祢衡的经历也比较魔幻,他笔试得到第一,得到了个主簿位置。
由于不服,被大贤良师张角给派遣到陶安易身边打下手。
经历一个月当助理的经验,祢衡认可了陶安易的能力,觉得陶安易并不是眼高手低之辈。
同时祢衡经过这段时间的经历,也大彻大悟,觉得之前或许是自己太过狂妄,谁人都瞧不上,实则治国能力还不如陶安易。
于是祢衡选择了一条令人瞠目结舌的道路,那就是当农官!
一代狂士却在太平道里当农官,说出去恐怕都没人信。
农官是晋升最快的道路,而且还能了解民生,增加治理经验,种种考虑之下,祢衡投身在务农的事业当中。
祢衡对务农表现出浓厚兴趣,在试验田里提出了不少理论,可见脑子灵活的人,不管在什么方面,都不会埋没其才华。
很快,祢衡就分配到乡里去当农官,刚开始农民根本不相信祢衡,觉得祢衡是在吹牛!
一个世家子弟,竟然下地耕农,还试图教他们,真当他们是傻瓜,没有种过田啊。
祢衡没有和农民争吵,而是与农民打赌,他耕一块地,农民耕一块地,两人比比,谁的农产物更多。
农民当然一口答应,并且找来许多乡亲们坐镇,以免祢衡耍赖。
对此,祢衡只是笑笑,没有多言,正合他意。
以祢衡的口才,肯定能骂到农民还不了口,可无法让农民心服口服。
农民恐怕到时候只会觉得祢衡口才凌厉而已,做事也就那样。
祢衡靠着科学的种植法,果然让当地农民心服口服,开始主动学习祢衡的办法来。
毕竟谁也想自己一亩地里多种些粮食,就能少挨饿。
由于这个乡是不久前收复的,刚刚才打完地主,将地主强取豪夺的地给瓜分干净,至于赃款则全部充公!
但此处的乡民过的日子水深火热,每家每户都没有余粮,赈灾肯定是必然的。
赈灾、租借粮草以及耕牛的事情,都是由祢衡全程盯着,就是怕有人在其中捣乱。
当然占小便宜的依旧是有,这种迹象根本无法杜绝,只能尽量去平衡。
经过祢衡不断努力,今年乡里来了次大丰收,由于传播科学办法有功,祢衡很快就得到晋升,成为一县的农官,管理县之下乡村所有农官。
晋升速度不可谓不快,也就一年的功夫,祢衡就从村农官晋升为县农官,如若祢衡表现的再好些,那赈灾部的主官可能就是祢衡的囊中之物。
在这条赛道上,祢衡很倦,几乎每日都泡在田地里,恨不得和农作物融为一体,这才有了他一年一晋升的空间。
由于祢衡表现优异,李立路过的时候,还特意召见祢衡,想要看看当初的狂士已经改造成什么地步。
“正平这么久未见,身上的傲气却荡然无存,怪哉怪哉。”
李立看着祢衡点评道。
“大司农你要是没什么话说,就可以离开,吾还得研究新的农作物。”
祢衡摆了摆手,对于李立的谈话根本不感兴趣,也没有将李立当做上司,一心一意的扑在农作物上。
李立闻言,笑了笑,果然祢衡还是祢衡,骨子里的狂傲是改不掉的。
要是换个心眼小的,必然要和祢衡穿小鞋,既然祢衡目无尊长,那就得让其找找教训。
不过李立只是一笑了之,没有往心里去,“这次来,也是大贤良师的意思,想要问问你可否适应?”
祢衡好歹也是名士,文采飞扬,要是种田给种废了,那对于太平道也是损失。
“要不是大贤良师,吾都不知道农作物有这么多讲究,感受到不同当地风情,也让吾感触颇多。”
“你回去告诉大贤良师,记得留个三公之位,吾要了!”
祢衡说话依旧是狂到没变,直接跟张角预定三公之位。
这让李立都大吃一惊,像他们这种名士聊到这种敏感话题,都会刻意绕开,不会提。
因为基本上都是心向大汉,在太平道的地盘骂太平道岂不是自寻死路,那就干脆闭口不谈。
在他们看来,什么三公九卿,都是逆贼搞出来的过家家,没有什么认可性!
而祢衡直言不讳的说出三公之位,也就意味着对太平道这个政权的认可,不然也不会讨要三公之位。
这个桀骜不驯,狂傲自大的家伙,总算是认可太平道政权,真是不容易啊。
李立还记得祢衡刚到陶安易的身边,骂的那叫个难听,见陶安易脸长得不赖,就对其行头不断点评,讽刺陶安易就是靠脸吃饭的家伙。
每次与陶安易共事,都能听到祢衡的碎碎念,真的如若不是陶安易有容人之心,恐怕祢衡已经被凌迟一万回。
万幸陶安易用真本事征服祢衡,让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年轻安分不少,至少没有当面侮辱陶安易。
李立得知祢衡要来他部门的时候,李立的头是一个比两个还要大,面对这等狂士,他是什么都没办法,君不见,那陶安易还得忍气吞声。
没办法,祢衡的名望还比较高,是个知名的角色,要是因为辱骂,就将其杀了,对太平道的名声有污。
李立都怀疑陶安易是不是没办法忍受祢衡这家伙,才将这个定时炸弹推到他的手里。
来到司农部,祢衡表现的还算安分,只是依旧对李立出言不逊,丝毫没有将李立当上司。
李立和陶安易都是在太平道当中出了名的好好先生,脾气不错,要是换个其他人,恐怕早就杀了祢衡泄愤。
毕竟太平道的暴躁之辈还是不算,要是和张宝、张梁共事,祢衡已经死了七八回,只能说,幸亏祢衡遇到的是陶安易和张角。
祢衡主动请缨想要去乡下当农官,李立想来思去也没有拒绝的理由,便答应下来。
在李立看来,祢衡能够中规中矩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已经是谢天谢地,至于超额完成任务,李立从来都没有抱着这个想法。
但祢衡果然是最喜欢给人意外的人,当祢衡的成绩上报,拿下全县最优,全州第二的成绩,李立便明白,祢衡并不是说说而已。
肯定是脚踏实地的去做了,要不然,也不会交出这么一份满意的答卷。
李立自然不会打压人才,立马提拔祢衡,得到祢衡的答案之后,李立心领神会,也不再打扰祢衡研究农作物。
至此,祢衡才正式融入太平道,成为其中一份子。
由于不服,被大贤良师张角给派遣到陶安易身边打下手。
经历一个月当助理的经验,祢衡认可了陶安易的能力,觉得陶安易并不是眼高手低之辈。
同时祢衡经过这段时间的经历,也大彻大悟,觉得之前或许是自己太过狂妄,谁人都瞧不上,实则治国能力还不如陶安易。
于是祢衡选择了一条令人瞠目结舌的道路,那就是当农官!
一代狂士却在太平道里当农官,说出去恐怕都没人信。
农官是晋升最快的道路,而且还能了解民生,增加治理经验,种种考虑之下,祢衡投身在务农的事业当中。
祢衡对务农表现出浓厚兴趣,在试验田里提出了不少理论,可见脑子灵活的人,不管在什么方面,都不会埋没其才华。
很快,祢衡就分配到乡里去当农官,刚开始农民根本不相信祢衡,觉得祢衡是在吹牛!
一个世家子弟,竟然下地耕农,还试图教他们,真当他们是傻瓜,没有种过田啊。
祢衡没有和农民争吵,而是与农民打赌,他耕一块地,农民耕一块地,两人比比,谁的农产物更多。
农民当然一口答应,并且找来许多乡亲们坐镇,以免祢衡耍赖。
对此,祢衡只是笑笑,没有多言,正合他意。
以祢衡的口才,肯定能骂到农民还不了口,可无法让农民心服口服。
农民恐怕到时候只会觉得祢衡口才凌厉而已,做事也就那样。
祢衡靠着科学的种植法,果然让当地农民心服口服,开始主动学习祢衡的办法来。
毕竟谁也想自己一亩地里多种些粮食,就能少挨饿。
由于这个乡是不久前收复的,刚刚才打完地主,将地主强取豪夺的地给瓜分干净,至于赃款则全部充公!
但此处的乡民过的日子水深火热,每家每户都没有余粮,赈灾肯定是必然的。
赈灾、租借粮草以及耕牛的事情,都是由祢衡全程盯着,就是怕有人在其中捣乱。
当然占小便宜的依旧是有,这种迹象根本无法杜绝,只能尽量去平衡。
经过祢衡不断努力,今年乡里来了次大丰收,由于传播科学办法有功,祢衡很快就得到晋升,成为一县的农官,管理县之下乡村所有农官。
晋升速度不可谓不快,也就一年的功夫,祢衡就从村农官晋升为县农官,如若祢衡表现的再好些,那赈灾部的主官可能就是祢衡的囊中之物。
在这条赛道上,祢衡很倦,几乎每日都泡在田地里,恨不得和农作物融为一体,这才有了他一年一晋升的空间。
由于祢衡表现优异,李立路过的时候,还特意召见祢衡,想要看看当初的狂士已经改造成什么地步。
“正平这么久未见,身上的傲气却荡然无存,怪哉怪哉。”
李立看着祢衡点评道。
“大司农你要是没什么话说,就可以离开,吾还得研究新的农作物。”
祢衡摆了摆手,对于李立的谈话根本不感兴趣,也没有将李立当做上司,一心一意的扑在农作物上。
李立闻言,笑了笑,果然祢衡还是祢衡,骨子里的狂傲是改不掉的。
要是换个心眼小的,必然要和祢衡穿小鞋,既然祢衡目无尊长,那就得让其找找教训。
不过李立只是一笑了之,没有往心里去,“这次来,也是大贤良师的意思,想要问问你可否适应?”
祢衡好歹也是名士,文采飞扬,要是种田给种废了,那对于太平道也是损失。
“要不是大贤良师,吾都不知道农作物有这么多讲究,感受到不同当地风情,也让吾感触颇多。”
“你回去告诉大贤良师,记得留个三公之位,吾要了!”
祢衡说话依旧是狂到没变,直接跟张角预定三公之位。
这让李立都大吃一惊,像他们这种名士聊到这种敏感话题,都会刻意绕开,不会提。
因为基本上都是心向大汉,在太平道的地盘骂太平道岂不是自寻死路,那就干脆闭口不谈。
在他们看来,什么三公九卿,都是逆贼搞出来的过家家,没有什么认可性!
而祢衡直言不讳的说出三公之位,也就意味着对太平道这个政权的认可,不然也不会讨要三公之位。
这个桀骜不驯,狂傲自大的家伙,总算是认可太平道政权,真是不容易啊。
李立还记得祢衡刚到陶安易的身边,骂的那叫个难听,见陶安易脸长得不赖,就对其行头不断点评,讽刺陶安易就是靠脸吃饭的家伙。
每次与陶安易共事,都能听到祢衡的碎碎念,真的如若不是陶安易有容人之心,恐怕祢衡已经被凌迟一万回。
万幸陶安易用真本事征服祢衡,让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年轻安分不少,至少没有当面侮辱陶安易。
李立得知祢衡要来他部门的时候,李立的头是一个比两个还要大,面对这等狂士,他是什么都没办法,君不见,那陶安易还得忍气吞声。
没办法,祢衡的名望还比较高,是个知名的角色,要是因为辱骂,就将其杀了,对太平道的名声有污。
李立都怀疑陶安易是不是没办法忍受祢衡这家伙,才将这个定时炸弹推到他的手里。
来到司农部,祢衡表现的还算安分,只是依旧对李立出言不逊,丝毫没有将李立当上司。
李立和陶安易都是在太平道当中出了名的好好先生,脾气不错,要是换个其他人,恐怕早就杀了祢衡泄愤。
毕竟太平道的暴躁之辈还是不算,要是和张宝、张梁共事,祢衡已经死了七八回,只能说,幸亏祢衡遇到的是陶安易和张角。
祢衡主动请缨想要去乡下当农官,李立想来思去也没有拒绝的理由,便答应下来。
在李立看来,祢衡能够中规中矩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已经是谢天谢地,至于超额完成任务,李立从来都没有抱着这个想法。
但祢衡果然是最喜欢给人意外的人,当祢衡的成绩上报,拿下全县最优,全州第二的成绩,李立便明白,祢衡并不是说说而已。
肯定是脚踏实地的去做了,要不然,也不会交出这么一份满意的答卷。
李立自然不会打压人才,立马提拔祢衡,得到祢衡的答案之后,李立心领神会,也不再打扰祢衡研究农作物。
至此,祢衡才正式融入太平道,成为其中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