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巧妙周旋,信息手中握
礼部尚书府的灯笼还在身后晃着,阿箬扶着摇摇晃晃的萧景珩刚迈出大门,就听见那绣梅侍女低声跟人说了句什么,紧接着一个黑影从西角门闪了出去。
她指尖一紧,低声道:“走了,去报信了。”
萧景珩打了个酒嗝,脑袋往她肩上一靠,嘴里嘟囔:“哎哟累死爹了,今晚跳得太猛,腰都断了。”
阿箬翻白眼:“您刚才扭得比猴还灵活,现在装什么柔弱贵公子?”
“嘘——”他竖起一根手指,醉眼里闪过一丝清明,“演戏嘛,要入戏。他们盯着呢,咱们得让他们看个够。”
话音未落,他忽然脚下一滑,整个人往地上倒,阿箬赶紧扶住,旁边路人纷纷侧目。只见他顺势把酒壶往青石板上一摔,哗啦一声,残酒洒了一地。
“好酒!真他娘的好酒!”他拍着大腿笑,“可惜就是太烈,喝多了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喽!”
阿箬配合地叹气:“世子爷,咱还是赶紧回府吧,再喝下去明儿上朝又要被御史参一本。”
“上朝?”他摆手,“上啥朝,我连奏折长啥样都不知道!今儿最要紧的是——南陵急报到了!”
这话一出,阿箬立刻会意。
两人上了马车,车帘刚放下,萧景珩立马坐直身子,眼神清明得像换了个人。
“你说那三人鞋底是城西红土?”他压低声音。
“千真万确,泥还湿着,说明刚从校场那边来。”阿箬点头,“而且那侍女裙角沾的也是同一种土。”
萧景珩冷笑:“燕王这是急了啊,新调来的细作都不懂藏拙,走路跟踩点似的,生怕别人看不出是一伙的。”
“那咱们怎么办?直接抓了?”
“抓个屁。”他摇头,“打草惊蛇,后面就没好戏看了。不如……给他们送点‘猛料’。”
阿箬眼睛一亮:“您想放假消息?”
“不是放,是‘不小心说漏嘴’。”他咧嘴一笑,“你待会儿下车时,大声嚷嚷两句,就说南陵密信到了,西北粮道断了,牵扯燕北旧部,十万火急要写折子呈递。”
阿箬眨眨眼:“这谎编得也太离谱了吧?谁信啊?”
“就怕他们不信。”他扇子一敲掌心,“越是荒唐,越显得是真的。你以为燕王手下都是聪明人?那些跑腿的可没资格看真相,他们只负责传话。只要话传进去,自然有人对号入座。”
马车行至宫门口,换道绕行。
阿箬掀开车帘,冲前面车夫喊了一嗓子:“刘叔!今晚别走校场那条路啊!世子爷刚接到南陵八百里加急,说西北运粮队全被劫了,听说还跟燕北残兵有关,要是撞上巡防队可就麻烦了!”
声音清脆响亮,街边几个行人听得一清二楚。
萧景珩在车里哼小曲:“人生得意须尽欢……”
阿箬回头看他:“万一真有人去查呢?”
“查就对了。”他眯眼,“咱们要的就是他们去查,然后查出点‘证据’来,再往上禀报——这叫闭环操作,懂不?”
马车停在巷口,两人决定步行一段。
夜风微凉,阿箬搓了搓胳膊,故意抱怨:“我说您干嘛非让我瞎编这些?要是传到皇帝耳朵里……”
“皇帝?”他嗤笑,“他现在巴不得我天天喝酒跳舞,最好烂在温柔乡里。倒是燕王,一听‘燕北旧部’四个字,怕是要连夜爬起来点兵。”
正说着,路过一家糖糕摊。
阿箬灵机一动,凑上前问老板:“大叔,今儿城西校场是不是有军情调度啊?我家公子差点撞上巡逻队。”
老板一脸懵:“啥?没听说啊。”
话音刚落,不远处一个挑担的小贩猛地收摊,扁担一甩就要走人。
萧景珩不动声色,左手三指在扇柄上轻叩三下。
暗处两个便衣立刻动了,一人尾随小贩,另一人盯住另一个方向的灰衣男子。
片刻后,一人回来,低头汇报:“一个奔燕王府侧门,另一个骑马出城,走的是西门。”
阿箬嘴角扬起:“这谎撒得值了。”
“不是撒谎。”萧景珩摇着扇子往前走,“是请君入瓮。一群新手,连监听都不会伪装,走路都恨不得踩鼓点,真是给燕王丢脸。”
阿箬学着他平时的腔调:“世子爷英明神武,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再皮我把你卖去唱戏。”他抬手要敲她脑袋,中途却顿住,只轻轻拂去她肩上一片落叶。
阿箬愣了下。
“记住。”他语气忽沉,“现在最危险的人,是觉得自己赢了的人。”
她吐了吐舌头:“知道啦,低调发育,别浪。”
两人继续前行,脚步不紧不慢。
街灯昏黄,映得石板路泛着油光。
萧景珩忽然停下,望着远处宫墙一角冷笑:“燕王这次派的是新卒,连‘藏锋’俩字怎么写都不知道。这么急着往上递消息,说明他内部也不稳。”
“说不定还以为捡到大便宜了。”阿箬笑,“回去就跟燕王说:‘启禀王爷,南陵世子确有异动,疑似勾结前朝余党,意图谋反!’”
“哈哈哈!”萧景珩大笑,“说不定还得赏他一顿饭。”
笑声未歇,他脚步忽顿。
前方十字街口,一辆空货郎车停在路边,车板上残留着半块红泥,正是城西校场特有的那种。
他目光一凝,低声:“有人在等交接。”
阿箬顺着看去,也发现了异常——车辕底下压着一枚铜钱,边缘刻着细痕,像是某种记号。
“要不要……”
“别动。”他打断她,“让他们自己走完流程。”
果然不到半盏茶工夫,一个穿短褐的汉子匆匆赶来,蹲下身捡起铜钱,又迅速塞进怀里,转身就往东街拐。
萧景珩扇子一合:“两拨人,一个报信,一个留痕。分工明确,训练有素,但——太规整了。”
“老细作都会故意留破绽,比如掉东西、走错路,让人觉得只是普通百姓。”阿箬接话,“这些人反而生怕不够标准,生怕别人看不出他们是‘专业’的。”
“所以才好骗。”他咧嘴一笑,“越是认真,越容易钻进套里。”
两人继续沿主街前行,气氛轻松了不少。
阿箬哼起小调:“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你会背诗了?”萧景珩挑眉。
“刚听宴会上哪个酸秀才念的,顺耳就记住了。”她笑嘻嘻,“我也能装才女,下次我给您捧砚磨墨,题个‘风流倜傥萧公子’。”
“你题个‘败家子萧景珩’还差不多。”
“那也比某些人强。”她努努嘴,“你看前面那个铺子,掌柜的正往门缝塞纸条呢。”
萧景珩扫了一眼,不动声色:“又一个眼线。今晚这街上,全是燕王的眼珠子。”
“咱们就这么一路走,让他们看着?”阿箬问。
“当然。”他耸肩,“我不但要让他们看,还要让他们看得心花怒放。最好明天一早,燕王就能梦见我带兵杀进京城。”
“您可真敢想。”
“不是我想,是他们愿意信。”他扇子轻点唇角,“人呐,最喜欢自己吓自己。你给他一根稻草,他能脑补出一座刀山。”
话说到这儿,前方巷口忽然传来一阵骚动。
几个地痞模样的人围住一个卖花女,推搡叫骂,其中一个伸手就去抢篮子。
阿箬眉头一皱:“又是这群混蛋,专挑半夜欺负人。”
萧景珩却笑了:“哟,好戏上门了。”
他整了整衣领,摇着扇子就往那边走,嘴里还喊着:“让让让!南陵世子驾到!谁敢造次!”
礼部尚书府的灯笼还在身后晃着,阿箬扶着摇摇晃晃的萧景珩刚迈出大门,就听见那绣梅侍女低声跟人说了句什么,紧接着一个黑影从西角门闪了出去。
她指尖一紧,低声道:“走了,去报信了。”
萧景珩打了个酒嗝,脑袋往她肩上一靠,嘴里嘟囔:“哎哟累死爹了,今晚跳得太猛,腰都断了。”
阿箬翻白眼:“您刚才扭得比猴还灵活,现在装什么柔弱贵公子?”
“嘘——”他竖起一根手指,醉眼里闪过一丝清明,“演戏嘛,要入戏。他们盯着呢,咱们得让他们看个够。”
话音未落,他忽然脚下一滑,整个人往地上倒,阿箬赶紧扶住,旁边路人纷纷侧目。只见他顺势把酒壶往青石板上一摔,哗啦一声,残酒洒了一地。
“好酒!真他娘的好酒!”他拍着大腿笑,“可惜就是太烈,喝多了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喽!”
阿箬配合地叹气:“世子爷,咱还是赶紧回府吧,再喝下去明儿上朝又要被御史参一本。”
“上朝?”他摆手,“上啥朝,我连奏折长啥样都不知道!今儿最要紧的是——南陵急报到了!”
这话一出,阿箬立刻会意。
两人上了马车,车帘刚放下,萧景珩立马坐直身子,眼神清明得像换了个人。
“你说那三人鞋底是城西红土?”他压低声音。
“千真万确,泥还湿着,说明刚从校场那边来。”阿箬点头,“而且那侍女裙角沾的也是同一种土。”
萧景珩冷笑:“燕王这是急了啊,新调来的细作都不懂藏拙,走路跟踩点似的,生怕别人看不出是一伙的。”
“那咱们怎么办?直接抓了?”
“抓个屁。”他摇头,“打草惊蛇,后面就没好戏看了。不如……给他们送点‘猛料’。”
阿箬眼睛一亮:“您想放假消息?”
“不是放,是‘不小心说漏嘴’。”他咧嘴一笑,“你待会儿下车时,大声嚷嚷两句,就说南陵密信到了,西北粮道断了,牵扯燕北旧部,十万火急要写折子呈递。”
阿箬眨眨眼:“这谎编得也太离谱了吧?谁信啊?”
“就怕他们不信。”他扇子一敲掌心,“越是荒唐,越显得是真的。你以为燕王手下都是聪明人?那些跑腿的可没资格看真相,他们只负责传话。只要话传进去,自然有人对号入座。”
马车行至宫门口,换道绕行。
阿箬掀开车帘,冲前面车夫喊了一嗓子:“刘叔!今晚别走校场那条路啊!世子爷刚接到南陵八百里加急,说西北运粮队全被劫了,听说还跟燕北残兵有关,要是撞上巡防队可就麻烦了!”
声音清脆响亮,街边几个行人听得一清二楚。
萧景珩在车里哼小曲:“人生得意须尽欢……”
阿箬回头看他:“万一真有人去查呢?”
“查就对了。”他眯眼,“咱们要的就是他们去查,然后查出点‘证据’来,再往上禀报——这叫闭环操作,懂不?”
马车停在巷口,两人决定步行一段。
夜风微凉,阿箬搓了搓胳膊,故意抱怨:“我说您干嘛非让我瞎编这些?要是传到皇帝耳朵里……”
“皇帝?”他嗤笑,“他现在巴不得我天天喝酒跳舞,最好烂在温柔乡里。倒是燕王,一听‘燕北旧部’四个字,怕是要连夜爬起来点兵。”
正说着,路过一家糖糕摊。
阿箬灵机一动,凑上前问老板:“大叔,今儿城西校场是不是有军情调度啊?我家公子差点撞上巡逻队。”
老板一脸懵:“啥?没听说啊。”
话音刚落,不远处一个挑担的小贩猛地收摊,扁担一甩就要走人。
萧景珩不动声色,左手三指在扇柄上轻叩三下。
暗处两个便衣立刻动了,一人尾随小贩,另一人盯住另一个方向的灰衣男子。
片刻后,一人回来,低头汇报:“一个奔燕王府侧门,另一个骑马出城,走的是西门。”
阿箬嘴角扬起:“这谎撒得值了。”
“不是撒谎。”萧景珩摇着扇子往前走,“是请君入瓮。一群新手,连监听都不会伪装,走路都恨不得踩鼓点,真是给燕王丢脸。”
阿箬学着他平时的腔调:“世子爷英明神武,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再皮我把你卖去唱戏。”他抬手要敲她脑袋,中途却顿住,只轻轻拂去她肩上一片落叶。
阿箬愣了下。
“记住。”他语气忽沉,“现在最危险的人,是觉得自己赢了的人。”
她吐了吐舌头:“知道啦,低调发育,别浪。”
两人继续前行,脚步不紧不慢。
街灯昏黄,映得石板路泛着油光。
萧景珩忽然停下,望着远处宫墙一角冷笑:“燕王这次派的是新卒,连‘藏锋’俩字怎么写都不知道。这么急着往上递消息,说明他内部也不稳。”
“说不定还以为捡到大便宜了。”阿箬笑,“回去就跟燕王说:‘启禀王爷,南陵世子确有异动,疑似勾结前朝余党,意图谋反!’”
“哈哈哈!”萧景珩大笑,“说不定还得赏他一顿饭。”
笑声未歇,他脚步忽顿。
前方十字街口,一辆空货郎车停在路边,车板上残留着半块红泥,正是城西校场特有的那种。
他目光一凝,低声:“有人在等交接。”
阿箬顺着看去,也发现了异常——车辕底下压着一枚铜钱,边缘刻着细痕,像是某种记号。
“要不要……”
“别动。”他打断她,“让他们自己走完流程。”
果然不到半盏茶工夫,一个穿短褐的汉子匆匆赶来,蹲下身捡起铜钱,又迅速塞进怀里,转身就往东街拐。
萧景珩扇子一合:“两拨人,一个报信,一个留痕。分工明确,训练有素,但——太规整了。”
“老细作都会故意留破绽,比如掉东西、走错路,让人觉得只是普通百姓。”阿箬接话,“这些人反而生怕不够标准,生怕别人看不出他们是‘专业’的。”
“所以才好骗。”他咧嘴一笑,“越是认真,越容易钻进套里。”
两人继续沿主街前行,气氛轻松了不少。
阿箬哼起小调:“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你会背诗了?”萧景珩挑眉。
“刚听宴会上哪个酸秀才念的,顺耳就记住了。”她笑嘻嘻,“我也能装才女,下次我给您捧砚磨墨,题个‘风流倜傥萧公子’。”
“你题个‘败家子萧景珩’还差不多。”
“那也比某些人强。”她努努嘴,“你看前面那个铺子,掌柜的正往门缝塞纸条呢。”
萧景珩扫了一眼,不动声色:“又一个眼线。今晚这街上,全是燕王的眼珠子。”
“咱们就这么一路走,让他们看着?”阿箬问。
“当然。”他耸肩,“我不但要让他们看,还要让他们看得心花怒放。最好明天一早,燕王就能梦见我带兵杀进京城。”
“您可真敢想。”
“不是我想,是他们愿意信。”他扇子轻点唇角,“人呐,最喜欢自己吓自己。你给他一根稻草,他能脑补出一座刀山。”
话说到这儿,前方巷口忽然传来一阵骚动。
几个地痞模样的人围住一个卖花女,推搡叫骂,其中一个伸手就去抢篮子。
阿箬眉头一皱:“又是这群混蛋,专挑半夜欺负人。”
萧景珩却笑了:“哟,好戏上门了。”
他整了整衣领,摇着扇子就往那边走,嘴里还喊着:“让让让!南陵世子驾到!谁敢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