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一听到这两个字,立刻坐直了身体。
他曾是朝廷命官,深知一个稳定有序的体系是何等重要,他身体微微前倾,等着赵叹的下文。
“咱们山寨现在有七百多口人,这只是开始。等大哥你广开山门的消息传出去,以后来投奔的好汉只会越来越多,千人甚至万人来投。”
“这么多人,每日的吃穿用度,兵器的损耗修补,船只的修缮,喽啰的赏罚……桩桩件件,都需要有人来管,而管理者,必须有矩可依。”
这话让林冲深有同感,他光是想想,就觉得一个头两个大。
赵叹继续道:“所以这第一步,就是要先建立规矩,现在咱们有了自己的军队,那就要有军功簿。谁杀了敌,立了功,都要记下来,论功行赏。谁当了逃兵,坏了规矩,也要记下来,按律惩处。"
“再把山寨的钱粮拿出来,一部分作为军饷,一部分用来修缮山寨,一部分用来采买物资,与外界互通有无。这一进一出,都要有账本,要记得清清楚楚。”
林冲越听越是心惊,赵叹描绘的,分明就是一个小型朝廷的雏形!
赵叹看着众人若有所思的模样,话锋一转:“不过,建立规矩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第二步。”
他的话成功勾起了所有人的好奇心。
阮小七最先沉不住气,他挠了挠乱糟糟的头发:“赵哥,你就别卖关子了,快说呀,到底是什么事?宰皇帝?”
赵叹没搭理阮小七这个酒鬼,他站起身,走到聚义厅中央,背对着众人说出两个字。
“办学。”
“噗!”林冲刚喝到嘴里的一口茶,直接喷了出来,溅了自己一身。
他呛得满脸通红,手指着赵叹:“办……办学?”
林冲严重怀疑自己宿醉未醒,耳朵出了问题。
武松把铜铃大的眼睛瞪得溜圆。
阮小五更是直接笑出了声:“哎哟我的娘!赵哥,你这玩笑开得也太大了!在咱们这强盗窝里办学堂?教啥啊?”
阮小二和阮小七也跟着哄堂大笑,整个聚义厅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在他们看来,这比刚才那个“海军陆战队”的名字还要离谱一百倍。
自古以来,只有官府为了开科取士,或是那些名门望族为了家族延续,才会耗费巨资办学。
哪有占山为王的强人,不琢磨着打家劫舍,反而要去开学堂教书的道理?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赵叹没有笑,他就这么静静地等着,等所有人的笑声都渐渐停歇,他这才开口,表情是前所未有的严肃:“大哥,二哥,还有阮家哥哥们,我没有说笑。”
他伸手指了指外面那些正在忙碌的喽啰:“诸位哥哥,看看他们,他们大部分都是活不下去的农夫、渔民,他们在山上每日操练,将来上了战场,是要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卖命的。”
“可他们为什么卖命,怕是自己都说不清楚。他们的孩子将来长大了,也会跟他们一样,除了打打杀杀以外,其他什么都不懂。”
“如此一代传一代,咱们梁山永远都是一群只知打家劫舍的乌合之众!我们落草,或是因奸贼迫害,或是因官府昏庸,或是因走投无路。可我们的的后代,就注定也要当一辈子贼寇吗?”
武松和阮氏兄弟都沉默了,他们自己就是这样,除了身上的武艺和力气,别无长物。至于将来会怎样,他们从没想过。
赵叹继续说道:“若要成就一番真正的事业,不能只看眼前。我们要为二十年后,三十年后做打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要让梁山的下一代,人人识文断字!我要让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
“只有他们读书明理了,才会明白我们今天聚义于此,究竟是为了什么!等我们这批人都老了,驾鹤西去了,他们才知道梁山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才不会变成王伦那般,只知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苟且偷生!”
说着,赵叹又指向聚义厅门口那杆迎风招展的“替天行道”大旗:“寨里七百多号兄弟,又有几人能理解这替天行道背后的意义。”
“轰!”
在场的所有人,包括林冲、武松在内,都感觉自己的脑子里像是炸开了一道惊雷。
赵叹的话仿佛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让他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在那个世界里,人人都读书识字,明辨是非,为了一个共同的信念而战,国富民强,百姓安居。
赵叹的这个愿景太过宏大,以至于让他们一时间都说不出话来。
武松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汉子,此时也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林冲更是激动得身体微微发抖,他从赵叹的描述里,看到了一个足以让他抛下一切,为之奋斗终生的目标。
他有些沙哑的开口:“三弟……”
阮小二此时也回过神来:“赵哥……你说得对。可是……咱们该教些什么呢?总不能真让这帮强人的崽子去读四书五经,然后考科举吧?那也太荒唐了。”
阮小五也跟着点头:“是啊,考上了功名,然后继续为这个黑白不分的朝廷卖命?”
赵叹听到这话,嗤笑一声,满脸不屑:“我费这么大劲,是为了给朝廷培养人才?我又没什么大病!”
“我要办的,是咱们梁山自己的学堂!咱们要教的,是真正有用的东西,能让他们明事理、辨善恶!”
一通长篇大论,赵叹都说渴了,他走回来找了把交椅坐下,给自己倒了碗茶,边喝边说:“我的想法是,把学堂分成两科。”
“分两科?”众人都好奇地看着赵叹,想知道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对,文科和理科。”
林冲彻底懵了:“文科?理科?”
他活了三十多年,读过的书不算少,却从未听过这两个词。
这文科、理科是什么来路?是哪家学派的分类?怎么闻所未闻?
赵叹知道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讲,他解释道:“大哥你听我慢慢说,这文科主修的,是治国安邦的道理。”
“学的是《尚书》、《论语》、《礼记》、《春秋》这些。学这个,是为了让他们明白什么是规矩,什么是道义,历史中又留下了哪些教训可作为前车之鉴。学会了这些,将来也好从中选拔出能管理山寨各项事务的人才。”
这还好理解,跟儒学教育有点像,林冲听完点了点头。
他曾是朝廷命官,深知一个稳定有序的体系是何等重要,他身体微微前倾,等着赵叹的下文。
“咱们山寨现在有七百多口人,这只是开始。等大哥你广开山门的消息传出去,以后来投奔的好汉只会越来越多,千人甚至万人来投。”
“这么多人,每日的吃穿用度,兵器的损耗修补,船只的修缮,喽啰的赏罚……桩桩件件,都需要有人来管,而管理者,必须有矩可依。”
这话让林冲深有同感,他光是想想,就觉得一个头两个大。
赵叹继续道:“所以这第一步,就是要先建立规矩,现在咱们有了自己的军队,那就要有军功簿。谁杀了敌,立了功,都要记下来,论功行赏。谁当了逃兵,坏了规矩,也要记下来,按律惩处。"
“再把山寨的钱粮拿出来,一部分作为军饷,一部分用来修缮山寨,一部分用来采买物资,与外界互通有无。这一进一出,都要有账本,要记得清清楚楚。”
林冲越听越是心惊,赵叹描绘的,分明就是一个小型朝廷的雏形!
赵叹看着众人若有所思的模样,话锋一转:“不过,建立规矩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第二步。”
他的话成功勾起了所有人的好奇心。
阮小七最先沉不住气,他挠了挠乱糟糟的头发:“赵哥,你就别卖关子了,快说呀,到底是什么事?宰皇帝?”
赵叹没搭理阮小七这个酒鬼,他站起身,走到聚义厅中央,背对着众人说出两个字。
“办学。”
“噗!”林冲刚喝到嘴里的一口茶,直接喷了出来,溅了自己一身。
他呛得满脸通红,手指着赵叹:“办……办学?”
林冲严重怀疑自己宿醉未醒,耳朵出了问题。
武松把铜铃大的眼睛瞪得溜圆。
阮小五更是直接笑出了声:“哎哟我的娘!赵哥,你这玩笑开得也太大了!在咱们这强盗窝里办学堂?教啥啊?”
阮小二和阮小七也跟着哄堂大笑,整个聚义厅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在他们看来,这比刚才那个“海军陆战队”的名字还要离谱一百倍。
自古以来,只有官府为了开科取士,或是那些名门望族为了家族延续,才会耗费巨资办学。
哪有占山为王的强人,不琢磨着打家劫舍,反而要去开学堂教书的道理?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赵叹没有笑,他就这么静静地等着,等所有人的笑声都渐渐停歇,他这才开口,表情是前所未有的严肃:“大哥,二哥,还有阮家哥哥们,我没有说笑。”
他伸手指了指外面那些正在忙碌的喽啰:“诸位哥哥,看看他们,他们大部分都是活不下去的农夫、渔民,他们在山上每日操练,将来上了战场,是要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卖命的。”
“可他们为什么卖命,怕是自己都说不清楚。他们的孩子将来长大了,也会跟他们一样,除了打打杀杀以外,其他什么都不懂。”
“如此一代传一代,咱们梁山永远都是一群只知打家劫舍的乌合之众!我们落草,或是因奸贼迫害,或是因官府昏庸,或是因走投无路。可我们的的后代,就注定也要当一辈子贼寇吗?”
武松和阮氏兄弟都沉默了,他们自己就是这样,除了身上的武艺和力气,别无长物。至于将来会怎样,他们从没想过。
赵叹继续说道:“若要成就一番真正的事业,不能只看眼前。我们要为二十年后,三十年后做打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要让梁山的下一代,人人识文断字!我要让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
“只有他们读书明理了,才会明白我们今天聚义于此,究竟是为了什么!等我们这批人都老了,驾鹤西去了,他们才知道梁山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才不会变成王伦那般,只知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苟且偷生!”
说着,赵叹又指向聚义厅门口那杆迎风招展的“替天行道”大旗:“寨里七百多号兄弟,又有几人能理解这替天行道背后的意义。”
“轰!”
在场的所有人,包括林冲、武松在内,都感觉自己的脑子里像是炸开了一道惊雷。
赵叹的话仿佛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让他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在那个世界里,人人都读书识字,明辨是非,为了一个共同的信念而战,国富民强,百姓安居。
赵叹的这个愿景太过宏大,以至于让他们一时间都说不出话来。
武松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汉子,此时也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林冲更是激动得身体微微发抖,他从赵叹的描述里,看到了一个足以让他抛下一切,为之奋斗终生的目标。
他有些沙哑的开口:“三弟……”
阮小二此时也回过神来:“赵哥……你说得对。可是……咱们该教些什么呢?总不能真让这帮强人的崽子去读四书五经,然后考科举吧?那也太荒唐了。”
阮小五也跟着点头:“是啊,考上了功名,然后继续为这个黑白不分的朝廷卖命?”
赵叹听到这话,嗤笑一声,满脸不屑:“我费这么大劲,是为了给朝廷培养人才?我又没什么大病!”
“我要办的,是咱们梁山自己的学堂!咱们要教的,是真正有用的东西,能让他们明事理、辨善恶!”
一通长篇大论,赵叹都说渴了,他走回来找了把交椅坐下,给自己倒了碗茶,边喝边说:“我的想法是,把学堂分成两科。”
“分两科?”众人都好奇地看着赵叹,想知道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对,文科和理科。”
林冲彻底懵了:“文科?理科?”
他活了三十多年,读过的书不算少,却从未听过这两个词。
这文科、理科是什么来路?是哪家学派的分类?怎么闻所未闻?
赵叹知道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讲,他解释道:“大哥你听我慢慢说,这文科主修的,是治国安邦的道理。”
“学的是《尚书》、《论语》、《礼记》、《春秋》这些。学这个,是为了让他们明白什么是规矩,什么是道义,历史中又留下了哪些教训可作为前车之鉴。学会了这些,将来也好从中选拔出能管理山寨各项事务的人才。”
这还好理解,跟儒学教育有点像,林冲听完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