍,苦笑道:“大贤良师,微臣敢说不吗?”
“贫道知道你心中有怨言,太平道上上下下恐怕都对贫道的做法有异议,可这条路本就是无人走过,我们是第一个走的,没有前人探路,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困惑不解是自然的,可不能因为一时的不利,就否定之前的努力。”
“太平道内部人心浮动,很多文臣武将都想着急不可耐的拿下整个北方,封王拜将。”
“可步子太大,总归要扯到蛋的,贫道希望你能让这帮家伙静静心,敲打敲打。”
张角知道是太平道强大的军队实力,给予许多人信心,在他们看来,只要出兵,整个北方就唾手可得。
但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就算张角一统四州,以太平道的财政也很难顾及到方方面面,很容易就将张角的布局给打乱。
在张角看来,要是不能将利益让给老百姓,那打下这地盘也是没有意义的。
一步步来,消化内部的成果,用铁血的实力镇压那些不听管教的人。
前期太平道由于没有太多名望,根本没办法兼并势力,不然又要摆在张角面前一大难题。
兼并势力虽然能短时间增强势力,但却留下无穷的后患,必须整治,一个整治不好,还会影响到太平道的名声。
要是兼并势力过多,那就变成臃肿的胖子,中看不中用的类型。
以张角的性格,那绝对是大刀阔斧的整改,将臃肿的部分剔除之后,才会继续进发,整个过程或许要几年的功夫。
这也是张角扩张这么慢的缘故,不然的话,他能一路平推,将大汉十三州收入囊中!
张角对于地方的控制力不是其余诸侯能够相提并论的,也是靠着这份控制力,才能打造强大的军队,所有环节都是相辅相成,环环相扣。
“从古至今,都是这样过来的,大贤良师为何要执迷如此。”
陶安易劝道。
在他看来,为了夺取天下,必要的牺牲是绝对的。
不能既要又要!
消灭其余诸侯,夺取天下之后,可以慢慢让利给老百姓,施行仁政。
现在四周都是强敌虎视眈眈,维持五大师团已经让太平道财政十分窘迫,别说是出兵!
要是张角改变策略,以冀州的富饶程度,何至于此。
之前张角发行了国债券,以太平道的名义向老百姓借了不少钱粮,这些国债券每年都有一成利息给到老百姓,总共是三成!
是当今天下最强大的理财产品,毫不夸张的说,以古代这种环境之下,赚钱手段少之又少,那些豪强、世家都对这国债券虎视眈眈。
因为太平道的强大深入人心,每次打仗都能大获全胜,只要太平道的政权一直都在,那么就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要不是张角临时出台了政策,恐怕这国债券就被豪强、世家给一扫而空!
为了战役,太平道为此背上很多负债。
这对于其余诸侯是不敢想象的,毕竟在他们眼里,老百姓就是私人财产,为何还要借,直接拿不就好了!
仁政以及国债卷,已经让整个太平道超负荷运转,模式极度不健康。
陶安易也明白太平道有不能输的理由,可只要张角放弃那所谓的仁政,就能彻底告别眼前窘境!
靠着太平道强大的军队,完完全全能够加快扩张速度,而且也不用提心吊胆,以张角的个人魅力,哪怕输上几次大战役,也是无伤大雅的。
张角这样硬生生拖着太平道前行,在陶安易看来,实在是太累,不如卸下担子。
“如若贫道开了这个口子,那太平道的理念就彻底不复存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贫道要是和其余诸侯所做无恙,失败只会来的更快!”
“贫道代表的立场,注定只能走上这条路!”
“太平道的财政岌岌可危,准备发行新一轮的国债券,暂时渡过这次危机。”
张角淡然道。
“大贤良师,不可啊,之前的国债卷还没有偿还,新的国债卷发下去,便没有回头路可言。”
陶安易闻言,大惊失色道。
现在阶段,唯有强征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国债卷在陶安易看来,是条不折不扣的邪路,为了一味的仁政,做出的让步!
要不是之前施行的仁政,收不上来税务,何至于此。
强征粮食,虽然会让大贤良师的信誉有所下滑,可只要有个度,老百姓就算有怨言,也不会造反。
控制好这个度即可,可张角始终不采纳这个方案,还要发行国债券,简直就是将太平道往火坑里堆。
“正如大贤良师所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微臣知道大贤良师的本意是好的,想要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好处。”
“可要是许下的承诺没有兑现,那反噬将是致命的。”
陶安易太懂这帮刁民了,斗米恩升米仇,不给予好处还好,要是一直给予好处,那就会产生依赖性,直到那天无法实现,就会产生巨大怨恨!
强征带来的怨恨与此相比,都是小到不能再小。
“人们需要希望,本一片欣欣向荣之地,强征之后,只有一地鸡毛。”
“为了这微小的希望,贫道愿意承担一切后果,你可以说贫道是理想主义者。”
“可要是连这点理想都没有,那太平道就永远无法完成前人也未曾达到的伟业!”
张角沉声道。
“微臣懂了,大贤良师你的存在,是苍生之福啊!”
陶安易神色落寞道。
他没有那么远大的理想,也就想着让太平道一统天下,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手握权柄,名留千史。
而张角的理想超乎陶安易的想象,看来是想达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
当然,这番话要是落在其余诸侯的耳朵里,那就是阴阳怪气,恐怕直接打入大牢。
张角没有理会陶安易的失态,继续道:“安易,贫道这一路走来何尝容易,眼看着就要成功,怎么可能半途而废!”
“哪怕是前方有百般阻碍,贫道也只能咬牙坚持,还望你也能咬咬牙,和贫道一起渡过这难关。”
陶安易看着自身缝缝补补的官袍,苦笑道:“大贤良师,微臣敢说不吗?”
“贫道知道你心中有怨言,太平道上上下下恐怕都对贫道的做法有异议,可这条路本就是无人走过,我们是第一个走的,没有前人探路,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困惑不解是自然的,可不能因为一时的不利,就否定之前的努力。”
“太平道内部人心浮动,很多文臣武将都想着急不可耐的拿下整个北方,封王拜将。”
“可步子太大,总归要扯到蛋的,贫道希望你能让这帮家伙静静心,敲打敲打。”
张角知道是太平道强大的军队实力,给予许多人信心,在他们看来,只要出兵,整个北方就唾手可得。
但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就算张角一统四州,以太平道的财政也很难顾及到方方面面,很容易就将张角的布局给打乱。
在张角看来,要是不能将利益让给老百姓,那打下这地盘也是没有意义的。
一步步来,消化内部的成果,用铁血的实力镇压那些不听管教的人。
前期太平道由于没有太多名望,根本没办法兼并势力,不然又要摆在张角面前一大难题。
兼并势力虽然能短时间增强势力,但却留下无穷的后患,必须整治,一个整治不好,还会影响到太平道的名声。
要是兼并势力过多,那就变成臃肿的胖子,中看不中用的类型。
以张角的性格,那绝对是大刀阔斧的整改,将臃肿的部分剔除之后,才会继续进发,整个过程或许要几年的功夫。
这也是张角扩张这么慢的缘故,不然的话,他能一路平推,将大汉十三州收入囊中!
张角对于地方的控制力不是其余诸侯能够相提并论的,也是靠着这份控制力,才能打造强大的军队,所有环节都是相辅相成,环环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