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的家比想象中的更小更简陋。
三间土胚房,墙面糊着发黄的旧报纸,屋顶几处还垫着塑料布雨。
但屋里收拾得干净整洁,泥土地面扫得不见一根草屑,不多的几件旧家具擦得发亮。
“快进来,炕上坐!冻坏了吧?”王雪梅麻利得生起火,屋里渐渐有了暖意。
她翻箱倒柜找出一套干净的旧棉衣裤塞给沈知微,“湿衣服穿着要生病的,我去给你煮碗姜汤。”
沈知微接过碗,暖意从指尖蔓延到心里。
“王副村长,谢谢您。”她声音有些哽咽,在这个充满敌意的地方,这点善意如同寒夜里的灯火。
换上干爽的衣服,捧着温热的姜汤。
她打量这间小屋,墙上除了几张泛黄的学习海报,最显眼的是用图钉固定着许多小纸条,上面用铅笔写着歪歪扭扭的字。
“李婶家缺三斤粮票”“张叔家屋顶漏雨待修”“村头二妞上学学费还差两块五。”
全是村民们零零碎碎,却迫在眉睫的诉求。
“委屈你先挤挤。”王雪梅不好意思地收拾着炕上堆放的文件和报纸,“我这地方小,也没个像样的招待。”
“王副村长,您这…”沈知微看着那些纸条,忍不住问。
“没办法,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总得有人管,娃娃上学邻里纠纷,申请化肥修水渠。”她顿了顿,“村长心思不在这上头,整天就想着怎么捞好处。”
“怎么把他那个不成器的儿子弄进公社去,这些跑断腿磨破嘴的事,只能我多操心了。”
她的话匣子一打开,带着积攒已久的无奈,“咱们村离公社远,路又不好,乡亲们办事难。”
“你看这雨下的,村口那座石桥都成危桥了,村长也是不管……”
话还没说完,院外就传来急促的拍门声。
“王副村长!开门开门!我家娃肚子疼得打滚。”
王雪梅脸色一变,急忙下炕跑去开门,门口站一个浑身湿透的汉子,怀里抱着一个裹着破棉袄里,小脸烧得通红不断抽搐的三岁男娃。
“柱子哥!这是怎么回事?”她急问。
“白天还好好的,晚上突然就喊肚子疼,疼得打滚滚然后就烧起来了!王副村长你快想想办法。”汉子的声音带着哭腔,雨水和汗水混在一起往下淌。
王雪梅看着孩子痛苦的样子,又看看外面瓢泼大雨,“卫生所的张赤脚回镇上培训了,这大雨天路又断了,等火车开怕是来不及。”
沈知微的心也跟着揪紧。
看着孩子痛苦的小脸和父亲绝望的眼神,脑海中闪过空间里有本百草经,上次睡不着还翻过几页。
腹痛,还是下腹部,还有点高热抽搐。
她快步上前,仔细看了看孩子的面色和抽搐的情况,又轻按了按孩子的下腹。
孩子瞬间疼得哇哇大哭。
“孩子疼的位置是不是这里,有没有呕吐?”沈知微冷静地问。
“对对对,还吐了一次。”
沈知微心中迅速对照上了百草经中的描述,有了个简单的判断,“应该是肠痉挛问题,再加上风寒入体引起的高热惊厥。”
“王副村长,如果你们相信我,就放在炕上让我试试。”
她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上辈子跟着陈卫东做了一辈子的丫鬟,伺候完老的伺候小的,小时候跟着父亲学的机械技术,也都没用上。
如今,有了空间,她这个忙必须要帮。
王雪梅有些愣,但沈知微怎么说是城里来的,是骡子是马她也不能断定。
“王副村长,麻烦你帮我找个干净的小碗,再烧点开水晾凉。”
她又对着柱子哥说,“柱子哥,你把孩子放下,顺便跟我说说孩子这几天吃了什么。”
趁着柱子哥描述,孩子贪凉吃了不少生冷瓜果。
沈知微心念沉入空间,飞快放开百草经,找到了空间里放着的药材,安神草,温中散结的姜根,以及一味消炎的紫地丁。
她意念集中,在黑土地上划出一小块,种下种子,空间里时间的流逝不同,配合着灵泉水的浇灌,几种药草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
沈知微小心地采摘下来,意念回归现实,将几种药草捣碎成糊,再用一点温开水调和。
“柱子哥,把这药糊给孩子吃下去,一次喂完。”
柱子哥看着那颜色奇怪的药糊,有些犹豫。
“柱子,都什么时候来了,快给娃娃吃药。”王雪梅急道。
柱子一咬牙,小心翼翼地撬开孩子的嘴,将药糊一点点喂了进去。
说来也奇怪,那药糊入口。
原本哭闹抽搐的孩子,竟慢慢安静下来,急促的呼吸声也平缓了许多。
脸上的潮红似乎也褪下去了一点,紧皱的小眉头松开了些。
“好像真的不抽了。”柱子又惊又喜,显然是没想到沈知微还会点医。
“烧好像也退了一点点。”王雪梅摸了摸孩子的额头,也松了口气。
沈知微又用温热的灵泉水沾着湿布,轻轻擦拭着孩子的额头,手心,脚心。
帮助物理降温。
约莫过了小半个时辰,孩子的呼吸彻底平稳下来,沉沉地睡了过去。
虽然还带着病容,但高烧明显退了不少。
“老天呀,这真是谢谢沈姑娘了,您真是活菩萨!”
这一夜,王雪梅家门槛几乎被踏破,不是东家老人咳嗽不止,就是西家孩子上吐下泻,沈知微借空间里的百草经和灵草,悄悄治好了七八个病人。
天蒙蒙亮时,最后一位村民握着沈知微的手千恩万谢,“沈姑娘比县里的大夫还灵!”
第二天一早,雨停了,天光放亮。
孙癫子顶着一对乌黑的眼圈,脸上挂着不怀好意的笑容,带着孙村长往废弃猪圈的方向走,盘算着好好奚落一番那个城里女人的狼狈样。
刚拐到巷口,两人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得愣住。
只见王雪梅家破旧的小院门口,竟然围着不少早起的村民,张柱子和另外两户人家正提着篮子,里面装着不少吃的。
甚至还有几块平时舍不得吃的腊肉。
“王副村长,沈姑娘!这点东西你们一点要收下!没有你们,我家娃娃就完了。”
“是啊,我家娃也好了,这点心意一定要收。”
“沈姑娘真是神医啊!菩萨心肠!”
村民们七嘴八舌,语气里充满了感激和敬畏。
沈知微站在晨光里,衣着干净气色红润,哪里还有一丝一毫的狼狈?
她笑容温暖大方,“大家别这样,都是乡里乡亲的,能帮上忙就好,东西拿回去给孩子们补补身体。”
孙癞子和孙村长僵在原地,张着嘴,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活像大白天撞见了什么难以置信的景象。
三间土胚房,墙面糊着发黄的旧报纸,屋顶几处还垫着塑料布雨。
但屋里收拾得干净整洁,泥土地面扫得不见一根草屑,不多的几件旧家具擦得发亮。
“快进来,炕上坐!冻坏了吧?”王雪梅麻利得生起火,屋里渐渐有了暖意。
她翻箱倒柜找出一套干净的旧棉衣裤塞给沈知微,“湿衣服穿着要生病的,我去给你煮碗姜汤。”
沈知微接过碗,暖意从指尖蔓延到心里。
“王副村长,谢谢您。”她声音有些哽咽,在这个充满敌意的地方,这点善意如同寒夜里的灯火。
换上干爽的衣服,捧着温热的姜汤。
她打量这间小屋,墙上除了几张泛黄的学习海报,最显眼的是用图钉固定着许多小纸条,上面用铅笔写着歪歪扭扭的字。
“李婶家缺三斤粮票”“张叔家屋顶漏雨待修”“村头二妞上学学费还差两块五。”
全是村民们零零碎碎,却迫在眉睫的诉求。
“委屈你先挤挤。”王雪梅不好意思地收拾着炕上堆放的文件和报纸,“我这地方小,也没个像样的招待。”
“王副村长,您这…”沈知微看着那些纸条,忍不住问。
“没办法,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总得有人管,娃娃上学邻里纠纷,申请化肥修水渠。”她顿了顿,“村长心思不在这上头,整天就想着怎么捞好处。”
“怎么把他那个不成器的儿子弄进公社去,这些跑断腿磨破嘴的事,只能我多操心了。”
她的话匣子一打开,带着积攒已久的无奈,“咱们村离公社远,路又不好,乡亲们办事难。”
“你看这雨下的,村口那座石桥都成危桥了,村长也是不管……”
话还没说完,院外就传来急促的拍门声。
“王副村长!开门开门!我家娃肚子疼得打滚。”
王雪梅脸色一变,急忙下炕跑去开门,门口站一个浑身湿透的汉子,怀里抱着一个裹着破棉袄里,小脸烧得通红不断抽搐的三岁男娃。
“柱子哥!这是怎么回事?”她急问。
“白天还好好的,晚上突然就喊肚子疼,疼得打滚滚然后就烧起来了!王副村长你快想想办法。”汉子的声音带着哭腔,雨水和汗水混在一起往下淌。
王雪梅看着孩子痛苦的样子,又看看外面瓢泼大雨,“卫生所的张赤脚回镇上培训了,这大雨天路又断了,等火车开怕是来不及。”
沈知微的心也跟着揪紧。
看着孩子痛苦的小脸和父亲绝望的眼神,脑海中闪过空间里有本百草经,上次睡不着还翻过几页。
腹痛,还是下腹部,还有点高热抽搐。
她快步上前,仔细看了看孩子的面色和抽搐的情况,又轻按了按孩子的下腹。
孩子瞬间疼得哇哇大哭。
“孩子疼的位置是不是这里,有没有呕吐?”沈知微冷静地问。
“对对对,还吐了一次。”
沈知微心中迅速对照上了百草经中的描述,有了个简单的判断,“应该是肠痉挛问题,再加上风寒入体引起的高热惊厥。”
“王副村长,如果你们相信我,就放在炕上让我试试。”
她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上辈子跟着陈卫东做了一辈子的丫鬟,伺候完老的伺候小的,小时候跟着父亲学的机械技术,也都没用上。
如今,有了空间,她这个忙必须要帮。
王雪梅有些愣,但沈知微怎么说是城里来的,是骡子是马她也不能断定。
“王副村长,麻烦你帮我找个干净的小碗,再烧点开水晾凉。”
她又对着柱子哥说,“柱子哥,你把孩子放下,顺便跟我说说孩子这几天吃了什么。”
趁着柱子哥描述,孩子贪凉吃了不少生冷瓜果。
沈知微心念沉入空间,飞快放开百草经,找到了空间里放着的药材,安神草,温中散结的姜根,以及一味消炎的紫地丁。
她意念集中,在黑土地上划出一小块,种下种子,空间里时间的流逝不同,配合着灵泉水的浇灌,几种药草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
沈知微小心地采摘下来,意念回归现实,将几种药草捣碎成糊,再用一点温开水调和。
“柱子哥,把这药糊给孩子吃下去,一次喂完。”
柱子哥看着那颜色奇怪的药糊,有些犹豫。
“柱子,都什么时候来了,快给娃娃吃药。”王雪梅急道。
柱子一咬牙,小心翼翼地撬开孩子的嘴,将药糊一点点喂了进去。
说来也奇怪,那药糊入口。
原本哭闹抽搐的孩子,竟慢慢安静下来,急促的呼吸声也平缓了许多。
脸上的潮红似乎也褪下去了一点,紧皱的小眉头松开了些。
“好像真的不抽了。”柱子又惊又喜,显然是没想到沈知微还会点医。
“烧好像也退了一点点。”王雪梅摸了摸孩子的额头,也松了口气。
沈知微又用温热的灵泉水沾着湿布,轻轻擦拭着孩子的额头,手心,脚心。
帮助物理降温。
约莫过了小半个时辰,孩子的呼吸彻底平稳下来,沉沉地睡了过去。
虽然还带着病容,但高烧明显退了不少。
“老天呀,这真是谢谢沈姑娘了,您真是活菩萨!”
这一夜,王雪梅家门槛几乎被踏破,不是东家老人咳嗽不止,就是西家孩子上吐下泻,沈知微借空间里的百草经和灵草,悄悄治好了七八个病人。
天蒙蒙亮时,最后一位村民握着沈知微的手千恩万谢,“沈姑娘比县里的大夫还灵!”
第二天一早,雨停了,天光放亮。
孙癫子顶着一对乌黑的眼圈,脸上挂着不怀好意的笑容,带着孙村长往废弃猪圈的方向走,盘算着好好奚落一番那个城里女人的狼狈样。
刚拐到巷口,两人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得愣住。
只见王雪梅家破旧的小院门口,竟然围着不少早起的村民,张柱子和另外两户人家正提着篮子,里面装着不少吃的。
甚至还有几块平时舍不得吃的腊肉。
“王副村长,沈姑娘!这点东西你们一点要收下!没有你们,我家娃娃就完了。”
“是啊,我家娃也好了,这点心意一定要收。”
“沈姑娘真是神医啊!菩萨心肠!”
村民们七嘴八舌,语气里充满了感激和敬畏。
沈知微站在晨光里,衣着干净气色红润,哪里还有一丝一毫的狼狈?
她笑容温暖大方,“大家别这样,都是乡里乡亲的,能帮上忙就好,东西拿回去给孩子们补补身体。”
孙癞子和孙村长僵在原地,张着嘴,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活像大白天撞见了什么难以置信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