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起兵勤王救太子-《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650章 起兵勤王救太子

  “你是不是想趁朕带著秦王去华阴金城宫避暑,便要召庆州都督杨文干率兵入京,里应外合夺取长安,谋朝篡位”

  “和你一起谋逆的还有谁四郎元吉燕王李艺政事堂诸相里,有谁是你的同党”

  “你在长安城里,除了那两千长林兵,以及被逐出的三百幽州突骑,还暗藏了多少兵马”

  巨大的太极殿中,

  只有天家父子二人,

  阴雨天,

  殿中显得昏暗,

  空气中浮动著让人室息的味道,

  建成跪伏殿中,在父亲一声声喝斥指责声中,已经是嚇的魂飞魄散,面色惨白如纸,浑身不可控制的抖动,如筛糠一般。

  他张嘴,

  却发不出声音来,

  “你说!”李渊看著儿子的模样,越发的失望和愤怒,忍不住指著建成咆哮。

  “儿臣,儿臣不敢,儿臣没有。”

  “人证物证俱在,你还敢欺君罔上!”

  “三百套鎧甲,私运给庆州杨文干,现在被人揭发,你说没有”

  “这三百套鎧甲从何而来,你说!”

  李建成来时並不知道东窗事发,现在也没法找人商量对策,面对皇帝的喝问,

  他脑中迅速的转了几圈。

  死不承认,明显不行。

  可承认,又承担不起后果。

  面对勃然大怒的皇帝,建成最终咬著牙道:“陛下,儿臣不敢欺君,秦王凯旋,功高震主。

  他的夺储之心,路人皆知。

  儿臣因一时害怕,才听信属下之言,从涇州燕王处,选调了三百边军回京,准备让他们加强东宫宿卫,以防万一。”

  “此事是儿臣处置不当,未能先向陛下稟奏清楚,儿臣原本是要稟奏陛下的,可谁知出了秦王中毒之事,儿臣一时犹豫,

  待陛下把那三百边军流放岭南,

  儿臣因害怕陛下降罪,因此想把这三百人的鎧甲悄悄运走,不敢运回涇州,便想著先送到庆州。

  庆州都督杨文干是儿臣亲卫出身,且庆州去年遭受突厥两次入侵,兵马、器械都损失不少建成跪在殿中,声泪俱下,大声懺悔。

  十分坦诚。

  交待了从涇州私调三百边军进京的事,也交待了那三百套鎧甲私运去庆州的事,

  甚至两千长林兵,都是从各处边镇挑选的精锐,先调入东宫六率军府,再入京宿卫东宫,驻於左右长林门等全都如实交待。

  这一切,

  都只是为自保。

  是秦王功业日隆,对储君之位虎视耽耽,他无奈之下的自保手段。

  “陛下,儿臣是太子,怎么可能会谋反。”

  李渊嘆气。

  那怒火也消了不少。

  其实李渊又何曾不知道,建成招募四方驍驻守东宫长林门,还是从李艺那调三百幽州突骑进京,都不是衝著他来的。

  建成头重重碰到地板上,

  “陛下,儿臣不爭了。

  儿臣愿意把太子之位让给秦王,秦王功高::”

  李渊弯腰扶起太子,

  “说什么混帐话,自古立嫡以长不以贤,这太子之位岂是能爭来爭去的

  再说,二郎虽有不小军功,可你辅佐朝政同样有功。

  马上打天下,但不可马上治天下。

  如今天下一统,又击败了突厥,国家正是要大治之时,需要的是偃武修文:

  李渊为儿子整理衣襟,他看著太子,“你是太子,行事要堂堂正正,私调兵马,暗送鎧甲,这些事情岂是能做的,何况还都被人告发,

  就算朕相信你不是要谋反,可也要落个识人不明,用人不善、御下无方的评价。”

  太子身份敏感,私自结交边將,而且还偷运鎧甲,数量还不少,这是严重越界的行为,哪怕李渊相信太子不是要造反,但这事仍很严重。

  不过因为有李世民的存在,反倒是让李渊没有急於要严惩太子。

  建成的行为暴露,形同谋反,但並非谋反。

  李渊也相信他这都是在防秦王,是大郎二郎在爭储。

  让李渊態度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是建成能够主动坦白。

  他的坦白、认错,甚至是主动请辞太子,都让李渊不再追责太子。

  太子刚才有句话说的对,秦王凯旋,已是功高震主。

  李渊都已经感受到了秦王的威胁,

  太子是皇权的最后一面盾牌。

  李渊现在也很头痛,心里有那么一丝丝想立秦王为太子,觉得秦王更有能力,

  但却又始终过不去自己那道关卡,总觉得废立立幼是取乱之道,尤其是有隋朝杨广夺嫡后的前车之鑑,李渊不敢轻易废立。

  “你是嫡长子,你这太子之位是朕册封的,谁也抢不走。”

  “你也不用担心二郎,等过两月,朕让二郎分封建藩,派官吏工匠去他封地营建王城王宫,明年便出京之国就藩。”

  先斥再抚最后李渊叫来殿中少监陈福,让他带太子去承乾殿暂住。

  “这几天你就先在承乾殿看看书,暂时不要回东宫了,朕要替你好好整顿一下东宫。”

  把太子打发走,

  李渊独立殿中许久。

  心里对太子有太多的失望。

  门下省,堂后院。

  朱尔焕一直在不停的步绕圈,好像是只被圈太久的狗一样。

  洪奕却是坐在那里淡定的看书。

  “洪队头,你就一点不担忧吗”

  “尔朱將军,淡定。”

  尔朱焕哪里淡定的了,几百里急驰回京,举报太子与杨文庆要举兵谋反,

  他偏偏还是东宫郎將,又是太子妾侍的兄长。

  洪奕安静的看书,

  接到常何给他的任务,他就已经將生死置之度外了,常何给了他一笔安家费,还请名医为他母亲治病,又给换了个宽的宅院,还在郊外置办了一百亩地。

  这些足够买他一条命了。

  况且,

  也不一定就要送命。

  搏一搏,也许还能搏出个功名。

  富贵险中求嘛。

  洪奕早想明白了,此次不论成败,他也无后顾之忧。

  这么久,没有结果,也许就是好结果。

  司农卿宇文颖接了旨意后,把自己关在书房许久。

  “阿宝啊,”

  齐王府护军宇文宝,正是他的儿子。

  可现在,儿子被皇帝流放,刚出长安,才过了几驛,就被驛卒绞死了。

  是自己害了儿子。

  自己与齐王交好,才会安排儿子阿宝进了齐王府,一路做到了护军。结果,最终却因为齐王谋害秦王,而落的被绞死於流放路上的悲惨结局。

  “我宇文颖绝后了。”

  宇文颖咬牙切齿,他们宇文家族可是关陇名门,修建了隋大兴、洛阳两座都城的,正是他的叔父宇文愷。

  他父亲是隋朝许国公宇文善,他以门荫入仕,大业年间官至司农少卿。

  后来隨李密归唐,从小小农圃监做起,靠著结交齐王,才能够一路升迁,如今官至司农卿、封化政郡公。

  可是儿子阿宝死了。

  经歷了隋乱,他的儿子死的就剩下阿宝一个,现在阿宝也没了。

  白髮人送黑髮人。

  为儿子悲伤许久,

  宇文颖收拾行李,带著家丁出长安。

  西渭桥,

  有人拦住了宇文颖一行去路。

  “化政公,我家阿郎请去喝杯茶。”

  “你家主人是谁”

  “雷泽公。”

  听到是雷泽公常何的名字,宇文颖有些意外,但还是下马来到了路边一座茶铺。

  常何今日休沐,一身常服。

  “化政公,这是要去庆州”

  “常公怎么知晓”

  常何给他倒茶,“武德三年,我与化政公也一起统兵扫平夏县,相处也还算不错。”

  宇文颖看著常何。

  “如今我效力太子,而化政公与齐王交好,我们也算是一条路上的人。”常何道。

  “常將军有话不妨直说。”

  “好,”常何招手隨从,让他们在外警戒。

  他压低几分声音,“化政公可知陛下为何派你去召杨文庆入京面圣”

  宇文颖沉默。

  常何继续道:“化政公可知,如今齐王被幽禁武德殿后院,而太子今日被陛下突然召入宫中,

  然后就被软禁在承乾殿了吗

  有人告发太子私运鎧甲给庆州都督杨文干,意图举兵谋反。

  杨文干被召入京,必死无疑。”

  “杨文干一进京,太子和齐王也危矣。

  如今,唯有拼死一搏,化政公赶到庆州后,还请將朝中情况如实相告,让杨文干在庆州立即举兵起事,挥兵南下,入京救太子。”

  宇文颖目露惊色。

  “庆州离京数百里,他起兵又有何用”

  常何低语,“既然是放手一搏,又怎么只有杨文干一路兵。”

  “陛下已经下旨,派人去涇州召燕王李艺回京,改授他左翊卫大將军,还有利州都督李孝常、

  凉州都督李幼良等,都要一併召回京,

  而他们,都是太子的人,陛下这是要彻底清洗太子一党。”

  “化政公,等他们倒下,就该到我们了。”

  “我们只能自救,各路同时举兵,一起杀进京,到时直接拥太子登基即位,我等便都是拥立之功。”

  常何凝视宇文颖,

  “是坐以待毙,还是放手一搏”

  宇文颖想到了自己儿子阿宝,被绞死在流放路上的驛站里,自己却连尸首都不能去接回来安葬李渊让他绝后了。

  常何说的对,也许自己也要被清算,也要被诛杀了。

  “化政公,请你为自己,也为大家,到了庆州后如实相告,请他千万別回京,

  立即起兵南下,燕王、长乐王、义安王等也都会发兵进京,我在玄武门为大家內应.

  “救太子,也是救我们。”

  “功高莫过於拥立,事成之后,我等不仅能逃过这一劫,而且还將成为新帝拥立之功臣,到时功名富贵何愁”

  宇文颖终於重重点头,“愿与雷泽公共襄大事!”

  “请化政公速速赶往庆州,一定要说服杨文干举兵,多一支兵马就多一份力量,

  成败就在此一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