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长风从未知我意。-《大陆第一邪修》

  第十四章 蓝韵传香

  雪霁后的长庚镇,连空气里都裹着清甜的蓝花香。刚过正月十五,工坊就接到了欧洲客户的返单——这次要订两千瓶蓝花精油,还特意叮嘱要搭配王顺雕刻的核桃木盒。消息传到木工房时,王顺正拿着刻刀琢磨新纹样,闻言当即把工具往桌上一拍:“放心!保证每只木盒都雕得一模一样,让老外也看看咱长庚的手艺!”

  为了赶订单,工坊临时加了生产线,镇上不少街坊主动来帮忙。张敬山带着几个老人负责筛选花瓣,挑出最饱满的新鲜花苞;妞妞和几个孩子放学后就来工坊打包,小手麻利地把精油瓶放进木盒,再贴上印着长庚星的标签。林砚青则天天守在设备旁,盯着提取进度,李薇也抽空来帮忙检测精油纯度,确保每一瓶都达标。

  订单发走那天,物流车刚驶离蓝花大道,王顺就捧着个小木盒找到林砚青——盒盖上雕着“蓝韵传香”四个字,周围绕着一圈连接的藤蔓,藤蔓上还缀着小小的长庚星和戈壁花。“这是我特意雕的,”王顺摸着木盒边缘,“想送给欧洲的客户,让他们知道这精油背后,有长庚镇和边疆的故事。”林砚青接过木盒,指尖触到细腻的木纹,心里满是暖意。

  没过多久,欧洲客户发来一段视频——视频里,一群金发碧眼的人围着长庚蓝精油,有人打开木盒时忍不住惊叹,还有人把精油滴在香薰机里,笑着说“这是来自中国乡村的味道”。林砚青把视频投影在广场的幕布上,街坊们凑在一起看,陈建军看得最激动,敲着铜锣就唱开了:“木盒雕着蓝花藤,精油飘到欧洲城,老外拍手夸好货,长庚手艺传美名!”

  春天刚冒头,省农科院的赵研究员又带着团队来了,这次还带来了新课题——用长庚蓝的花茎和花叶开发衍生品。“现在只提取精油太浪费了,”赵研究员拿着检测报告,指着上面的数据,“花茎里的黄酮类物质能做保健品,花叶还能制成天然染料,这样一来,长庚蓝从头到脚都是宝!”

  李薇立刻带着团队投入试验。他们在基地旁搭了个小染坊,把晒干的花叶煮成染液,再找来本地的棉布、丝绸试着染色。第一次染布时,煮出来的染液是淡蓝色,染到棉布上却成了浅紫色,妞妞看着染坏的布,急得快哭了。李薇却笑着拿起布:“这颜色也好看啊,说不定能做成特色围巾。”

  后来,他们调整了煮染时间和温度,终于染出了和长庚蓝花瓣一样的蓝色,还摸索出浅蓝、靛蓝、藏蓝三种渐变色调。王顺看到染好的布,当即灵感迸发,用染布做了个木盒内衬,再配上雕刻的蓝花图案,看起来精致又特别。张磊的民宿也用上了染布,把染好的棉布做成窗帘、桌布,游客们看到都问哪里能买,李薇索性在工坊旁开了个“蓝染体验区”,教游客亲手染布。

  有次,一群来自上海的设计师来体验蓝染,看到染出的布料后眼睛都亮了。领头的设计师拉着林砚青说:“我们想和你们合作,把长庚蓝染布用到服装设计里,说不定能登上时装周!”林砚青和街坊们商量后,很快签了合作协议——设计师负责设计服装,工坊提供蓝染布料,利润按比例分成。

  消息传到长庚希望小学,孩子们都特别兴奋。小石头拉着妞妞说:“等衣服登上时装周,全世界都能看到咱长庚的蓝染布了!”陈阳还画了幅画,画里有个穿着蓝染裙子的模特,背景是满片的长庚蓝花田,林砚青把画贴在了文化馆的“蓝花梦想墙”上,旁边写着:“小小的蓝染布,藏着大大的梦想。”

  夏天的时候,设计师团队带着用长庚蓝染布做的服装,参加了上海时装周。走秀那天,林砚青和李薇特意去了现场,当模特穿着印着长庚蓝图案的连衣裙、披着蓝染披肩走上T台时,台下响起了阵阵掌声。走秀结束后,不少品牌商来找他们合作,想订购蓝染布料。林砚青拿着合作意向书,心里满是感慨——没想到长庚镇的一块染布,能走到这么大的舞台上。

  回到镇上,林砚青把走秀的视频放给街坊们看,大家看得热血沸腾。张磊说:“以后咱的民宿要推出‘蓝染主题房’,让游客住进来就能感受到蓝染的魅力!”王顺则琢磨着用蓝染布做木雕的包装,让木盒和染布搭配,更有特色。

  这年秋天,长庚镇举办了第一届“蓝染文化节”。染坊里,游客们跟着李薇学煮染液、扎布;广场上,设计师团队带来了时装周的蓝染服装,还教孩子们用蓝染布做小钱包;文化馆里,展出了从蓝染布料到蓝染服装的全过程,旁边还放着煮染用的锅、扎布用的线,让游客们了解蓝染背后的故事。

  文化节期间,最热闹的要数“蓝染时装秀”。镇上的街坊们主动当模特,穿着蓝染上衣、裙子,还有用蓝染布做的帽子、包包,在广场上走秀。张敬山的老伴穿着蓝染旗袍,手里拿着蓝花折扇,走得有模有样;妞妞穿着蓝染连衣裙,头上戴着蓝花发箍,引得台下阵阵欢呼。陈建军敲着铜锣当伴奏,嘴里还唱着新编的词:“蓝染布,身上穿,街坊模特笑开颜,时装秀上展风采,长庚蓝韵传千年!”

  文化节结束后,工坊的蓝染布料订单越来越多,连周边的村镇都来请教蓝染技术。林砚青和李薇商量后,决定开办“蓝染培训班”,免费教周边村民蓝染技术,还提供花茎花叶的种子,让大家一起种植,一起致富。有个邻镇的村民来参加培训,说:“以前总羡慕长庚镇的人有长庚蓝,现在我们也能靠蓝染赚钱了,太感谢你们了!”

  入冬前,林砚青收到了小雨的来信。小雨说,她在大学里跟着老师做植物研究,还把长庚蓝的蓝染技术介绍给了同学们,大家都特别感兴趣,想明年暑假来长庚镇实习。信里还夹着一张照片,是小雨和同学们用长庚蓝染布做的小摆件,摆在实验室的桌子上,格外显眼。林砚青把照片贴在“蓝花梦想墙”上,心里满是欣慰——长庚蓝的种子,正在更远的地方生根发芽。

  第十五章 蓝梦远航

  第三年春天,长庚镇的蓝花大道格外热闹——省交通局要在这里修一条高速公路出口,以后游客来长庚镇会更方便。消息传来那天,街坊们都跑到蓝花大道旁,看着施工队测量、划线,张磊笑着说:“以后从省城来咱镇,一个小时就能到,民宿的生意肯定更火了!”

  高速公路施工期间,工坊也没闲着。李薇团队培育出了新的长庚蓝品种——“蓝星映月”,这种蓝花的花瓣上有淡淡的银色纹路,像星星映在月亮上,而且花期更长,从春天能开到秋天。县农业局特意为“蓝星映月”举办了发布会,还邀请了不少媒体来报道。发布会那天,林砚青拿着“蓝星映月”的鲜花,对着镜头说:“这是长庚镇人用汗水培育出的新品种,希望它能给更多人带来美好。”

  发布会后,“蓝星映月”成了网红花,不少游客专门来长庚镇看这种特别的蓝花。蓝花田里,每天都有游客拿着手机拍照,还有人开着直播,向网友介绍“蓝星映月”。小石头成了“小小讲解员”,每天带着游客逛花田,讲“蓝星映月”的培育过程,游客们都喜欢听他讲,说他讲得比大人还生动。

  夏天的时候,高速公路出口修好了,还立了个大大的路标,上面写着“长庚镇——蓝花之乡”。第一个从出口下来的车队,是来自北京的旅游团,游客们刚下车,就被路边的蓝花吸引了。导游拿着喇叭说:“欢迎大家来到长庚镇,接下来的两天,我们会带大家逛蓝花田、体验蓝染、参观工坊,感受长庚蓝的魅力!”

  旅游团在镇上待了两天,临走时每个人都买了不少长庚蓝产品——精油、蓝染布、花茶,还有王顺的木雕。有个游客说:“长庚镇不仅景美,东西好,人更好,下次我要带家人一起来!”张磊的民宿天天满房,他雇了更多的街坊帮忙,还特意培训大家如何接待游客,让游客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这年秋天,长庚镇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日子——“长庚蓝产业联盟”成立了。联盟成员包括省农科院、县农业局、援疆企业、上海设计师团队,还有周边村镇的种植户。成立大会上,林砚青作为联盟会长,站在台上说:“成立产业联盟,就是为了让长庚蓝的产业做得更大、更强,让更多人受益于长庚蓝,让长庚蓝的故事传遍更多地方!”

  联盟成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长庚蓝产品的统一标准——从种植、采摘,到加工、销售,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规定,确保长庚蓝产品的质量。赵研究员说:“有了统一标准,长庚蓝产品才能走得更远,才能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冬天的时候,联盟接到了一个大订单——为北京冬奥会的运动员村提供蓝花精油和蓝染礼品。消息传来,整个长庚镇都沸腾了。工坊里,工人们加班加点赶制产品;王顺的木工房里,刻刀声此起彼伏,他要为每个礼品盒雕上冬奥会的会徽和长庚蓝图案;李薇则忙着检测产品质量,确保每一件产品都完美无缺。

  订单发走那天,林砚青带着小石头去了北京,亲眼看着长庚蓝产品被送进运动员村。小石头站在运动员村外,指着里面说:“哥哥,以后全世界的运动员都能用到咱长庚的产品了,太厉害了!”林砚青摸了摸小石头的头,心里满是自豪——长庚镇的蓝花,终于走到了世界的舞台上。

  从北京回来后,林砚青在文化馆里办了个“长庚蓝与冬奥会”的专题展,展出了为冬奥会准备的产品、王顺雕刻的礼品盒,还有运动员村的照片。游客们来参观时,都忍不住赞叹:“长庚蓝能走进冬奥会,真是太了不起了!”

  这年除夕,长庚镇格外热闹。街坊们聚在广场上,一起吃年夜饭——桌子上摆满了蓝花粥、蓝花馒头、蓝花炒鸡蛋,还有用蓝花精油做的甜点。陈建军敲着铜锣,唱起了新编的年歌:“长庚蓝,迎冬奥,世界人民都知道,过年齐聚长庚镇,幸福生活乐陶陶!”

  饭后,大家一起放烟花。当烟花在夜空中绽放时,照亮了满镇的蓝花,也照亮了街坊们的笑脸。林砚青望着天上的长庚星,又看了看身边的街坊们——小石头正和妞妞一起放烟花,王顺拿着木雕给大家展示,张磊忙着给大家添茶,李薇则在一旁和孩子们讲蓝花的故事。

  他想起刚回长庚镇的时候,心里只有一个简单的心愿——守护好父母留下的土地,不让长庚山变成荒芜的山坡。而现在,长庚镇不仅有了满镇的蓝花,还有了热闹的工坊、精致的蓝染、走向世界的产品,更有了一群充满希望的人们。

  林砚青知道,长庚蓝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未来,他们还要培育更多的蓝花品种,开发更多的蓝花产品,让长庚蓝的香气飘得更远;还要把长庚镇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乡村,让更多的人靠特色产业致富;还要让更多的孩子了解长庚蓝的故事,让蓝花的梦想代代相传。

  晚风拂过广场,带来长庚蓝的清香,也带来了新年的祝福。街坊们的笑声、孩子们的欢呼声、铜锣的敲击声,交织在一起,成了长庚镇最动听的新年乐章。林砚青望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格外踏实——他知道,只要大家一起坚守、一起努力,长庚镇的蓝花会永远绽放,长庚镇的人们会永远幸福,长庚镇的故事,会永远在岁月里温暖流传。

  天上的长庚星,依旧明亮。它见证着长庚镇的变迁,也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守护着他们关于蓝花的梦想,守护着他们幸福而温暖的日子。而这份梦想,这份温暖,会像长庚山的泉水一样,源源不断,流向更远的地方,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喜欢大陆第一邪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