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奕没有给我安排奢华的宫室,只让人引我去了城西一处偏僻的院落。说是偏僻,却也清幽,一进院门便见几株半死不活的海棠,枝桠光秃秃地指向灰蒙蒙的天,倒像是谁随手画的枯笔。
“宋先生暂且在此歇息,缺什么只管跟下人说。”引路的太监语气平淡,眼神里却藏着几分打量,仿佛在看一个奇物。
我点点头,没多言语。卫凛遣散了其余暗卫,只留两人隐在暗处,自己则以随从的身份留在院外候着。
推开正屋的门,一股淡淡的霉味扑面而来。屋里陈设简单,一张旧木桌,两把椅子,还有一张铺着粗布褥子的床,墙角结着些蛛网,显然是许久没人住过了。
我走到窗边坐下,抬手推开窗。冷风灌进来,带着院外海棠树的枯枝气息。我从袖中摸出那半截断剑,放在桌上。月光不知何时爬了上来,透过窗棂洒在剑身上,泛着冷冷的光,像极了雁门关雪夜里的冰。
指尖抚过断口处的锯齿,那里还残留着干涸的血痕,不知是秦忠的,还是阿武的,又或是……那些死在雁门关的无名士兵的。
“楚夏的‘楚’,是百姓在战火里的哽咽;‘夏’,是宫城燃起的焚身之火。”我低声念着,指尖在“守”字上反复摩挲,直到指腹泛起热意,“可只要这口气还在,火就能重燃。”
夜里睡得极浅,稍有动静便惊醒。窗外的风声像极了匈奴人的号角,总能把我拽回雁门关的血雪里。惊醒时冷汗浸透了中衣,左肩的旧伤也跟着隐隐作痛,像有无数根细针在扎。
第二日清晨,我正坐在桌前擦拭断剑,院外突然传来脚步声。抬头便见慕容奕披着件玄色披风,独自一人走了进来,身后没带任何随从。
他目光扫过院里的海棠,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随即看向我:“看来这地方没委屈你。”
“陛下有心了。”我放下断剑,起身颔首。
他走到桌前,拿起那半截断剑掂量着,指尖划过冰冷的剑身:“这剑倒是跟着你受了不少苦。”
“它比我坚韧。”我淡淡道,“断了,也还能杀人。”
慕容奕抬眼望我,眼底闪过一丝笑意:“看来宋先生是做好准备了。”他将断剑放回桌上,“今日找你,是想听听你对江南漕运的看法。”
他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卷账册,放在桌上推过来。我翻开一看,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江南各州县的漕粮数目,只是有些地方的墨迹新旧不一,显然是被动过手脚。
“王叔慕容渊主掌江南漕运三年,账面倒是干净。”慕容奕语气平淡,指尖却点在其中一页,“只是去年秋收颇丰,漕粮却比往年少了三成,你说奇不奇?”
我指尖划过那行数字,墨色深处藏着淡淡的刮痕。抬头时对上慕容奕的眼,他眸子里盛着了然,显然早就看出了端倪,不过是想看看我的手段。
“账目做得再干净,也瞒不过粮仓的尘土。”我合上账册,“江南多雨,粮仓若常年囤粮,墙角必会返潮,地面也该有磨损。可若只是应付查验的空仓,墙角只会积灰,地面也平整得很。”
慕容奕挑眉:“你的意思是……”
“派人去江南,不必查账,只看粮仓墙角的灰。”我指尖在桌上轻轻一点,“再查查去年负责押运漕粮的船工,看他们收了多少‘辛苦费’。”
他笑了,眼底的冰似乎化了些:“宋先生果然有法子。”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我擦剑的细布上,“这剑每日擦,也擦不掉上面的血吧?”
“擦不掉,便让它记着。”我拿起断剑,放回袖中,“记着才能不忘。”
慕容奕没再追问,转身看向院外的海棠:“这树是先皇后亲手栽的,她走后便没人管了,倒也奇,旱不死,冻不死,就这么吊着口气。”
我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枯枝间竟藏着个小小的花苞,裹在干涩的鳞片里,像个不肯醒的梦。
“或许是在等春天。”我道。
他回头看我,眼里带着些探究:“你也在等春天?”
“是。”我迎着他的目光,不闪不避,“等楚夏的春天。”
他没再说什么,转身离开了。披风扫过门槛时,带起一阵风,吹得桌上的账册哗哗作响。
接下来的日子倒也平静。我每日在院中擦剑、看书,偶尔慕容奕会派人送来些奏折,或是亲自过来与我讨论朝堂事。他从不避讳那些宗室的龌龊,甚至会把王叔与堂弟的密信拿给我看,仿佛真的信得过我这把“楚夏来的刀”。
我知道这是试探,也是权衡。他需要我这把刀来砍断盘根错节的宗室势力,却又时时提防着我反噬。
这日午后,我正对着一张楚夏旧地图发呆,院外突然吵嚷起来。走到门口便见卫凛与一个锦衣内侍争执,那内侍手里捧着个锦盒,脸色涨得通红。
“不过是个亡国废帝,也配用陛下赏赐的东西?”内侍尖声道,“依我看,扔了都嫌占地方!”
卫凛手按在腰间的刀上,眼神冷得像冰:“放肆!”
“怎么了?”我走出去,目光落在那锦盒上。
内侍见了我,脸上露出鄙夷:“陛下赏了些伤药,让你好生养伤,别耽误了给陛下当差。”他说着把锦盒往地上一摔,“自己捡吧。”
锦盒摔开,里面的瓷瓶碎了一地,褐色的药膏混着瓷片散在青石板上,像一滩凝固的血。
卫凛的手已经握住了刀柄,指节泛白。我按住他的手腕,轻轻摇头,而后弯腰,一片片捡起地上的瓷片。指尖被划破了,血珠滴在药膏上,迅速晕开。
“替我谢过陛下。”我声音平静,听不出喜怒,“只是我这贱身,用不惯这么金贵的东西,劳烦公公回话,就说宋某心领了。”
那内侍见我这般,倒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撇撇嘴,骂骂咧咧地走了。
卫凛看着我流血的指尖,急道:“先生!”
“无妨。”我直起身,将碎瓷片扔进墙角的垃圾堆,“在别人的地盘上,总要学会低头。”只是低头时,脊梁骨得挺着。
夜里,我正用布包扎指尖的伤口,院外突然又有了动静。这次是慕容奕,他手里提着个食盒,站在海棠树下,月光洒在他身上,竟添了几分柔和。
“听说下午有人在我院子里撒野?”他走进来,目光落在我缠着布条的手指上。
“一点小事,不劳陛下挂心。”我道。
他打开食盒,里面是几碟精致的小菜,还有一小坛酒。“江南那边有消息了。”他给我倒了杯酒,“粮仓墙角的灰确实太厚,船工也招了,去年的漕粮有一半进了王叔的私库。”
“那便好办了。”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酒是烈酒,入喉火辣辣的,倒把心里的钝痛压下去几分。
“好办?”慕容奕挑眉,“王叔在江南经营多年,党羽众多,若是没有实证,怕是动不了他。”
“要实证不难。”我放下酒杯,“他私囤那么多粮食,总得有地方放。派卫凛去查,他鼻子灵,能闻出粮仓的陈米味。”
慕容奕看了我一眼,眼底带着笑意:“你倒信得过你的随从。”
“他跟我,比跟楚夏还久。”我淡淡道。
他没再追问,只是与我对饮。酒过三巡,他脸颊泛起微红,话也多了些:“你知道那内侍为何敢对你放肆吗?”
我摇摇头。
“他是我那好堂弟慕容瑾的人。”慕容奕把玩着酒杯,语气里带着几分嘲讽,“总以为我护着你,想替他王叔出头呢。”
“陛下既然知道,为何不处置?”
“处置了一个,还有无数个。”他抬眼望我,“不如让他们跳出来,也好一并清理干净。”
我看着他眼底的算计,突然明白,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护着我。他要让我站在风口浪尖上,替我挡掉那些明枪暗箭,也让那些反对他的人,把矛头都对准我这个“亡国之君”。
“陛下好算计。”我端起酒杯,与他碰了一下,“只是别让我这枚棋子,死得太早。”
他笑了,笑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放心,在你帮我拿到我想要的之前,我会护着你。”
他的“护着”,大抵就是冷眼旁观我与那些宗室斗得你死我活,最后坐收渔利。
可我不在乎。
只要能借他的手,除掉那些背叛楚夏的人,只要能离重建楚夏再近一步,这点算计,这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
酒尽时,慕容奕起身告辞。走到院门口,他突然回头,看向那几株海棠:“等春天来了,这花或许会开。”
我望着他的背影,没说话。
春天会来,海棠会开。
楚夏,也一定会回来。
我拿起桌上的断剑,月光下,“守”字像是睁开了眼,冷冷地看着我,也看着这深宫里的暗潮汹涌。
接下来的日子里,慕容奕来得越发频繁。有时是讨论朝政,有时是送来新的情报,有时似乎只是单纯来找我下棋饮酒。
那日午后,他带来了一副白玉棋盘,棋子温润如脂。
“听说楚夏皇室善弈,”他摆开棋盘,“不知宋先生可否赐教?”
我执黑先行,落子如飞。慕容奕则步步为营,棋风稳健如他的人。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棋盘上,白玉棋子泛着柔和的光泽。
“你的棋风很急,”慕容奕落下一子,截断我的攻势,“像是急于求成。”
“时局不等人。”我又落一子,“拖延一日,楚夏百姓就多受一日的苦。”
他轻笑:“治国如弈棋,有时需要以退为进。”说着,他落下一子,竟主动让出一片地域。
我蹙眉思索,发现这是个陷阱。若我贪图那片地域,就会陷入更大的包围。
“陛下好手段。”我不得不改变策略,“以退为进,以守为攻。”
“彼此彼此。”他的指尖轻轻敲击棋盘,“你也很懂得在劣势中寻找生机。”
棋局持续了一个时辰,最终以和局告终。慕容奕看着棋盘,眼中带着欣赏:“很久没遇到这样的对手了。”
“陛下过奖。”
他忽然伸手,指尖轻触我眼下的泪痣。这个动作太过突然,我一时间竟忘了避开。
“听说有泪痣的人,一生都为情所困。”他的声音很轻,“不知宋先生是为国所困,还是为人所困?”
我向后微仰,避开他的触碰:“陛下也信这些无稽之谈?”
“不信。”他收回手,笑意未达眼底,“只是好奇,是什么让一个亡国之君仍有如此锐气。”
我没有回答,只是默默收拾棋子。慕容奕也不追问,静静地看着我的动作。
从那以后,慕容奕来的次数更多了。有时甚至会带来一些奏折,询问我的意见。我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既是君臣,又是盟友,还带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张力。
那日深夜,我正在灯下研究江南地图,忽然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慕容奕站在门外,身上带着淡淡的酒气。
“陛下?”
他没有说话,只是走进来,关上门。然后突然将我拉入怀中。
我僵住了,手下意识地按在断剑上。
“别动,”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就一会儿。”
他的怀抱很暖,带着龙涎香和酒气的混合味道。我能感觉到他心跳的频率,与自己骤然加速的心跳形成奇怪的共鸣。
“今天是我母后的忌日。”他低声说,语气中带着我从未听过的脆弱,“那海棠,是她生前最爱的花。”
我不知该如何回应,只能任他抱着。许久,他才松开我,眼神恢复了平时的清明。
“抱歉,”他转身欲走,“我失态了。”
“陛下,”我忽然开口,“先皇后若在天有灵,定会为您骄傲。”
他停下脚步,回头看我。那一刻,他眼中有什么东西闪了一下,然后迅速隐去。
“好好休息。”他说着,推门而出。
我站在原地,许久才平复心跳。慕容奕的表现让我困惑,不知这是真情流露,还是另一场算计。
几日后,卫凛带回了重要消息。他深夜潜入我的房间,脸色凝重。
“先生,我们找到了慕容渊私藏粮草的地方。”他摊开一张地图,“在江南的一处隐蔽山谷,守卫森严。”
我仔细查看地图,发现那处山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还有,”卫凛压低声音,“我们发现了这个。”他取出一封密信,上面盖着王敬之的私印。
信中详细记录了王敬之与慕容渊的交易内容:用楚夏的边防情报换取慕容渊的兵力和财力支持。
我的手微微颤抖。原来楚夏的覆灭,不仅有内奸的背叛,还有外敌的算计。
“好个王敬之,好个慕容渊。”我冷声道,“这笔账,我记下了。”
第二天,我将密信的内容告诉了慕容奕。他听后沉默良久,眼中寒光闪烁。
“看来,是时候收网了。”他最终说道,“三日后,我会派人突袭那个山谷。你...要一起去吗?”
我惊讶地抬头:“陛下准我同行?”
“这是你的战场,不是吗?”他淡淡地说,“况且,你需要立威的机会。”
三日后,我们带领一支精兵悄悄出发。慕容奕亲自带队,这让我有些意外。
“陛下不必亲自冒险。”途中,我忍不住说。
“有些事,必须亲自了结。”他望着前方,侧脸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冷硬。
突袭进行得很顺利。慕容渊的私兵措手不及,很快就被控制住。当我们冲进最大的粮仓时,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粮食堆积如山,足够供养一支军队数年之久。
“王叔果然好手段。”慕容奕冷声道,“这些粮食,足以让他在江南自立为王了。”
在清查粮仓时,我们发现了更多密信,不仅涉及王敬之,还有朝中多位大臣。慕容渊的势力网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庞大。
返程途中,慕容奕一直沉默。直到抵达皇宫,他才开口:“今日之事,多谢。”
“各取所需而已。”我淡淡道。
他忽然抓住我的手腕,将我拉近:“不只是各取所需。”他的目光灼灼,“你明白的,不是吗?”
我的心跳漏了一拍。他的眼神太炽热,太直接,让我无处可躲。
“陛下...”
“叫我慕容奕。”他打断我,“至少在没人的时候。”
那一刻,我知道有些事情已经改变。无论这是真情还是假意,我们都已陷入了一场比朝堂博弈更加危险的游戏。
回到偏院,那几株海棠竟然开了一朵花。苍白的花瓣在月光下微微颤抖,倔强而脆弱。
我站在花前,忽然感到一只手轻轻搭上我的肩。
“春天来了。”慕容奕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我没有回头,只是轻声应道:“是啊,春天来了。”
但我知道,真正的寒冬,或许才刚刚开始。
“宋先生暂且在此歇息,缺什么只管跟下人说。”引路的太监语气平淡,眼神里却藏着几分打量,仿佛在看一个奇物。
我点点头,没多言语。卫凛遣散了其余暗卫,只留两人隐在暗处,自己则以随从的身份留在院外候着。
推开正屋的门,一股淡淡的霉味扑面而来。屋里陈设简单,一张旧木桌,两把椅子,还有一张铺着粗布褥子的床,墙角结着些蛛网,显然是许久没人住过了。
我走到窗边坐下,抬手推开窗。冷风灌进来,带着院外海棠树的枯枝气息。我从袖中摸出那半截断剑,放在桌上。月光不知何时爬了上来,透过窗棂洒在剑身上,泛着冷冷的光,像极了雁门关雪夜里的冰。
指尖抚过断口处的锯齿,那里还残留着干涸的血痕,不知是秦忠的,还是阿武的,又或是……那些死在雁门关的无名士兵的。
“楚夏的‘楚’,是百姓在战火里的哽咽;‘夏’,是宫城燃起的焚身之火。”我低声念着,指尖在“守”字上反复摩挲,直到指腹泛起热意,“可只要这口气还在,火就能重燃。”
夜里睡得极浅,稍有动静便惊醒。窗外的风声像极了匈奴人的号角,总能把我拽回雁门关的血雪里。惊醒时冷汗浸透了中衣,左肩的旧伤也跟着隐隐作痛,像有无数根细针在扎。
第二日清晨,我正坐在桌前擦拭断剑,院外突然传来脚步声。抬头便见慕容奕披着件玄色披风,独自一人走了进来,身后没带任何随从。
他目光扫过院里的海棠,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随即看向我:“看来这地方没委屈你。”
“陛下有心了。”我放下断剑,起身颔首。
他走到桌前,拿起那半截断剑掂量着,指尖划过冰冷的剑身:“这剑倒是跟着你受了不少苦。”
“它比我坚韧。”我淡淡道,“断了,也还能杀人。”
慕容奕抬眼望我,眼底闪过一丝笑意:“看来宋先生是做好准备了。”他将断剑放回桌上,“今日找你,是想听听你对江南漕运的看法。”
他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卷账册,放在桌上推过来。我翻开一看,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江南各州县的漕粮数目,只是有些地方的墨迹新旧不一,显然是被动过手脚。
“王叔慕容渊主掌江南漕运三年,账面倒是干净。”慕容奕语气平淡,指尖却点在其中一页,“只是去年秋收颇丰,漕粮却比往年少了三成,你说奇不奇?”
我指尖划过那行数字,墨色深处藏着淡淡的刮痕。抬头时对上慕容奕的眼,他眸子里盛着了然,显然早就看出了端倪,不过是想看看我的手段。
“账目做得再干净,也瞒不过粮仓的尘土。”我合上账册,“江南多雨,粮仓若常年囤粮,墙角必会返潮,地面也该有磨损。可若只是应付查验的空仓,墙角只会积灰,地面也平整得很。”
慕容奕挑眉:“你的意思是……”
“派人去江南,不必查账,只看粮仓墙角的灰。”我指尖在桌上轻轻一点,“再查查去年负责押运漕粮的船工,看他们收了多少‘辛苦费’。”
他笑了,眼底的冰似乎化了些:“宋先生果然有法子。”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我擦剑的细布上,“这剑每日擦,也擦不掉上面的血吧?”
“擦不掉,便让它记着。”我拿起断剑,放回袖中,“记着才能不忘。”
慕容奕没再追问,转身看向院外的海棠:“这树是先皇后亲手栽的,她走后便没人管了,倒也奇,旱不死,冻不死,就这么吊着口气。”
我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枯枝间竟藏着个小小的花苞,裹在干涩的鳞片里,像个不肯醒的梦。
“或许是在等春天。”我道。
他回头看我,眼里带着些探究:“你也在等春天?”
“是。”我迎着他的目光,不闪不避,“等楚夏的春天。”
他没再说什么,转身离开了。披风扫过门槛时,带起一阵风,吹得桌上的账册哗哗作响。
接下来的日子倒也平静。我每日在院中擦剑、看书,偶尔慕容奕会派人送来些奏折,或是亲自过来与我讨论朝堂事。他从不避讳那些宗室的龌龊,甚至会把王叔与堂弟的密信拿给我看,仿佛真的信得过我这把“楚夏来的刀”。
我知道这是试探,也是权衡。他需要我这把刀来砍断盘根错节的宗室势力,却又时时提防着我反噬。
这日午后,我正对着一张楚夏旧地图发呆,院外突然吵嚷起来。走到门口便见卫凛与一个锦衣内侍争执,那内侍手里捧着个锦盒,脸色涨得通红。
“不过是个亡国废帝,也配用陛下赏赐的东西?”内侍尖声道,“依我看,扔了都嫌占地方!”
卫凛手按在腰间的刀上,眼神冷得像冰:“放肆!”
“怎么了?”我走出去,目光落在那锦盒上。
内侍见了我,脸上露出鄙夷:“陛下赏了些伤药,让你好生养伤,别耽误了给陛下当差。”他说着把锦盒往地上一摔,“自己捡吧。”
锦盒摔开,里面的瓷瓶碎了一地,褐色的药膏混着瓷片散在青石板上,像一滩凝固的血。
卫凛的手已经握住了刀柄,指节泛白。我按住他的手腕,轻轻摇头,而后弯腰,一片片捡起地上的瓷片。指尖被划破了,血珠滴在药膏上,迅速晕开。
“替我谢过陛下。”我声音平静,听不出喜怒,“只是我这贱身,用不惯这么金贵的东西,劳烦公公回话,就说宋某心领了。”
那内侍见我这般,倒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撇撇嘴,骂骂咧咧地走了。
卫凛看着我流血的指尖,急道:“先生!”
“无妨。”我直起身,将碎瓷片扔进墙角的垃圾堆,“在别人的地盘上,总要学会低头。”只是低头时,脊梁骨得挺着。
夜里,我正用布包扎指尖的伤口,院外突然又有了动静。这次是慕容奕,他手里提着个食盒,站在海棠树下,月光洒在他身上,竟添了几分柔和。
“听说下午有人在我院子里撒野?”他走进来,目光落在我缠着布条的手指上。
“一点小事,不劳陛下挂心。”我道。
他打开食盒,里面是几碟精致的小菜,还有一小坛酒。“江南那边有消息了。”他给我倒了杯酒,“粮仓墙角的灰确实太厚,船工也招了,去年的漕粮有一半进了王叔的私库。”
“那便好办了。”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酒是烈酒,入喉火辣辣的,倒把心里的钝痛压下去几分。
“好办?”慕容奕挑眉,“王叔在江南经营多年,党羽众多,若是没有实证,怕是动不了他。”
“要实证不难。”我放下酒杯,“他私囤那么多粮食,总得有地方放。派卫凛去查,他鼻子灵,能闻出粮仓的陈米味。”
慕容奕看了我一眼,眼底带着笑意:“你倒信得过你的随从。”
“他跟我,比跟楚夏还久。”我淡淡道。
他没再追问,只是与我对饮。酒过三巡,他脸颊泛起微红,话也多了些:“你知道那内侍为何敢对你放肆吗?”
我摇摇头。
“他是我那好堂弟慕容瑾的人。”慕容奕把玩着酒杯,语气里带着几分嘲讽,“总以为我护着你,想替他王叔出头呢。”
“陛下既然知道,为何不处置?”
“处置了一个,还有无数个。”他抬眼望我,“不如让他们跳出来,也好一并清理干净。”
我看着他眼底的算计,突然明白,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护着我。他要让我站在风口浪尖上,替我挡掉那些明枪暗箭,也让那些反对他的人,把矛头都对准我这个“亡国之君”。
“陛下好算计。”我端起酒杯,与他碰了一下,“只是别让我这枚棋子,死得太早。”
他笑了,笑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放心,在你帮我拿到我想要的之前,我会护着你。”
他的“护着”,大抵就是冷眼旁观我与那些宗室斗得你死我活,最后坐收渔利。
可我不在乎。
只要能借他的手,除掉那些背叛楚夏的人,只要能离重建楚夏再近一步,这点算计,这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
酒尽时,慕容奕起身告辞。走到院门口,他突然回头,看向那几株海棠:“等春天来了,这花或许会开。”
我望着他的背影,没说话。
春天会来,海棠会开。
楚夏,也一定会回来。
我拿起桌上的断剑,月光下,“守”字像是睁开了眼,冷冷地看着我,也看着这深宫里的暗潮汹涌。
接下来的日子里,慕容奕来得越发频繁。有时是讨论朝政,有时是送来新的情报,有时似乎只是单纯来找我下棋饮酒。
那日午后,他带来了一副白玉棋盘,棋子温润如脂。
“听说楚夏皇室善弈,”他摆开棋盘,“不知宋先生可否赐教?”
我执黑先行,落子如飞。慕容奕则步步为营,棋风稳健如他的人。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棋盘上,白玉棋子泛着柔和的光泽。
“你的棋风很急,”慕容奕落下一子,截断我的攻势,“像是急于求成。”
“时局不等人。”我又落一子,“拖延一日,楚夏百姓就多受一日的苦。”
他轻笑:“治国如弈棋,有时需要以退为进。”说着,他落下一子,竟主动让出一片地域。
我蹙眉思索,发现这是个陷阱。若我贪图那片地域,就会陷入更大的包围。
“陛下好手段。”我不得不改变策略,“以退为进,以守为攻。”
“彼此彼此。”他的指尖轻轻敲击棋盘,“你也很懂得在劣势中寻找生机。”
棋局持续了一个时辰,最终以和局告终。慕容奕看着棋盘,眼中带着欣赏:“很久没遇到这样的对手了。”
“陛下过奖。”
他忽然伸手,指尖轻触我眼下的泪痣。这个动作太过突然,我一时间竟忘了避开。
“听说有泪痣的人,一生都为情所困。”他的声音很轻,“不知宋先生是为国所困,还是为人所困?”
我向后微仰,避开他的触碰:“陛下也信这些无稽之谈?”
“不信。”他收回手,笑意未达眼底,“只是好奇,是什么让一个亡国之君仍有如此锐气。”
我没有回答,只是默默收拾棋子。慕容奕也不追问,静静地看着我的动作。
从那以后,慕容奕来的次数更多了。有时甚至会带来一些奏折,询问我的意见。我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既是君臣,又是盟友,还带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张力。
那日深夜,我正在灯下研究江南地图,忽然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慕容奕站在门外,身上带着淡淡的酒气。
“陛下?”
他没有说话,只是走进来,关上门。然后突然将我拉入怀中。
我僵住了,手下意识地按在断剑上。
“别动,”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就一会儿。”
他的怀抱很暖,带着龙涎香和酒气的混合味道。我能感觉到他心跳的频率,与自己骤然加速的心跳形成奇怪的共鸣。
“今天是我母后的忌日。”他低声说,语气中带着我从未听过的脆弱,“那海棠,是她生前最爱的花。”
我不知该如何回应,只能任他抱着。许久,他才松开我,眼神恢复了平时的清明。
“抱歉,”他转身欲走,“我失态了。”
“陛下,”我忽然开口,“先皇后若在天有灵,定会为您骄傲。”
他停下脚步,回头看我。那一刻,他眼中有什么东西闪了一下,然后迅速隐去。
“好好休息。”他说着,推门而出。
我站在原地,许久才平复心跳。慕容奕的表现让我困惑,不知这是真情流露,还是另一场算计。
几日后,卫凛带回了重要消息。他深夜潜入我的房间,脸色凝重。
“先生,我们找到了慕容渊私藏粮草的地方。”他摊开一张地图,“在江南的一处隐蔽山谷,守卫森严。”
我仔细查看地图,发现那处山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还有,”卫凛压低声音,“我们发现了这个。”他取出一封密信,上面盖着王敬之的私印。
信中详细记录了王敬之与慕容渊的交易内容:用楚夏的边防情报换取慕容渊的兵力和财力支持。
我的手微微颤抖。原来楚夏的覆灭,不仅有内奸的背叛,还有外敌的算计。
“好个王敬之,好个慕容渊。”我冷声道,“这笔账,我记下了。”
第二天,我将密信的内容告诉了慕容奕。他听后沉默良久,眼中寒光闪烁。
“看来,是时候收网了。”他最终说道,“三日后,我会派人突袭那个山谷。你...要一起去吗?”
我惊讶地抬头:“陛下准我同行?”
“这是你的战场,不是吗?”他淡淡地说,“况且,你需要立威的机会。”
三日后,我们带领一支精兵悄悄出发。慕容奕亲自带队,这让我有些意外。
“陛下不必亲自冒险。”途中,我忍不住说。
“有些事,必须亲自了结。”他望着前方,侧脸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冷硬。
突袭进行得很顺利。慕容渊的私兵措手不及,很快就被控制住。当我们冲进最大的粮仓时,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粮食堆积如山,足够供养一支军队数年之久。
“王叔果然好手段。”慕容奕冷声道,“这些粮食,足以让他在江南自立为王了。”
在清查粮仓时,我们发现了更多密信,不仅涉及王敬之,还有朝中多位大臣。慕容渊的势力网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庞大。
返程途中,慕容奕一直沉默。直到抵达皇宫,他才开口:“今日之事,多谢。”
“各取所需而已。”我淡淡道。
他忽然抓住我的手腕,将我拉近:“不只是各取所需。”他的目光灼灼,“你明白的,不是吗?”
我的心跳漏了一拍。他的眼神太炽热,太直接,让我无处可躲。
“陛下...”
“叫我慕容奕。”他打断我,“至少在没人的时候。”
那一刻,我知道有些事情已经改变。无论这是真情还是假意,我们都已陷入了一场比朝堂博弈更加危险的游戏。
回到偏院,那几株海棠竟然开了一朵花。苍白的花瓣在月光下微微颤抖,倔强而脆弱。
我站在花前,忽然感到一只手轻轻搭上我的肩。
“春天来了。”慕容奕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我没有回头,只是轻声应道:“是啊,春天来了。”
但我知道,真正的寒冬,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