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既定,瞬息之间,战场态势为之一变。
南海鲨突击队在两千的率领下迅速排成一列垂直的纵阵,禁锢着海南舰的庞大海柱此刻在明确的战术目标前仿佛也褪去了几分骇人之感。
无人机如被磁石吸引,精准而轻盈地停在每一位尖兵的肩甲上发出轻微的锁定之声,将前线尖兵化作了刘瑞方感知能力的一部分。
两千那个原本粗糙的构想正被后方的“集群大师”以惊人的速度补完、验算,并转化为一套更具可行性的精密战术指令。
无人机上搭载的激光通信器与尖兵对接,紧接着复杂的坐标、时序、安全边界等信息,并未以枯燥的数字、而是被刘瑞方巧妙地编译成一副极其直观的、覆盖于尖兵面甲视野之上的三维动态导引图。
湛蓝色的半透明网格精确勾勒出海柱的完整轮廓,其中不同深度、不同位置被清晰标记为一个个实时微调的光标,辅以简洁的注记与跳动的倒计时。何处需进行电离、何处需要外力约束,一目了然。
这,便是一直以来刘瑞方所见的世界。
而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位“集群大师”的主意识显然并未完全倾注于此。他仍分出一部分算力远程操控着另一群深入晦暗海水的无人机,它们正争分夺秒地为“先锋级”那决定胜负的一击铺设着通道。
看着面甲上清晰无比的指引,感受着身旁战友们无声却高效的协同,一股久违的、掌控全局的自信悄然驱散了两千心头的阴霾。
纵然胜负未卜,但这种能够将后背托付给可靠同伴的感觉让她紧绷的神经不由自主地略微松弛。
稳中向好,便是天晴。
她轻轻笑了一下,通过小队频道打趣道:“都瞅准自己靶位没?手别抖,谁要是把咱们刘大师刚画好的图蹭花了,回去就加练一百次移动靶。”
频道里安静了一瞬,随即传来“美济”带着讶异的回应:“头儿?队长?你……总算恢复正常了?”
“你才不正常!你全家都不正常!我一直都是这样的!”
“渚碧”紧跟着嘀咕:“乱讲,刚才气氛压抑得我差点以为纳米武装释压了。还是现在好,骂人都带劲,中气十足。”
“赤瓜”也笑着插话:“这样好多了,要是连没心没肺的队长都垮着脸,那我们可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听着队员们半是调侃半是安心的话语,感受着重新热闹起来的小队频道,两千也微微一怔,随即笑意更深。
队长不只是一个职务,她的情绪就是全队的风向标。绝望与焦躁从不能解决问题,唯有冷静,甚至在绝境中强撑起一份不合时宜的从容,才能带领大家抓住那稍纵即逝的生机。
“少贫嘴,都安静!”两千笑骂,语气里却带着谁都能听出的温度,“都给老娘打起精神,我好不容易动次脑子,别给我掉链子!”
所有队员面甲下的神色瞬间转为极致的专注,纷纷来到各自的预定位置。
“缓冲第一序列到位!”
“美济”的声音第一个响起,沉稳而迅速。
“缓冲第二序列到位!”
“渚碧”紧随其后。
……
黄蜂背包微调板翼,罕见地,他们的武器轨道上并未搭载常见的长枪重炮。视野中那条由刘瑞方构建的纤细“路径”贯穿海柱,虽不足一指宽,却意味着覆盖周围数米范围的毁灭性能量释放。
此刻,他们只需等待,并确保自己不会被粒子束误触而打成基本粒子。
两千深吸一口气,感受着队员们那如同满弓之弦般的战意,最后望了一眼巍峨的海南舰,目光沉静。
要说不紧张是假的——这计划源于她手,若弄巧成拙,光是愧疚就足以杀死她自己。
“两千。”
熟悉的声音通过无人机传来,扯回她的思绪。那架小无人机艰难地悬停在她面前——刘瑞方的精力也已逼近极限,倘若这次拯救海南舰的尝试失败,那他们将永远没有第二次机会。
“我这边……准备就绪。我想说,无论结果如何,谢谢你带来的希望。尝试过,总好过束手无策。”
“别说不吉利的话。”
两千同样想说谢谢,谢谢对方一直鼓励自己,一直信任自己。于是乎将林亚东的叮嘱抛在脑后,小小地任性了一次,故作神秘地低声道。
“如果你想知道关于‘一号’现在的事,等一切结束后,我好好的、你好好的、海南舰也好好的,我就告诉你。”
“等等!你说什……”
不给刘瑞方任何追问的机会,她的声音通过公共频道清晰传出,彻底恢复了往日那位指挥若定、仿佛永远能带领他们啃下任何硬骨头的队长风范。
“这里是现场尖兵‘永暑’,我宣布——海南舰营救计划第一阶段……”
她手臂高高举起,旋即决绝地向前挥落,带出劲风。
“开始!!!”
……
刘瑞方朝着通讯另一端连呼几声,不过两千显然不打算提前揭晓答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旁,沈靖雯的声音轻轻响起,手上操作却未有丝毫迟滞:“前辈,我现在明白了,原来这才是尖兵。”
一发粒子束迸射而出,同时无人机群精准地将路径上的海水排开,确保攻击最重要的电子能尽可能的作用于海柱,产生足够的爆鸣气。
“你居然还有余力分心?”刘瑞方抽出一丝注意力回应。几乎同时,远端无人机传回画面,粒子束从一名南海鲨突击队队员的身侧钻入海柱。
安全距离与刘瑞方的计算分毫不差。
先是海水剧烈震颤,紧接着无数致密微小的气泡自粒子路径上凭空涌现,形成一根两端细窄、中间鼓胀的白色“羽毛”,在海水中似舞非舞地飘动。
沈靖雯微微颔首,“先锋级”同步映射了这个动作。操作战术机对她精力的消耗远低于尖兵驾驭纳米武装。
“我尊重尖兵,因为你们是对抗海鬼的前辈,对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足够尊重是应该的。”融毁的枪管被抛落到脚边,新的攻击不到两秒便再次发出,“话虽如此,像我们这样不使用、或者说不能使用纳米武装的人,私下里难免会有些……不服气吧。”
远处,充满爆鸣气的微小气泡在海柱异常引力而非浮力的作用下上升,彼此追逐碰撞、试探融合。
分隔它们的海水膜不断破裂,细碎的小气泡并入稍大的,稍大的又彼此吞并,最终尽数融合膨胀成一个不规则、却边界分明的乳白色巨型空腔。
“先锋级”发动了六次攻击,六层“缓冲层”也逐一形成,正好与南海鲨突击队的成员数量对应。
每当膨胀的气泡即将从靠近427舰的一端溢出、脱离海柱范围时,最近待命的尖兵便会迅捷靠近,将黄蜂背包的翼板小心探入海柱,如同制作泥塑填补陶土般引导海水覆盖其上——还必须万分谨慎,避免喷口的尾焰引燃这来之不易的混合气体。
而在另一侧,沈靖雯严格遵照刘瑞方的计算调整了粒子加速发射器的“剂量”,确保电离海水的电子在彻底贯穿海柱前便被恰到好处地消耗殆尽——这样一来爆鸣气自是不会溢出。
“有什么好不服气的?这次多亏有你,否则我们根本无法攻击海底的异化型目标,更别提用爆鸣气缓冲……”
“问题就在于此。”沈靖雯轻声打断刘瑞方的赞扬,此刻她心中只感觉受之有愧,“您知道我们这些被归类为‘常规部队’的人是如何看待尖兵吗?”
为了产生爆鸣气而进行的最后一次发射完成,融毁下垂的枪管冒着刺鼻白烟,脚边散落着四根因时间紧迫而来不及规范处理的报废枪管,熔融部分已经相互粘连在了一起。
“先锋级”缓缓垂下了头颅,它现阶段的任务已完成。
“是一群装备更尖端更先进、耗资更巨大更惊人,却未能拿出相匹配战果的……抱歉,我不该这么说,但这确是我此前的想法。”她的声音低沉下去,连带着“先锋级”的头也垂得更低了些,“我们都一厢情愿地认为,若拥有了同等程度的装备,那么表现绝不会逊色于尖兵。”
沈靖雯心中哀叹一声,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然而,跨海歼灭海鬼的计划来自于‘狴犴’;为海南舰进行爆炸缓冲的构思也源于‘永暑’……
“而我,手持尖兵们所不掌握的‘先进武器’,危局之中却只能在尖兵的提醒指引下行动……直至此刻,我恐怕才真正明白了尖兵的本色。
“并非仅是驾驭性能更优异的武备,亦非在常规部队受难时以救世之姿降临……
“而是以经验为甲胄,以智略为锋刃,用棋手思维武装自己、用谨慎头脑制定计策。
“抱歉,前辈,是我之前过于傲慢了。”
刘瑞方听着沈靖雯带着歉意的低语,浸满自己汗水的脸上露出一丝疲惫却宽和的神情。
他没有立刻回应关于尖兵与常规部队孰优孰劣的讨论,而是先完成了对最后一批无人机的指令发送,确保最后的深海通道万无一失。
然后,他才缓缓开口,声音透过通讯频道带着一种历经沙场的沉稳,不只是说给沈靖雯听,也包括周围自己的队员们:“不,你不用道歉,沈同志。你的想法,很多常规部队的弟兄们都有过,这很正常。”
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也似乎在回忆自己的经历。
“但你要知道,对抗海鬼的战争从来都不是尖兵独自的舞台。从发现敌情的潜艇兵,到提供火力掩护的飞行员,再到为我们维修保养纳米武装的地勤工程师们……这根名为‘胜利’的链条上每一个人都不可或缺。
“如果非要把尖兵比作刺向敌人的矛尖,那常规部队就是支撑这一切、堪称基石的臂膀。我们从来都是一体的。”
他的话语这一刻真正代入了他“前辈”的身份,满是理解与引导。
“所以请抬起头来,过去的想法就该留在过去,让它成为经验而非桎梏。而现在,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给予最后的异化型海鬼最后一击,让海南舰解放,这还需要你来完成。我们……都指望你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沈靖雯沉默了片刻,再开口时,声音中的迷茫已然消散:“该说不说,不愧是前辈啊……我明白了,任务继续,就交给我吧。”
“先锋级”战术机巨大的身躯再次发出液压声响。承载最后一击的粒子加速枪管嵌入发射器基座,随着机械手臂的扭转响起咬合之声,同时标志着最终打击准备就绪。
那巨大的炮口再次稳定地抬起,跨越近70千米的空间,穿过了地球的曲率,通过数据链的引导,死死锁定了深海之下那最后一只异化型海鬼——它正是困扰海南舰的异常引力和海柱的根源。
没有耀眼的预兆,只有沉闷的能量嗡鸣。
凝练到极致的粒子束流沿着刘瑞方无人机在深海中维持的最后一段微小空化通道毫无悬念地将海鬼归于虚无。
“轰隆隆隆——”
最大的海柱失去了矗立在物质世界的理由,发出了天崩地裂般的哀鸣,庞大的水体结构开始全段瓦解!
早已提前拉开安全距离的南海鲨突击队员们心脏几乎跳到嗓子眼。他们的面甲齐齐上仰,死死盯住那开始下坠的、遮蔽了天空的红色巨舰船底——六十万吨的钢铁山岳开始了自由落体!
没有反悔的余地!两千的声音通过公共频道作为最后一道保险,传入那艘正欲下落巨舰的每一个角落。
“海南舰全舰!紧急防冲击准备!重复,所有人员,立刻执行最高等级防冲击流程!”
就在船底即将压垮海水、触及第一层爆鸣气的刹那,两千启动了投入其中的电子雷管。
“轰——”
第一层,超过五千立方米的氢氧混合气体被瞬间点燃,发出天地初开般的巨响!
橙红色的烈焰疯狂地向上喷射,仿佛一头被囚禁的火焰巨兽挣脱了束缚,海南舰的船底则像一只试图将其压回去的巨大盖子,与这毁灭性的冲击波轰然对撞!
肉眼可见的冲击波环瞬间炸开,沿着船底扩散到甲板边缘,似要将海南舰整个掀翻。
但!奇迹发生了!
海南舰那恐怖的下落势头明显地为之一滞,就像有一只无形巨手从下方托举了一下。
这还没完!紧接着第二层爆鸣气、第三层爆鸣气、第四层爆鸣气……
队员们在毫秒级的间隔内依次引爆了自己负责的那一部分,既没有因过早引爆而浪费能量,也没有因过晚而无法衔接,更没有人因失误而让爆炸威力相互叠加从而撕裂舰体。
在所有人的感知中,这不应该短暂的坠落过程被一次次爆炸延缓。震耳欲聋的巨响此起彼伏,每一次轰鸣都让舰体下坠的速度衰减一分。
直到……第七声响起!
这是海南舰最终拍在海面上的巨响。
待那几十米高的水花落下,待那海啸般的四周奔涌散去,海南舰终于将甲板重新展露在众人眼前。
甲板乃至整个上层建筑都被完全浸湿,后两段船体上的牵引车、舰载机通通不见了踪影,机库里估计也好不到哪去。
但这通通无所谓!
只要海南舰没事,这些所有的装备损失都只是一串可以计算的数字。
所有尖兵、附近战舰上的人员、空中盘旋的舰载机飞行员……几乎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聚焦在海南舰连接着三段船体的中央主舰桥区域——这是整艘海南舰进行过最多加固,却依然最为脆弱的地方。
此处的完好与否将决定一切的成败。
时间一秒秒流逝,战场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海浪的咆哮都无法盖住每个人自己的心跳声。
即便身处战场,也无法阻止大家等待着见证海南舰的结局。
好在,有人揭晓了答案。
一个足以让整个战斗群安心,以往满是权威如今却带着劫后余生疲惫的声音在沉寂了许久后再次响起。
那是林亚东舰长的声音,虽然夹杂着电流的杂音,却没人会先前这点瑕疵。
“你们这帮小兔崽子……是想把我的船给拆成零件吗?这笔账回头再跟你们算……”
他顿了顿,声音换上了更沉稳是语气:“不过多亏各位,海南舰回来了。”
喜欢机动武装尖兵计划
南海鲨突击队在两千的率领下迅速排成一列垂直的纵阵,禁锢着海南舰的庞大海柱此刻在明确的战术目标前仿佛也褪去了几分骇人之感。
无人机如被磁石吸引,精准而轻盈地停在每一位尖兵的肩甲上发出轻微的锁定之声,将前线尖兵化作了刘瑞方感知能力的一部分。
两千那个原本粗糙的构想正被后方的“集群大师”以惊人的速度补完、验算,并转化为一套更具可行性的精密战术指令。
无人机上搭载的激光通信器与尖兵对接,紧接着复杂的坐标、时序、安全边界等信息,并未以枯燥的数字、而是被刘瑞方巧妙地编译成一副极其直观的、覆盖于尖兵面甲视野之上的三维动态导引图。
湛蓝色的半透明网格精确勾勒出海柱的完整轮廓,其中不同深度、不同位置被清晰标记为一个个实时微调的光标,辅以简洁的注记与跳动的倒计时。何处需进行电离、何处需要外力约束,一目了然。
这,便是一直以来刘瑞方所见的世界。
而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位“集群大师”的主意识显然并未完全倾注于此。他仍分出一部分算力远程操控着另一群深入晦暗海水的无人机,它们正争分夺秒地为“先锋级”那决定胜负的一击铺设着通道。
看着面甲上清晰无比的指引,感受着身旁战友们无声却高效的协同,一股久违的、掌控全局的自信悄然驱散了两千心头的阴霾。
纵然胜负未卜,但这种能够将后背托付给可靠同伴的感觉让她紧绷的神经不由自主地略微松弛。
稳中向好,便是天晴。
她轻轻笑了一下,通过小队频道打趣道:“都瞅准自己靶位没?手别抖,谁要是把咱们刘大师刚画好的图蹭花了,回去就加练一百次移动靶。”
频道里安静了一瞬,随即传来“美济”带着讶异的回应:“头儿?队长?你……总算恢复正常了?”
“你才不正常!你全家都不正常!我一直都是这样的!”
“渚碧”紧跟着嘀咕:“乱讲,刚才气氛压抑得我差点以为纳米武装释压了。还是现在好,骂人都带劲,中气十足。”
“赤瓜”也笑着插话:“这样好多了,要是连没心没肺的队长都垮着脸,那我们可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听着队员们半是调侃半是安心的话语,感受着重新热闹起来的小队频道,两千也微微一怔,随即笑意更深。
队长不只是一个职务,她的情绪就是全队的风向标。绝望与焦躁从不能解决问题,唯有冷静,甚至在绝境中强撑起一份不合时宜的从容,才能带领大家抓住那稍纵即逝的生机。
“少贫嘴,都安静!”两千笑骂,语气里却带着谁都能听出的温度,“都给老娘打起精神,我好不容易动次脑子,别给我掉链子!”
所有队员面甲下的神色瞬间转为极致的专注,纷纷来到各自的预定位置。
“缓冲第一序列到位!”
“美济”的声音第一个响起,沉稳而迅速。
“缓冲第二序列到位!”
“渚碧”紧随其后。
……
黄蜂背包微调板翼,罕见地,他们的武器轨道上并未搭载常见的长枪重炮。视野中那条由刘瑞方构建的纤细“路径”贯穿海柱,虽不足一指宽,却意味着覆盖周围数米范围的毁灭性能量释放。
此刻,他们只需等待,并确保自己不会被粒子束误触而打成基本粒子。
两千深吸一口气,感受着队员们那如同满弓之弦般的战意,最后望了一眼巍峨的海南舰,目光沉静。
要说不紧张是假的——这计划源于她手,若弄巧成拙,光是愧疚就足以杀死她自己。
“两千。”
熟悉的声音通过无人机传来,扯回她的思绪。那架小无人机艰难地悬停在她面前——刘瑞方的精力也已逼近极限,倘若这次拯救海南舰的尝试失败,那他们将永远没有第二次机会。
“我这边……准备就绪。我想说,无论结果如何,谢谢你带来的希望。尝试过,总好过束手无策。”
“别说不吉利的话。”
两千同样想说谢谢,谢谢对方一直鼓励自己,一直信任自己。于是乎将林亚东的叮嘱抛在脑后,小小地任性了一次,故作神秘地低声道。
“如果你想知道关于‘一号’现在的事,等一切结束后,我好好的、你好好的、海南舰也好好的,我就告诉你。”
“等等!你说什……”
不给刘瑞方任何追问的机会,她的声音通过公共频道清晰传出,彻底恢复了往日那位指挥若定、仿佛永远能带领他们啃下任何硬骨头的队长风范。
“这里是现场尖兵‘永暑’,我宣布——海南舰营救计划第一阶段……”
她手臂高高举起,旋即决绝地向前挥落,带出劲风。
“开始!!!”
……
刘瑞方朝着通讯另一端连呼几声,不过两千显然不打算提前揭晓答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旁,沈靖雯的声音轻轻响起,手上操作却未有丝毫迟滞:“前辈,我现在明白了,原来这才是尖兵。”
一发粒子束迸射而出,同时无人机群精准地将路径上的海水排开,确保攻击最重要的电子能尽可能的作用于海柱,产生足够的爆鸣气。
“你居然还有余力分心?”刘瑞方抽出一丝注意力回应。几乎同时,远端无人机传回画面,粒子束从一名南海鲨突击队队员的身侧钻入海柱。
安全距离与刘瑞方的计算分毫不差。
先是海水剧烈震颤,紧接着无数致密微小的气泡自粒子路径上凭空涌现,形成一根两端细窄、中间鼓胀的白色“羽毛”,在海水中似舞非舞地飘动。
沈靖雯微微颔首,“先锋级”同步映射了这个动作。操作战术机对她精力的消耗远低于尖兵驾驭纳米武装。
“我尊重尖兵,因为你们是对抗海鬼的前辈,对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足够尊重是应该的。”融毁的枪管被抛落到脚边,新的攻击不到两秒便再次发出,“话虽如此,像我们这样不使用、或者说不能使用纳米武装的人,私下里难免会有些……不服气吧。”
远处,充满爆鸣气的微小气泡在海柱异常引力而非浮力的作用下上升,彼此追逐碰撞、试探融合。
分隔它们的海水膜不断破裂,细碎的小气泡并入稍大的,稍大的又彼此吞并,最终尽数融合膨胀成一个不规则、却边界分明的乳白色巨型空腔。
“先锋级”发动了六次攻击,六层“缓冲层”也逐一形成,正好与南海鲨突击队的成员数量对应。
每当膨胀的气泡即将从靠近427舰的一端溢出、脱离海柱范围时,最近待命的尖兵便会迅捷靠近,将黄蜂背包的翼板小心探入海柱,如同制作泥塑填补陶土般引导海水覆盖其上——还必须万分谨慎,避免喷口的尾焰引燃这来之不易的混合气体。
而在另一侧,沈靖雯严格遵照刘瑞方的计算调整了粒子加速发射器的“剂量”,确保电离海水的电子在彻底贯穿海柱前便被恰到好处地消耗殆尽——这样一来爆鸣气自是不会溢出。
“有什么好不服气的?这次多亏有你,否则我们根本无法攻击海底的异化型目标,更别提用爆鸣气缓冲……”
“问题就在于此。”沈靖雯轻声打断刘瑞方的赞扬,此刻她心中只感觉受之有愧,“您知道我们这些被归类为‘常规部队’的人是如何看待尖兵吗?”
为了产生爆鸣气而进行的最后一次发射完成,融毁下垂的枪管冒着刺鼻白烟,脚边散落着四根因时间紧迫而来不及规范处理的报废枪管,熔融部分已经相互粘连在了一起。
“先锋级”缓缓垂下了头颅,它现阶段的任务已完成。
“是一群装备更尖端更先进、耗资更巨大更惊人,却未能拿出相匹配战果的……抱歉,我不该这么说,但这确是我此前的想法。”她的声音低沉下去,连带着“先锋级”的头也垂得更低了些,“我们都一厢情愿地认为,若拥有了同等程度的装备,那么表现绝不会逊色于尖兵。”
沈靖雯心中哀叹一声,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然而,跨海歼灭海鬼的计划来自于‘狴犴’;为海南舰进行爆炸缓冲的构思也源于‘永暑’……
“而我,手持尖兵们所不掌握的‘先进武器’,危局之中却只能在尖兵的提醒指引下行动……直至此刻,我恐怕才真正明白了尖兵的本色。
“并非仅是驾驭性能更优异的武备,亦非在常规部队受难时以救世之姿降临……
“而是以经验为甲胄,以智略为锋刃,用棋手思维武装自己、用谨慎头脑制定计策。
“抱歉,前辈,是我之前过于傲慢了。”
刘瑞方听着沈靖雯带着歉意的低语,浸满自己汗水的脸上露出一丝疲惫却宽和的神情。
他没有立刻回应关于尖兵与常规部队孰优孰劣的讨论,而是先完成了对最后一批无人机的指令发送,确保最后的深海通道万无一失。
然后,他才缓缓开口,声音透过通讯频道带着一种历经沙场的沉稳,不只是说给沈靖雯听,也包括周围自己的队员们:“不,你不用道歉,沈同志。你的想法,很多常规部队的弟兄们都有过,这很正常。”
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也似乎在回忆自己的经历。
“但你要知道,对抗海鬼的战争从来都不是尖兵独自的舞台。从发现敌情的潜艇兵,到提供火力掩护的飞行员,再到为我们维修保养纳米武装的地勤工程师们……这根名为‘胜利’的链条上每一个人都不可或缺。
“如果非要把尖兵比作刺向敌人的矛尖,那常规部队就是支撑这一切、堪称基石的臂膀。我们从来都是一体的。”
他的话语这一刻真正代入了他“前辈”的身份,满是理解与引导。
“所以请抬起头来,过去的想法就该留在过去,让它成为经验而非桎梏。而现在,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给予最后的异化型海鬼最后一击,让海南舰解放,这还需要你来完成。我们……都指望你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沈靖雯沉默了片刻,再开口时,声音中的迷茫已然消散:“该说不说,不愧是前辈啊……我明白了,任务继续,就交给我吧。”
“先锋级”战术机巨大的身躯再次发出液压声响。承载最后一击的粒子加速枪管嵌入发射器基座,随着机械手臂的扭转响起咬合之声,同时标志着最终打击准备就绪。
那巨大的炮口再次稳定地抬起,跨越近70千米的空间,穿过了地球的曲率,通过数据链的引导,死死锁定了深海之下那最后一只异化型海鬼——它正是困扰海南舰的异常引力和海柱的根源。
没有耀眼的预兆,只有沉闷的能量嗡鸣。
凝练到极致的粒子束流沿着刘瑞方无人机在深海中维持的最后一段微小空化通道毫无悬念地将海鬼归于虚无。
“轰隆隆隆——”
最大的海柱失去了矗立在物质世界的理由,发出了天崩地裂般的哀鸣,庞大的水体结构开始全段瓦解!
早已提前拉开安全距离的南海鲨突击队员们心脏几乎跳到嗓子眼。他们的面甲齐齐上仰,死死盯住那开始下坠的、遮蔽了天空的红色巨舰船底——六十万吨的钢铁山岳开始了自由落体!
没有反悔的余地!两千的声音通过公共频道作为最后一道保险,传入那艘正欲下落巨舰的每一个角落。
“海南舰全舰!紧急防冲击准备!重复,所有人员,立刻执行最高等级防冲击流程!”
就在船底即将压垮海水、触及第一层爆鸣气的刹那,两千启动了投入其中的电子雷管。
“轰——”
第一层,超过五千立方米的氢氧混合气体被瞬间点燃,发出天地初开般的巨响!
橙红色的烈焰疯狂地向上喷射,仿佛一头被囚禁的火焰巨兽挣脱了束缚,海南舰的船底则像一只试图将其压回去的巨大盖子,与这毁灭性的冲击波轰然对撞!
肉眼可见的冲击波环瞬间炸开,沿着船底扩散到甲板边缘,似要将海南舰整个掀翻。
但!奇迹发生了!
海南舰那恐怖的下落势头明显地为之一滞,就像有一只无形巨手从下方托举了一下。
这还没完!紧接着第二层爆鸣气、第三层爆鸣气、第四层爆鸣气……
队员们在毫秒级的间隔内依次引爆了自己负责的那一部分,既没有因过早引爆而浪费能量,也没有因过晚而无法衔接,更没有人因失误而让爆炸威力相互叠加从而撕裂舰体。
在所有人的感知中,这不应该短暂的坠落过程被一次次爆炸延缓。震耳欲聋的巨响此起彼伏,每一次轰鸣都让舰体下坠的速度衰减一分。
直到……第七声响起!
这是海南舰最终拍在海面上的巨响。
待那几十米高的水花落下,待那海啸般的四周奔涌散去,海南舰终于将甲板重新展露在众人眼前。
甲板乃至整个上层建筑都被完全浸湿,后两段船体上的牵引车、舰载机通通不见了踪影,机库里估计也好不到哪去。
但这通通无所谓!
只要海南舰没事,这些所有的装备损失都只是一串可以计算的数字。
所有尖兵、附近战舰上的人员、空中盘旋的舰载机飞行员……几乎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聚焦在海南舰连接着三段船体的中央主舰桥区域——这是整艘海南舰进行过最多加固,却依然最为脆弱的地方。
此处的完好与否将决定一切的成败。
时间一秒秒流逝,战场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海浪的咆哮都无法盖住每个人自己的心跳声。
即便身处战场,也无法阻止大家等待着见证海南舰的结局。
好在,有人揭晓了答案。
一个足以让整个战斗群安心,以往满是权威如今却带着劫后余生疲惫的声音在沉寂了许久后再次响起。
那是林亚东舰长的声音,虽然夹杂着电流的杂音,却没人会先前这点瑕疵。
“你们这帮小兔崽子……是想把我的船给拆成零件吗?这笔账回头再跟你们算……”
他顿了顿,声音换上了更沉稳是语气:“不过多亏各位,海南舰回来了。”
喜欢机动武装尖兵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