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 章 三天期满-《水浒:从风雪山神庙开始》

  阮小七随手朝着柴房的方向一指:“喏,在那儿关着呢。”

  赵叹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一间用烂泥糊出来的小屋,连扇门都没有,大冬天就这么敞着。

  赵叹心里咯噔一下:“快带我去看看。”

  阮家兄弟见他面色不对,也不敢再嬉笑,阮小二在前头引路,众人一并朝着那间破柴房走去。

  柴房里光线昏暗,只有一个小小的窗户透进些许天光。

  只见屋子的角落里,一个人被麻绳结结实实得捆在柱子上,歪着头一动不动。

  林冲走过去,伸出两根手指在那人的脖颈处探了探,又翻开他的眼皮看了看,回头对着众人摇了摇头:“死了。”

  阮小二走近一看,一拍大腿,懊恼地说:“嗨呀!这几日只顾着去梁山泊跟那伙鸟人寻开心,竟把这柴房里还捆着个人给忘了!”

  阮小五和阮小七凑过来看了一眼,脸上也都露出些许尴尬。

  赵叹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暗道一声可惜。

  一个活着的探子,能问出的东西太多了。

  梁山水寨的布防,头领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千金难换的情报。

  再看这探子,衣着单薄,脸色发紫,定是冻饿而死,或许是阮家弟兄有意为之,想让他死前受尽折磨?

  人既然已经死了,多想也是无用,赵叹很快便调整了过来,转头看向阮家兄弟:“他被抓之后,可有旁人接触过他?”

  阮氏三雄齐齐摇头。

  阮小五瓮声瓮气地说:“赵小哥说笑了,俺们兄弟都把他忘在这儿了,哪个外人还能摸到这里来不成?”

  “那就好。”赵叹点了点头,“找个地方,悄悄把人烧了吧,动作干净些。”

  阮小二应下此事,随即招呼两个弟弟处理后事。

  众人出离了柴房,在院中晒着太阳,过了大约小半个时辰,阮小五处理完后事,走了过来:“赵小哥,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去我阿娘家吧,那地方僻静,住着的都是这次跟我们一起去闹事的几家兄弟,没有外人,说话方便。”

  赵叹点头应允。

  一行人来到水边,分乘两条小船,朝着湖心深处划去。

  船行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来到了一片地势较高的陆地,上面零零散散地建着几间草屋,炊烟袅袅。

  小船靠岸,几个正在岸边补网的汉子见到阮氏三雄,都笑着站起来打招呼。

  “二哥你们回来了!”

  “这几位是?”

  阮小二大笑着介绍道:“这几位是与我们共谋大事的英雄好汉!快,去把家里藏的好酒都拿出来,再弄些鱼来,今晚我们不醉不归!”

  汉子们一听是自己人,态度立刻热情起来,纷纷将赵叹一行人往屋里让。

  众人又在上次草亭议事的亭子旁,架起了一口硕大的铁锅,锅里是刚从湖中捞上来的肥鱼,配上些野菜菌菇,咕嘟咕嘟地炖着。

  俗话说千滚豆腐万滚鱼,鱼汤若想鲜美,就得久炖。

  不多时,一锅奶白色的鱼汤,汤面上飘着翠绿的葱花,香气四溢。

  酒坛子也被搬了上来,泥封一拍开,一股醇厚的酒香扑鼻而来。

  武松本就是好酒之人,一见到这阵仗,哪里还忍得住,他也不拿碗,直接抱着酒坛子牛饮。

  阮氏三雄一看,好家伙,这位武二爷把喝酒当喝水一般?

  三人不甘落后,也一人抱着一坛牛饮起来,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好不快活。

  没过多久,四人脚边就东倒西歪地躺了七八个空酒坛。

  另一边,林冲则被那几个年轻的渔民围在了中间。

  这些渔民一辈子生活在水上,最是好奇官府朝廷里的事情。

  如今有个真正做过京官的八十万禁军教头与他们同席,自然是拉着问个不停。

  “林教头,那东京城当真遍地都是黄金吗?”

  “林教头,您在朝里当官,是不是天天都能见到官家?”

  林冲被这群淳朴的年轻人逗乐了,他难得地放下了心中的郁结,端着酒碗,与他们说起了自己在东京时的见闻,说起了东京城的繁华,相国寺的香火,禁军校场上万马奔腾的景象。

  说到得意处,林冲眼中也放出了光彩,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横刀立马,意气风发的峥嵘岁月。

  而赵叹这边,则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鱼汤,坐到了几个上了年纪的老渔民身边。

  他喝了一口鲜美的鱼汤,开口问道:“老丈,这梁山泊的水路,当真有八百里?”

  一个须发半白的老渔民笑着回道:“哪有八百里那么玄乎,说出去唬人的。不过这水泊确实大得很,春夏时节,芦苇连着芦苇,不熟的人进来,转上三天三夜也转不出去。”

  赵叹接着问:“这梁山泊里的水路,怕是没有比你们更熟的了吧?”

  老渔民点点头:“嗯,打我记事起就在这水上漂着,闭着眼睛也知道哪条水道能行船,哪片芦苇荡出不去。”

  赵叹心中一喜:“哦?那这水泊里,物产如何?”

  “物产可是丰富得很!”另一个老人接过话头,“一年四季,鱼虾不断。水里有的是草鱼、鲢鱼,岸边还能打些野味。要不是王伦那鸟人断了咱们的生路,光靠这水泊,我们就衣食无忧。”

  赵叹一边听,一边点头,心中暗暗盘算。

  他发现,这些祖祖辈辈生活在水边的百姓,不仅仅是打鱼的好手。

  他们每个人还都是出色的船夫,对这片水域的利用了如指掌。

  只要给他们兵器,稍加训练,就是一支天生的水军。

  石碣村这个地方,地理位置也极为重要。

  石碣湖连通着梁上泊,可以当作扼守梁山的头一处水道,平时可以作为梁山通往外界的前哨站,战时也能成为一个稳固的后勤补给基地。

  这些人,这片地,都是无价之宝。

  赵叹在心中默默地规划着未来的蓝图,等拿下了梁山,一定要把石碣村牢牢地控制在手里。

  阮小二这时晃晃悠悠的,端着一大碗酒走了过来,他将酒碗递给赵叹,然后举起自己手里的酒坛,对着众人高声喊道:“来!咱们敬赵小哥一碗!三日之后,咱们就去梁山上,坐他娘的交椅!”

  “好!”

  “坐他娘的交椅!”

  草亭周围的汉子们全都举起了手里的酒碗酒坛,声震四野。

  赵叹笑着举起手中的海碗,一饮而尽,他看着眼前这些面孔,这些淳朴热情的渔民,就是自己日后的根基。

  三日后,晌午时分,王伦今天的心情好得出奇。

  他特意换了身崭新的细布长衫,腰间束着一条淡蓝色的丝绦,捧着一盏刚沏的雨前龙井,慢慢地品着。

  自打清晨一起来,他脸上就挂着笑,见谁都乐乐呵呵的。

  守在厅外的两个的喽啰凑在一起,压低了声音交头接耳。

  “哎,你看大头领今天是怎么了?跟新娶了小媳妇似的。”

  “谁说不是呢!早上我去后厨,还听见大头领哼小曲儿呢。”

  两人正说着,杜迁和宋万一前一后地从外面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