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我“看”到,那本在我精神世界中化为恐怖漩涡的青铜古籍,其奔涌不息的信息洪流,在火麒麟那道清凉烙印所化的堤坝前,被强行分流了。
绝大部分狂暴、深奥、足以让任何凡人意识瞬间崩溃的宇宙秘辛,被堤坝稳稳地拦在了外面,无法寸进。
而只有一缕细微的、仿佛被精心筛选和“降噪”过的、相对温和的信息流,被允许穿过堤坝,缓缓注入我的神魂之中。
就好像有人将整片汪洋大海堵住,却唯独为我打开了一个小小的水龙头。
那股信息流不再是无法理解的混沌,它们在我的意识中迅速地、有序地重组、排列、最终凝聚成了清晰的、可以被我“阅读”的文字和图像。
没有声音,没有画面,但我就是“知道”了。
《太一元神遨游经·开篇·凝神出离法》。
这便是这一缕信息流的名字。
它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神通,也不是什么毁天灭地的法术,它只是一个“说明书”,一份关于如何安全地将自己的意识从肉体这个“容器”中暂时取出的操作指南。
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都清晰地呈现在我的认知里。
从如何调整呼吸以同步“身”与“心”的频率,到如何观想自己的精神核心,将其从盘根错节的生理欲望与情绪杂念中“提纯”出来,再到最关键的一步——如何斩断那一瞬间的“惯性链接”,实现真正的“出离”。
这就像我之前费尽心机想要破译的密码,在这一刻,答案被直接写在了我的脑子里。
原来“以神为笔,以身为纸”的真正含义,不是让我去“书写”,而是让我将自己变成一张可以被“写入”的白纸,去被动地“接收”经文的教诲。
我错了,但我也对了。
如果不是我之前那种笨拙而虔诚的尝试,我根本无法与经文建立起这丝若有若无的链接,更无法激活火麒麟的烙印来保护我。
神魂深处的悸动渐渐平息,那道清凉的烙印隐去,信息洪流的源头——那本青铜古籍,也重新在我面前恢复了冰冷沉重的实体。
我睁开眼,房间里依旧是深夜的寂静,窗外城市的霓虹透过窗帘缝隙,在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一切都没有变,但我知道,一切都已经变得不一样了。
我拥有了“钥匙”,现在,是时候去打开那扇门了。
我没有丝毫犹豫,强压下内心的激动,盘腿坐好,将古籍平放在双膝之上,仿佛那是什么神圣的仪式。
我闭上眼睛,开始严格按照脑海中那份“说明书”的指引,一步步进行操作。
第一步,调息。
吸气时,观想天地间游离的、纯净的能量,随着气流进入我的肺部,滋养我的肉身。
呼气时,观想体内的浊气、病气、杂念,随着气流被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我那些粗浅的散修知识里也有记载,但远不及《太一经》中所述的精妙。
它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呼吸,更是一种精神与物质的交换,是让“我”这个独立的个体,
与外界的天地,建立起初步的“通信协议”。
一开始,我的呼吸是紊乱的。
对未知的期待,对失败的恐惧,让我的心跳无法平复。
我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尝试着。
渐渐地,我的心绪如同被微风抚平的湖面,变得宁静而开阔。
我的每一次呼吸都变得深、长、匀、细,我甚至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频率,正在与呼吸的节奏,趋于同步。
第二步,凝神。
观想,在我的眉心深处,也就是所谓的“上丹田”、“紫府”之内,有一点微弱的光。
它最初只有米粒大小,光芒黯淡,摇摆不定,随时都可能熄灭。
我的所有杂念,所有情绪,都会像一阵阵微风,吹拂着它。
“说明书”上说,这是“元神”的雏形,是“我”这个概念最核心的体现。
我要做的,就是用全部的意志去守护这一点光,将所有的精神力都集中于此,为它“添薪续火”。
这个过程比调息要困难得多。
“明天要不要去公司请个假?”一个念头冒出来,光点晃动了一下。
“山里的经历要不要告诉道友?”光点又剧烈地闪烁起来。
“我的哮喘……真的能通过这个治好吗?”这个念头一起,光点险些直接熄灭。
我这才发现,我的内心是如此的嘈杂,像一个永远熙熙攘攘的菜市场。
我不能去压制这些念头,因为越是压制,反弹就越是剧烈。
我只能像一个旁观者一样,静静地“看”着它们升起,再“看”着它们消失,而我的核心意志,始终如一地,牢牢守护着那一点微光。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一个小时,也许是三四个小时。
我的世界里,只剩下了那一呼一吸的节奏,和眉心深处那一点越来越明亮、越来越稳定的光。
它从米粒大小,变成了黄豆大小,又变成了鸽子蛋大小。
光芒也从最初的黯淡,变得温润、纯净,仿佛一轮悬挂在精神宇宙中的、小小的明月。
我知道,时机到了。
第三步,出离。
这是最关键,也是最危险的一步。
按照经文所述,元神与肉身之间,存在着一种源自生命本能的、根深蒂固的“锚定”。
就像人永远无法自己把自己提起来一样,元神想要脱离肉身,就必须在那一瞬间,斩断这种概念上的“引力”。
方法是:在下一次吸气到达顶点的瞬间,停止呼吸,然后将全部的、凝聚到极致的精神,观想成一把锋利的、无形的慧剑,对着自身与那轮“明月”之间无形的链接,猛然斩下!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长气,感觉清凉的能量充满了我的胸腔。
就是现在!
我屏住呼吸,心中观想出的那轮“明月”光芒大放!
我全部的意志,全部的渴望,全部的勇气,都在这一刻凝聚成了那把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剑!
没有丝毫犹豫!
斩!
“嗡——”
没有声音,却胜似雷鸣。
我的意识,在这一瞬间,仿佛被狠狠地劈成了两半。
一半,依旧沉重地“坐”在原地,能感受到身体的僵硬,能感受到心脏的跳动。
而另一半……
另一半的我,感觉身体猛地一轻,仿佛卸掉了千斤的重担。
整个世界在我“眼前”发生了奇异的倾斜和翻转。
我“飘”起来了。
一种前所未有的、极致的自由感包裹了我。
没有了骨骼的束缚,没有了肌肉的酸痛,更没有了那日夜折磨我的、呼吸的阻塞感。
我像一颗尘埃,在房间的空气中缓缓上浮,上浮……
直到我的“头顶”触碰到了冰冷的天花板。
我愕然地“低头”望去。
然后,我看到了一个让我永生难忘的画面。
在我的床上,一个穿着睡衣的、面色有些苍白的年轻女人,正盘腿静静地坐着。
她的双眼紧闭,眉头微蹙,表情似痛苦,又似解脱。
那是我。
我,正飘在天花板上,看着坐在床上的我自己。
这种感觉是如此的荒诞,如此的诡异,又如此的……震撼。
原来,这就是元神出游。
原来,这就是“灵魂”的视角。
我尝试着移动,却发现比想象中困难得多。
我的“身体”轻飘飘的,不受控制,像一个刚刚来到这个世界、连如何呼吸都不知道的婴儿。
我的元神与肉身之间,似乎还有着一根看不见的、若有若无的线,在牵引着我。
就在这时,楼下传来一声汽车鸣笛。
尖锐的声音仿佛一颗石子,投入了我平静的精神湖面。
我的元神剧烈地晃动了一下,一股强大的吸力从下方的肉身传来,几乎要将我瞬间扯回去。
我心中一惊,连忙收束心神,这才勉强稳住了“身形”。
我明白了,《太一经》中所述的雏形状态,果然是极其不稳定的。
任何一丝外界的干扰,都可能中断这次奇妙的旅程。
我必须抓紧时间。
我的“目光”,投向了旁边那堵将我与外部世界隔开的墙壁。
我能……穿过去吗?
绝大部分狂暴、深奥、足以让任何凡人意识瞬间崩溃的宇宙秘辛,被堤坝稳稳地拦在了外面,无法寸进。
而只有一缕细微的、仿佛被精心筛选和“降噪”过的、相对温和的信息流,被允许穿过堤坝,缓缓注入我的神魂之中。
就好像有人将整片汪洋大海堵住,却唯独为我打开了一个小小的水龙头。
那股信息流不再是无法理解的混沌,它们在我的意识中迅速地、有序地重组、排列、最终凝聚成了清晰的、可以被我“阅读”的文字和图像。
没有声音,没有画面,但我就是“知道”了。
《太一元神遨游经·开篇·凝神出离法》。
这便是这一缕信息流的名字。
它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神通,也不是什么毁天灭地的法术,它只是一个“说明书”,一份关于如何安全地将自己的意识从肉体这个“容器”中暂时取出的操作指南。
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都清晰地呈现在我的认知里。
从如何调整呼吸以同步“身”与“心”的频率,到如何观想自己的精神核心,将其从盘根错节的生理欲望与情绪杂念中“提纯”出来,再到最关键的一步——如何斩断那一瞬间的“惯性链接”,实现真正的“出离”。
这就像我之前费尽心机想要破译的密码,在这一刻,答案被直接写在了我的脑子里。
原来“以神为笔,以身为纸”的真正含义,不是让我去“书写”,而是让我将自己变成一张可以被“写入”的白纸,去被动地“接收”经文的教诲。
我错了,但我也对了。
如果不是我之前那种笨拙而虔诚的尝试,我根本无法与经文建立起这丝若有若无的链接,更无法激活火麒麟的烙印来保护我。
神魂深处的悸动渐渐平息,那道清凉的烙印隐去,信息洪流的源头——那本青铜古籍,也重新在我面前恢复了冰冷沉重的实体。
我睁开眼,房间里依旧是深夜的寂静,窗外城市的霓虹透过窗帘缝隙,在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一切都没有变,但我知道,一切都已经变得不一样了。
我拥有了“钥匙”,现在,是时候去打开那扇门了。
我没有丝毫犹豫,强压下内心的激动,盘腿坐好,将古籍平放在双膝之上,仿佛那是什么神圣的仪式。
我闭上眼睛,开始严格按照脑海中那份“说明书”的指引,一步步进行操作。
第一步,调息。
吸气时,观想天地间游离的、纯净的能量,随着气流进入我的肺部,滋养我的肉身。
呼气时,观想体内的浊气、病气、杂念,随着气流被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我那些粗浅的散修知识里也有记载,但远不及《太一经》中所述的精妙。
它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呼吸,更是一种精神与物质的交换,是让“我”这个独立的个体,
与外界的天地,建立起初步的“通信协议”。
一开始,我的呼吸是紊乱的。
对未知的期待,对失败的恐惧,让我的心跳无法平复。
我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尝试着。
渐渐地,我的心绪如同被微风抚平的湖面,变得宁静而开阔。
我的每一次呼吸都变得深、长、匀、细,我甚至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频率,正在与呼吸的节奏,趋于同步。
第二步,凝神。
观想,在我的眉心深处,也就是所谓的“上丹田”、“紫府”之内,有一点微弱的光。
它最初只有米粒大小,光芒黯淡,摇摆不定,随时都可能熄灭。
我的所有杂念,所有情绪,都会像一阵阵微风,吹拂着它。
“说明书”上说,这是“元神”的雏形,是“我”这个概念最核心的体现。
我要做的,就是用全部的意志去守护这一点光,将所有的精神力都集中于此,为它“添薪续火”。
这个过程比调息要困难得多。
“明天要不要去公司请个假?”一个念头冒出来,光点晃动了一下。
“山里的经历要不要告诉道友?”光点又剧烈地闪烁起来。
“我的哮喘……真的能通过这个治好吗?”这个念头一起,光点险些直接熄灭。
我这才发现,我的内心是如此的嘈杂,像一个永远熙熙攘攘的菜市场。
我不能去压制这些念头,因为越是压制,反弹就越是剧烈。
我只能像一个旁观者一样,静静地“看”着它们升起,再“看”着它们消失,而我的核心意志,始终如一地,牢牢守护着那一点微光。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一个小时,也许是三四个小时。
我的世界里,只剩下了那一呼一吸的节奏,和眉心深处那一点越来越明亮、越来越稳定的光。
它从米粒大小,变成了黄豆大小,又变成了鸽子蛋大小。
光芒也从最初的黯淡,变得温润、纯净,仿佛一轮悬挂在精神宇宙中的、小小的明月。
我知道,时机到了。
第三步,出离。
这是最关键,也是最危险的一步。
按照经文所述,元神与肉身之间,存在着一种源自生命本能的、根深蒂固的“锚定”。
就像人永远无法自己把自己提起来一样,元神想要脱离肉身,就必须在那一瞬间,斩断这种概念上的“引力”。
方法是:在下一次吸气到达顶点的瞬间,停止呼吸,然后将全部的、凝聚到极致的精神,观想成一把锋利的、无形的慧剑,对着自身与那轮“明月”之间无形的链接,猛然斩下!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长气,感觉清凉的能量充满了我的胸腔。
就是现在!
我屏住呼吸,心中观想出的那轮“明月”光芒大放!
我全部的意志,全部的渴望,全部的勇气,都在这一刻凝聚成了那把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剑!
没有丝毫犹豫!
斩!
“嗡——”
没有声音,却胜似雷鸣。
我的意识,在这一瞬间,仿佛被狠狠地劈成了两半。
一半,依旧沉重地“坐”在原地,能感受到身体的僵硬,能感受到心脏的跳动。
而另一半……
另一半的我,感觉身体猛地一轻,仿佛卸掉了千斤的重担。
整个世界在我“眼前”发生了奇异的倾斜和翻转。
我“飘”起来了。
一种前所未有的、极致的自由感包裹了我。
没有了骨骼的束缚,没有了肌肉的酸痛,更没有了那日夜折磨我的、呼吸的阻塞感。
我像一颗尘埃,在房间的空气中缓缓上浮,上浮……
直到我的“头顶”触碰到了冰冷的天花板。
我愕然地“低头”望去。
然后,我看到了一个让我永生难忘的画面。
在我的床上,一个穿着睡衣的、面色有些苍白的年轻女人,正盘腿静静地坐着。
她的双眼紧闭,眉头微蹙,表情似痛苦,又似解脱。
那是我。
我,正飘在天花板上,看着坐在床上的我自己。
这种感觉是如此的荒诞,如此的诡异,又如此的……震撼。
原来,这就是元神出游。
原来,这就是“灵魂”的视角。
我尝试着移动,却发现比想象中困难得多。
我的“身体”轻飘飘的,不受控制,像一个刚刚来到这个世界、连如何呼吸都不知道的婴儿。
我的元神与肉身之间,似乎还有着一根看不见的、若有若无的线,在牵引着我。
就在这时,楼下传来一声汽车鸣笛。
尖锐的声音仿佛一颗石子,投入了我平静的精神湖面。
我的元神剧烈地晃动了一下,一股强大的吸力从下方的肉身传来,几乎要将我瞬间扯回去。
我心中一惊,连忙收束心神,这才勉强稳住了“身形”。
我明白了,《太一经》中所述的雏形状态,果然是极其不稳定的。
任何一丝外界的干扰,都可能中断这次奇妙的旅程。
我必须抓紧时间。
我的“目光”,投向了旁边那堵将我与外部世界隔开的墙壁。
我能……穿过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