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敲打-《皇孙白手起家》

  洛阳兵败后,刘浩彦在返回南阳途中,听说宛城、方城县等地有人闹事。

  刘浩彦大怒,不顾腿上伤势,火急火燎往宛城赶去。

  宛城是南阳首府,只要宛城在手,南阳再乱也乱不到哪去。

  当他抵达宛城外时,却见城门大开,百姓进进出出,神色从容,毫无动乱的迹象。

  同时,他在城外看到了禁军副统领周君谦。

  城头上,也有不少金黄色着装的士卒。

  难道说,陛下来到了宛城!

  刘浩彦既惊讶又惶恐。

  “见过周统领。”刘浩彦抱拳道,脸上勉强挤出几丝笑意。

  他有爵位在身,军职更不在周君谦之下;但这次洛阳惨败,让他不得不放低姿态。

  周君谦看了他一眼,表情平静如水,“陛下在等你,随我来吧。”

  刘浩彦神经紧绷,心中七上八下。

  一路沉默着,跟在周君谦身后。

  不一会,来到一座宽阔府邸内。

  两人进屋后,见李昭一身常服,斜躺在靠椅上,面无表情翻看手中的书籍。

  “启禀陛下,人已带到。”周君谦行礼道。

  李昭放下书籍,目光冰冷,一言不发,定定的看着刘浩彦;一股帝王独有的强烈威压,朝他扑面而来。

  周围空气仿佛变得稀薄起来,让人感到无比的沉闷和压抑。

  刘浩彦瞬间双手伏地,头低垂,眼眶逐渐湿润,“末将不该擅自出兵;末将愧对陛下........。”

  李昭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你对不起的,又何止朕一人!”

  “末将........,末将对不起麾下的两万余将士。”刘浩彦热泪滚滚,泣不成声。

  “有人刚在汉中血战独孤凌,朕还没来得及论功行赏;却因你的愚蠢,丧命于洛阳城外。”

  刘浩彦哭的更厉害了,战死的那些人里面,有的和他相识多年,心中怎能不难过。

  “令狐承去了洛阳,你知道吗?”

  “末将不知!”

  “你离开南阳没多久,宛城降兵、豪强密谋造反,你可知道?”

  “末将不知!”

  李昭脸色一变,语气愈加严厉,“这也不知!那也不知!朕要你何用?”

  刘浩彦无言以对,头又向下低了几分。

  “近来,频频有人上奏朝廷,希望削减军中开支。是朕顶着重压,将其搁置下来;然,你就这么报答朕的吗?”

  “你驻守襄阳多年,朕深知你不容易;本打算回金陵后,下旨重赏,你就这么急不可耐吗?”

  李昭字字如刀,狠狠刺入刘浩彦灵魂深处。

  他再也坚持不住,彻底崩溃。

  刘浩彦身体剧烈颤抖,额头一次次撞击地面,仿佛在用这种方式来向神明祈求宽恕。

  过了许久,见其额头出血,李昭面色略有些缓和。

  “够了!起来吧。”

  见刘浩彦依然跪在地上,李昭冷冷道:“莫非,要朕扶你起来。”

  刘浩彦这才慢慢起身,泪水、尘土、血迹遍布脸上,看起来甚是狼狈。

  “末将连累军中同袍,惭愧至极,愿以死赎罪。”

  李昭面色不悦,“没出息的混账东西!你要是死了,谁来替他们报仇雪恨?”

  刘浩彦眼睛一亮,猛然抬头看向皇帝。

  “天泽山大战时,你假扮魏军斥候,使得我军没有暴露踪迹;沈天来袭时,你两次击败齐军。这些事,朕从未忘记过。”

  刘浩彦面色动容,心中满是感动。

  都过去这么久了,没想到皇帝还记得。

  “但此次你轻敌冒进,不能不罚;朕意,除去爵位!收回朝廷赏赐的田地,降为偏将,你可服气?”李昭目光深沉,直直的看着他。

  刘浩彦想都没想,果断道:“末将罪莫大焉,本该受以极刑;陛下却依然允许末将待在军中,给了末将戴罪立功的机会。末将要是再心有不满,岂不是畜生。”

  李昭身体微微后仰,神色变得温和,“你先退下吧,朕看你腿上好像有伤,一会御医会去帮你看看。”

  刘浩彦愣了下,微微张开嘴巴,泪水再次夺眶而出。

  “陛下待末将恩重如山,末将,末将真的..........。”

  “好了!身为大丈夫,这番哭哭啼啼的样子,不觉得丢人吗。”李昭骂道,脸上却没有明显怒气。

  刘浩彦擦了下脸上泪水,恭恭敬敬行了一礼,缓缓退了出去。

  这次惨败,李昭虽有些恼火,但也不全是坏处。

  近两年来,秦军屡战屡胜,军中不少将领难免有些骄躁。

  可利用刘浩彦一事,警醒众人。

  自信是好事,自大却有可能引来灭顶之灾。

  不久,周君谦走了进来,“陛下,卫国公率兵已在江陵上岸;数日内,即可抵达宛城。”

  “你派人传令,石艾暂时在襄阳驻军,把刘浩彦调到他麾下。”

  “臣马上去办。”

  ...............................

  在汉中击败独孤凌后,李昭本打算挥兵北上,进攻长安。

  然而,魏国动作之大,超出他的预想。

  整个关中,都被动员起来,处处在招募士卒。

  从汉中到关中的逐条要道,皆有布置大批魏军,连一些山中小道也不放过。

  魏军在凤翔驻扎大军,陇右(雍、凉之地)、延州也有往关中调兵。

  尤其是针对秦军控制的武关,独孤千刃等魏将,在武关十里外扎营,魏军步、骑不下五万。

  武关周围遍布斥候,昼夜监视;只要关门一开,魏军很快会知晓。

  即使这样,魏国朝野还是不放心。

  济南、洛阳两处守军,尽数撤入了关中,大大增强了关中的防御。

  李昭意识到,与魏国下一场大战。

  将是一场灭国之战!

  秦国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李昭思虑良久,决定暂时放弃进攻关中。

  而相比立国将近两百年的魏国,曹泽建立的郑国,显然根基薄弱许多。

  柿子捡软的捏!

  李昭打算先干掉曹泽,夺取中原。

  虽说黄河以南,尚有刘康的赵国、韩成文的楚国。

  但论人口、地盘,显然曹泽才是中原最强的势力。

  灭郑之战,李昭不打算亲自指挥。

  他离开金陵已有两个多月,心中有些不放心。

  刚才他对刘浩彦讲,常有人上奏,希望削减军中开支,并非是虚言。

  这种事不是一次两次了,总有些愚昧无知之人,动不动上奏。

  说什么:“国虽大好战必亡”、“武人粗俗,不可倚重”之类的话。

  连紫薇阁里,也有人提议,在军人领兵时,派出监军,以防不测。

  类似这样的言论,不是蠢就是坏。

  这些话目前并非主流,却也引起了李昭的重视。

  要是再不回金陵,谁知他们会搞出什么事来。

  .................

  不久,李昭任命韩志远为南阳守将。

  他对苏磊评价颇高,建议将其留用。

  李昭接见苏磊后,重赏其献城之功,派给韩志远作副将。

  五月初,李昭抵达襄阳,石艾带人出城迎接。

  入城后,单独召见石艾一人。

  关于中原之战,两人详聊许久。

  为了灭掉曹泽,夺取开封、洛阳,石艾麾下超过十五万秦军。

  “此战事关重大,朕就全交给你了。”

  “臣必竭尽全力,陛下可在金陵静候佳音。”石艾郑重道。

  .......

  之后,李昭在江陵登船;沿江而下,返回金陵。

  喜欢皇孙白手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