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不仅不亏,还他娘的血赚!-《天幕:开局一首不妙曲,老朱哭了》

  就在这片极致的困惑中,天幕之上,那死寂的画面再次流动起来。

  画面没有回到战场,而是出现了一位位后世战略家的剪影。

  他们或在地图前沉思,或在会议中推演。

  最终,所有的观点汇聚成天幕旁白那沉稳而有力的声音,开始为千古帝王解开这惊天之谜。

  【为何在胜利的顶点主动后撤?】

  【因为,这一战的战略目的,已经全部达成。】

  第一重目的,藏于雷霆万钧的兵锋之下。

  【其一:军事目的——“惩戒”,而非“占领”。】

  旁白的声音,一字一顿。

  字字千钧。

  【此战的核心,不是为了开疆拓土,而是为了打痛他,打服他,打出边境此后数十年的和平安宁!】

  天幕上,画面飞速切换。

  一边是战前,尼赫鲁在国际上大放厥词,天竺军队不断蚕食边境,气焰何其嚣张。

  另一边是战后,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国家,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再不敢在边境线上有任何实质性的军事冒险。

  一战,换来半个世纪的安稳。

  这个对比,直观,且震撼。

  大唐太极殿内。

  李靖眼神豁然开朗,紧绷的身体微微放松,喃喃道:“原来如此……此为惩戒之战!以雷霆万钧之势,一战摧其心胆,使其五十年不敢北望!”

  他彻底明白了。

  一城一地的得失是小利,换来国家长久的战略安宁,才是万世大利!

  【其二:后勤补给,已至极限。】

  天幕画面陡然一转,呈现出那条连接着前线与后方的生命线。

  那是一条在世界屋脊上开凿出的简易公路,蜿蜒曲折,险象环生。

  无数的战士和民工,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靠着最原始的工具,甚至是双手,在悬崖峭壁上维护着道路。

  风雪呼啸,一场大雪下来,道路便会被彻底掩埋。

  旁白的声音沉了下来:【大雪即将封山。若继续向平原深入,数万大军的后勤补给线,随时可能被冰雪切断。届时,这支深入敌境的孤军,将陷入粮弹告罄的绝境。】

  “嘶——”

  大明殿内,徐达倒吸一口凉气。

  作为大明军神,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

  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一旦断绝,哪怕是天兵天将,也只有覆灭一途。

  “上位,这是见好就收,是兵家不败之正道!”徐达立刻向朱元璋解释,“深入平原,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已是强弩之末,是将自己置于死地!”

  朱元璋那拧成疙瘩的眉头,终于松动了一丝。

  他还是觉得憋屈,但这个理由,他懂。

  打仗,不能光凭一腔热血。

  【其三:避免陷入“占领”的泥潭。】

  天幕上,那张巨大的天竺地图再次展开。

  一望无际的国土,密密麻麻的人口标注,让所有帝王都感到一阵头皮发麻的压力。

  【天竺国土广袤,人口数以亿计。一旦选择占领其首都,战争性质将彻底改变。我军将从一场自卫反击战,陷入一场无休无止的占领战!】

  画面中,出现了无数天竺平民的脸。

  他们的眼神中,带着仇恨与抗拒。

  【届时,我们面对的,将不再是那不堪一击的正规军,而是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游击战、破坏战、治安战……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泥潭,会把一个国家活活拖垮、耗死!】

  旁白的声音,冷峻无比。

  【而这,恰恰是某些环伺在侧的强权,最希望看到的结局。】

  【他们巴不得华夏将宝贵的国力,全部消耗在这片异国的土地上,从而延缓,甚至打断自身的发展!】

  轰!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劈开了所有帝王脑中的迷雾!

  【其四:占据国际道义的绝对巅峰!】

  天幕镜头,再次回到了日内瓦的联合国会场。

  【战争爆发之初,国际舆论对我方极为不利。在西方的宣传下,华夏被描绘成“侵略者”。】

  画面上,是那些西方代表们充满偏见的嘴脸。

  【但,随着我方主动停火、主动后撤、主动归还缴获物资与战俘……】

  【一切,不言自明。】

  天幕之上,浮现出一行血色大字。

  【谁是和平的维护者,谁是真正的侵略者?】

  这个问题,已无需回答。

  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于此。

  一个打了胜仗,却不占你一寸土地,不索要一分赔款,甚至把你丢掉的武器都擦干净还给你的国家。

  一个在兵临城下时,却主动后退,划出一条和平界线的军队。

  这种格局,这种气度,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的范畴!

  【此战之后,华夏向全世界,尤其是广大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展示了自己绝不称霸,爱好和平的原则。】

  【我们不仅赢得了军事上的胜利,更赢得了政治上、道义上的完胜!】

  天幕的旁白,到此结束。

  整个世界,再次陷入了长久的寂静。

  但这一次,不再是困惑。

  而是发自灵魂深处的震撼与思索。

  原来……战争还可以这么打。

  原来……胜利的定义,不止是开疆拓土,城下签盟。

  大唐,太极殿。

  李世民缓缓起身,他走到殿前,负手仰望天幕,许久,才吐出一口悠长的气息。

  那声叹息里,有惊艳,有钦佩,更有对自己过往认知的一种彻底颠覆。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他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感慨。

  “打,是为了不打。”

  “战,是为了止战。”

  “以雷霆手段,换长久和平。以主动后撤,立道义巅峰。既解决了边患,又避免了消耗,还赢得了人心……一举数得,环环相扣,天衣无缝。”

  这位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君主,此刻由衷地说道:“后世子孙之智慧,其深远,其格局,远在朕之上。”

  “朕,心服口服!”

  大明,谨身殿。

  朱元璋还坐在龙椅上,他没站起来,只是用手一下一下地摩挲着龙椅的扶手,把那冰冷的木头都快搓热了。

  他脸上的憋屈,已经烟消云散。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咂摸出滋味来的奇特表情。

  他没李世民那么多文绉绉的感慨,他想的,比谁都实在。

  “也就是说……”

  老朱对着徐达和汤和,用一种总结的口气说道:“咱这一拳头抡圆了,照着他脸上狠狠来了一下,直接把他满嘴的牙都给干碎了。”

  “然后,不等他喊疼,咱就把拳头收回来,揣回袖子里,还拍拍他的肩膀跟他说,咱不是想抢你家东西,就是看你不老实,替你爹妈教训教训你。”

  “这么一来,他疼得钻心,又找不到理,以后几十年看见咱都得腿肚子转筋。然后,咱就能关起门来,安安心心在家种地,攒家底,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徐达连忙躬身:“陛下圣明,正是此理!”

  “嗯……”朱元璋重重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招牌式的,带着几分得意和狡黠的笑容。

  “这么算下来……好像是不亏。”

  他一拍大腿,声音响彻大殿。

  “不仅不亏,还他娘的是血赚啊!”

  心里那点疙瘩,彻底解开了!

  面子是虚的,里子才是实的!能安安稳稳闷声发大财几十年,这比占他十座破城都强!

  所有帝王的世界观,在这一刻,被彻底刷新。

  他们终于理解,后世的“国战”,早已不是单纯的兵对兵,将对将。

  它是军事、政治、外交、经济、舆论……所有领域的一场全方位博弈。

  而后世华夏,在这场博弈中,展现出了堪称艺术的,神鬼莫测的高超手段。

  (明天可能不更新,请一天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