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56式半自动步枪投产,第一条子弹生产线运转-《从长征到长津湖,我气吞万里如虎》

  林平安倒是相当的大方,将这支半自动步枪递过去之后,便告诉他射击的要点,还有操作要领。

  戚新将这些内容记下来之后,便开始拉动枪栓,检查里面是否还有子弹,随后,他一次性直接塞入了10颗子弹在里面,将弹仓压满。

  这才开始进行半自动射击。

  伴随着戚新连续扣动扳机之后,子弹飞射而出,枪声在靶场上不断回荡。

  只不过戚新还是第1次打这种半自动步枪,所以除了前面的两发子弹之外,后面的几发子弹,都因为枪口后坐力的原因,有些往上飘甚至脱靶。

  这让戚新的脸上有些难看,他老脸一红,对林平安说道:“旅长,这肯定不是我的真实水平,我只是不熟悉枪械的性能,如果熟悉的话,怎么也不可能把子弹打的飞出去这么高。”

  林平安对戚新说道:“怎么样?这把枪你喜欢吗?如果你喜欢的话,这把枪就送给你了。”

  戚新一听,顿时有些受宠若惊的说道:“真的假的,旅长,这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一个唾沫一个钉,你可不能反悔啊。”

  他说着,已经将那支五六式半自动步枪抱在了自己的怀中,像是抱着一个新媳妇儿一样。

  林平安这才说道:“我当你的旅长这么长时间,什么时候骗过你啊?”

  说到这里的时候,林平安顿了顿,开口说道:

  “不过你需要答应我一个条件,不然的话这把枪我可不能给你。”

  戚新有些迟疑,但是一想到这把步枪可以给自己,还是坚定不移的说道:

  “旅长你说吧,上刀山下火海我都干。”

  林平安这才说道:“你回去之后,得给我写一份关于这支枪械的使用报告,尤其是这支枪械的优缺点,以及是否能够对现在我们装备的莫辛纳甘步枪和三八大盖等栓动步枪进行有效的替代。”

  戚新的文化水平,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上过中学,而且军事素养非常过硬。

  所以林平安才会让他来撰写这样一份试用报告,他相信,戚新应该可以得到更加客观的结论。

  戚新一听,只是写一份详细的使用,报告总结出来优点缺点而已,那这件事情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所以他不假思索地答应道:

  “旅长,我还以为是什么事儿呢,不就是写一份报告吗?不过您得给我几天时间,因为光我一个人用的话,肯定还是带着点主观色彩的,我得让手下的同志们也都使用一下,然后再综合他们的意见撰写报告。”

  戚新这番话说出来的时候,林平安其实是有些意外的,他看着戚新说道:

  “你小子可以啊,这还有点学术思维,知道扩大调查样本。”

  戚新一脸懵的说道:

  “什么叫做学术思维啊?我不懂这个,反正我就知道,只要同志们都喜欢它,那这把枪就肯定是好枪。光我一个人喜欢它,那他未必是好枪,你说是不是?”

  5天之后,戚新终于将这样一份使用报告写了出来。

  林平安一看,发现戚新这一份报告写的倒是有几分论文的意思了,只不过整体的格式还有内容,都是比较粗糙的。

  绕是如此,关于战士们对这支步枪使用的反馈,仍旧在报告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总体来说,所有的战士们都持正面态度,觉得可以替代他们的莫辛纳甘步,枪或者是手中的三八大盖儿,还有汉阳造。

  林平安在确认没有问题之后,又找到了耶科夫斯基,然后对他提出要求,表示以后可以大量生产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只不过这支步枪此时需要有一个全新的名字。

  因为现在是1937年,所以林平安边说道:“不如就叫三七式半自动步枪吧。”

  这个枪械的命名倒是简单明了,得到了众人的一致同意。

  于是此时的耶科夫斯基,便开始对产线进行一些调整。

  此时的兵工厂,已经拥有了10条产线,而限制这些产线,扩展的其实主要是技术工人的数量。

  因为这些钳工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虽然说之前林平安已经招募到了一批工人,尤其是从济南城中逃出来的那些兵工厂的工人。

  但是总体来说数量还是远远不够的,大量的工人有的留在了济南城中,有的则背井离乡,不知道去到了什么地方。

  好在林平安已经让左明去往济南城中,秘密联络曾经在兵工厂工作过的工人,并给出相对丰厚的待遇。

  只是联络这些工人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眼下对于新的技工培养还是重中之重,这将会直接关系到整个兵工厂的枪械生产能力。

  在这几天的时间里,耶科夫斯基还有了全新的成果,那就是子弹机开始运转了起来。

  生产子弹最需要的原料主要就是那几样,弹体使用黄铜,覆铜钢。

  还有就是雷汞以及无烟火药。

  坦白说,现在的林平安,是根本不具备生产这些原材料能力的。

  但是好在之前从济南兵工厂那里运出来的原材料足够多,已经足够他们生产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至于后续,那就只能再想办法了。

  或许可以从总部那里获取原材料,毕竟北上通道仍旧是开放的,到时候从北面购买一些原材料也不是不行。

  这条子弹生产线,原本是生产7.92毫米。

  但是在经过耶科夫斯基和他的团队改造之后,则可以生产7.62毫米子弹。

  现在这条子弹生产线的初期产能,是每个月10万发,这个产量可以说是非常低了,一场万人规模的战斗,恐怕一两天就能消耗干净。

  产能这么低,一方面是因为人手不够,还有一方面,则是其他的几条子弹生产线,也需要进行改造和调试,才能投入到生产之中。

  按照耶科夫斯基的预测,所有的生产线都进入到巅峰产能的话,那么预计每个月,可以生产出来至少七八十万发子弹,甚至是上百万发子弹。

  和太原兵工厂那一个月四五百万发子弹的产能,肯定是相差甚远,却也足够他们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