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可先斩后奏-《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654章 可先斩后奏

  天色已晚,

  李渊还在海池蓬莱岛上神伤。

  “陛下,”

  张婕妤、尹德妃带着宫人寻到岛上。

  李渊忙在夜色下以袖拭泪。

  “陛下,这么晚了怎么还没回宫”

  李渊强作笑颜,“刚才来这岛上转转,微风徐徐,便在这打了个盹,不想一下子睡了许久,竟然已经天这么黑了。”

  “陛下还没用膳,肯定饿了吧,我们带了饭菜来,还都是热的。”

  几个食盒摆上来,打开,四冷四热还有糕点、主食、羹汤,也很是丰盛。

  李渊笑着道:“肚子还真饿了,那就在这岛上吹着湖风用餐吧。”

  宫人们挂起灯笼,围起帷幕,焚香,插。

  李渊拿起象牙筷子,倒是胃口不错。

  “啊,在这里用餐倒是挺不错,吃饱了。”

  张婕妤看着还剩下许多的菜,一边拿出毛巾给皇帝擦嘴擦手,一边似漫不经心的道:“臣妾听说太子这几天就在临湖殿住,”

  “嗯。”李渊不想多说。

  尹德妃道,“太子毕竟是一国储君,杨文干虽曾是东宫侍卫,可如今叛逆,也不能牵怒于太子。”

  “是啊,太子为人宽厚,陛下还是要多体谅。”

  两宠妃你一言我一语的,

  “酆王元亨、周王元方年幼,将来还得依靠这位长兄呢,陛下莫太过苛责太子了。”

  李渊吹着晚风,

  两位年轻的宠妃一个搂着他左胳膊,一个搂着他右胳膊,摇来晃去,轻声软语的,

  “太子就有这么好”

  “我们只是妇人,不懂外面的军国大事,但太子对元亨元方这两幼弟,可是极好的,对我二人,也很来礼貌有加。

  对陛下,更是向来仁孝,这样的太子当然好了。”

  “二郎呢”李渊问。

  “秦王啊,都说打仗了得,带兵有方,爱兵如子呢。可是对我们就不客气了,之前平洛阳时,我们奉旨去洛阳,拿陛下敕旨,要一些田地给父兄,

  可秦王却根本不理会,连他手下的李神通、长孙顺德等人,也都只认秦王教而不认圣人诏敕。

  元芳元亨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但秦王什么时候把他们当自己亲兄弟啊。

  秦王连同父同母的齐王都容不下,又眼岂的下元亨元方。

  对我们两个,就更是不放在眼中,若是将来陛下百年之后,我们这孤儿寡母的,可就更要受秦王欺负了。”

  李渊安慰道,“放心吧,不会的。”

  “陛下在的时候,秦王都对我们母子不闻不问,何况将来陛下百年之后呢”张婕妤道。

  晚上,

  张婕妤侍寝,使劲十八般功夫,把李渊服侍的浑身舒畅,趁机吹了不少枕边风。

  次日早朝过后,

  李渊召诸相议事,封德彝察颜观色,见皇帝心意有所变动,于是也见风使舵,为太子说了些好话。

  并顺势将罪责都推到了东宫官员头上,

  “东宫太子中允王珪、太子左卫副率薛万彻、太子舍人徐师谟、太子詹事主簿赵弘智、典膳丞任粲等身为东宫官,未能劝导太子,致使其兄弟失和,皆有罪。”

  李渊也把兄弟不睦的责任都怪罪到他们头上。

  先前清理了齐王府,这次自然也得清理一次东宫。

  封德彝所说的王珪等五人,全部流放嶲州。

  皇帝也传旨,让太子重返东宫,好好反省。

  端午节次日,

  李世民率军出京,讨伐杨文干叛乱。

  皇帝亲自到郊外送行,

  这次,皇帝只是提醒秦王要提防泾州李艺,却没再提平定叛乱后立李世民为太子之事。

  李世民也没在意,

  如今早就心坚如铁了,皇帝的鬼话已经哄骗不了他了。

  “如果李艺有任何异动,你可先斩后奏!”李渊拍着李世民的胳膊道,“自己亲儿子再出格,李渊也还要忍一忍,可对李艺这样原来的割据者,李渊是最没容忍度的。

  借着这次杨文干事件,

  李渊要把燕王李艺的兵权彻底剥夺,召回长安闲置,他要是敢有任何犹豫,就让秦王顺手把他诛灭。

  赐国姓的燕郡王,终究不是皇族李家人。

  这些隋末的割据者,李渊一个都不相信。

  派秦王挂帅出征,本就不是冲着杨文干去的,有钱九陇就能对付杨文干了。

  李渊是奔着李艺去的,还有长乐王李幼良,都要借此次机会,把他们换下来。

  夏日炎炎,

  宁州,

  百家堡,

  右监门卫大将军钱九陇、吏部侍郎杨师道,兵临城下。

  城堡中的气氛很紧张。

  庆州的将士们是听从都督杨文干和司农卿宇文颖的,是奉诏起兵进京勤王,要讨平谋逆的秦王的。

  可是现在,

  朝廷的兵马却来讨伐他们。

  一个是右监门卫大将军,一个是吏部侍郎还是皇帝女婿。

  而钱九陇,大家都知道他以前是皇帝的家奴。

  这是皇帝心腹。

  庆州将士们迷茫了,

  那他们是谁

  他们是起兵勤王讨逆的,怎么现在他们成了那个被讨的逆贼

  一众将领校尉们齐齐围住了杨文干。

  “都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杨文干看到朝廷兵马那么快就来了,内心也很慌,却还是强装镇定,“这些人定是已经投靠了秦王,一起谋逆造反了!”

  可这个话,

  已经没有多少人信了。

  杨文干要率兵出城对战钱九陇等,

  可众将士都不肯从。

  一众庆州军将虽还没哗变,可杨文干已经号令不动了。

  如此集体沉默三天后。

  秦王李世民率军抵达。

  杨文干一直宣称的泾州都督燕王李艺、凉州都督长乐王李幼良他们没率军南下勤王会师,

  反而是等来了那位他们要去讨伐的谋反秦王。

  随秦王来的,还有朝廷新授的检校泾州都督的右卫大将军张瑾,这位是皇帝在前朝时的同僚好友。

  以及检校凉州都督的中书侍郎宇文士及,那是皇帝的姨表弟,也是皇帝后宫宇文昭仪的兄长。

  殿中少监陈福,

  策马来到百家堡下,

  自报家门,

  亮出诏书。

  陈福嗓门很大,站在城下当众大声宣读诏书。

  杨文干起兵叛乱,秦王奉诏讨伐。

  “那是伪诏,谋反做乱的是秦王,放箭,射杀那敢假传诏令者!”杨文干怒吼。

  可是城头上,

  他左右的将领全都沉默着。

  李世民策马来到城下一箭之地,摘下头盔。

  “我是秦王李世民,

  杨文干矫诏谋反,罪在不赦,其余人若是被欺骗、胁迫而从乱者,只要反正,皆可从轻发落。

  有擒杨文干、或首开城门归降者,另有赏赐!”

  李世民话音刚落,

  城头上杨文干左右的庆州将校们,已经全都目光如狼的盯住了杨文干。

  “你们不要被逆贼蒙骗,

  我们是奉天子秘诏进京勤王的!”

  他话音还未落下,

  已经有一名车骑将军直接拔刀。

  呛啷一声,横刀出鞘。

  这声音,也立即激发了其余诸将的动作,

  纷纷拔刀,

  杨文干大声喝斥,“你们要造反吗”

  “是你在造反,”

  一名校尉直接扑了上来,杨文干伸手拔刀,结果身后伸手一只手死死的按住了他的手,不让他拔刀。

  杨文干的亲兵在犹豫,

  场面一度很混乱,

  说时迟那时快,杨文干的刀终究没拔出来,他的亲兵也还在犹豫,

  已经有一把横刀,刺进了杨文干腰腹。

  接着斜刺里又是一把刀刺过来。

  一刀两刀,

  三刀,四刀,

  杨文干被捅了不知道多少刀,鲜血横流,他无力的倒下,目光最后在人群中寻找着,

  落在了宇文颖身上。

  司农卿宇文颖一直在发愣,

  自从三天前钱九陇他们出现后,他就知道事情失败,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

  他不知道为何泾州的李艺没出兵会师,

  但他知道,他和杨文干彻底完了。

  现在,

  看到李世民出现在城下,

  看着那夏日烈阳下,那旌旗猎猎,他知道自己下场只会是跟儿子阿宝一个样,

  甚至比阿宝还惨,阿宝还只是被秘密杀死在流放的半路驿站里,对外只说是病死。

  而他,必然是要被定罪的,是谋反叛乱者,不仅难逃一死,还要牵连家族。

  看着倒在血泊中的杨文干,

  宇文颖一脸麻木。

  直到,一把刀明晃晃的刺过来,他甚至没有去闪避。

  宇文颖倒下了,

  百家堡的大门,轰然被打开。

  一万多庆州将士,

  高举着杨文干和宇文颖的首级,

  向秦王请降。

  没有费一兵一卒,

  叛乱平定。

  宁州、庆州,也全都收复。

  燕王李艺,率十余骑赶到庆州城拜见秦王,向张瑾移交了泾州都督的印信。

  “燕郡王早不来晚不来,偏偏杨文干一死,宁庆平定,燕郡王就来了。”

  随军的长孙无忌对这个太子党没有半点好感,直接出言嘲讽。

  李艺问,“不知长安可还好”

  长孙无忌又道:“你是想问太子可还安好吧”

  李艺确实是想问这个,他在泾州,与长安毕竟隔着几百里远,消息也没那么通畅。

  听闻庆州都督杨文干举兵,他也是吓了一跳。

  特别是听到杨文干是打着奉天子诏,举兵进京勤王,讨伐谋反的秦王李世民,清君侧的旗号时,

  李艺暗暗兴奋的同时,又有些怀疑。

  这么大的事,他这个太子党怎么一点消息没收到。

  这些天,他就在泾州城等着,按兵不动。

  而现在结果,他也算逃过一劫。

  可如果太子被废,他处境也会很麻烦。

  李世民拉着李艺的手坐一起,“虽然朝廷先前已召郡王入京任职,可遇到这种地方突然叛乱,

  郡王留守泾州,稳定一方,也是有功无过的。”

  “长安城,一切如常,十分安定,燕郡王勿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