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胆大包天
七月初一日,
朔日大朝会,在京文武九品以上职事官,皆至东宫显德殿参朝。
司空裴寂今日亦上朝。
朝仪后,
裴寂出列,
“臣裴寂有事稟奏,
昨日臣入宫拜见陛下,陛下手写詔书赐臣,詔曰朕当加尊號为太上皇!”
此言一出,
显德殿中安静。
距那场宫变才二十余日,秦王立为太子也才半个多月,
101看书101.全手打无错站
现在,
深宫中的皇帝就要退位为太上皇了。
对这殿中许多官员们来说,有点太过震撼了,一时都反应不过来。
更让人有些意外的,是这话居然是裴寂来宣布的。
这位已经致仕的裴司空今日出现在早朝上,已经够让人意外了,没想到却是来传达皇帝的这道手詔:
皇太子李世民高坐於御座,
目光缓缓在殿中群臣中扫过,
最核心的班底已经定下了三日后登基,但今日大朝会上,还是要走一遍流程。
李世民起身,
“先前建成、元吉谋逆作乱,孤率八百侍卫勤王护驾,平定逆乱,陛下受到惊嚇,更是对建成元吉失望备受打击,没想到就此一不振,”
“孤临危受命,监国摄政,
如今也才短短半月不到。”
李世民嘆气,“请裴司空转告陛下,让他安心在宫中休养,朝廷庶政孤会处置,然后奏闻,
陛下才五十多岁,春秋正盛,待龙体好转,大唐仍要由陛下统御。”
李世民拒绝接大位,
有人惊讶,
然后马上醒悟过来,
这是要按惯例,三辞方受。
果然,
司空兼侍中李逸站了出来。
带头劝进。
可太子仍然坚辞。
早朝结束后,
李逸奏请开廷议。
隋朝以来,廷议与百官朝议和宰相堂议不同,廷议只有三省宰相、宗室亲王、左右卫大將军、
雍州牧、御史大夫、六部尚书等重臣可以参与。
廷议上,
李逸再次带头劝进,太子仍然拒绝。
午后,
政事堂又举行堂议,
太子也来到政事堂听习政务。
今日堂议,李逸轮值政事笔主持会议,仍还是劝太子登基。
李世民也是按愤例,坚持三辞,
最后才终於同意,
於是中书擬詔,
詔告天下,
三日后,
武德天子退位,加尊號太上皇,传位於监国太子李世民,登基继位。
堂议结束,
六位宰相神色各异,
李逸、房玄龄、高士廉和宇文士及这四位宰相,那是太子的人,自然是满脸高兴。
萧璃和封德彝两位旧宰相,则明显脸色有些复杂,
太子这么快就要登基称帝,
一朝天子一朝臣,也许他们就要跟裴寂、杨恭仁、陈叔达一样被踢出政事堂了。
中书舍人刘世彻进来,
“诸位相公,有一道急报从益州刚送到,八百里加急的。”
李逸都要下班了,
“是何急事”
萧璃问,“莫不是西羌叛乱寇边,还是党项羌或吐谷浑进犯”
刘世彻却把急报递给了李逸,
萧璃愣了下,
他本以为会先给他的。
李逸接过,打开迅速看了一眼,有点意外。
“是益州大都督竇轨奏报,”
倒不是蛮夷叛乱,也不是吐谷浑犯边,而是竇轨杀了韦云起和郭行方二人。
“他称韦云起和郭行方是废太子党羽,意图谋反,因此將他们斩杀了。”
“什么
萧璃大惊,“太子不是早就传詔四方,罪止建成、元吉,余者不究吗,竇轨怎么能乱杀人”
李逸为韦云起有点可惜。
那是位儒將,出身京兆韦氏彭城公房,师从大儒王颇,开皇年间,考中明经科出仕。
大业初年,他迁六品通事謁者,逢契丹入寇营州,詔令韦云起出使突厥,令突出兵协同討契丹。韦云起任务只是出使传詔,可这位文臣,到了突厥却向启民可汗直接借兵两万,
亲自指挥这两万骑,对外诈称是借道前往柳城和高句丽人交易,悄然行军至契丹营地五十里地,突然发起进攻,大破契丹,俘获其男女四万余口。
这场行动,可谓是相当了得。
一个六品的文官,只身一人,借兵两万,大破契丹,俘获四万余。
他靠的不仅是大隋的威名,
也还有他的指挥能力,他把那那两万突兵分为二十营,四道並进,每营相隔一里,不得交杂,闻鼓而行,闻角而止,突厥有酋长违犯他军令,
直接斩杀,
提著脑袋传首诸营,把一眾突厥首领都震的服服贴贴。
又能用突厥借道契丹去柳城和高句丽人交易之计,麻痹契丹,得以接近敌营大破。
这既有胆识也更有谋略。
就是这样一个猛人,
在李渊入长安称帝后,於长乐宫謁见,被授以司农卿之职。武德初,还曾统领过州涇州等地防务,
被杀前是益州道行台兵部尚书、遂州都督。
益州行台罢撤后,他是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兼遂州都督,而行台左僕射竇轨,与韦云起向来不和,一直对朝廷奏称獠人叛乱,要发兵严厉镇守,可韦云起和行台民部尚书郭行方就一直反对,
这三人是水火不容。
不断上书朝廷,互相攻击。
六月初四日事变后,朝廷消息传到了益州。
韦云起的堂弟韦庆俭、韦庆嗣之前都是东宫任职,算是太子党人。
竇轨把韦云起和郭行方二人召到益州,称建成、元吉谋逆作乱,益州大都督府从此受秦王节制韦云起不肯相信,想要查看詔书,
竇轨就说他是废太子党羽,如今又不奉詔,反意已显,於是摔杯为號,顿时亲兵涌入,擒下韦云起和郭行方二人,
这大都督府的长史、司马,也各还兼任一个都督之职,
也是堂堂三品大员,
结果就这样被竇轨咔掉了。
事情就是这么一个事情,
益州大都督、赞国公竇轨,杀了自己的长史韦云起和司马郭行方。
事后,还顺便又杀了韦、郭二人的一些族人。
包括流放鄢州,得到赦令后,高兴的返回长安,半路途经益州,来拜访下同族的韦云起,
结果正好撞到竇轨刀上,
竇轨正以韦郭谋反余党罪名,搜捕他们的族人呢,韦挺一头撞上来,於是竇轨把他也杀了。
“这个竇轨,简直是胆大包天!”萧璃骂道。
竇轨这人,带兵是有些本事的,但也確实很凶狠,他带兵打稽胡时,被伏击,部眾败却,竇轨一口气连杀十四名部將,火速提拔小校代替,重新作战,亲自率骑兵在后面督战,硬是扭转战局,
反败为胜。
他作战,手下作战有畏敌者,立即斩首,將士虽犯小过,也要鞭打的流血满地。
他初入蜀中任职,带外甥在身边为心腹,可就因他要外出,外甥没能按时前来,便被他斩首示眾。
他曾不许家奴外出,结果自己派家奴出外取东西,等家奴回来,他却说家奴不守他的命令,將他处死,监刑官觉得这样不合理,竇轨把监刑官一起斩了。
行台郎中赵弘安,那是当今名士,结果竇轨瞧他不顺眼,动不动就抽他鞭子,有事没事抽赵弘安,一年被抽了几百鞭。
可这样一个酷吏,
却在蜀中一直做著最高军政长官,
说到底,还是蜀地偏远,改朝换代之际,不好治理,此前皇帝女婿段纶镇守蜀中,就控制不住局面,
只好用竇轨这个酷吏,
他动不动就带兵征討镇压那些不听话的獠人,甚至是对地方官吏鞭打,效果还是不错的。
只是谁也没想到,
他胆子这么大,
连两个三品的大员,都直接给砍了。
还扣人家一顶谋反罪名。
“这个竇轨,不能再让他留在蜀中了,必须得召回朝中问罪!”萧璃怒道,他跟韦家关係不错韦云起的叔父韦澄,武德初任国子祭酒,跟萧璃还是亲戚。
李逸觉得韦云起死的有些可惜,但韦挺杀的好,省的他回京来噁心自己。
“左僕射,
竇轨此事处置的確实有问题,
但是,
太子马上就要登基了,
现在最重要的是地方稳定,
眼下益州大都督府的长史和司马都死了,蜀地六都督,没了两个。
这个时候,再马上把大都督竇轨调回来,那益州大都督府岂不是要乱套
等皇甫无逸抵达益州接任大都督府长史,把事情前因后果都调查清楚再说。”
竇轨有错,
但稳定压倒一切,
不能影响到新皇登基。
“我看,还是先商议一下,由谁补任益州大都督府司马,以及遂州、会州两都督之职的空缺。”
益州道行台,原来统领六都督府,
现在撤行台,改设益州大都督府,做为天下五大都督府之一,都督西南地区,是十分重要的。
巴蜀之地可乱不得。
竇轨这几年在蜀地確实有点残暴,但他嘎嘎乱杀,也確实震住了獠人。
新皇登基,
稳定压倒一切。
等一切稳定之后,再慢慢调整也不迟。
萧璃很不满意李逸这种处置,
可房玄龄、高士廉、宇文士及都是立马支持了李逸,
封德彝看了看,也出声赞同先不处理竇轨。
如此一来,
政事堂六个宰相,五比一。
萧璃反对也没用。
“把此合议结果,奏报天子吧!”李逸结束了此事的商议。
七月初一日,
朔日大朝会,在京文武九品以上职事官,皆至东宫显德殿参朝。
司空裴寂今日亦上朝。
朝仪后,
裴寂出列,
“臣裴寂有事稟奏,
昨日臣入宫拜见陛下,陛下手写詔书赐臣,詔曰朕当加尊號为太上皇!”
此言一出,
显德殿中安静。
距那场宫变才二十余日,秦王立为太子也才半个多月,
101看书101.全手打无错站
现在,
深宫中的皇帝就要退位为太上皇了。
对这殿中许多官员们来说,有点太过震撼了,一时都反应不过来。
更让人有些意外的,是这话居然是裴寂来宣布的。
这位已经致仕的裴司空今日出现在早朝上,已经够让人意外了,没想到却是来传达皇帝的这道手詔:
皇太子李世民高坐於御座,
目光缓缓在殿中群臣中扫过,
最核心的班底已经定下了三日后登基,但今日大朝会上,还是要走一遍流程。
李世民起身,
“先前建成、元吉谋逆作乱,孤率八百侍卫勤王护驾,平定逆乱,陛下受到惊嚇,更是对建成元吉失望备受打击,没想到就此一不振,”
“孤临危受命,监国摄政,
如今也才短短半月不到。”
李世民嘆气,“请裴司空转告陛下,让他安心在宫中休养,朝廷庶政孤会处置,然后奏闻,
陛下才五十多岁,春秋正盛,待龙体好转,大唐仍要由陛下统御。”
李世民拒绝接大位,
有人惊讶,
然后马上醒悟过来,
这是要按惯例,三辞方受。
果然,
司空兼侍中李逸站了出来。
带头劝进。
可太子仍然坚辞。
早朝结束后,
李逸奏请开廷议。
隋朝以来,廷议与百官朝议和宰相堂议不同,廷议只有三省宰相、宗室亲王、左右卫大將军、
雍州牧、御史大夫、六部尚书等重臣可以参与。
廷议上,
李逸再次带头劝进,太子仍然拒绝。
午后,
政事堂又举行堂议,
太子也来到政事堂听习政务。
今日堂议,李逸轮值政事笔主持会议,仍还是劝太子登基。
李世民也是按愤例,坚持三辞,
最后才终於同意,
於是中书擬詔,
詔告天下,
三日后,
武德天子退位,加尊號太上皇,传位於监国太子李世民,登基继位。
堂议结束,
六位宰相神色各异,
李逸、房玄龄、高士廉和宇文士及这四位宰相,那是太子的人,自然是满脸高兴。
萧璃和封德彝两位旧宰相,则明显脸色有些复杂,
太子这么快就要登基称帝,
一朝天子一朝臣,也许他们就要跟裴寂、杨恭仁、陈叔达一样被踢出政事堂了。
中书舍人刘世彻进来,
“诸位相公,有一道急报从益州刚送到,八百里加急的。”
李逸都要下班了,
“是何急事”
萧璃问,“莫不是西羌叛乱寇边,还是党项羌或吐谷浑进犯”
刘世彻却把急报递给了李逸,
萧璃愣了下,
他本以为会先给他的。
李逸接过,打开迅速看了一眼,有点意外。
“是益州大都督竇轨奏报,”
倒不是蛮夷叛乱,也不是吐谷浑犯边,而是竇轨杀了韦云起和郭行方二人。
“他称韦云起和郭行方是废太子党羽,意图谋反,因此將他们斩杀了。”
“什么
萧璃大惊,“太子不是早就传詔四方,罪止建成、元吉,余者不究吗,竇轨怎么能乱杀人”
李逸为韦云起有点可惜。
那是位儒將,出身京兆韦氏彭城公房,师从大儒王颇,开皇年间,考中明经科出仕。
大业初年,他迁六品通事謁者,逢契丹入寇营州,詔令韦云起出使突厥,令突出兵协同討契丹。韦云起任务只是出使传詔,可这位文臣,到了突厥却向启民可汗直接借兵两万,
亲自指挥这两万骑,对外诈称是借道前往柳城和高句丽人交易,悄然行军至契丹营地五十里地,突然发起进攻,大破契丹,俘获其男女四万余口。
这场行动,可谓是相当了得。
一个六品的文官,只身一人,借兵两万,大破契丹,俘获四万余。
他靠的不仅是大隋的威名,
也还有他的指挥能力,他把那那两万突兵分为二十营,四道並进,每营相隔一里,不得交杂,闻鼓而行,闻角而止,突厥有酋长违犯他军令,
直接斩杀,
提著脑袋传首诸营,把一眾突厥首领都震的服服贴贴。
又能用突厥借道契丹去柳城和高句丽人交易之计,麻痹契丹,得以接近敌营大破。
这既有胆识也更有谋略。
就是这样一个猛人,
在李渊入长安称帝后,於长乐宫謁见,被授以司农卿之职。武德初,还曾统领过州涇州等地防务,
被杀前是益州道行台兵部尚书、遂州都督。
益州行台罢撤后,他是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兼遂州都督,而行台左僕射竇轨,与韦云起向来不和,一直对朝廷奏称獠人叛乱,要发兵严厉镇守,可韦云起和行台民部尚书郭行方就一直反对,
这三人是水火不容。
不断上书朝廷,互相攻击。
六月初四日事变后,朝廷消息传到了益州。
韦云起的堂弟韦庆俭、韦庆嗣之前都是东宫任职,算是太子党人。
竇轨把韦云起和郭行方二人召到益州,称建成、元吉谋逆作乱,益州大都督府从此受秦王节制韦云起不肯相信,想要查看詔书,
竇轨就说他是废太子党羽,如今又不奉詔,反意已显,於是摔杯为號,顿时亲兵涌入,擒下韦云起和郭行方二人,
这大都督府的长史、司马,也各还兼任一个都督之职,
也是堂堂三品大员,
结果就这样被竇轨咔掉了。
事情就是这么一个事情,
益州大都督、赞国公竇轨,杀了自己的长史韦云起和司马郭行方。
事后,还顺便又杀了韦、郭二人的一些族人。
包括流放鄢州,得到赦令后,高兴的返回长安,半路途经益州,来拜访下同族的韦云起,
结果正好撞到竇轨刀上,
竇轨正以韦郭谋反余党罪名,搜捕他们的族人呢,韦挺一头撞上来,於是竇轨把他也杀了。
“这个竇轨,简直是胆大包天!”萧璃骂道。
竇轨这人,带兵是有些本事的,但也確实很凶狠,他带兵打稽胡时,被伏击,部眾败却,竇轨一口气连杀十四名部將,火速提拔小校代替,重新作战,亲自率骑兵在后面督战,硬是扭转战局,
反败为胜。
他作战,手下作战有畏敌者,立即斩首,將士虽犯小过,也要鞭打的流血满地。
他初入蜀中任职,带外甥在身边为心腹,可就因他要外出,外甥没能按时前来,便被他斩首示眾。
他曾不许家奴外出,结果自己派家奴出外取东西,等家奴回来,他却说家奴不守他的命令,將他处死,监刑官觉得这样不合理,竇轨把监刑官一起斩了。
行台郎中赵弘安,那是当今名士,结果竇轨瞧他不顺眼,动不动就抽他鞭子,有事没事抽赵弘安,一年被抽了几百鞭。
可这样一个酷吏,
却在蜀中一直做著最高军政长官,
说到底,还是蜀地偏远,改朝换代之际,不好治理,此前皇帝女婿段纶镇守蜀中,就控制不住局面,
只好用竇轨这个酷吏,
他动不动就带兵征討镇压那些不听话的獠人,甚至是对地方官吏鞭打,效果还是不错的。
只是谁也没想到,
他胆子这么大,
连两个三品的大员,都直接给砍了。
还扣人家一顶谋反罪名。
“这个竇轨,不能再让他留在蜀中了,必须得召回朝中问罪!”萧璃怒道,他跟韦家关係不错韦云起的叔父韦澄,武德初任国子祭酒,跟萧璃还是亲戚。
李逸觉得韦云起死的有些可惜,但韦挺杀的好,省的他回京来噁心自己。
“左僕射,
竇轨此事处置的確实有问题,
但是,
太子马上就要登基了,
现在最重要的是地方稳定,
眼下益州大都督府的长史和司马都死了,蜀地六都督,没了两个。
这个时候,再马上把大都督竇轨调回来,那益州大都督府岂不是要乱套
等皇甫无逸抵达益州接任大都督府长史,把事情前因后果都调查清楚再说。”
竇轨有错,
但稳定压倒一切,
不能影响到新皇登基。
“我看,还是先商议一下,由谁补任益州大都督府司马,以及遂州、会州两都督之职的空缺。”
益州道行台,原来统领六都督府,
现在撤行台,改设益州大都督府,做为天下五大都督府之一,都督西南地区,是十分重要的。
巴蜀之地可乱不得。
竇轨这几年在蜀地確实有点残暴,但他嘎嘎乱杀,也確实震住了獠人。
新皇登基,
稳定压倒一切。
等一切稳定之后,再慢慢调整也不迟。
萧璃很不满意李逸这种处置,
可房玄龄、高士廉、宇文士及都是立马支持了李逸,
封德彝看了看,也出声赞同先不处理竇轨。
如此一来,
政事堂六个宰相,五比一。
萧璃反对也没用。
“把此合议结果,奏报天子吧!”李逸结束了此事的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