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在怀,哪有那么容易拒绝?
她想怎样就怎样吧......
皇帝轻笑着嗯了声,而后便不再动,只是托着她的腰,双眸微阖,借此缓解政务上的疲惫。
虽说修改军制,裁撤武将世家已经告一段落。
最后的结果也令人满意。
不出意外,大魏起码能太平个四五年。
但像元德帝这样经历过夺嫡和世家乱政,遇到的政敌又一个比一个老谋深算,足足用了十年才将权力全部收拢的皇帝,是不会让自己闲下来的。
因为一切来得太不容易,所以就会格外珍惜。
过够了受人掣肘的日子,就想集权力于帝王一身。
想国富民强,又不想权力被他人染指,可不得凡事亲力亲为?
所以啊,那些指望着世家败落,想要借此敲骨吸髓,取而代之的人家,终究也不过黄粱一梦。
哪怕如今这些人家看似已经成了朝廷新贵。
他们将他们的皇帝陛下想得太好。
也低估了元德帝的帝王心术。
哪有什么永远的功臣?不过是能为君王所用罢了。
维护王朝统治,冷酷无情才是帝王本色。
毕竟每天同床共枕,宸妃娘娘能感受到皇帝的疲惫。
当然,也能感受到世家败落,庆王兵败后,前朝后宫的微妙变化。
且不说之前,单单就是三皇子出生后的这半个多月就发生了不少事。
先是三皇子出生的第三天,元德帝要颁诏大赦天下,循旧制由礼部拟诏。
结果诏书拟好,上呈御览的时候直接被打了回来。
礼部晓得这是元德帝对这份中规中矩的诏书不满意。
众人一合计,又拟了两份,给贵妃娘娘多加了些溢美之词,原以为这下元德帝总该满意了,但结果却又被打了回来。
这在从前可是没有的事......
就在礼部一时间也摸不准帝王心意的时候,有那么一位官员小心翼翼地揣度了一回圣意。
“诸位大人,陛下是不是想要更夸张一点的?”
一句话,诸位堂官茅塞顿开,将这份差事交给了礼部最会拍马屁的官员。
想着这家伙要是拍得好,礼部无责。
要是拍得不好,就拿他出来顶锅。
最后这位“马屁精”字斟句酌了一晚上,交上去这样一个版本。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膺乾符,统御寰宇,夙夜兢兢,惟念苍生。仰承昊天之眷,俯顺兆民之望,宗社奠安,乾坤朗畅。
今星辰宫贵妃苏氏,柔嘉维则,温慧秉心。适逢吉旦,诞育皇嗣,麟趾呈祥,蠡斯衍庆。殿宇生辉,宫闱增耀。此乃天位乎上,云物从之之徵,实赖祖宗德泽,天地垂庥。
朕心欣忭,典章有光。兹循旧制,特颁恩诏,以普惠泽,用广庆禧】
第二天礼部尚书知道的时候,折子已经递上去了。
把小老头和一众同僚吓得直接腿软了。
让你拍马屁,没让你直接作死啊!
那些武将不明白,一辈子都在研究典礼仪制的礼部堂官还能不明白吗?
“天位乎上,云物从之”这是能形容皇子的吗?
就是太子也不行啊!
什么叫帝王异象?那就是只有帝王能用!
元德帝又不是七八十岁快嘎掉的老头子。
退一万步说,你一个做臣子的,对着一位正值壮年,独揽大权,野心勃勃还想要再干几十年的帝王吹嘘他还不能睁开眼的儿子有帝王之相……到底是何居心?
除了找死,还是找死。
相比较这份诏书,折子被打回来或是被元德帝斥责通通都成了小事。
追究下来,礼部上下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但覆水难收,折子追不回来,便只能惴惴不安地等着元德帝批复。
于是,礼部上下整整煎熬了一整天,在心里将儒释道念了个遍,终于等到了结果。
没有斥责,没有审问……甚至连多余的话都没有。
就夹在其他折子中间,原封不动地发了回来。
哦……对了,皇帝陛下在末尾批了个字。
“善。”
然后嘛……然后这封逾制到堪称奇葩的诏书就被发往六部,颁布天下。
大臣们跟风,纷纷上表庆贺。
而礼部,也喜提御史台弹劾。
罪名是身为礼部官员未尽职责,只知逢迎。
对了,这位御史姓沈,名宁折。
就在不久前刚刚完成了弹劾百官的壮举。
又为了替元德帝清查贪腐将满朝文武得罪了个遍。
照理说元德帝该奖他点什么。
可这人实在不识趣,偏偏在皇帝陛下喜得麟儿的时候泼冷水。
这不,三皇子出生后的第五天就又被贬成了御史台最末流的小吏,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
看笑话的不在少数。
最普遍的说法是他一而再再而三得罪宸贵妃,偏偏宸贵妃始终屹立不倒,又有了皇子,可不得在元德帝身边吹点枕头风。
阿朝:“……。”
当然,也有聪明人,譬如薛道薛大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就不认为这事和宸贵妃有关系,更有甚者和这回弹劾礼部也没关系。
完完全全是元德帝在过河拆桥,利用完沈宁折就将人扔了。
旁人不知,薛道却很明白。
别管沈宁折能力如何,元德帝都不会喜欢这种敢和自己叫板的人。
人性使然……
到了这一步,人人都以为沈宁折的仕途就止步于此了。
被贬官才几天的功夫,昔日得罪的那些达官贵人就找上门。
不是在下值的时候被闷头揍一顿,就是走在路上被泼水扔石头。
不久后,帝都的贵妇人们就借着庆贺三皇子出生,透给了宸贵妃。
毕竟在世人眼中,沈宁折已然成了贵妃娘娘的眼中钉肉中刺。
他越惨,贵妃娘娘就越高兴。
实际上,沉浸于养崽而乐此不疲的贵妃娘娘反应了好一会儿才想起这么个人。
更加没看出那句“天位乎上,云物从之”有何不对?
在阿朝看来,圣旨不都是那样吗?
和封她为宸妃,还有晋她为贵妃时好似都没什么不同。
可那些人说得有鼻子有眼。
倒真像是她在皇帝耳边吹了枕头风。
苍天可鉴,她真没有。
她顶多只“害过”刘大总管!
刘全:“……。”
但三人成虎,众口铄金,流言一起,阿朝自己也在心里打鼓。
不知是因为好奇,还是怕万一皇帝真是为了她……终于还是寻了个机会暗戳戳地问了皇帝陛下一句。
哪知道皇帝陛下竟然点头了。
“谁让他这般不识趣,受些教训也应该。”
这口吻,倒真像是为了她。
阿朝其实不大信。
很快,皇帝就瞧出自家贵妃情绪有点低落。
“怎么?娇娇儿不忍心?”
阿朝没有回答皇帝这个问题,只是看着他含着淡淡笑意的眉眼。
皇帝似乎懂了,揽她入怀。
阿朝以为皇帝会说刚刚只是和她开了个玩笑。
没成想下一秒元德帝开了个更大的玩笑。
他就像史书上那些被美色迷昏头的昏君一般,笑着在她耳边道:“朕知道你心软……罢了,朕听你的,明日就让他官复原职。”
这么随便的吗?
阿朝小脑袋瞬间懵了。
官员升迁是多大的事?怎么可能因为谁谁不忍心而改变?
那一整天宸妃娘娘都在头脑风暴。
一会儿是元德帝被自己拿捏得死死的,什么都听她的,满朝文武,她想打谁就打谁。
一会儿又是自己被当成妖妃绑在木架上。
最后,宸妃娘娘得出了结论。
皇帝陛下肯定是在同她开玩笑。
只是在那之后的第二天,朝中就发生了件让所有人后脖颈发凉的事。
沈宁折又被拔擢了。
第一回他自从七品,到正五品,又在几个月后被贬成末流。
才过了几天,在他尝尽苦楚后,就又迎来了第二回升迁。
从末流,直接升到了正四品。
和之前的朝野上下议论纷纷不同,这次大家都出奇得安静。
包括薛道这种自以为可以猜透元德帝心思的聪明人,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再上朝,唯有更加小心翼翼。
他们这位皇帝陛下,是真的不好惹……
轻而易举地就敲打了所有人。
于沈宁折而言,从地狱到天堂,都在帝王一念之间。
于薛道这些人而言……皇帝好像在对他们这些人说,永远不要自以为能揣度圣意。
就这样,满朝文武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包括所谓的功臣们。
唯恐有一天“狡兔死走狗烹”真地落到自己头上。
也终于明白史书上为什么有些人偏爱养寇自重。
苏家倒了,世家败了,他们的利用价值也跟着大打折扣。
可这大魏朝堂,再也不会有另一个“苏国公”能制衡皇权。
大臣们冷汗涔涔地从大殿出来,看着深深宫闱,望着宫门口,仿佛苏国公就站在那笑话他们。
笑他们异想天开想成为他,笑他们以为他死了就有好日子过。
前朝如此,后宫自然也受到了影响。
阿朝能明显感觉到碧桃等人对皇帝更加畏惧。
可以说,除了刘大总管一切如旧,其他人……哪怕是常年在勤政殿伺候的,态度都更加恭谨。
所以即便皇帝没有想要敲打自家小娘子的意思,阿朝原本松下来的弦又重新绷了起来。
压根就没有因为皇帝起复沈宁折就自我膨胀。
又或者觉得皇帝真地被自己迷昏了头。
这会儿阿朝还能不明白吗?
无论是贬是升,皇帝都有别的考量,而不是因为她。
莫名的,宸妃娘娘的后脖颈也有了一丝凉意。
阿朝当然不担心现在。
可几十年……她和皇帝,还有小宝和皇帝……或许都还有几十年。
她不能保证自己永远被偏爱。
也不能保证她和小宝永远都不犯错。
万一……
阿朝想都不敢想,万一小宝长大后不听话,皇帝会把这些招数用在小宝身上。
史书上不是有许多例子吗?
许多年轻时英明神武的帝王,到老了都会性情大变。
任凭皇帝陛下在外头如何威风,也想不到此时此刻朝自己撒娇的小娘子,从来都没放弃过提防他。
宸妃娘娘也还没意识到。
早在三皇子出生的那一瞬,她要想自己的小宝一生平安喜乐,不由他人掌握生死,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就是一开始,苏家预备她走的那条路。
喜欢朕心爱的傻姑娘
她想怎样就怎样吧......
皇帝轻笑着嗯了声,而后便不再动,只是托着她的腰,双眸微阖,借此缓解政务上的疲惫。
虽说修改军制,裁撤武将世家已经告一段落。
最后的结果也令人满意。
不出意外,大魏起码能太平个四五年。
但像元德帝这样经历过夺嫡和世家乱政,遇到的政敌又一个比一个老谋深算,足足用了十年才将权力全部收拢的皇帝,是不会让自己闲下来的。
因为一切来得太不容易,所以就会格外珍惜。
过够了受人掣肘的日子,就想集权力于帝王一身。
想国富民强,又不想权力被他人染指,可不得凡事亲力亲为?
所以啊,那些指望着世家败落,想要借此敲骨吸髓,取而代之的人家,终究也不过黄粱一梦。
哪怕如今这些人家看似已经成了朝廷新贵。
他们将他们的皇帝陛下想得太好。
也低估了元德帝的帝王心术。
哪有什么永远的功臣?不过是能为君王所用罢了。
维护王朝统治,冷酷无情才是帝王本色。
毕竟每天同床共枕,宸妃娘娘能感受到皇帝的疲惫。
当然,也能感受到世家败落,庆王兵败后,前朝后宫的微妙变化。
且不说之前,单单就是三皇子出生后的这半个多月就发生了不少事。
先是三皇子出生的第三天,元德帝要颁诏大赦天下,循旧制由礼部拟诏。
结果诏书拟好,上呈御览的时候直接被打了回来。
礼部晓得这是元德帝对这份中规中矩的诏书不满意。
众人一合计,又拟了两份,给贵妃娘娘多加了些溢美之词,原以为这下元德帝总该满意了,但结果却又被打了回来。
这在从前可是没有的事......
就在礼部一时间也摸不准帝王心意的时候,有那么一位官员小心翼翼地揣度了一回圣意。
“诸位大人,陛下是不是想要更夸张一点的?”
一句话,诸位堂官茅塞顿开,将这份差事交给了礼部最会拍马屁的官员。
想着这家伙要是拍得好,礼部无责。
要是拍得不好,就拿他出来顶锅。
最后这位“马屁精”字斟句酌了一晚上,交上去这样一个版本。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膺乾符,统御寰宇,夙夜兢兢,惟念苍生。仰承昊天之眷,俯顺兆民之望,宗社奠安,乾坤朗畅。
今星辰宫贵妃苏氏,柔嘉维则,温慧秉心。适逢吉旦,诞育皇嗣,麟趾呈祥,蠡斯衍庆。殿宇生辉,宫闱增耀。此乃天位乎上,云物从之之徵,实赖祖宗德泽,天地垂庥。
朕心欣忭,典章有光。兹循旧制,特颁恩诏,以普惠泽,用广庆禧】
第二天礼部尚书知道的时候,折子已经递上去了。
把小老头和一众同僚吓得直接腿软了。
让你拍马屁,没让你直接作死啊!
那些武将不明白,一辈子都在研究典礼仪制的礼部堂官还能不明白吗?
“天位乎上,云物从之”这是能形容皇子的吗?
就是太子也不行啊!
什么叫帝王异象?那就是只有帝王能用!
元德帝又不是七八十岁快嘎掉的老头子。
退一万步说,你一个做臣子的,对着一位正值壮年,独揽大权,野心勃勃还想要再干几十年的帝王吹嘘他还不能睁开眼的儿子有帝王之相……到底是何居心?
除了找死,还是找死。
相比较这份诏书,折子被打回来或是被元德帝斥责通通都成了小事。
追究下来,礼部上下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但覆水难收,折子追不回来,便只能惴惴不安地等着元德帝批复。
于是,礼部上下整整煎熬了一整天,在心里将儒释道念了个遍,终于等到了结果。
没有斥责,没有审问……甚至连多余的话都没有。
就夹在其他折子中间,原封不动地发了回来。
哦……对了,皇帝陛下在末尾批了个字。
“善。”
然后嘛……然后这封逾制到堪称奇葩的诏书就被发往六部,颁布天下。
大臣们跟风,纷纷上表庆贺。
而礼部,也喜提御史台弹劾。
罪名是身为礼部官员未尽职责,只知逢迎。
对了,这位御史姓沈,名宁折。
就在不久前刚刚完成了弹劾百官的壮举。
又为了替元德帝清查贪腐将满朝文武得罪了个遍。
照理说元德帝该奖他点什么。
可这人实在不识趣,偏偏在皇帝陛下喜得麟儿的时候泼冷水。
这不,三皇子出生后的第五天就又被贬成了御史台最末流的小吏,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
看笑话的不在少数。
最普遍的说法是他一而再再而三得罪宸贵妃,偏偏宸贵妃始终屹立不倒,又有了皇子,可不得在元德帝身边吹点枕头风。
阿朝:“……。”
当然,也有聪明人,譬如薛道薛大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就不认为这事和宸贵妃有关系,更有甚者和这回弹劾礼部也没关系。
完完全全是元德帝在过河拆桥,利用完沈宁折就将人扔了。
旁人不知,薛道却很明白。
别管沈宁折能力如何,元德帝都不会喜欢这种敢和自己叫板的人。
人性使然……
到了这一步,人人都以为沈宁折的仕途就止步于此了。
被贬官才几天的功夫,昔日得罪的那些达官贵人就找上门。
不是在下值的时候被闷头揍一顿,就是走在路上被泼水扔石头。
不久后,帝都的贵妇人们就借着庆贺三皇子出生,透给了宸贵妃。
毕竟在世人眼中,沈宁折已然成了贵妃娘娘的眼中钉肉中刺。
他越惨,贵妃娘娘就越高兴。
实际上,沉浸于养崽而乐此不疲的贵妃娘娘反应了好一会儿才想起这么个人。
更加没看出那句“天位乎上,云物从之”有何不对?
在阿朝看来,圣旨不都是那样吗?
和封她为宸妃,还有晋她为贵妃时好似都没什么不同。
可那些人说得有鼻子有眼。
倒真像是她在皇帝耳边吹了枕头风。
苍天可鉴,她真没有。
她顶多只“害过”刘大总管!
刘全:“……。”
但三人成虎,众口铄金,流言一起,阿朝自己也在心里打鼓。
不知是因为好奇,还是怕万一皇帝真是为了她……终于还是寻了个机会暗戳戳地问了皇帝陛下一句。
哪知道皇帝陛下竟然点头了。
“谁让他这般不识趣,受些教训也应该。”
这口吻,倒真像是为了她。
阿朝其实不大信。
很快,皇帝就瞧出自家贵妃情绪有点低落。
“怎么?娇娇儿不忍心?”
阿朝没有回答皇帝这个问题,只是看着他含着淡淡笑意的眉眼。
皇帝似乎懂了,揽她入怀。
阿朝以为皇帝会说刚刚只是和她开了个玩笑。
没成想下一秒元德帝开了个更大的玩笑。
他就像史书上那些被美色迷昏头的昏君一般,笑着在她耳边道:“朕知道你心软……罢了,朕听你的,明日就让他官复原职。”
这么随便的吗?
阿朝小脑袋瞬间懵了。
官员升迁是多大的事?怎么可能因为谁谁不忍心而改变?
那一整天宸妃娘娘都在头脑风暴。
一会儿是元德帝被自己拿捏得死死的,什么都听她的,满朝文武,她想打谁就打谁。
一会儿又是自己被当成妖妃绑在木架上。
最后,宸妃娘娘得出了结论。
皇帝陛下肯定是在同她开玩笑。
只是在那之后的第二天,朝中就发生了件让所有人后脖颈发凉的事。
沈宁折又被拔擢了。
第一回他自从七品,到正五品,又在几个月后被贬成末流。
才过了几天,在他尝尽苦楚后,就又迎来了第二回升迁。
从末流,直接升到了正四品。
和之前的朝野上下议论纷纷不同,这次大家都出奇得安静。
包括薛道这种自以为可以猜透元德帝心思的聪明人,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再上朝,唯有更加小心翼翼。
他们这位皇帝陛下,是真的不好惹……
轻而易举地就敲打了所有人。
于沈宁折而言,从地狱到天堂,都在帝王一念之间。
于薛道这些人而言……皇帝好像在对他们这些人说,永远不要自以为能揣度圣意。
就这样,满朝文武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包括所谓的功臣们。
唯恐有一天“狡兔死走狗烹”真地落到自己头上。
也终于明白史书上为什么有些人偏爱养寇自重。
苏家倒了,世家败了,他们的利用价值也跟着大打折扣。
可这大魏朝堂,再也不会有另一个“苏国公”能制衡皇权。
大臣们冷汗涔涔地从大殿出来,看着深深宫闱,望着宫门口,仿佛苏国公就站在那笑话他们。
笑他们异想天开想成为他,笑他们以为他死了就有好日子过。
前朝如此,后宫自然也受到了影响。
阿朝能明显感觉到碧桃等人对皇帝更加畏惧。
可以说,除了刘大总管一切如旧,其他人……哪怕是常年在勤政殿伺候的,态度都更加恭谨。
所以即便皇帝没有想要敲打自家小娘子的意思,阿朝原本松下来的弦又重新绷了起来。
压根就没有因为皇帝起复沈宁折就自我膨胀。
又或者觉得皇帝真地被自己迷昏了头。
这会儿阿朝还能不明白吗?
无论是贬是升,皇帝都有别的考量,而不是因为她。
莫名的,宸妃娘娘的后脖颈也有了一丝凉意。
阿朝当然不担心现在。
可几十年……她和皇帝,还有小宝和皇帝……或许都还有几十年。
她不能保证自己永远被偏爱。
也不能保证她和小宝永远都不犯错。
万一……
阿朝想都不敢想,万一小宝长大后不听话,皇帝会把这些招数用在小宝身上。
史书上不是有许多例子吗?
许多年轻时英明神武的帝王,到老了都会性情大变。
任凭皇帝陛下在外头如何威风,也想不到此时此刻朝自己撒娇的小娘子,从来都没放弃过提防他。
宸妃娘娘也还没意识到。
早在三皇子出生的那一瞬,她要想自己的小宝一生平安喜乐,不由他人掌握生死,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就是一开始,苏家预备她走的那条路。
喜欢朕心爱的傻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