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那面巨大的金色光罩在我面前缓缓消散时,我能清晰地感觉到,远处的婧山和黑白无常,气息都出现了一瞬间的紊乱。
尤其是婧山,一股灼热而霸道的能量几乎就要破体而出。
我立刻传去一道神念:“别动。我没事。”
下一秒,那片由狂暴音符组成的黑色箭雨,便毫无阻碍地,尽数倾泻在了我的阳神之上。
我没有抵抗。
我只是静静地悬浮在原地,将“扮演法”运转到了极致。
这一次,我扮演的不是别人,我扮演的,就是我自己——一个被这哀伤音乐深深打动的、孤独的听众。
我任由那股冰冷的、带着倒刺的悲伤能量包裹住我,刺入我的阳神。
我体验着他的绝望,感受着他的不甘,品味着他那长达一生的、无人理解的孤寂。
阳神传来阵阵刺痛,但我将这些痛楚,全部转化为对这首乐曲的“共情”。
通道里尖锐狂暴的琴声,慢慢地,慢了下来。
老人魂体那双空洞的眼睛里,第一次出现了一丝困惑。
他不懂。
为什么这个人不防御?
为什么这个人不逃跑?
为什么……她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被我的悲伤所吞噬,或是厌恶地走开?
我没有理会他的困惑。
我的阳神缓缓飘落,在那冰冷的、沾着污渍的混凝土地面上,学着凡人的样子,盘腿坐了下来。
我离他不过三米之遥,就像一个最普通的听众,坐在一位街头艺人的面前。
我闭上眼睛,不再去分析能量,不再去思考对策,只是单纯地,用我的全部心神,去“听”。
我听到了他音乐里,那被无尽悲伤所掩盖的东西。
我听到了一个少年,在乡间的田埂上,第一次拿起二胡时的笨拙与欣喜。
我听到了一个青年,为了心爱的姑娘,在月下拉出的那首羞涩的情歌。
我听到了一个中年人,在城市巨大的阴影下,为了生计而奔波的疲惫与无奈。
我听到了一个老人,在日复一日的孤寂中,与这把二胡相依为命的落寞。
原来,这首单调重复的曲子,并非一成不变。
它里面,藏着他的一生。
通道里的琴声,彻底变了。
那股尖锐的、充满攻击性的戾气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深沉、更加厚重的哀伤,如同深秋的落叶,带着一丝凄美。
远处的婧山,似乎明白了我的意图。
他没有再释放他那足以焚尽万物的麒麟真火,而是缓缓抬起手。
一缕缕极其柔和、却又纯粹无比的金色纯阳之气,从他指尖流淌而出,如同一阵温暖的春风,悄无声息地弥漫在整个通道之中。
这股春风,没有去触碰老人,也没有去触碰我。
它只是静静地,拂过那些在空气中飘荡的、灰黑色的音符。
奇异的景象发生了。
那些原本带着倒刺的、丑陋的黑色能量体,在接触到金色纯阳之气的瞬间,就如同冰雪遇阳,表层的灰黑色污染“滋”的一声,便被净化消融,露出了它们本来的样子——一个个晶莹剔透的、散发着淡淡光晕的纯粹音符。
通道里那股令人窒息的阴冷潮湿,渐渐散去。
空气中,那股复杂的异味,仿佛被阳光曝晒过一般,多了一丝暖融融的、干净的味道。
而我面前的老人,他那原本僵硬的、布满皱纹的脸上,竟然缓缓地,流下了两行虚幻的泪水。
他还在拉着,但曲调已经不再重复。
那是他一生中,所有会拉的曲子。
欢快的,悲伤的,激昂的,低沉的……一首接着一首,毫无滞涩地从他指尖流淌而出。
他终于等到了。
等到了一个,愿意听他讲完自己故事的听众。
这不再是一场单方面的发泄,而是一场迟到了太久的、赌上了一生的演出。
不知过了多久,当最后一个音符,带着一丝悠长的、解脱般的颤音,缓缓消散在空气中时,整个地下通道,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寂静。
老人手中的二胡,化作了点点光斑,消散了。
他那半透明的魂体,变得前所未有的凝实与清明。
他缓缓睁开眼,那双浑浊的眼眸中,不再是空洞与死寂,而是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有释然,有悲伤,但更多的,是一种得到了慰藉的、深深的感激。
他看着我,嘴唇翕动,似乎想说什么,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最终,他只是抬起那只颤抖的、虚幻的手,指向了他身后墙角处,一块不起眼的、松动的瓷砖。
做完这个动作,他整个魂体,便如同一尊被风化的雕像,化作漫天飞舞的光点,安然消散。
甚至,不再需要黑白无常的引渡。
黑白无常肃立在一旁,看着这平静而又震撼的一幕,久久无言。
我站起身,走到老人所指的那块瓷砖前。
白无常上前,小心翼翼地将瓷砖撬开。
墙洞里,静静地躺着一个生了锈的铁皮饼干盒。
我接过盒子,打开它。
里面没有金银财宝,只有一沓沓被码放得整整齐齐的、陈旧的钞票。
有一块的,有五块的,有十块的……最大面额的,也不过是五十元。
每一张都带着岁月的痕迹,被抚摸过无数次,边角已经起毛。
在钞票的最上面,压着一张泛黄的、从笔记本上撕下来的纸条。
上面用颤抖的笔迹,写着一行字:
“给福利院的孩子们。希望他们能学点有用的,别像我,一辈子只会拉琴。”
我捏着那张纸条,只觉得它有千钧之重。
我们四人,站在这空旷的、恢复了宁静的地下通道里,许久都没有说话。
一个被世界遗忘的灵魂,却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记挂着那些和他一样,不被世界所爱的孩子。
第二天,我让婧山遵循他的遗愿,将这笔凝聚了他一生心血的钱,送到了市福利院。
我没有告诉任何人,这笔捐款的背后,有着怎样一个曲折而悲伤的故事。
这一天的夜里,我没有再出体漫游,但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怎么样也没法睡着。
我只是在,反复地思考着浪莎老板娘的那句话:
那股污染,像一种古老的“熵”,只不过,这一次,它似乎有了自己的意志。
它将程序员对女儿的爱,扭曲成禁锢的枷锁;
将环卫工守护的约定,扭曲成排外的领地;
将音乐家对倾听的渴望,扭曲成伤人的武器。
它最大的恶意,或许并不是毁灭,而是将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扭曲成最丑陋的怪物。
而我们,这个跨越阴阳的特殊行动小组,要做的,就是在这“熵”的洪流中,尽力打捞起那些,本不该被扭曲的、闪光的人性。
这个所谓“熵”究竟是什么呢?
但是最让我困惑的是,婧山说我只有3个月命这回事。难道这一次我真的要死了吗?
这些天看到灵魂都回中转站了,难道我死后阳神也要去中转站格式化吗?
那修仙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但这些问题总被那我自己的一阵阵的咳嗽声打断。
尤其是婧山,一股灼热而霸道的能量几乎就要破体而出。
我立刻传去一道神念:“别动。我没事。”
下一秒,那片由狂暴音符组成的黑色箭雨,便毫无阻碍地,尽数倾泻在了我的阳神之上。
我没有抵抗。
我只是静静地悬浮在原地,将“扮演法”运转到了极致。
这一次,我扮演的不是别人,我扮演的,就是我自己——一个被这哀伤音乐深深打动的、孤独的听众。
我任由那股冰冷的、带着倒刺的悲伤能量包裹住我,刺入我的阳神。
我体验着他的绝望,感受着他的不甘,品味着他那长达一生的、无人理解的孤寂。
阳神传来阵阵刺痛,但我将这些痛楚,全部转化为对这首乐曲的“共情”。
通道里尖锐狂暴的琴声,慢慢地,慢了下来。
老人魂体那双空洞的眼睛里,第一次出现了一丝困惑。
他不懂。
为什么这个人不防御?
为什么这个人不逃跑?
为什么……她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被我的悲伤所吞噬,或是厌恶地走开?
我没有理会他的困惑。
我的阳神缓缓飘落,在那冰冷的、沾着污渍的混凝土地面上,学着凡人的样子,盘腿坐了下来。
我离他不过三米之遥,就像一个最普通的听众,坐在一位街头艺人的面前。
我闭上眼睛,不再去分析能量,不再去思考对策,只是单纯地,用我的全部心神,去“听”。
我听到了他音乐里,那被无尽悲伤所掩盖的东西。
我听到了一个少年,在乡间的田埂上,第一次拿起二胡时的笨拙与欣喜。
我听到了一个青年,为了心爱的姑娘,在月下拉出的那首羞涩的情歌。
我听到了一个中年人,在城市巨大的阴影下,为了生计而奔波的疲惫与无奈。
我听到了一个老人,在日复一日的孤寂中,与这把二胡相依为命的落寞。
原来,这首单调重复的曲子,并非一成不变。
它里面,藏着他的一生。
通道里的琴声,彻底变了。
那股尖锐的、充满攻击性的戾气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深沉、更加厚重的哀伤,如同深秋的落叶,带着一丝凄美。
远处的婧山,似乎明白了我的意图。
他没有再释放他那足以焚尽万物的麒麟真火,而是缓缓抬起手。
一缕缕极其柔和、却又纯粹无比的金色纯阳之气,从他指尖流淌而出,如同一阵温暖的春风,悄无声息地弥漫在整个通道之中。
这股春风,没有去触碰老人,也没有去触碰我。
它只是静静地,拂过那些在空气中飘荡的、灰黑色的音符。
奇异的景象发生了。
那些原本带着倒刺的、丑陋的黑色能量体,在接触到金色纯阳之气的瞬间,就如同冰雪遇阳,表层的灰黑色污染“滋”的一声,便被净化消融,露出了它们本来的样子——一个个晶莹剔透的、散发着淡淡光晕的纯粹音符。
通道里那股令人窒息的阴冷潮湿,渐渐散去。
空气中,那股复杂的异味,仿佛被阳光曝晒过一般,多了一丝暖融融的、干净的味道。
而我面前的老人,他那原本僵硬的、布满皱纹的脸上,竟然缓缓地,流下了两行虚幻的泪水。
他还在拉着,但曲调已经不再重复。
那是他一生中,所有会拉的曲子。
欢快的,悲伤的,激昂的,低沉的……一首接着一首,毫无滞涩地从他指尖流淌而出。
他终于等到了。
等到了一个,愿意听他讲完自己故事的听众。
这不再是一场单方面的发泄,而是一场迟到了太久的、赌上了一生的演出。
不知过了多久,当最后一个音符,带着一丝悠长的、解脱般的颤音,缓缓消散在空气中时,整个地下通道,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寂静。
老人手中的二胡,化作了点点光斑,消散了。
他那半透明的魂体,变得前所未有的凝实与清明。
他缓缓睁开眼,那双浑浊的眼眸中,不再是空洞与死寂,而是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有释然,有悲伤,但更多的,是一种得到了慰藉的、深深的感激。
他看着我,嘴唇翕动,似乎想说什么,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最终,他只是抬起那只颤抖的、虚幻的手,指向了他身后墙角处,一块不起眼的、松动的瓷砖。
做完这个动作,他整个魂体,便如同一尊被风化的雕像,化作漫天飞舞的光点,安然消散。
甚至,不再需要黑白无常的引渡。
黑白无常肃立在一旁,看着这平静而又震撼的一幕,久久无言。
我站起身,走到老人所指的那块瓷砖前。
白无常上前,小心翼翼地将瓷砖撬开。
墙洞里,静静地躺着一个生了锈的铁皮饼干盒。
我接过盒子,打开它。
里面没有金银财宝,只有一沓沓被码放得整整齐齐的、陈旧的钞票。
有一块的,有五块的,有十块的……最大面额的,也不过是五十元。
每一张都带着岁月的痕迹,被抚摸过无数次,边角已经起毛。
在钞票的最上面,压着一张泛黄的、从笔记本上撕下来的纸条。
上面用颤抖的笔迹,写着一行字:
“给福利院的孩子们。希望他们能学点有用的,别像我,一辈子只会拉琴。”
我捏着那张纸条,只觉得它有千钧之重。
我们四人,站在这空旷的、恢复了宁静的地下通道里,许久都没有说话。
一个被世界遗忘的灵魂,却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记挂着那些和他一样,不被世界所爱的孩子。
第二天,我让婧山遵循他的遗愿,将这笔凝聚了他一生心血的钱,送到了市福利院。
我没有告诉任何人,这笔捐款的背后,有着怎样一个曲折而悲伤的故事。
这一天的夜里,我没有再出体漫游,但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怎么样也没法睡着。
我只是在,反复地思考着浪莎老板娘的那句话:
那股污染,像一种古老的“熵”,只不过,这一次,它似乎有了自己的意志。
它将程序员对女儿的爱,扭曲成禁锢的枷锁;
将环卫工守护的约定,扭曲成排外的领地;
将音乐家对倾听的渴望,扭曲成伤人的武器。
它最大的恶意,或许并不是毁灭,而是将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扭曲成最丑陋的怪物。
而我们,这个跨越阴阳的特殊行动小组,要做的,就是在这“熵”的洪流中,尽力打捞起那些,本不该被扭曲的、闪光的人性。
这个所谓“熵”究竟是什么呢?
但是最让我困惑的是,婧山说我只有3个月命这回事。难道这一次我真的要死了吗?
这些天看到灵魂都回中转站了,难道我死后阳神也要去中转站格式化吗?
那修仙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但这些问题总被那我自己的一阵阵的咳嗽声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