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德观察着周景昭的神色,知道他心中想法已经有了动摇。
沉默着等周景昭思考完,这才自然而然地又将话题引回。
这一次,他的语气轻松了些,带着点自嘲:“今日与陛下这么一说,臣这心里立马舒坦多了。”
“真是多谢陛下宽慰了。”
周景昭摆摆手,“朕也没做什么,全是爱卿自己想明白的。”
李仁德依旧笑着,话锋一转又道:“这家事暂且想开,可公务却不容懈怠。”
“臣这国子监祭酒的差事,平日里看着清贵,如今想来,倒像是唯一的避风港了。”
“至少监生们大多还是守规矩的。不像如今这些来京应试的举子,当真是精力无穷,让人应接不暇。”
“嗯?那些举子又闹出什么热闹了?”周景昭顺口问道,神态比刚才松弛了不少。
李仁德像是忽然想起一件有趣的事,脸上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
“陛下可知昨日秦淮河上那艘有名的揽月画舫?”
“这不会试刚过,那些学生当真是坐不住啊,昨夜里一群人在那儿斗智斗勇呢!”
周景昭被李仁德说话的语气逗得哈哈笑了起来。
“年轻气盛自有一腔孤勇,每隔几年就要闹上一闹。”
“是啊,年轻气盛……”
李仁德顺着周景昭话继续往下道,“本是风雅之事,不知怎地,竟连那些滞留京师的鞑靼使臣也闻风凑了过去。”
周景昭的笑容淡了些。
“两伙人言语不通,文化迥异,几句话不合。”
李仁德也收起了笑意,“对方便狂悖无礼起来,竟公然讥讽我朝学子只会空谈,毫无实才,气焰十分嚣张。”
周景昭的笑容也消失了,眉头皱得更深。
李仁德话锋一转,语气带着几分欣慰和后怕:
“幸好啊,举子中亦有胆识过人、机变无双者。”
“非但在道理上驳得对方哑口无言,后来对方仗着力蛮挑衅,要比试挪动码头镇水的石狮,我朝学子竟也不怯场,”
“运用巧思,四两拨千斤,赢得干净漂亮!大大挫了那帮蛮夷的锐气!”
“围观百姓无不喝彩,真是意外地涨了我大周的威风!”
“如今这事儿,已是满城皆知,传为美谈了。”
周景昭听着,阴沉的神色稍霁,嘴角甚至牵起一丝极淡极快的笑意,虽然瞬间即逝,但确实存在了。
“哦?竟有此事?倒是……没丢了读书人的骨气,也没丢大周的脸面。”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
李仁德笑道:
“是啊,年轻人有锐气,有急智,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维护国体,总是好的。”
“说来也是侥幸,这般能惹风波……”
“咳,这般活力充沛、胆大心细的学子,并非出自我国子监。”
“否则臣这祭酒怕是更要夙夜难寐了,日日都得悬心他们又在外头闯出什么祸事来。”
他语气调侃,诙谐又幽默倒是将他身上那股严肃的气质削弱了些。
他像是忽然想到什么,以一种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口吻继续说道:
“不过啊,依臣看,这般英才,若是此番春闱得意,金榜题名,多半是要被点入翰林院深造学习的。”
“到时候,清闲的康公,康掌院怕是就没法日日躲去渭水河边钓鱼喽!”
康桦如今已经卸了一身职务,只留了个掌院学士的官职。
这职务绝对不算清闲但却被他玩成了花,只能说还得是老咸鱼。
他笑着摇头,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场景。
“他那院里,怕是要被这些心思活络满肚子新奇想法的年轻人给围得水泄不通。”
“天天跟他辩论古今,请教实务,非得把他那点闲云野鹤的性子给磨没了不可!”
“想想康公届时手忙脚乱的样子,倒是……颇有几分趣味。”
周景昭闻言,目光再次投向窗外,久久没有说话。
养心殿内陷入一片沉寂。
李仁德垂手恭立,也不催促,耐心等待着。
良久,周景昭缓缓转过头,目光深邃地看了李仁德一眼。
那眼神复杂难辨,明显是看透了他言语中所有的迂回曲折,却又没有点破。
最终,周景昭嘴角微微扯动了一下,似笑非笑,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哼,带着点无奈的调侃,又像是某种默许的叹息:
“康桦……他那身懒骨头,在翰林院清静了这么久,也是时候……活动活动,沾染些年轻人的朝气了。”
“总对着水里的鱼……实在是浪费了一身学问与才华。”
李仁德心中那块大石终于落地,周景昭的语气和用词已然表明了态度的转变。
他不再多言一句,深深躬身行礼,语气恭敬如常:
“陛下说的是。”
“康公确是静极思动了。”
“若无其他吩咐,老臣便先行告退,会试名录之事,臣等必斟酌妥当再做决断。”
“嗯,去吧。名录之事,就全权交由你了。”
周景昭挥了挥手,闭了闭眼,仿佛极度疲惫,最后那句话却说得意味深长。
李仁德缓步退出养心殿,殿外阳光炽烈,刺得他微微眯起了眼。
他站在丹陛之下,回望那深邃的宫门,良久,才轻轻吁出一口绵长的气息。
他知道天子心中那杆天平,已然在不动声色间,悄然偏移了。
而他此行的目的,已然达到。
喜欢女扮男装的我在官场杀疯了
沉默着等周景昭思考完,这才自然而然地又将话题引回。
这一次,他的语气轻松了些,带着点自嘲:“今日与陛下这么一说,臣这心里立马舒坦多了。”
“真是多谢陛下宽慰了。”
周景昭摆摆手,“朕也没做什么,全是爱卿自己想明白的。”
李仁德依旧笑着,话锋一转又道:“这家事暂且想开,可公务却不容懈怠。”
“臣这国子监祭酒的差事,平日里看着清贵,如今想来,倒像是唯一的避风港了。”
“至少监生们大多还是守规矩的。不像如今这些来京应试的举子,当真是精力无穷,让人应接不暇。”
“嗯?那些举子又闹出什么热闹了?”周景昭顺口问道,神态比刚才松弛了不少。
李仁德像是忽然想起一件有趣的事,脸上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
“陛下可知昨日秦淮河上那艘有名的揽月画舫?”
“这不会试刚过,那些学生当真是坐不住啊,昨夜里一群人在那儿斗智斗勇呢!”
周景昭被李仁德说话的语气逗得哈哈笑了起来。
“年轻气盛自有一腔孤勇,每隔几年就要闹上一闹。”
“是啊,年轻气盛……”
李仁德顺着周景昭话继续往下道,“本是风雅之事,不知怎地,竟连那些滞留京师的鞑靼使臣也闻风凑了过去。”
周景昭的笑容淡了些。
“两伙人言语不通,文化迥异,几句话不合。”
李仁德也收起了笑意,“对方便狂悖无礼起来,竟公然讥讽我朝学子只会空谈,毫无实才,气焰十分嚣张。”
周景昭的笑容也消失了,眉头皱得更深。
李仁德话锋一转,语气带着几分欣慰和后怕:
“幸好啊,举子中亦有胆识过人、机变无双者。”
“非但在道理上驳得对方哑口无言,后来对方仗着力蛮挑衅,要比试挪动码头镇水的石狮,我朝学子竟也不怯场,”
“运用巧思,四两拨千斤,赢得干净漂亮!大大挫了那帮蛮夷的锐气!”
“围观百姓无不喝彩,真是意外地涨了我大周的威风!”
“如今这事儿,已是满城皆知,传为美谈了。”
周景昭听着,阴沉的神色稍霁,嘴角甚至牵起一丝极淡极快的笑意,虽然瞬间即逝,但确实存在了。
“哦?竟有此事?倒是……没丢了读书人的骨气,也没丢大周的脸面。”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
李仁德笑道:
“是啊,年轻人有锐气,有急智,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维护国体,总是好的。”
“说来也是侥幸,这般能惹风波……”
“咳,这般活力充沛、胆大心细的学子,并非出自我国子监。”
“否则臣这祭酒怕是更要夙夜难寐了,日日都得悬心他们又在外头闯出什么祸事来。”
他语气调侃,诙谐又幽默倒是将他身上那股严肃的气质削弱了些。
他像是忽然想到什么,以一种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口吻继续说道:
“不过啊,依臣看,这般英才,若是此番春闱得意,金榜题名,多半是要被点入翰林院深造学习的。”
“到时候,清闲的康公,康掌院怕是就没法日日躲去渭水河边钓鱼喽!”
康桦如今已经卸了一身职务,只留了个掌院学士的官职。
这职务绝对不算清闲但却被他玩成了花,只能说还得是老咸鱼。
他笑着摇头,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场景。
“他那院里,怕是要被这些心思活络满肚子新奇想法的年轻人给围得水泄不通。”
“天天跟他辩论古今,请教实务,非得把他那点闲云野鹤的性子给磨没了不可!”
“想想康公届时手忙脚乱的样子,倒是……颇有几分趣味。”
周景昭闻言,目光再次投向窗外,久久没有说话。
养心殿内陷入一片沉寂。
李仁德垂手恭立,也不催促,耐心等待着。
良久,周景昭缓缓转过头,目光深邃地看了李仁德一眼。
那眼神复杂难辨,明显是看透了他言语中所有的迂回曲折,却又没有点破。
最终,周景昭嘴角微微扯动了一下,似笑非笑,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哼,带着点无奈的调侃,又像是某种默许的叹息:
“康桦……他那身懒骨头,在翰林院清静了这么久,也是时候……活动活动,沾染些年轻人的朝气了。”
“总对着水里的鱼……实在是浪费了一身学问与才华。”
李仁德心中那块大石终于落地,周景昭的语气和用词已然表明了态度的转变。
他不再多言一句,深深躬身行礼,语气恭敬如常:
“陛下说的是。”
“康公确是静极思动了。”
“若无其他吩咐,老臣便先行告退,会试名录之事,臣等必斟酌妥当再做决断。”
“嗯,去吧。名录之事,就全权交由你了。”
周景昭挥了挥手,闭了闭眼,仿佛极度疲惫,最后那句话却说得意味深长。
李仁德缓步退出养心殿,殿外阳光炽烈,刺得他微微眯起了眼。
他站在丹陛之下,回望那深邃的宫门,良久,才轻轻吁出一口绵长的气息。
他知道天子心中那杆天平,已然在不动声色间,悄然偏移了。
而他此行的目的,已然达到。
喜欢女扮男装的我在官场杀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