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潮流判断-《重生八零:在小渔村发家手札》

  “二期尘肺病,必须马上停工休息。”

  医生的话把她拽回现实。

  他推了推眼镜,语气严肃。

  “你母亲长期在粉尘环境中劳作,肺部已经出现明显纤维化,再拖下去,肺就会硬化,到时候就麻烦了,可能连走路都会喘。”

  病房外,林美瑶正打着电话。

  她背对着走廊,一只手插在裤兜里,另一只手握着手机。

  “设计稿确实很有前瞻性,线条简洁但富有张力,特别是那件不对称的剪裁,极具辨识度……不,不像抄袭,更像是受到某种复古风格的启发,但又融入了现代元素……”

  苏晓玥靠在墙边,悄悄听着,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揪了一下。

  她下意识地摸了摸藏在怀里的秘典。

  指尖触到纸张的粗糙感,她心头一沉。

  她突然明白,这个留过洋的审计师,不只是个查账的,她对设计也有极深的敏感度,眼光毒辣,思维缜密。

  比起只会用蛮力的卫成霖,林美瑶才是真正难对付的角色。

  回到工厂时已经深夜。

  月光斜斜地照在院子里,树影斑驳。

  风一吹,影子就像蛇一样在地上游动。

  二楼林美瑶住的房间还亮着灯,窗帘没拉严,透出一线昏黄的光。

  苏晓玥站在楼下犹豫了几秒,终于还是轻手轻脚走上去。

  她走到门口,屏住呼吸,透过门缝往里看。

  屋内,林美瑶正坐在书桌前,低头专注地看着什么。

  那是苏晓玥以前扔掉的设计草图。

  她本以为早就被清走了,没想到竟被林美瑶捡了回来。

  草图摊在桌上,旁边还摆着一本打开的笔记本,上面写满了“1983”“1984”这样的年份。

  更让她心头一紧的是,桌上竟摊着一本《华南纺织学院校友录》。

  翻开的那一页,正是她母亲刘小英那一届!

  照片上,年轻的刘小英扎着两条麻花辫,眼神清亮,站在一群同学中间,笑得单纯而明媚。

  而林美瑶的手,正轻轻抚过那一页。

  苏晓玥悄悄退到楼梯口,脚步放得极轻。

  她故意顿了顿,然后踩出几步明显的脚步声。

  等她再推门进去时,林美瑶已经合上了那本黑色封面的笔记本。

  她正慢悠悠地用银勺搅拌着杯中的红茶。

  “还没睡啊,林小姐?”

  苏晓玥轻声问道。

  “叫我辛迪就好。”

  林美瑶抬起头,嘴角浮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顺手将一杯红茶递了过来。

  瓷杯温热,花纹精致。

  “你的设计感很特别,”她顿了顿,眼神里多了几分审视,“是跟刘阿姨学的?”

  “瞎捣鼓的,乡下人没啥讲究。”

  苏晓玥接过茶杯,低下头。

  她抿了一口,茶味浓烈,入口极苦。

  可咽下去之后,尾调却泛起一丝奇怪的甜,像是蜜里掺了灰烬,令人难以捉摸。

  “挺有意思。”

  林美瑶忽然换了英文。

  “你刚偷看的时候,应该听懂了我电话里说的每一句吧?”

  苏晓玥手一抖,指节泛白,茶杯边缘差点磕到牙齿,滚烫的液体晃出一点,落在她的手背上,刺得她一颤。

  这个细节,她完全没留意!

  她记得自己只是在门外多站了片刻,听见几句零星的对话,却从未想过对方竟已察觉她的存在,更没料到对方会如此直白地戳破。

  “别紧张。”

  林美瑶又换回普通话,语气温和了些。

  “我不会找麻烦的,因为你是叔叔看好的人。”

  她将茶杯轻轻搁在桌角,发出清脆的一声轻响。

  “不过……”

  她微微偏头,目光意味深长地望了眼窗外,夜色沉沉,远处楼宇的轮廓模糊不清。

  “你那些‘灵光一闪’的说法,最好有个说得通的解释,特别是对明年潮流的那些判断。否则,天才的直觉,很容易被当成侥幸。”

  月光透过玻璃窗斜斜地洒进来。

  墙上的影子被拉得又长又斜,扭曲交错。

  空气凝滞,连呼吸都变得清晰可闻。

  苏晓玥的手悄悄滑进衣襟内侧,指尖触到那本藏在怀中的秘典。

  边角处竟微微发烫,像是被某种看不见的力量点燃。

  她强压住心头的震颤,感受到最新的字迹正透过布料,一寸寸灼烧她的指尖。

  “林美瑶,1986年Y国时装学院特聘讲师,擅长利用科技材料与人体工学结合,预测趋势准确率高达92.7%……曾参与三起跨国设计剽窃案调查,手段隐秘,不留痕迹。”

  命运的线,在这一刻,悄悄织成了网。

  无形的丝线从过去延伸至未来,将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女人,紧紧缠绕在一起。

  1982年的第一场冷空气刚到,风像刀子般刮过沿海小城。

  当地却在这寒意初临之际,搞起了头一回土地拍卖。

  消息一出,整个龙海都沸腾了,投机者、商人、观望者蜂拥而至。

  苏晓玥把身上那件薄棉袄裹得更紧了些,布料早已陈旧,袖口磨出了毛边。

  她站在工业区一片空旷的滩地上,脚下是潮湿的泥沙,远处传来海浪拍打堤岸的闷响。

  寒风钻进领口,她微微瑟缩了一下。

  她掏出随身带着的小本子,纸页边角卷起,字迹密密麻麻。

  她对照着另一本藏在怀里的神秘资料。

  那是一本封面无字、纸张泛黄的“1983年深市建设图”。

  图上用红笔勾出的几处位置,在现实中还只是荒地。

  可她知道,几年后,这里会矗立起世界级的厂房与科技园区。

  她眯起眼,望着眼前这片荒芜的滩涂,脑海中浮现的是未来车水马龙的景象。

  她必须抢先一步,找出将来最适合建厂的位置。

  “这位小姐,请挪一下位置。”

  一道低沉的男声从身后传来。

  苏晓玥猛地回神,转过头,看见一名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正朝她走来,手里拿着喇叭和地图,身后跟着几个拿着标尺和木桩的技术员。

  苏晓玥回头一看,只见一个身穿深蓝色中山装的年轻男人正被三个满脸横肉的家伙围在中间。

  那男人看起来二十六七岁的样子,个子高挑,面容清俊。

  他的右手紧紧抓着一个鼓囊的黑色公文包。

  “海港来的吧?借点钱花花呗!”

  带头的那个混混咧嘴一笑,露出一口发黄的牙齿,一边说着,一边伸手就要去扯他手腕上的那块手表。

  那表在阳光下泛着银光,表盘精致,品牌标志清晰可辨。

  苏晓玥心里咯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