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余党施压,阿箬坚守
山雀飞走后,破屋陷入死寂。
阿箬靠着墙角,手腕上的麻绳磨得皮肉发红。她动了动手,袖子里那截炭笔头还在。刚才看守换岗时吵了一嘴,谁也没注意她把这东西塞进了袖口——混混搜身时漏了,现在成了她唯一的指望。
门“吱呀”一声被踹开,冷风灌进来。一个披黑斗篷的男人走进来,靴子踩在泥地上发出闷响。他站在阿箬面前,居高临下看着她。
“你主子没来找你。”他说,“再不来,你就烂在这儿。”
阿箬低着头,肩膀微微抖。
男人冷笑:“给你个机会。写封信,让他退兵三舍,交出南陵密档。不然,先剁你一只手,再把你扔进北境军营。”
阿箬抬起头,脸上脏兮兮的,嘴唇裂了口,眼神却亮。
“我……我能活吗?”她声音发颤。
“只要你听话。”
阿箬咬着唇,点点头:“我写。”
男人挥手,手下递上纸笔。墨是劣质的,又黑又稠,笔尖分叉。阿箬接过,手抖得像风里的叶子。
她低头写字,一笔一划慢慢来。
**“世子亲启:我在枯松林老宅,勿伤我,他们要你退兵三舍,否则杀我。阿箬字。”**
写完,她把笔放下,头垂得很低。
男人拿过信纸仔细看,翻来覆去检查字迹、纸张、墨色,没发现异常。他又盯着阿箬的脸看了很久。
“你不怕?”
阿箬猛地一哆嗦:“我怕!我当然怕!可我不想死……求你们让我活,我都照做……”
她眼泪掉下来,砸在膝盖上。
男人哼了一声,把信折好收进怀里。
“送出去。”他对旁边的人说,“城门口匿名投递,别留痕迹。”
手下应声而去。
阿箬缩回墙角,抱着膝盖,脑袋一点一点像快睡着了。其实她在数脚步声——刚才是两个人进来的,现在只剩一个守门。另一个走了,应该是去送信了。
她悄悄用拇指在袖子里摩挲那截炭笔头,心里默念:景珩,你看得懂吗?你看得懂吗?
你知道南陵后园的梅树,每年开花都是三斜枝,朝东南方向伸。你也说过,北斗七星里最亮的是天枢,指向北方。
我把“阿箬字”三个字的最后一笔拉长了些,方向朝北。落款处还划了三道斜痕,和梅枝一样。
你一定能看懂。
屋里没人说话。守卫靠在门边打盹,偶尔咕哝一句梦话。外面风刮得紧,屋顶瓦片咔哒响。
阿箬闭上眼,假装睡着。可手指一直在地上轻轻划,回忆那封信的每一个字。
突然,门又被推开。
还是那个黑斗篷男人回来了。他盯着阿箬,眼神变了。
“你太安静了。”他说,“别人被抓,早就哭爹喊娘。你呢?挨了冷水泼脸不叫,饿了三天也不闹。现在还能稳稳当当写信?”
阿箬猛地睁眼,装出惊恐的样子:“我……我只是不敢惹你们……”
“少装。”男人逼近一步,“我见过怕死的人,也见过硬撑的。你是第二种?还是……另有打算?”
阿箬往后缩,背贴着墙:“我没有!我真的只想活命!”
男人冷笑,转身对手下说:“拎水桶来。”
不一会儿,一个木桶被提了进来,水面晃荡。守卫拎起桶,走到阿箬跟前。
“听说灌十碗水,人会疯。”男人说,“第一碗吐酸水,第三碗抽筋,第五碗大小便失禁,第七碗开始胡言乱语,第九碗……就剩一口气,任你问什么都说。”
阿箬脸色发白。
“现在改主意还来得及。”男人说,“说实话,我们饶你一命。”
阿箬喘着气,忽然咧嘴笑了。
她牙齿上有血,笑起来像个疯子。
“你们真蠢啊。”她说,“世子要是怕威胁,早八百年就滚出京城了。他不怕你们,也不怕死——但他最恨别人动我。”
她站起身,尽管腿软,还是直直盯着那人的眼睛。
“等他杀进来,一个都别想跑。”
屋里一下子静了。
守卫举着水桶愣在原地。黑斗篷男人眯起眼,盯了她足足十息。
然后他挥了下手。
“关好门,别给她吃喝。”他说,“明天早上,我要看到她跪着求饶。”
门“砰”地关上。
阿箬腿一软,坐回地上。她掐了自己大腿一把,疼得倒吸气,这才没晕过去。
她知道不能再露怯了。刚才那一下是赌命——要么吓住他们,要么当场被打死。幸好她赌赢了。
但她也知道,这些人不会轻易放过怀疑。接下来只会更狠。
她摸了摸袖子里的炭笔头,已经断成两截。刚才划记号时用力过猛,折了。
没关系。信已经送出去了。
她靠着墙,一点点挪到角落。那里有堆干草,她把剩下的半截炭笔头埋进去,再用碎布盖住。
做完这些,她仰头看向屋顶的破洞。半轮月亮挂在那儿,风吹云走,忽明忽暗。
她轻轻哼起一支歌。
是西北那边的乡谣,小时候母亲常唱。调子苦,词也旧,但她一直记得。
“走阳关,过黄沙,
包袱轻,心事重,
一碗凉水敬天涯……”
歌声很轻,断断续续。
门外守卫咳嗽了一声,似乎听得烦躁,但没进来。
阿箬继续唱。每唱一句,心跳就稳一分。
她不是在等死。她在等一个人。
等他顺着她留下的痕迹找来。
等他踏平这座破屋,砍翻这群杂碎。
等他把她抱出去,骂她傻,骂她乱跑,然后再也不让她离开视线。
她闭上眼,嘴角微微翘了一下。
景珩,你快点。
我撑得住。
信上有记号。
你一定要看懂。
风从破窗吹进来,卷起地上一张废纸。那是写剩的草稿,上面有几个涂掉的字。
守卫走过来捡起来看了一眼,随手揉成团扔出门外。
纸团滚了几圈,停在门槛边。
里面的人还在唱歌。
声音越来越弱,但没停。
月亮偏西了。
一只野猫蹲在院墙外,盯着紧闭的大门。
它听见了歌声。
然后跳下墙,消失在夜色里。
山雀飞走后,破屋陷入死寂。
阿箬靠着墙角,手腕上的麻绳磨得皮肉发红。她动了动手,袖子里那截炭笔头还在。刚才看守换岗时吵了一嘴,谁也没注意她把这东西塞进了袖口——混混搜身时漏了,现在成了她唯一的指望。
门“吱呀”一声被踹开,冷风灌进来。一个披黑斗篷的男人走进来,靴子踩在泥地上发出闷响。他站在阿箬面前,居高临下看着她。
“你主子没来找你。”他说,“再不来,你就烂在这儿。”
阿箬低着头,肩膀微微抖。
男人冷笑:“给你个机会。写封信,让他退兵三舍,交出南陵密档。不然,先剁你一只手,再把你扔进北境军营。”
阿箬抬起头,脸上脏兮兮的,嘴唇裂了口,眼神却亮。
“我……我能活吗?”她声音发颤。
“只要你听话。”
阿箬咬着唇,点点头:“我写。”
男人挥手,手下递上纸笔。墨是劣质的,又黑又稠,笔尖分叉。阿箬接过,手抖得像风里的叶子。
她低头写字,一笔一划慢慢来。
**“世子亲启:我在枯松林老宅,勿伤我,他们要你退兵三舍,否则杀我。阿箬字。”**
写完,她把笔放下,头垂得很低。
男人拿过信纸仔细看,翻来覆去检查字迹、纸张、墨色,没发现异常。他又盯着阿箬的脸看了很久。
“你不怕?”
阿箬猛地一哆嗦:“我怕!我当然怕!可我不想死……求你们让我活,我都照做……”
她眼泪掉下来,砸在膝盖上。
男人哼了一声,把信折好收进怀里。
“送出去。”他对旁边的人说,“城门口匿名投递,别留痕迹。”
手下应声而去。
阿箬缩回墙角,抱着膝盖,脑袋一点一点像快睡着了。其实她在数脚步声——刚才是两个人进来的,现在只剩一个守门。另一个走了,应该是去送信了。
她悄悄用拇指在袖子里摩挲那截炭笔头,心里默念:景珩,你看得懂吗?你看得懂吗?
你知道南陵后园的梅树,每年开花都是三斜枝,朝东南方向伸。你也说过,北斗七星里最亮的是天枢,指向北方。
我把“阿箬字”三个字的最后一笔拉长了些,方向朝北。落款处还划了三道斜痕,和梅枝一样。
你一定能看懂。
屋里没人说话。守卫靠在门边打盹,偶尔咕哝一句梦话。外面风刮得紧,屋顶瓦片咔哒响。
阿箬闭上眼,假装睡着。可手指一直在地上轻轻划,回忆那封信的每一个字。
突然,门又被推开。
还是那个黑斗篷男人回来了。他盯着阿箬,眼神变了。
“你太安静了。”他说,“别人被抓,早就哭爹喊娘。你呢?挨了冷水泼脸不叫,饿了三天也不闹。现在还能稳稳当当写信?”
阿箬猛地睁眼,装出惊恐的样子:“我……我只是不敢惹你们……”
“少装。”男人逼近一步,“我见过怕死的人,也见过硬撑的。你是第二种?还是……另有打算?”
阿箬往后缩,背贴着墙:“我没有!我真的只想活命!”
男人冷笑,转身对手下说:“拎水桶来。”
不一会儿,一个木桶被提了进来,水面晃荡。守卫拎起桶,走到阿箬跟前。
“听说灌十碗水,人会疯。”男人说,“第一碗吐酸水,第三碗抽筋,第五碗大小便失禁,第七碗开始胡言乱语,第九碗……就剩一口气,任你问什么都说。”
阿箬脸色发白。
“现在改主意还来得及。”男人说,“说实话,我们饶你一命。”
阿箬喘着气,忽然咧嘴笑了。
她牙齿上有血,笑起来像个疯子。
“你们真蠢啊。”她说,“世子要是怕威胁,早八百年就滚出京城了。他不怕你们,也不怕死——但他最恨别人动我。”
她站起身,尽管腿软,还是直直盯着那人的眼睛。
“等他杀进来,一个都别想跑。”
屋里一下子静了。
守卫举着水桶愣在原地。黑斗篷男人眯起眼,盯了她足足十息。
然后他挥了下手。
“关好门,别给她吃喝。”他说,“明天早上,我要看到她跪着求饶。”
门“砰”地关上。
阿箬腿一软,坐回地上。她掐了自己大腿一把,疼得倒吸气,这才没晕过去。
她知道不能再露怯了。刚才那一下是赌命——要么吓住他们,要么当场被打死。幸好她赌赢了。
但她也知道,这些人不会轻易放过怀疑。接下来只会更狠。
她摸了摸袖子里的炭笔头,已经断成两截。刚才划记号时用力过猛,折了。
没关系。信已经送出去了。
她靠着墙,一点点挪到角落。那里有堆干草,她把剩下的半截炭笔头埋进去,再用碎布盖住。
做完这些,她仰头看向屋顶的破洞。半轮月亮挂在那儿,风吹云走,忽明忽暗。
她轻轻哼起一支歌。
是西北那边的乡谣,小时候母亲常唱。调子苦,词也旧,但她一直记得。
“走阳关,过黄沙,
包袱轻,心事重,
一碗凉水敬天涯……”
歌声很轻,断断续续。
门外守卫咳嗽了一声,似乎听得烦躁,但没进来。
阿箬继续唱。每唱一句,心跳就稳一分。
她不是在等死。她在等一个人。
等他顺着她留下的痕迹找来。
等他踏平这座破屋,砍翻这群杂碎。
等他把她抱出去,骂她傻,骂她乱跑,然后再也不让她离开视线。
她闭上眼,嘴角微微翘了一下。
景珩,你快点。
我撑得住。
信上有记号。
你一定要看懂。
风从破窗吹进来,卷起地上一张废纸。那是写剩的草稿,上面有几个涂掉的字。
守卫走过来捡起来看了一眼,随手揉成团扔出门外。
纸团滚了几圈,停在门槛边。
里面的人还在唱歌。
声音越来越弱,但没停。
月亮偏西了。
一只野猫蹲在院墙外,盯着紧闭的大门。
它听见了歌声。
然后跳下墙,消失在夜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