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纪二十一点,八月十九。
武当第三十六代掌门范如松,于武当山溘然仙逝。
消息未曾张扬,只有山间清风吹动殿前古松的声响,在默然承受这份沉痛。
武当大门前殿被临时辟为了灵堂。
殿门敞开着,初秋的风穿过庭院,带着微凉和几分落叶的涩香涌入殿内,吹得悬挂的素白帷幔如浮云般轻轻晃动,发出几不可闻的窸窣声。
几盏长明灯在风中摇曳不定,昏黄的光芒在青石地板上投下跳跃的影子,便成了无声的挽歌。
殿内陈设极为简朴,甚至可以说是清冷。
没有铺天盖地的白幡,没有熙攘的吊唁人群,也没有诵经做法事的道士。
唯有殿宇深处,那具材质普通却打磨得极为光滑的柏木棺椁,静静地安置在两条榆木条凳上。
木质纹理在灯下泛着温润而孤寂的光泽,显出一种庄重而凄清的肃穆。
棺椁正前方,一张黑漆木案上摆放着灵牌,新写的墨迹尚未完全干透,泅出淡淡檀香:“武当第三十六代掌门范公如松之灵位。”
牌位前是一只略显古旧的黄铜香炉,三炷线香正静静地燃烧,青烟起初笔直如尺,升至半空,终被穿堂风悄然拂散,化作一片朦胧的薄雾。
李缓一身粗麻素衣,跪坐在棺椁前方的蒲团上。
他的腰背挺得笔直,仿佛一尊沉默的石像,双手平稳地放在膝上,指尖却微微捏紧。
他的目光低垂,牢牢锁定在棺木前一方冰冷的地面上,许久都未曾移动。
跳动的火光映照着他年轻却又沉静的侧脸,只有偶尔极轻微颤动一下的睫毛,泄露了那深敛于内的悲恸。
师离和袁九月跪坐在他身后稍远一些的蒲团上。
师离同样一身素裙,乌黑的发髻间没有任何饰物,一根素净的木簪松松绾住青丝。
她垂着眼,不过每隔一段时间,她会极快地抬头,看向李缓那过分僵直的背影,眼中掠过一丝心疼。
她的面前放着一个铜盆,里面纸钱正安静燃烧,散发出焦灼的气味。
她不时地用一根细长的竹签,小心地将边缘未燃尽的纸钱拨到火心,让那火焰持续而均匀地吞噬着薄薄的黄纸,动作又轻又缓。
袁九月的眼睛又红又肿,像两颗浸透水分的桃子。
她不像师离那样能维持着表面的平静,时不时就抬起袖子,飞快而用力地擦一下不断滚落的泪珠和发红的鼻尖。
细微又抑制不住的抽泣声有时会从她喉间溢出,她立刻紧紧咬住自己的嘴唇,不让哭声太过放大,肩膀却止不住地颤抖。
方秋鸿没有跪坐。
其余三人可以以晚辈身份为范如松守灵,而他始终记得离谷之前,楚平澜对自己的交代。
日后所作所为,一言一行,皆当以一派之主克己。
执掌一派,仅跪二者:历代之祖师,生身之爹娘。
上过香之后,方秋鸿便静立在灵堂入口处的阴影里。
他一身藏剑谷的深色劲装,臂缠黑纱,身姿如松。
他的目光沉静而锐利,大部分时间都投向殿外沉沉的暮色,看不出丝毫波澜与情感。
他的右手看似随意地垂在身侧,却始终离腰间的剑柄不远。
江沉舟离去时那句关于“浩劫”的警告,像一张无形的网罩,始终笼罩在他的心头。
殿内极静。
只能听到风吹过帷幔的轻微拂动声,纸钱燃烧时持续不断的细碎噼啪声,以及灯烛芯偶尔爆开的一两点细微声响,这听得人心口发闷。
偶尔,会有一两位年纪稍大的武当弟子悄然步入。
他们行至棺前,默默地从案几上取过三炷新香,就着长明灯那跳跃的火苗点燃,小心地插入积着香灰的炉中,然后对着灵牌躬身,深深地一揖。
其中一位身形佝偻的老道长,在经过李缓身边时,步履顿了顿。
一只枯瘦的手轻轻落在李缓的肩上,带着一丝安慰,按了按,自始至终未有只言片语。
李缓的身体几不可察地绷紧了一瞬,随即又缓缓放松,依旧没有抬头。
老道长收回手,步履蹒跚地悄然离去,背影消融在殿外的黑暗中。
场中的沉默,叫人心头发涩。
时间在这种近乎凝滞的静谧中悄然流逝,无声无息。
窗外的光线逐渐偏移,由午后的明亮转为黄昏的柔和,再为殿内的一切缓缓镀上一层黯淡的金黄。
夕阳的余晖透过古老的格栅窗,在冰冷的地面上拉得极长。
随着日头彻底西沉,那些最后的光斑也慢慢消失不见,殿内的阴影开始蔓延。
夜色如同无声的潮水,缓缓漫过庭院,浸入殿内,吞噬着每一寸角落。
长明灯和蜡烛的光芒在愈发浓重的黑暗里变得愈发醒目,投在墙壁上的影子,随着火焰的跳动而微微摇晃,徘徊不定。
万籁俱寂,风声与火声交织。
就在这时,方秋鸿的目光骤然定住,凝聚于殿外的黑暗之中。
他周身的气息瞬间发生了细微而清晰的变化,从松弛转为警觉,蓄势待发。
有动静。
动静虽然不大,然而武当山近年人迹渐稀,山脚村落僻远安宁,寻常绝无杂声。
方秋鸿内力精深,灵台清明,能于山上感知到这一丝异样,说明山下必然发生了不寻常的变故。
“是浩劫来了么?”
方秋鸿眉头紧锁,心中凛然,手指微微屈起,向剑柄靠近。
他又迅速看向殿内,其他三人似乎尚未察觉这细微的变化。
李缓依然沉静跪坐,师离专注地看着盆中火焰,袁九月则刚刚擦去脸上的泪水。
方秋鸿心念电转。
此处是范如松的灵堂,李缓三人沉浸于哀思,情绪尚未平复,此刻贸然出声警示,只会徒增惊扰,反而乱了分寸。
况且山下的动静到底是不是“浩劫”尚且未知,倒不如再看看情况,等几人情绪稍定之后再做提醒。
心意既定,方秋鸿深吸一口气,内力于周身经脉悄然流转,五感在瞬间变得无比敏锐,捕捉着风中传来的每一丝异响,审视着夜色笼罩下的每一寸阴影。
他如同一道无声的屏障,立于灵堂入口,将所有的纷扰都隔绝于外。
风,似乎也在这一刻变小了些。
穿堂而过的气流变得缓和,帷幔停止晃动,长明灯的火焰燃烧得更加稳定。
那缕从铜香炉中升起的青烟,不再散乱,笔直地升向殿梁深处。
喜欢藏剑谷
武当第三十六代掌门范如松,于武当山溘然仙逝。
消息未曾张扬,只有山间清风吹动殿前古松的声响,在默然承受这份沉痛。
武当大门前殿被临时辟为了灵堂。
殿门敞开着,初秋的风穿过庭院,带着微凉和几分落叶的涩香涌入殿内,吹得悬挂的素白帷幔如浮云般轻轻晃动,发出几不可闻的窸窣声。
几盏长明灯在风中摇曳不定,昏黄的光芒在青石地板上投下跳跃的影子,便成了无声的挽歌。
殿内陈设极为简朴,甚至可以说是清冷。
没有铺天盖地的白幡,没有熙攘的吊唁人群,也没有诵经做法事的道士。
唯有殿宇深处,那具材质普通却打磨得极为光滑的柏木棺椁,静静地安置在两条榆木条凳上。
木质纹理在灯下泛着温润而孤寂的光泽,显出一种庄重而凄清的肃穆。
棺椁正前方,一张黑漆木案上摆放着灵牌,新写的墨迹尚未完全干透,泅出淡淡檀香:“武当第三十六代掌门范公如松之灵位。”
牌位前是一只略显古旧的黄铜香炉,三炷线香正静静地燃烧,青烟起初笔直如尺,升至半空,终被穿堂风悄然拂散,化作一片朦胧的薄雾。
李缓一身粗麻素衣,跪坐在棺椁前方的蒲团上。
他的腰背挺得笔直,仿佛一尊沉默的石像,双手平稳地放在膝上,指尖却微微捏紧。
他的目光低垂,牢牢锁定在棺木前一方冰冷的地面上,许久都未曾移动。
跳动的火光映照着他年轻却又沉静的侧脸,只有偶尔极轻微颤动一下的睫毛,泄露了那深敛于内的悲恸。
师离和袁九月跪坐在他身后稍远一些的蒲团上。
师离同样一身素裙,乌黑的发髻间没有任何饰物,一根素净的木簪松松绾住青丝。
她垂着眼,不过每隔一段时间,她会极快地抬头,看向李缓那过分僵直的背影,眼中掠过一丝心疼。
她的面前放着一个铜盆,里面纸钱正安静燃烧,散发出焦灼的气味。
她不时地用一根细长的竹签,小心地将边缘未燃尽的纸钱拨到火心,让那火焰持续而均匀地吞噬着薄薄的黄纸,动作又轻又缓。
袁九月的眼睛又红又肿,像两颗浸透水分的桃子。
她不像师离那样能维持着表面的平静,时不时就抬起袖子,飞快而用力地擦一下不断滚落的泪珠和发红的鼻尖。
细微又抑制不住的抽泣声有时会从她喉间溢出,她立刻紧紧咬住自己的嘴唇,不让哭声太过放大,肩膀却止不住地颤抖。
方秋鸿没有跪坐。
其余三人可以以晚辈身份为范如松守灵,而他始终记得离谷之前,楚平澜对自己的交代。
日后所作所为,一言一行,皆当以一派之主克己。
执掌一派,仅跪二者:历代之祖师,生身之爹娘。
上过香之后,方秋鸿便静立在灵堂入口处的阴影里。
他一身藏剑谷的深色劲装,臂缠黑纱,身姿如松。
他的目光沉静而锐利,大部分时间都投向殿外沉沉的暮色,看不出丝毫波澜与情感。
他的右手看似随意地垂在身侧,却始终离腰间的剑柄不远。
江沉舟离去时那句关于“浩劫”的警告,像一张无形的网罩,始终笼罩在他的心头。
殿内极静。
只能听到风吹过帷幔的轻微拂动声,纸钱燃烧时持续不断的细碎噼啪声,以及灯烛芯偶尔爆开的一两点细微声响,这听得人心口发闷。
偶尔,会有一两位年纪稍大的武当弟子悄然步入。
他们行至棺前,默默地从案几上取过三炷新香,就着长明灯那跳跃的火苗点燃,小心地插入积着香灰的炉中,然后对着灵牌躬身,深深地一揖。
其中一位身形佝偻的老道长,在经过李缓身边时,步履顿了顿。
一只枯瘦的手轻轻落在李缓的肩上,带着一丝安慰,按了按,自始至终未有只言片语。
李缓的身体几不可察地绷紧了一瞬,随即又缓缓放松,依旧没有抬头。
老道长收回手,步履蹒跚地悄然离去,背影消融在殿外的黑暗中。
场中的沉默,叫人心头发涩。
时间在这种近乎凝滞的静谧中悄然流逝,无声无息。
窗外的光线逐渐偏移,由午后的明亮转为黄昏的柔和,再为殿内的一切缓缓镀上一层黯淡的金黄。
夕阳的余晖透过古老的格栅窗,在冰冷的地面上拉得极长。
随着日头彻底西沉,那些最后的光斑也慢慢消失不见,殿内的阴影开始蔓延。
夜色如同无声的潮水,缓缓漫过庭院,浸入殿内,吞噬着每一寸角落。
长明灯和蜡烛的光芒在愈发浓重的黑暗里变得愈发醒目,投在墙壁上的影子,随着火焰的跳动而微微摇晃,徘徊不定。
万籁俱寂,风声与火声交织。
就在这时,方秋鸿的目光骤然定住,凝聚于殿外的黑暗之中。
他周身的气息瞬间发生了细微而清晰的变化,从松弛转为警觉,蓄势待发。
有动静。
动静虽然不大,然而武当山近年人迹渐稀,山脚村落僻远安宁,寻常绝无杂声。
方秋鸿内力精深,灵台清明,能于山上感知到这一丝异样,说明山下必然发生了不寻常的变故。
“是浩劫来了么?”
方秋鸿眉头紧锁,心中凛然,手指微微屈起,向剑柄靠近。
他又迅速看向殿内,其他三人似乎尚未察觉这细微的变化。
李缓依然沉静跪坐,师离专注地看着盆中火焰,袁九月则刚刚擦去脸上的泪水。
方秋鸿心念电转。
此处是范如松的灵堂,李缓三人沉浸于哀思,情绪尚未平复,此刻贸然出声警示,只会徒增惊扰,反而乱了分寸。
况且山下的动静到底是不是“浩劫”尚且未知,倒不如再看看情况,等几人情绪稍定之后再做提醒。
心意既定,方秋鸿深吸一口气,内力于周身经脉悄然流转,五感在瞬间变得无比敏锐,捕捉着风中传来的每一丝异响,审视着夜色笼罩下的每一寸阴影。
他如同一道无声的屏障,立于灵堂入口,将所有的纷扰都隔绝于外。
风,似乎也在这一刻变小了些。
穿堂而过的气流变得缓和,帷幔停止晃动,长明灯的火焰燃烧得更加稳定。
那缕从铜香炉中升起的青烟,不再散乱,笔直地升向殿梁深处。
喜欢藏剑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