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梁山的大寨主,竟对自己如此客气。
吴用受宠若惊,赶忙躬身回礼:“不敢,不敢,林教头威名,吴某如雷贯耳,今日一见,三生有幸。”
林冲哈哈一笑,侧身引路:“先生一路辛苦,寨中已备下薄酒,请随我来,我们聚义厅说话!”
说罢,他便引着众人往聚义厅的方向走。
吴用跟着林冲,一路走,一路暗暗观察。
这梁山的地形,他早有耳闻,易守难攻。
今日亲眼所见,才知其险要远超传闻。更让他诧异的,是这一路所见的防御工事和兵丁。
从金沙滩到聚义厅,沿途共设三道关卡。每一道关卡都建在险要之处,设有箭楼、营垒,关后堆满了擂木炮石。关卡前,还有鹿角、陷坑等诸多防御工事。
这布局,分明是出自军中宿将之手,攻守兼备,环环相扣。
而来往巡逻的喽啰,也不是吴用想象中那种松松垮垮的乌合之众。
一个个精神饱满,步伐整齐,眼神锐利。见到林冲等人,便立刻停步立正,行军礼,口称“头领”。
军纪之严整,竟不输于官府的禁军!
吴用越看越是心惊,这哪是什么山寨?这分明是一座守备森严的军事要塞。
众人踏入聚义厅,厅内早已不是王伦时期的模样。
正中的虎皮交椅依旧,但两侧的座位却重新排过,显得更加井然有序。
众人分主次落座。林冲没等众人开口,便迫不及待地对赵叹说:“兄弟,你可算回来了!你走的这十几天,山寨里可是天翻地覆!”
“首先是鸭嘴滩那边的水寨,阮小七带着人,把山寨所有能找到的船都修缮加固了一遍。现在,咱们所有的船,随时都能下水作战。”
阮小七听林冲夸他呢,他嘿嘿一笑,对着赵叹一抱拳:“赵小哥吩咐的事情,阮小七自然办得妥妥贴贴!”
林冲接着说:“然后是石碣村,阮小二回村里把咱们的新政策一说,整个村子都炸锅了!村民们差点把阮小二家的门槛给踏平了,咱们本来只说三丁抽一,结果好家伙,村里一半的青壮都跑来报名,拦都拦不住!”
阮小二也得意洋洋的对着赵叹一抱拳:“赵小哥,怎么样?我就说吧,我们石碣村苦官府久矣,三丁抽一都保守了。”
赵叹点了点头:“现在山寨总共有多少人了?”
杜迁这时起身抱拳答话:“算上咱们原先的七百多号弟兄,山寨总共九百二十四人!除去老弱、后勤人员,新编海军陆战队六百七十三人!”
这个数字让吴用倒抽了一口凉气。
六百七十三名可战之兵,这已经不是一股小势力了。
但同样他也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些首领都对着赵叹抱拳拱手的汇报是怎么回事?林冲不是大头领吗?
他心说,看来这里面有事儿啊,我再观察观察。
杜迁接着说:“不光是招兵,村里的娃儿们也都等着呢!吴学究,山寨西边专门给你们腾出来一个大院子,改成了学堂。村里送来了六七十个半大孩子,天天盼着你来开课呢!”
吴用还在想刚才的事情,此时一听杜迁在喊自己,再一听人数,惊讶开口:“这么多?”
他之前还没意识到免费念书意味着什么,此时一听这么多孩童来报名,他方才反应过来,赵叹这招真狠啊!他是要刨大宋朝廷的根基!
阮小七结果话茬:“那可不!以后来报名的娃儿只会越来越多,学究你是不知道,自从我们给村民放贷后,申请贷款的人都快把二哥家的门踩烂了!不是修船买网就是经营周转,现在周边几个村子看咱们,都不再当咱们是强盗,倒像是把咱们当成保护神了!”
赵叹听着,脸上露出了笑意。即是民心所向,看来这盘棋的第一步,走对了。
他开口问道:“军队操练呢?大哥,这是重中之重。”
提到老本行,林冲来精神了:“放心!我将这六百七十三个兄弟,分作步军和弓弩手两营。每日卯时起床,操练一个时辰的格斗搏杀,辰时用饭,饭后操练箭术与阵法配合,下午是负重越野。一切都按当年我在禁军的法子来!现在这帮小子,不敢说是精锐,但至少那精气神,跟以前比已是天壤之别!”
赵叹缓缓点头,林冲练兵的本事在高俅身边的将领中都是数一数二的,由他亲自操练兵马,自然没问题。
最后,林冲看向吴用:“先生,这学堂已经备好,不知先生何时可以开课?”
吴用起身,略带歉意地一拱手:“随时可以。只是,吴某走得匆忙,未能将家中藏书带来。眼下空有满腹经纶,却无片纸可教,实在是……”
林冲闻言,用询问的眼光看向赵叹。
赵叹便将他们如何在东溪村被晁盖堵个正着,武松如何与晁盖大战一场,他们又是如何惊险脱身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
林冲听完,恍然大悟:“原来还有这等波折。晁天王义薄云天,可惜了……”
众人正思索着书籍之事,赵叹却开口道:“我觉得此事不急,孩子们大多目不识丁,正好可以趁这段时日,先教他们识文断字,打好基础。等他们会认会写了,再讲解经义也不迟。”
众人看向吴用,征求他的意见,吴用思索片刻,点点头:“如此也行,只是书籍之事要尽快解决!”
林冲也松了口气,他对吴用说道:“那就有劳学究列个书单,我这就安排兄弟下山,去济州府、东平府,把所有书坊都跑一遍,定把先生要的书都买回来!”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吴用也正式在山寨安顿下来,林冲做主,也给了他一把交椅坐。
吴用本想推辞,哪有教书先生当山大王的道理。可架不住林冲、赵叹等人盛情难却,最终也只能应下。
梁山学堂很快就开课了。
四五日后,赵叹闲来无事,便溜达到学堂那边查看情况。
只见宽敞的院子里,吴用正拿着一根戒尺,领着几十个大小不一的孩子朗读《三字经》。
琅琅的读书声,让这个杀气腾腾的山寨,多了一丝文雅之气。
他又在学堂门口又站了一会儿,渐渐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学堂里的孩子,竟然多出了一二十个,而且……清一色全是女娃。
这些女娃大的不过十一二岁,小的才五六岁,一个个面黄肌瘦,怯生生的。
赵叹觉得蹊跷,便拉住一个负责从石碣村接送孩子的喽啰询问。
“怎么回事?怎么多了这么多女娃?都是哪家的?”
那头目也是一脸为难,挠着头说:“头领,这些娃儿……都不是石碣村的。是周围其他村子的村民,偷偷把孩子送到石碣村,谎称是村里的亲戚,求咱们把孩子接上山来念书。”
赵叹更觉得奇怪了:“哦?咱们梁山办学堂,名声都传出去了?这是好事啊,可怎么送来的全是女娃?”
吴用受宠若惊,赶忙躬身回礼:“不敢,不敢,林教头威名,吴某如雷贯耳,今日一见,三生有幸。”
林冲哈哈一笑,侧身引路:“先生一路辛苦,寨中已备下薄酒,请随我来,我们聚义厅说话!”
说罢,他便引着众人往聚义厅的方向走。
吴用跟着林冲,一路走,一路暗暗观察。
这梁山的地形,他早有耳闻,易守难攻。
今日亲眼所见,才知其险要远超传闻。更让他诧异的,是这一路所见的防御工事和兵丁。
从金沙滩到聚义厅,沿途共设三道关卡。每一道关卡都建在险要之处,设有箭楼、营垒,关后堆满了擂木炮石。关卡前,还有鹿角、陷坑等诸多防御工事。
这布局,分明是出自军中宿将之手,攻守兼备,环环相扣。
而来往巡逻的喽啰,也不是吴用想象中那种松松垮垮的乌合之众。
一个个精神饱满,步伐整齐,眼神锐利。见到林冲等人,便立刻停步立正,行军礼,口称“头领”。
军纪之严整,竟不输于官府的禁军!
吴用越看越是心惊,这哪是什么山寨?这分明是一座守备森严的军事要塞。
众人踏入聚义厅,厅内早已不是王伦时期的模样。
正中的虎皮交椅依旧,但两侧的座位却重新排过,显得更加井然有序。
众人分主次落座。林冲没等众人开口,便迫不及待地对赵叹说:“兄弟,你可算回来了!你走的这十几天,山寨里可是天翻地覆!”
“首先是鸭嘴滩那边的水寨,阮小七带着人,把山寨所有能找到的船都修缮加固了一遍。现在,咱们所有的船,随时都能下水作战。”
阮小七听林冲夸他呢,他嘿嘿一笑,对着赵叹一抱拳:“赵小哥吩咐的事情,阮小七自然办得妥妥贴贴!”
林冲接着说:“然后是石碣村,阮小二回村里把咱们的新政策一说,整个村子都炸锅了!村民们差点把阮小二家的门槛给踏平了,咱们本来只说三丁抽一,结果好家伙,村里一半的青壮都跑来报名,拦都拦不住!”
阮小二也得意洋洋的对着赵叹一抱拳:“赵小哥,怎么样?我就说吧,我们石碣村苦官府久矣,三丁抽一都保守了。”
赵叹点了点头:“现在山寨总共有多少人了?”
杜迁这时起身抱拳答话:“算上咱们原先的七百多号弟兄,山寨总共九百二十四人!除去老弱、后勤人员,新编海军陆战队六百七十三人!”
这个数字让吴用倒抽了一口凉气。
六百七十三名可战之兵,这已经不是一股小势力了。
但同样他也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些首领都对着赵叹抱拳拱手的汇报是怎么回事?林冲不是大头领吗?
他心说,看来这里面有事儿啊,我再观察观察。
杜迁接着说:“不光是招兵,村里的娃儿们也都等着呢!吴学究,山寨西边专门给你们腾出来一个大院子,改成了学堂。村里送来了六七十个半大孩子,天天盼着你来开课呢!”
吴用还在想刚才的事情,此时一听杜迁在喊自己,再一听人数,惊讶开口:“这么多?”
他之前还没意识到免费念书意味着什么,此时一听这么多孩童来报名,他方才反应过来,赵叹这招真狠啊!他是要刨大宋朝廷的根基!
阮小七结果话茬:“那可不!以后来报名的娃儿只会越来越多,学究你是不知道,自从我们给村民放贷后,申请贷款的人都快把二哥家的门踩烂了!不是修船买网就是经营周转,现在周边几个村子看咱们,都不再当咱们是强盗,倒像是把咱们当成保护神了!”
赵叹听着,脸上露出了笑意。即是民心所向,看来这盘棋的第一步,走对了。
他开口问道:“军队操练呢?大哥,这是重中之重。”
提到老本行,林冲来精神了:“放心!我将这六百七十三个兄弟,分作步军和弓弩手两营。每日卯时起床,操练一个时辰的格斗搏杀,辰时用饭,饭后操练箭术与阵法配合,下午是负重越野。一切都按当年我在禁军的法子来!现在这帮小子,不敢说是精锐,但至少那精气神,跟以前比已是天壤之别!”
赵叹缓缓点头,林冲练兵的本事在高俅身边的将领中都是数一数二的,由他亲自操练兵马,自然没问题。
最后,林冲看向吴用:“先生,这学堂已经备好,不知先生何时可以开课?”
吴用起身,略带歉意地一拱手:“随时可以。只是,吴某走得匆忙,未能将家中藏书带来。眼下空有满腹经纶,却无片纸可教,实在是……”
林冲闻言,用询问的眼光看向赵叹。
赵叹便将他们如何在东溪村被晁盖堵个正着,武松如何与晁盖大战一场,他们又是如何惊险脱身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
林冲听完,恍然大悟:“原来还有这等波折。晁天王义薄云天,可惜了……”
众人正思索着书籍之事,赵叹却开口道:“我觉得此事不急,孩子们大多目不识丁,正好可以趁这段时日,先教他们识文断字,打好基础。等他们会认会写了,再讲解经义也不迟。”
众人看向吴用,征求他的意见,吴用思索片刻,点点头:“如此也行,只是书籍之事要尽快解决!”
林冲也松了口气,他对吴用说道:“那就有劳学究列个书单,我这就安排兄弟下山,去济州府、东平府,把所有书坊都跑一遍,定把先生要的书都买回来!”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吴用也正式在山寨安顿下来,林冲做主,也给了他一把交椅坐。
吴用本想推辞,哪有教书先生当山大王的道理。可架不住林冲、赵叹等人盛情难却,最终也只能应下。
梁山学堂很快就开课了。
四五日后,赵叹闲来无事,便溜达到学堂那边查看情况。
只见宽敞的院子里,吴用正拿着一根戒尺,领着几十个大小不一的孩子朗读《三字经》。
琅琅的读书声,让这个杀气腾腾的山寨,多了一丝文雅之气。
他又在学堂门口又站了一会儿,渐渐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学堂里的孩子,竟然多出了一二十个,而且……清一色全是女娃。
这些女娃大的不过十一二岁,小的才五六岁,一个个面黄肌瘦,怯生生的。
赵叹觉得蹊跷,便拉住一个负责从石碣村接送孩子的喽啰询问。
“怎么回事?怎么多了这么多女娃?都是哪家的?”
那头目也是一脸为难,挠着头说:“头领,这些娃儿……都不是石碣村的。是周围其他村子的村民,偷偷把孩子送到石碣村,谎称是村里的亲戚,求咱们把孩子接上山来念书。”
赵叹更觉得奇怪了:“哦?咱们梁山办学堂,名声都传出去了?这是好事啊,可怎么送来的全是女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