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乔装打扮,混入敌方势力
更鼓声还在远处回荡,萧景珩一把扯下披风,反手塞进墙角柴堆。
“走。”他只说了一个字。
阿箬立刻跟上,两人一前一后闪出后门,没再往王府旧部藏身的医馆去,而是拐进一条窄巷。巷子尽头停着一辆破驴车,车上盖着发黑的草席,像是运尸的。
“换衣服。”萧景珩从草席下抽出两个包袱,扔给阿箬一个。
她解开一看,里面是洗得发白的红裙,还有一把断了弦的琵琶。她低头开始换,动作利落。萧景珩背过身,撕开锦袍,露出里面早就准备好的粗布衣。他又从怀里摸出个小瓷瓶,往脸上一抹,左脸颊立刻多了一道暗红疤痕。
“像不像个快死的江湖人?”他转头问。
阿箬抬头打量他一眼:“像。就是眼神太亮,不像穷命。”
“那你就哭给我看。”他说,“哭得越惨越好。”
她咧嘴一笑:“你放心,我从小骗饭吃的,眼泪说来就来。”
两人迅速收拾妥当。萧景珩把断刀插在腰间,走路时故意踉跄,右手按着胸口,像是忍痛。阿箬背上琵琶,脸上抹了灰,头发散乱,手里攥着个破碗。
“记住,你是妹妹,我是你哥。”他说,“战乱失散父母,听说黑袍人收流民给饭吃,所以来了。”
“嗯。”她点头,“你咳得厉害,我心疼你。”
“对。他们信鬼,就得让我们看起来比鬼还惨。”
说完,两人并肩走向城西废庙——据点入口。
路上已有不少流民排队,大多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守卫站在三道关卡后,穿着黑袍,腰佩短刀,神情冷硬。
第一关是登记。
“姓名?来历?”守卫头也不抬,笔尖在纸上划拉。
“张老三。”萧景珩沙哑着嗓子,“带妹妹从南边逃来的。老家烧了,爹娘没了。”
“李寡妇介绍的。”阿箬立刻接话,声音发抖,“她说这儿能治病……我哥咳血好几天了。”
守卫抬眼看了他们一下,又低头记下。
第二关是搜身。
阿箬主动摊开包袱,里面只有干饼和补丁衣裳。守卫翻了翻,踢了一脚琵琶:“这玩意儿没用,扔了。”
“别!”她抱住琵琶,“这是我娘留下的……我能卖唱挣钱。”
守卫冷笑一声:“在这儿没人听曲。”但也没再抢。
轮到萧景珩,他主动解开外袍,露出缠满绷带的胸口。
“病成这样还带刀?”守卫盯着他腰间的断刃。
“祖传的。”他咳嗽两声,“就算死,也得握着它。”
守卫看他一眼,挥手放行。
第三关是恐吓。
刚走近,一名黑袍守卫突然拔刀出鞘,直冲过来,厉声吼道:“跪下!”
阿箬当场跌坐,琵琶差点脱手,整个人缩成一团,肩膀直抖。
萧景珩站着没动,脸色发白,呼吸急促,但脚步没退。
“胆子不小。”守卫收刀,上下打量他,“东厢住,不准乱走。”
两人低着头进去。
庙内灯火昏暗,梁柱残破,地上铺着草席,挤满了人。空气里有汗味、霉味,还有淡淡的药味。屋顶漏风,冷气直灌。
他们被带到东厢角落,两张草席挨着墙。
“先歇着。”守卫丢下一句话走了。
等脚步远去,阿箬才小声开口:“这地方不对劲。”
“哪都不对劲。”萧景珩靠在墙上,低声说,“巡查看似松散,其实每刻钟一轮。屋顶有人影走动,不是巡逻就是暗哨。”
“那边铁门通哪里?”
“还没看清。但所有通道都有栅栏,晚上肯定锁死。”
“我们得找机会探路。”
“不急。现在最怕的是太想探路。”
正说着,外面传来鞭子抽打声和惨叫。
两人探头一看,有个流民因与旁人说话,被拖出来打了十下。
“规矩很严。”阿箬缩回身子,“不能说话,不能乱走。”
“那就装病。”萧景珩说,“你弹琵琶,我咳得要死。”
“好。我还能混进饭堂,听听别人说什么。”
“记住,别表现得太聪明。”
“我知道。我又不是真傻。”
夜深了,人陆续躺下。
阿箬蜷在草席上,眼睛睁着。萧景珩坐在她旁边,一手搭在断刀上,看似闭目养神,实则耳朵竖着听动静。
一刻钟后,巡逻队准时经过门口,火把光照进来一下就走。
等光消失,阿箬轻声说:“刚才吃饭的人提到‘地宫’。”
“哪个地宫?”
“不知道。但有人说‘今晚子时,主上要入地宫做法’。”
萧景珩眼神一紧:“做法?做什么?”
“不清楚。但他们都怕,连提都不敢大声。”
“地宫在哪?”
“可能在后院。我看见有人从西廊下去,楼梯口有铁门。”
“我们得去看看。”
“怎么去?现在出去就是死。”
“明天。你去讨水,我去如厕,绕路记路线。”
“要是被抓?”
“就说想死前喝口干净水。”
阿箬沉默几秒,忽然笑了:“你还真会编。”
“活命的事,谁敢马虎。”
又过了一会儿,她翻身侧躺,面对着他:“你说……我们能活着出去吗?”
“能。”
“为什么这么肯定?”
“因为我还没娶你过门。”
她嘴角动了动,没说话。
外面又响了一次更鼓。
萧景珩睁开眼,盯着房梁。那里有道裂缝,像是被重物撞过。他记得进门前看过整体布局,这座庙原本不是宗教场所,而是前朝兵营改的。墙厚、地基深,适合挖密室。
“你在想什么?”阿箬问。
“我在想,他们为什么不怕我们偷听。”
“什么意思?”
“如果真是邪教窝点,不该这么松懈。可这里反而让人进来,还允许活动……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他们想让我们看到一些东西。”
阿箬皱眉:“你是说,这是个局?”
“不是局,是饵。”
“钓谁?”
“钓所有想查真相的人。”
两人对视一眼,都没再说话。
半夜,巡逻再次经过。
这次,脚步停在门口。
两人立刻装睡。萧景珩呼吸放慢,阿箬缩成一团,手指悄悄掐进掌心,让自己不出声。
门外火光一闪,守卫往里看了一眼,转身走了。
等脚步彻底消失,阿箬才松手,掌心已全是血印。
“下次别掐这么狠。”萧景珩低声说。
“疼才能醒着。”
“我们得活下去。”
“我知道。”
她翻了个身,背对他:“明天我唱首新曲子。”
“唱什么?”
“《孤女行》。讲一个丫头逃荒,被人救了,后来发现那人是鬼。”
“他们会信?”
“只要我说是梦里听来的,他们就会信。”
萧景珩点头:“好。你唱,我听。”
又过了很久,外面终于安静。
阿箬忽然坐起来,压低声音:“你看地板。”
萧景珩顺着她目光看去。
靠近墙角的一块木板边缘,有轻微错位。不是腐烂,是被人撬动过又合上。
他慢慢爬过去,伸手摸了摸。
缝隙里有一点灰,带着腥味。
他指尖沾了一点,凑近鼻尖。
不是香料,也不是普通灰尘。
是骨粉。
他抬头看向阿箬,嘴唇微动:
“底下有东西。”
阿箬点头。
两人没再说话,各自躺回草席。
但谁都没睡。
远处传来鸡鸣。
天快亮了。
萧景珩忽然起身,扶着墙往外走。
“去哪儿?”守卫拦住他。
“上茅房。”他咳嗽两声,“再不去,我就拉裤子里了。”
守卫皱眉,指了条路。
他沿着指定路线走,故意走慢,一边数步子,一边记拐角。
西廊尽头有扇小门,门后是院子。院中有口井,旁边堆着几个麻袋。井边地面颜色不一样,像是新填的土。
他正要靠近,忽听身后有动静。
回头一看,阿箬端着个破碗站在走廊上,声音发颤:
“哥……我给你打了点热水……”
更鼓声还在远处回荡,萧景珩一把扯下披风,反手塞进墙角柴堆。
“走。”他只说了一个字。
阿箬立刻跟上,两人一前一后闪出后门,没再往王府旧部藏身的医馆去,而是拐进一条窄巷。巷子尽头停着一辆破驴车,车上盖着发黑的草席,像是运尸的。
“换衣服。”萧景珩从草席下抽出两个包袱,扔给阿箬一个。
她解开一看,里面是洗得发白的红裙,还有一把断了弦的琵琶。她低头开始换,动作利落。萧景珩背过身,撕开锦袍,露出里面早就准备好的粗布衣。他又从怀里摸出个小瓷瓶,往脸上一抹,左脸颊立刻多了一道暗红疤痕。
“像不像个快死的江湖人?”他转头问。
阿箬抬头打量他一眼:“像。就是眼神太亮,不像穷命。”
“那你就哭给我看。”他说,“哭得越惨越好。”
她咧嘴一笑:“你放心,我从小骗饭吃的,眼泪说来就来。”
两人迅速收拾妥当。萧景珩把断刀插在腰间,走路时故意踉跄,右手按着胸口,像是忍痛。阿箬背上琵琶,脸上抹了灰,头发散乱,手里攥着个破碗。
“记住,你是妹妹,我是你哥。”他说,“战乱失散父母,听说黑袍人收流民给饭吃,所以来了。”
“嗯。”她点头,“你咳得厉害,我心疼你。”
“对。他们信鬼,就得让我们看起来比鬼还惨。”
说完,两人并肩走向城西废庙——据点入口。
路上已有不少流民排队,大多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守卫站在三道关卡后,穿着黑袍,腰佩短刀,神情冷硬。
第一关是登记。
“姓名?来历?”守卫头也不抬,笔尖在纸上划拉。
“张老三。”萧景珩沙哑着嗓子,“带妹妹从南边逃来的。老家烧了,爹娘没了。”
“李寡妇介绍的。”阿箬立刻接话,声音发抖,“她说这儿能治病……我哥咳血好几天了。”
守卫抬眼看了他们一下,又低头记下。
第二关是搜身。
阿箬主动摊开包袱,里面只有干饼和补丁衣裳。守卫翻了翻,踢了一脚琵琶:“这玩意儿没用,扔了。”
“别!”她抱住琵琶,“这是我娘留下的……我能卖唱挣钱。”
守卫冷笑一声:“在这儿没人听曲。”但也没再抢。
轮到萧景珩,他主动解开外袍,露出缠满绷带的胸口。
“病成这样还带刀?”守卫盯着他腰间的断刃。
“祖传的。”他咳嗽两声,“就算死,也得握着它。”
守卫看他一眼,挥手放行。
第三关是恐吓。
刚走近,一名黑袍守卫突然拔刀出鞘,直冲过来,厉声吼道:“跪下!”
阿箬当场跌坐,琵琶差点脱手,整个人缩成一团,肩膀直抖。
萧景珩站着没动,脸色发白,呼吸急促,但脚步没退。
“胆子不小。”守卫收刀,上下打量他,“东厢住,不准乱走。”
两人低着头进去。
庙内灯火昏暗,梁柱残破,地上铺着草席,挤满了人。空气里有汗味、霉味,还有淡淡的药味。屋顶漏风,冷气直灌。
他们被带到东厢角落,两张草席挨着墙。
“先歇着。”守卫丢下一句话走了。
等脚步远去,阿箬才小声开口:“这地方不对劲。”
“哪都不对劲。”萧景珩靠在墙上,低声说,“巡查看似松散,其实每刻钟一轮。屋顶有人影走动,不是巡逻就是暗哨。”
“那边铁门通哪里?”
“还没看清。但所有通道都有栅栏,晚上肯定锁死。”
“我们得找机会探路。”
“不急。现在最怕的是太想探路。”
正说着,外面传来鞭子抽打声和惨叫。
两人探头一看,有个流民因与旁人说话,被拖出来打了十下。
“规矩很严。”阿箬缩回身子,“不能说话,不能乱走。”
“那就装病。”萧景珩说,“你弹琵琶,我咳得要死。”
“好。我还能混进饭堂,听听别人说什么。”
“记住,别表现得太聪明。”
“我知道。我又不是真傻。”
夜深了,人陆续躺下。
阿箬蜷在草席上,眼睛睁着。萧景珩坐在她旁边,一手搭在断刀上,看似闭目养神,实则耳朵竖着听动静。
一刻钟后,巡逻队准时经过门口,火把光照进来一下就走。
等光消失,阿箬轻声说:“刚才吃饭的人提到‘地宫’。”
“哪个地宫?”
“不知道。但有人说‘今晚子时,主上要入地宫做法’。”
萧景珩眼神一紧:“做法?做什么?”
“不清楚。但他们都怕,连提都不敢大声。”
“地宫在哪?”
“可能在后院。我看见有人从西廊下去,楼梯口有铁门。”
“我们得去看看。”
“怎么去?现在出去就是死。”
“明天。你去讨水,我去如厕,绕路记路线。”
“要是被抓?”
“就说想死前喝口干净水。”
阿箬沉默几秒,忽然笑了:“你还真会编。”
“活命的事,谁敢马虎。”
又过了一会儿,她翻身侧躺,面对着他:“你说……我们能活着出去吗?”
“能。”
“为什么这么肯定?”
“因为我还没娶你过门。”
她嘴角动了动,没说话。
外面又响了一次更鼓。
萧景珩睁开眼,盯着房梁。那里有道裂缝,像是被重物撞过。他记得进门前看过整体布局,这座庙原本不是宗教场所,而是前朝兵营改的。墙厚、地基深,适合挖密室。
“你在想什么?”阿箬问。
“我在想,他们为什么不怕我们偷听。”
“什么意思?”
“如果真是邪教窝点,不该这么松懈。可这里反而让人进来,还允许活动……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他们想让我们看到一些东西。”
阿箬皱眉:“你是说,这是个局?”
“不是局,是饵。”
“钓谁?”
“钓所有想查真相的人。”
两人对视一眼,都没再说话。
半夜,巡逻再次经过。
这次,脚步停在门口。
两人立刻装睡。萧景珩呼吸放慢,阿箬缩成一团,手指悄悄掐进掌心,让自己不出声。
门外火光一闪,守卫往里看了一眼,转身走了。
等脚步彻底消失,阿箬才松手,掌心已全是血印。
“下次别掐这么狠。”萧景珩低声说。
“疼才能醒着。”
“我们得活下去。”
“我知道。”
她翻了个身,背对他:“明天我唱首新曲子。”
“唱什么?”
“《孤女行》。讲一个丫头逃荒,被人救了,后来发现那人是鬼。”
“他们会信?”
“只要我说是梦里听来的,他们就会信。”
萧景珩点头:“好。你唱,我听。”
又过了很久,外面终于安静。
阿箬忽然坐起来,压低声音:“你看地板。”
萧景珩顺着她目光看去。
靠近墙角的一块木板边缘,有轻微错位。不是腐烂,是被人撬动过又合上。
他慢慢爬过去,伸手摸了摸。
缝隙里有一点灰,带着腥味。
他指尖沾了一点,凑近鼻尖。
不是香料,也不是普通灰尘。
是骨粉。
他抬头看向阿箬,嘴唇微动:
“底下有东西。”
阿箬点头。
两人没再说话,各自躺回草席。
但谁都没睡。
远处传来鸡鸣。
天快亮了。
萧景珩忽然起身,扶着墙往外走。
“去哪儿?”守卫拦住他。
“上茅房。”他咳嗽两声,“再不去,我就拉裤子里了。”
守卫皱眉,指了条路。
他沿着指定路线走,故意走慢,一边数步子,一边记拐角。
西廊尽头有扇小门,门后是院子。院中有口井,旁边堆着几个麻袋。井边地面颜色不一样,像是新填的土。
他正要靠近,忽听身后有动静。
回头一看,阿箬端着个破碗站在走廊上,声音发颤:
“哥……我给你打了点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