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校的话像一块投入深潭的石头,在林凡心中激起层层涟漪。更大的难题?关于受损的关键装备?联想到之前修复的那个精密部件和图纸上神秘的符号,林凡立刻意识到,那次的成功或许仅仅是一次预演,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他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好奇或急切,只是平静地看着陈大校,等待着他的下文。这种沉稳的态度,更让陈大校高看一眼。
陈大校深吸了一口烟,缓缓吐出,烟雾模糊了他刚毅的脸庞,却让他的眼神显得更加深邃。他示意秘书将那个之前装过受损部件的金属箱再次提了过来,但这次打开的,是另一个更厚实的夹层。
里面并非完整的部件,而是几块大小不一、边缘呈现不规则断裂口的金属块,以及一些明显被高温灼烧或剧烈冲击扭曲的零件残骸。它们像是从某个更大的整体上撕裂下来的碎片,透着一种惨烈的气息。
“这是……”林凡眉头紧锁,目光变得无比凝重。这些碎片的损伤程度,远超之前那个相对完整的击发装置。
“一种新型远程打击武器的核心引导部件残骸。”陈大校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种沉痛,“一次极端的实战测试中发生了意外,整个单元几乎完全损毁。我们回收了大部分残片,但核心传感和计算模块……成了这个样子。”
他拿起一块边缘已经熔融粘结的、布满细密电路痕迹的金属基板,手指微微用力:“原厂提供完整备件的可能性为零,而且其核心技术是对我们封锁的。国内几个主要的精密仪器厂和研究所都看过了,结论是……无法修复,仿制更是天方夜谭。”
“它的重要性,远超你上次修复的那个部件。”陈大校的目光死死盯着林凡,仿佛要将他看穿,“它直接关系到一种战略威慑力量的可靠性和更新换代进度。如果不能解决,缺口会越来越大,影响的是整个国防体系的规划。”
压力无声无息地弥漫开来,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沉重。刘副局长和杨教授也沉默着,脸色无比严肃。他们显然早已知情,并且对此束手无策。
林凡没有立刻去碰那些残骸,而是先仔细观察着它们的断口形貌、材料状态和残留的结构特征。他的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着,现代材料学、损伤力学、精密机械原理的知识与系统赋予的顶级钳工经验相互碰撞、融合,试图在脑海中构建出这些碎片原本的模样和可能的修复路径。
难度太大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结构修复,还涉及到可能烧毁的微电路、精密光学元件(如果有的话)、特殊传感器的校准……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巨大的技术壁垒。
“材料是特种高强度铝合金和钛合金复合结构,部分区域采用了非晶态金属涂层以减重和增强隐身性能。”杨教授在一旁轻声补充了一句,点出了另一个难点,“这些特种材料的焊接和连接工艺,本身就是难题。”
房间里只剩下众人沉重的呼吸声。
良久,林凡才缓缓开口,声音因为专注而略显沙哑:“首长,杨教授。恕我直言,想要完全恢复其原始性能,以目前的条件,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
陈大校的眼中掠过一丝难以掩饰的失望,但并没有打断他。
“但是,”林凡话锋一转,手指轻轻点在一块相对较大、保存了部分关键结构的残骸上,“如果目标是……‘功能替代性修复’,或许有一线希望。”
“功能替代性修复?”陈大校重复了一遍这个陌生的词汇。
“是的。”林凡的眼神越来越亮,仿佛在无尽的黑暗中捕捉到了一丝微光,“我们不追求完全还原它的每一个细节和百分百的原版性能。而是基于这些残骸,分析出它最核心的功能需求,然后利用我们现有的技术手段和材料体系,重新设计关键受损部位的连接和功能实现方式。”
他拿起另一块碎片比划着:“比如,这个烧毁的电路模块,如果无法复原,我们是否可以尝试用国内成熟的、甚至性能稍逊但更可靠的军用级模块进行替代?只是需要重新设计接口和安装方式。”
“又比如,这个扭曲的传感机构,如果无法校准,我们是否可以通过结构修复和加装补偿装置,使其恢复基础感知功能,哪怕精度暂时达不到原来的水平?”
“这相当于……在废墟上进行一次有限的再设计和再制造。”林凡总结道,目光扫过陈大校和杨教授,“难度极高,风险极大,而且需要跨学科的技术支持。但至少,这不是一条完全的死路。”
这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想法,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这不是修复,这是在创造!是在极其有限的条件下,进行一场技术上的“器官移植”和“功能重建”!
陈大校的呼吸明显粗重了几分,他死死盯着那些碎片,又看向林凡,眼中燃烧着一种近乎赌博的光芒:“有几成把握?”
“没有任何把握。”林凡回答得异常坦诚,“这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方向。需要大量的分析、计算、模拟和试验。成功率可能不到百分之十,甚至更低。而且,需要时间,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
房间里再次陷入沉默。
百分之十?甚至更低?
这个概率低得令人绝望。
但,比起之前“完全不可能”的结论,这百分之十,就是黑暗中唯一的光!
陈大校猛地将烟头摁灭在烟灰缸里,发出刺啦一声轻响。他站起身,双手撑在桌面上,身体前倾,目光如炬地盯着林凡:
“干!百分之十也干!总比眼睁睁看着它变成一堆废铁强!”
“需要什么支持?人员?设备?场地?你列清单!我以总后勤部的名义,尽全力协调!”
“林凡同志,这个任务,我就交给你了!你牵头,需要谁配合,直接点名!杨教授的专家组可以留下提供技术支持!”
这是一场豪赌。赌上的是林凡的前途,更是陈大校的信任和那至关重要的战略需求。
林凡感到肩膀上的担子瞬间沉重了千倍。但他没有退缩,血液中某种属于技术人员的挑战欲和责任感被彻底激发出来。
“我需要一间独立的、保密级别高的实验室或者车间。”
“我需要调用厂里最好的铣工、钳工、焊工,还需要电子和光学方面的专家支持。”
“我需要所有关于这个武器平台的、能公开的基础技术参数和功能指标。”
“最重要的是,”林凡看向陈大校,“我需要那套进口设备尽快完全调试成功,它的精密加工能力,是完成一些核心修复零件的基础。”
“好!统统答应你!”陈大校毫不犹豫,“我立刻去协调!从现在起,这个项目代号‘重生’,列为最高优先级!”
命令下达,整个机器再次疯狂运转起来。
林凡深吸一口气,目光重新落回那些冰冷的残骸上。
他知道,一场前所未有的硬仗,开始了。
他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好奇或急切,只是平静地看着陈大校,等待着他的下文。这种沉稳的态度,更让陈大校高看一眼。
陈大校深吸了一口烟,缓缓吐出,烟雾模糊了他刚毅的脸庞,却让他的眼神显得更加深邃。他示意秘书将那个之前装过受损部件的金属箱再次提了过来,但这次打开的,是另一个更厚实的夹层。
里面并非完整的部件,而是几块大小不一、边缘呈现不规则断裂口的金属块,以及一些明显被高温灼烧或剧烈冲击扭曲的零件残骸。它们像是从某个更大的整体上撕裂下来的碎片,透着一种惨烈的气息。
“这是……”林凡眉头紧锁,目光变得无比凝重。这些碎片的损伤程度,远超之前那个相对完整的击发装置。
“一种新型远程打击武器的核心引导部件残骸。”陈大校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种沉痛,“一次极端的实战测试中发生了意外,整个单元几乎完全损毁。我们回收了大部分残片,但核心传感和计算模块……成了这个样子。”
他拿起一块边缘已经熔融粘结的、布满细密电路痕迹的金属基板,手指微微用力:“原厂提供完整备件的可能性为零,而且其核心技术是对我们封锁的。国内几个主要的精密仪器厂和研究所都看过了,结论是……无法修复,仿制更是天方夜谭。”
“它的重要性,远超你上次修复的那个部件。”陈大校的目光死死盯着林凡,仿佛要将他看穿,“它直接关系到一种战略威慑力量的可靠性和更新换代进度。如果不能解决,缺口会越来越大,影响的是整个国防体系的规划。”
压力无声无息地弥漫开来,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沉重。刘副局长和杨教授也沉默着,脸色无比严肃。他们显然早已知情,并且对此束手无策。
林凡没有立刻去碰那些残骸,而是先仔细观察着它们的断口形貌、材料状态和残留的结构特征。他的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着,现代材料学、损伤力学、精密机械原理的知识与系统赋予的顶级钳工经验相互碰撞、融合,试图在脑海中构建出这些碎片原本的模样和可能的修复路径。
难度太大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结构修复,还涉及到可能烧毁的微电路、精密光学元件(如果有的话)、特殊传感器的校准……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巨大的技术壁垒。
“材料是特种高强度铝合金和钛合金复合结构,部分区域采用了非晶态金属涂层以减重和增强隐身性能。”杨教授在一旁轻声补充了一句,点出了另一个难点,“这些特种材料的焊接和连接工艺,本身就是难题。”
房间里只剩下众人沉重的呼吸声。
良久,林凡才缓缓开口,声音因为专注而略显沙哑:“首长,杨教授。恕我直言,想要完全恢复其原始性能,以目前的条件,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
陈大校的眼中掠过一丝难以掩饰的失望,但并没有打断他。
“但是,”林凡话锋一转,手指轻轻点在一块相对较大、保存了部分关键结构的残骸上,“如果目标是……‘功能替代性修复’,或许有一线希望。”
“功能替代性修复?”陈大校重复了一遍这个陌生的词汇。
“是的。”林凡的眼神越来越亮,仿佛在无尽的黑暗中捕捉到了一丝微光,“我们不追求完全还原它的每一个细节和百分百的原版性能。而是基于这些残骸,分析出它最核心的功能需求,然后利用我们现有的技术手段和材料体系,重新设计关键受损部位的连接和功能实现方式。”
他拿起另一块碎片比划着:“比如,这个烧毁的电路模块,如果无法复原,我们是否可以尝试用国内成熟的、甚至性能稍逊但更可靠的军用级模块进行替代?只是需要重新设计接口和安装方式。”
“又比如,这个扭曲的传感机构,如果无法校准,我们是否可以通过结构修复和加装补偿装置,使其恢复基础感知功能,哪怕精度暂时达不到原来的水平?”
“这相当于……在废墟上进行一次有限的再设计和再制造。”林凡总结道,目光扫过陈大校和杨教授,“难度极高,风险极大,而且需要跨学科的技术支持。但至少,这不是一条完全的死路。”
这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想法,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这不是修复,这是在创造!是在极其有限的条件下,进行一场技术上的“器官移植”和“功能重建”!
陈大校的呼吸明显粗重了几分,他死死盯着那些碎片,又看向林凡,眼中燃烧着一种近乎赌博的光芒:“有几成把握?”
“没有任何把握。”林凡回答得异常坦诚,“这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方向。需要大量的分析、计算、模拟和试验。成功率可能不到百分之十,甚至更低。而且,需要时间,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
房间里再次陷入沉默。
百分之十?甚至更低?
这个概率低得令人绝望。
但,比起之前“完全不可能”的结论,这百分之十,就是黑暗中唯一的光!
陈大校猛地将烟头摁灭在烟灰缸里,发出刺啦一声轻响。他站起身,双手撑在桌面上,身体前倾,目光如炬地盯着林凡:
“干!百分之十也干!总比眼睁睁看着它变成一堆废铁强!”
“需要什么支持?人员?设备?场地?你列清单!我以总后勤部的名义,尽全力协调!”
“林凡同志,这个任务,我就交给你了!你牵头,需要谁配合,直接点名!杨教授的专家组可以留下提供技术支持!”
这是一场豪赌。赌上的是林凡的前途,更是陈大校的信任和那至关重要的战略需求。
林凡感到肩膀上的担子瞬间沉重了千倍。但他没有退缩,血液中某种属于技术人员的挑战欲和责任感被彻底激发出来。
“我需要一间独立的、保密级别高的实验室或者车间。”
“我需要调用厂里最好的铣工、钳工、焊工,还需要电子和光学方面的专家支持。”
“我需要所有关于这个武器平台的、能公开的基础技术参数和功能指标。”
“最重要的是,”林凡看向陈大校,“我需要那套进口设备尽快完全调试成功,它的精密加工能力,是完成一些核心修复零件的基础。”
“好!统统答应你!”陈大校毫不犹豫,“我立刻去协调!从现在起,这个项目代号‘重生’,列为最高优先级!”
命令下达,整个机器再次疯狂运转起来。
林凡深吸一口气,目光重新落回那些冰冷的残骸上。
他知道,一场前所未有的硬仗,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