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礼已尽,兵戈起!-《天幕:开局一首不妙曲,老朱哭了》

  那一记沉重的枪托,闷响声穿透了天幕,狠狠砸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口上。

  “混账!”

  “杀了他!”

  大明谨身殿,朱元璋双眼瞬间赤红,那股从尸山血海里带出来的杀气,让侍立的太监双腿一软,几乎跪倒在地!

  他恨不得亲自冲进天幕,将那个嚣张的天竺军官,连同他身后所有人都撕成碎片!

  “打!”

  “给咱狠狠地打回去!”

  “打回去啊!”

  天幕中,那名华夏班长身后的战士们,已经齐刷刷举起了枪!

  黑洞洞的枪口,死死锁定了那名天竺军官的头颅!

  只要班长一声令下!

  他们就会让对方的脑浆,涂满这片雪地!

  然而。

  那名班长,只是用一只手死死按住自己剧痛欲裂的肩膀。

  另一只手,却坚定无比地朝下压了压。

  一个手势。

  示意自己的战友们,放下枪。

  “为……为什么?!”

  朱元璋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在御阶上焦躁地来回踱步,拳头攥得骨节爆响。

  “刀都架在脖子上了!屎都拉在头顶了!还不还手?!”

  “这是要干什么!半岛战役的血性哪里去了!”

  不只是他。

  大唐。

  李世民的拳头也已攥紧,锋利的指甲深深嵌入掌心。

  他身旁的李靖、尉迟恭等一众百战名将,个个双目圆睁,胸膛剧烈起伏,恨不得生啖其肉!

  咸阳宫内。

  嬴政的脸色,冷硬得如同一块北地玄铁。

  他没有咆哮,没有怒骂。

  他只是盯着天幕上那个挺直脊梁,却选择了克制的华夏军人。

  久久不语。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接下来会是更加屈辱的退让时。

  天幕的画面,骤然一转。

  冰封的雪域高原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间灯火通明的办公室。

  桌子上,堆放着一摞又一摞,山峦般高耸的文件。

  每一份文件的封皮上,都印着两个鲜红刺眼的大字——“绝密”。

  镜头缓缓推近。

  文件的标题,清晰地呈现在所有人的眼前。

  《关于敦促天竺方面停止武装挑衅的严正声明》

  《关于提议双方武装力量各自后撤二十公里的照会》

  《关于和平解决边境问题的第三次备忘录》

  ……

  一份又一份。

  一摞又一摞。

  全是外交辞令!全是和平呼吁!

  天幕的旁白,在这一刻响起。

  【战争,永远是最后的手段。】

  【在此之前,华夏尽一切可能,去挽回和平。】

  画面切换。

  日内瓦的万国宫。

  华夏的外交官,正面对着数十个国家的代表,不卑不亢地陈述着事实。

  “事实是,天竺军队越过了双方长期遵守的传统习惯线。”

  “事实是,他们单方面改变现状,在我们的领土上建立军事据点。”

  “我们提议,双方坐下来谈。但我们的和平提议,换来的,却是对方更加变本加厉的军事冒进!”

  然而。

  会场之下,那些西方面孔的代表们,脸上却挂着事不关己,甚至带着一丝看戏的嘲弄。

  他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眼神里流露出的,是毫不掩饰的轻蔑。

  画面再转。

  北京。

  一间庄严肃穆的会议室内。

  一个伟岸的背影,正对着巨大的军事地图。

  他的声音,通过天幕,传递到每一个时空。

  “我们不想打仗。我们希望两国能够友好相处。”

  “但是!”

  声音陡然拔高,如同一道惊雷在所有帝王耳边炸响!

  “如果有人把我们的和平愿望,当做软弱可欺,那他们就打错了算盘!”

  这句话,让刚刚憋了一肚子火的朱元璋,猛地一怔。

  他停下了脚步,死死盯着天幕。

  不对!

  这不是示弱!

  这更像是一种……最后的通牒!

  然而,天幕很快就展示了,天竺方面是如何回应这份通牒的。

  画面中。

  那位天竺领袖尼赫鲁,在一次公开的记者会上,面对华夏提出的“双方后撤二十公里”的建议,他傲慢地摊了摊手。

  “后撤?”

  “我们为什么要后撤?”

  “我们在自己的领土上,想前进就前进,想在哪里建立哨所,就在哪里建立哨所。”

  “反倒是华夏,他们必须从我们的土地上,完全撤出去!”

  这番言论,引来了台下西方记者们的一片掌声和相机闪光灯的疯狂追捧。

  狂妄!

  无耻!

  这一下,连一向以沉稳著称的李世民都按捺不住了。

  “岂有此理!”

  “黑白颠倒,莫过于此!”

  房玄龄等一众谋臣,也是气得浑身发抖。

  “磨叽个啥!”

  朱元璋的火气又一次被点燃,他指着天幕里的尼赫鲁破口大骂。

  “跟这帮喂不熟的白眼狼有啥好谈的!”

  “脸是自己赢的,不是别人给的!”

  “打!给咱狠狠地打!”

  老朱是真的急了。

  在他看来,尊严,是靠刀枪换来的,不是靠嘴皮子求来的。

  对方都把刀架你脖子上了,你还在那跟他讲道理?

  这不是傻吗!

  就在所有帝王都感到憋屈和不解的时候。

  天幕的旁白,再次响起。

  这一次,声音里带着一种俯瞰棋局的绝对理智。

  【这不是软弱。】

  【这是在向全世界,展示我们对和平的最大诚意。】

  【这是在将所有和平的路径,一条一条地走死。】

  【更是为接下来的雷霆反击,争取道义上的绝对制高点!】

  【当我们将所有的‘礼’都尽到之后,那么,我们接下来的‘兵’,将无人可以指责!】

  轰!

  这几句话,像是一道闪电,瞬间劈开了所有帝王脑中的迷雾!

  “原来如此!”

  李世民也瞬间明白了。

  他眼中的怒火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震惊与赞叹的明悟。

  “先礼后兵……朕懂了,朕全懂了!”

  “后世面对的,已非一国一地之敌,而是整个西方世界的舆论与压力!”

  “若无万全之理,贸然出兵,即便胜了,也会陷入无休止的外交泥潭,被世界围攻!”

  “好!好一个‘无人可以指责’!”

  朱元璋也愣住了。

  他反复咀嚼着那句话,脸上的暴怒,渐渐被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所取代。

  “把所有和平的路都走完……”

  “所以,之前那些外交文件,那些退让,那些克制……”

  “全都是……做给全世界看的?”

  “是为了让所有人都看清楚,到底是谁,在一步步撕毁和平!”

  “是为了让所有人都闭上嘴,眼睁睁地看着咱……看着后世子孙,把那个不长眼的东西,按在地上往死里揍,而他们,连一个屁都不敢放?!”

  想通了这一层,老朱只觉得一股凉意从脊椎骨窜上头顶!

  高!

  实在是太高了!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军事谋略了!

  这是将政治、外交、军事、人心,全部都算计在内的通天手段!

  就在此刻。

  天幕的画面,猛地一沉!

  时间,被定格在了一个血红的数字上。

  【1962年10月20日】

  旁白的声音,变得无比森寒,不带一丝一毫的感情,如同最终的审判。

  【在多次拒绝华夏的和平提议后,天竺方面集结重兵,悍然向克节朗河地区的华夏边防军,发起了全线大规模进攻!】

  画面中。

  雪域高原之上,火光冲天!

  无数炮弹撕裂长空,拖拽着死亡的尖啸,狠狠砸向了华夏一方孤零零的哨所!

  第一枪,终究还是响了。

  但,不是由华夏打响的。

  天幕之上,那一摞摞和平文件被漫天炮火的影像所覆盖。

  所有的“礼”,至此,已经尽到。

  接下来,便是兵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