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决明带着阿泗赶到北面城门时,鸿胪寺与礼部的官员早已候在那里。
五六辆装饰规整的马车停在城门下,可众人却没各自上车避雨,反倒扎堆聚在城门檐下。
有人拢着衣襟闲谈,时不时扯扯被雨水濡湿的袖口;有人频频踮脚,伸长脖子往城外雨幕深处张望,连眉梢都沾着几分焦灼。
雨势比来时更急了,哗啦啦的雨水砸在油纸伞面上,发出密集的噼啪声,又顺着伞沿成串坠落,像断线的珍珠砸向地面。
一半溅入积水中,瞬间晕开细小的涟漪,被一双穿鞋黑底暗纹长靴踩得稀碎。
一半则斜斜扫在衣摆上,很快濡湿一片,连鬓角的头发尖儿都挂着水珠,随着那人走动,一颗一颗地往下坠。
街道上已经没什么人了,只剩三三两两没来得及回家的行人,双手捂着头在雨中狂奔,脚步慌乱得像是要挣脱这场连绵的雨。
尹决明站在街角,目光穿过密集的雨帘望向城门外
远处的天地早已被一层朦胧的水雾笼罩,连边际都变得模糊不清,根本望不见半分人影。
阿泗扫了眼城门下喧闹的人群,又转头看向身旁沉默的尹决明,轻声问道,“公子,咱们可要过去?”
“不必。”尹决明收回目光,语气淡漠得听不出情绪。他本就没打算来凑这个热闹,更没打算去迎接紫庸使团的人。
他抿了抿唇,缓缓垂下眼眸,眼前是断线珠帘般的雨幕,耳旁是雨水拍打伞面的噼啪声,连带着心跳都跟着那节奏乱了分寸。
垂在身侧的指尖微微蜷缩,指节泛白,复杂的情绪像潮水般涌上心头,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
马上就要见面了,可先前那些憋在心底、想要当面质问的愤怒,此刻却无端化作了恐慌,像细密的针,扎得他心口发紧。
他竟开始胆怯,连他自己都不明白这份胆怯从何而来。
明明做错事的不是他,一走了之的不是他,拿刀子捅向他的也不是他。
他只是想找那个人要一个答案而已,可为什么,心脏会跳得这么快,连脚步都迈不开?
为什么他会生出胆怯?
他在雨幕中踌躇不前,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却始终找不到答案。
“公子?”阿泗瞧着尹决明半晌没动静,脸色变幻不定,一会儿发白,一会儿泛红,不由得有些担忧,轻轻唤了他一声。
走神的尹决明猛地一怔,才回过神来。
是了,他终于想起来了。苗齐白说过,阿芷去了紫庸后就失忆了。
他怕的,从来都不是质问,而是再对上那双冷漠得没有半分情义的琉璃紫眸;是怕那个人像上次在战场一样,毫无征兆地,再对他捅出一刀。
那刀不仅扎在身上,更扎在心上,如今想起来,依旧疼得钻心。
尹决明抿紧了唇,周身都笼罩着一层沉沉的郁气,连周围的雨似乎都变得更冷了。
阿泗看在眼里,却不敢多问,只能频频抬眼,默默留意着他的神色。
阿泗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来宽慰,可话还没出口,就见尹决明突然大步走出伞下,任由冰冷的雨水砸在身上,径直向一旁城墙下的台阶走去。
“上城墙。”他听到尹决明说。
“啊,是。”阿泗愣了一瞬,连忙撑着伞追上去,快步跟上他的脚步,尽量将伞往他头顶倾斜,想为他多挡些雨。
城门下,鸿胪寺卿唐小小正与礼部尚书胡钦盛正讨论着那位即将见面的紫庸太子和皇帝所说的议和一事。
唐小小余光忽地瞥见街角走向城墙的尹决明,不由得走了神,连胡钦盛的话都没听进去。
胡钦盛正唾沫横飞地夸赞皇帝圣明、丞相颖悟绝伦,说着此次与紫庸谈和如何利国利民,如何能让南楚迎来百年太平,说完便等着唐小小附和。
可等了半天,却没听见半点回应,他抬头一看,才发现唐小小目光飘向远处,根本没在听他说话。
胡钦盛顿时心头火起,却碍于两人此次要共同负责接待紫庸使团的差事,只能强行压下怒气,只是脸色已变得十分难看,连唤了两声,“唐大人?唐大人?你瞧什么呢,这么入神?”
“啊!没、没瞧什么。”唐小小猛地回神,脸上勉强挤出一抹僵硬的笑。
他根本没听清胡钦盛刚才说了什么,可这种场合,跟着附和总不会错,反正胡钦盛嘴里不是恭维这个,就是巴结那个,他懒得反驳,也不想招惹麻烦。
于是忙不迭点头,“你刚说得对,都对,陛下英明,丞相睿智,这次谈和定能成功。”
胡钦盛听着这明显敷衍的回应,脸色更黑了。
他顺着唐小小刚才的目光看去,语气带着几分不满,“唐大人到底在看什么?连本官的话都听不进去……尹二?”
当看到那道消失在城楼台阶处的身影时,胡钦盛的注意力瞬间被转移,“尹二来这里做什么?他不是最反对与紫庸谈和吗?”
唐小小摇了摇头,他既不知道尹决明的来意,也没兴趣去猜,京州的浑水,能少蹚就少蹚。
胡钦盛见他这副“事不关己”的模样,心中暗骂了一声“老滑头”,也懒得再搭理他。
只是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尹决明因着他父兄之事可是与紫庸正儿八经结了仇的。
皇帝要谈和,他有气也得忍着,紫庸要进京,他阻拦不了,也应该躲得远远的眼不见为净。
今日紫庸使团入京,他就算要巡视城门,也该去其他城门,怎么会偏偏来这北城门,还上了城楼?
反正他可不信那尹二是来接待紫庸使团的。
要知道,今早早朝陛下突然告诉他们南楚与紫庸即将谈和,紫庸使团今日便会抵达京州,而消失许久的丞相则是亲自去边关迎接。
陛下说此番谈和南楚与紫庸将迎来数百年间最长久的和平。
他们虽不敢置信,但既然陛下都已经说了,紫庸使团也马上入京了,他们就是再说不也无用,于是只能跟着恭维,大呼陛下圣明。
可偏偏有人不识抬举,以往总和陛下对着干的宋御史和严尚书如今一死一伤,朝堂清流一派没了领头人,剩下的人虽不赞同但也是敢怒不敢言,这事儿本以为就能轻巧定了,没想到尹二突然站出来反对。
说紫庸人狡诈不可信,陛下擅自让使团入京太过草率,气得陛下脸色铁青。
最后虽还是陛下一锤定音,可尹决明反对的态度摆得明明白白,此刻怎么可能来迎接使团?
正思索着,胡钦盛忽然打了个激灵,语气带着几分恐慌,拉着唐小小问道,“你说,尹二不会是要来闹事吧?要是他在城门这儿对紫庸使团动手,那可就糟了!”
“应该不会吧?”唐小小皱了皱眉,觉得尹决明不至于这么蠢。
他才刚回京,陛下本就想找理由革他的职,若是此刻在城门闹事,陛下明日一早就有正当理由将他革职查办,甚至治他的罪。
唐小小抬眼看向胡钦盛探究的目光,扯了扯嘴角,干巴巴地说道,“他毕竟是城防营总督,许是来城门巡视,检查守卫情况的。”
“我看不像。”胡钦盛笃定地摇头。
尹决明不待见紫庸人,又知道今日使团要从北城门入京,就算要巡视,也绝不会这个点到这个城门来。
若不是想找麻烦,那他来这里,还能是为了什么?
喜欢明心兰芷
五六辆装饰规整的马车停在城门下,可众人却没各自上车避雨,反倒扎堆聚在城门檐下。
有人拢着衣襟闲谈,时不时扯扯被雨水濡湿的袖口;有人频频踮脚,伸长脖子往城外雨幕深处张望,连眉梢都沾着几分焦灼。
雨势比来时更急了,哗啦啦的雨水砸在油纸伞面上,发出密集的噼啪声,又顺着伞沿成串坠落,像断线的珍珠砸向地面。
一半溅入积水中,瞬间晕开细小的涟漪,被一双穿鞋黑底暗纹长靴踩得稀碎。
一半则斜斜扫在衣摆上,很快濡湿一片,连鬓角的头发尖儿都挂着水珠,随着那人走动,一颗一颗地往下坠。
街道上已经没什么人了,只剩三三两两没来得及回家的行人,双手捂着头在雨中狂奔,脚步慌乱得像是要挣脱这场连绵的雨。
尹决明站在街角,目光穿过密集的雨帘望向城门外
远处的天地早已被一层朦胧的水雾笼罩,连边际都变得模糊不清,根本望不见半分人影。
阿泗扫了眼城门下喧闹的人群,又转头看向身旁沉默的尹决明,轻声问道,“公子,咱们可要过去?”
“不必。”尹决明收回目光,语气淡漠得听不出情绪。他本就没打算来凑这个热闹,更没打算去迎接紫庸使团的人。
他抿了抿唇,缓缓垂下眼眸,眼前是断线珠帘般的雨幕,耳旁是雨水拍打伞面的噼啪声,连带着心跳都跟着那节奏乱了分寸。
垂在身侧的指尖微微蜷缩,指节泛白,复杂的情绪像潮水般涌上心头,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
马上就要见面了,可先前那些憋在心底、想要当面质问的愤怒,此刻却无端化作了恐慌,像细密的针,扎得他心口发紧。
他竟开始胆怯,连他自己都不明白这份胆怯从何而来。
明明做错事的不是他,一走了之的不是他,拿刀子捅向他的也不是他。
他只是想找那个人要一个答案而已,可为什么,心脏会跳得这么快,连脚步都迈不开?
为什么他会生出胆怯?
他在雨幕中踌躇不前,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却始终找不到答案。
“公子?”阿泗瞧着尹决明半晌没动静,脸色变幻不定,一会儿发白,一会儿泛红,不由得有些担忧,轻轻唤了他一声。
走神的尹决明猛地一怔,才回过神来。
是了,他终于想起来了。苗齐白说过,阿芷去了紫庸后就失忆了。
他怕的,从来都不是质问,而是再对上那双冷漠得没有半分情义的琉璃紫眸;是怕那个人像上次在战场一样,毫无征兆地,再对他捅出一刀。
那刀不仅扎在身上,更扎在心上,如今想起来,依旧疼得钻心。
尹决明抿紧了唇,周身都笼罩着一层沉沉的郁气,连周围的雨似乎都变得更冷了。
阿泗看在眼里,却不敢多问,只能频频抬眼,默默留意着他的神色。
阿泗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来宽慰,可话还没出口,就见尹决明突然大步走出伞下,任由冰冷的雨水砸在身上,径直向一旁城墙下的台阶走去。
“上城墙。”他听到尹决明说。
“啊,是。”阿泗愣了一瞬,连忙撑着伞追上去,快步跟上他的脚步,尽量将伞往他头顶倾斜,想为他多挡些雨。
城门下,鸿胪寺卿唐小小正与礼部尚书胡钦盛正讨论着那位即将见面的紫庸太子和皇帝所说的议和一事。
唐小小余光忽地瞥见街角走向城墙的尹决明,不由得走了神,连胡钦盛的话都没听进去。
胡钦盛正唾沫横飞地夸赞皇帝圣明、丞相颖悟绝伦,说着此次与紫庸谈和如何利国利民,如何能让南楚迎来百年太平,说完便等着唐小小附和。
可等了半天,却没听见半点回应,他抬头一看,才发现唐小小目光飘向远处,根本没在听他说话。
胡钦盛顿时心头火起,却碍于两人此次要共同负责接待紫庸使团的差事,只能强行压下怒气,只是脸色已变得十分难看,连唤了两声,“唐大人?唐大人?你瞧什么呢,这么入神?”
“啊!没、没瞧什么。”唐小小猛地回神,脸上勉强挤出一抹僵硬的笑。
他根本没听清胡钦盛刚才说了什么,可这种场合,跟着附和总不会错,反正胡钦盛嘴里不是恭维这个,就是巴结那个,他懒得反驳,也不想招惹麻烦。
于是忙不迭点头,“你刚说得对,都对,陛下英明,丞相睿智,这次谈和定能成功。”
胡钦盛听着这明显敷衍的回应,脸色更黑了。
他顺着唐小小刚才的目光看去,语气带着几分不满,“唐大人到底在看什么?连本官的话都听不进去……尹二?”
当看到那道消失在城楼台阶处的身影时,胡钦盛的注意力瞬间被转移,“尹二来这里做什么?他不是最反对与紫庸谈和吗?”
唐小小摇了摇头,他既不知道尹决明的来意,也没兴趣去猜,京州的浑水,能少蹚就少蹚。
胡钦盛见他这副“事不关己”的模样,心中暗骂了一声“老滑头”,也懒得再搭理他。
只是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尹决明因着他父兄之事可是与紫庸正儿八经结了仇的。
皇帝要谈和,他有气也得忍着,紫庸要进京,他阻拦不了,也应该躲得远远的眼不见为净。
今日紫庸使团入京,他就算要巡视城门,也该去其他城门,怎么会偏偏来这北城门,还上了城楼?
反正他可不信那尹二是来接待紫庸使团的。
要知道,今早早朝陛下突然告诉他们南楚与紫庸即将谈和,紫庸使团今日便会抵达京州,而消失许久的丞相则是亲自去边关迎接。
陛下说此番谈和南楚与紫庸将迎来数百年间最长久的和平。
他们虽不敢置信,但既然陛下都已经说了,紫庸使团也马上入京了,他们就是再说不也无用,于是只能跟着恭维,大呼陛下圣明。
可偏偏有人不识抬举,以往总和陛下对着干的宋御史和严尚书如今一死一伤,朝堂清流一派没了领头人,剩下的人虽不赞同但也是敢怒不敢言,这事儿本以为就能轻巧定了,没想到尹二突然站出来反对。
说紫庸人狡诈不可信,陛下擅自让使团入京太过草率,气得陛下脸色铁青。
最后虽还是陛下一锤定音,可尹决明反对的态度摆得明明白白,此刻怎么可能来迎接使团?
正思索着,胡钦盛忽然打了个激灵,语气带着几分恐慌,拉着唐小小问道,“你说,尹二不会是要来闹事吧?要是他在城门这儿对紫庸使团动手,那可就糟了!”
“应该不会吧?”唐小小皱了皱眉,觉得尹决明不至于这么蠢。
他才刚回京,陛下本就想找理由革他的职,若是此刻在城门闹事,陛下明日一早就有正当理由将他革职查办,甚至治他的罪。
唐小小抬眼看向胡钦盛探究的目光,扯了扯嘴角,干巴巴地说道,“他毕竟是城防营总督,许是来城门巡视,检查守卫情况的。”
“我看不像。”胡钦盛笃定地摇头。
尹决明不待见紫庸人,又知道今日使团要从北城门入京,就算要巡视,也绝不会这个点到这个城门来。
若不是想找麻烦,那他来这里,还能是为了什么?
喜欢明心兰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