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身在曹营心在汉-《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313章 身在曹营心在汉

  太原,

  晋阳宫中,

  刘武周踌躇志满,四月出兵,九月便已经横扫并浩介吕诸州,何等痛快。

  不仅击败了李仲文、裴寂两次援军,更是将太原重镇拿下。

  “陛下,离石刘季真派使前来,献良马百匹,黄金百两。”

  “这个稽胡,还真是墙头草,”

  右仆射杨伏念道:“陛下不如派使者前往宣旨安抚,李渊能封刘季真彭城郡王,陛下也可以封他王。”

  内史令苑君璋反对:“刘季真反复无常小人也,正当趁机出兵讨伐,一举拿下离石,岂能再接纳。”

  “苑公此言差矣,别忘了浩州还没拿下,那个李逸有些本事的,先接受刘季真请降,正好也绝浩州退路,还可让刘季真在吕梁南下攻隰州、慈州,还能跟大河以西的梁师都结盟,

  用兵之道,一正一奇,我大汉军沿汾晋大道南下,直扑晋、绛、虞、蒲,威逼关中,刘季真稽胡为偏师,也能替我们扫清西面山中威胁。

  苑公总不希望因我们拒绝接纳,刘季真只能跟着李渊,然后和浩州李逸联手吧”

  刘武周哈哈大笑:“杨相说的有道理,刘季真肯降就行,朕赐封他彭王,加封吕梁道行台左仆射。”

  “陛下,浩州绕山之路,当吾行道,不可留之。如今并介浩吕四州其余城都攻取,离石复降,只剩下此城,必须拔除。”

  “嗯,上次打浩州没有准备,无功而返。这次必须拿下,拿下浩州,雀鼠谷三关也就再难支撑。”

  刘武周的战略计划是听从宋金刚建议,先取太原,然后沿当初李渊南下的路线,顺汾河大道一路直扑蒲州,在龙门或蒲津渡过黄河,杀进关中,夺取长安。

  李渊当年起兵,第一战就是派两儿子先取浩州,如今自然也得拿下浩州。

  “这个李逸,”刘武周捋须,“李仲文、裴寂先后大败,他都能稳住阵脚,是个人才,派人去浩州劝降。

  只要他肯归附朕,朕直接赐封他为西河郡王,拜大将军、西南道行台右仆射!”

  “李逸未必肯归附,还是要做好强攻准备。”杨伏念提醒。

  “那就让黄子英将功赎罪,让他去攻浩州,刘六儿也随他前往,再召刘季真出兵,

  裴寂不是在索度原打造了许多攻城器械嘛,运到浩州城下。李逸不降,那就攻破浩州,将他擒来。”

  “那副大总管姜宝谊,还有左武侯将军刘德威、卫尉少卿刘政会被俘后,不都已经降了么。”刘武周大笑。

  那三员唐军大将,他赐三人国公、大将军官爵,一边是接受高官厚禄,一边是要么斩首处死,他们也还是很识时务的。

  “让宋王继续追击裴寂,别让他喘过气来。”

  “陛下,雀鼠谷三关还在李逸之手,如今绕韩侯岭南下,粮草补给跟不上,补给拉的太长了。如果现在继续进攻,比较危险。

  臣建议还是让宋王霍邑先休整兵马,同时就地征集粮草,还有晋州以北,现在还有太多溃败的唐军在逃,应当搜捕。”

  短短时间,已经从太原打到晋州,六百里路。

  补给确实跟不上宋金刚他们进攻的脚步。

  “也行,让宋王在霍邑先休整一下,等拿下浩州,打通雀鼠谷,粮草补给就通畅了。”

  说来说去,还是浩州这根刺卡在喉咙里,不除不快。

  浩州。

  九月下旬,秋风萧瑟,

  河东剧变,

  浩州城就如同暴风中的一叶扁舟。

  裴寂大败,给浩州所有人沉重一击,本以为裴相来了,集结八万大军了,马上就能夺回介休,然后北上太原城下,击败刘武周,将他们赶回代北。

  却不料,会是一场大溃败。

  一城三关四堡,

  陷入汪洋大海。

  刘黑子急步上城楼,“阿郎,”他压低声音,“有人从太原来,给你送来急信。”

  李逸接过信,打开发现居然是太原城中被俘的卫尉少卿刘政会亲笔信。

  他此前已经得到刘武周故意散布的消息,姜宝谊、刘德威、刘政会三员大将被俘后,都已向刘武周投降,也都被赐封国公、拜大将军。

  刘政会来信,不是替刘武周劝降,而是向李逸密报刘武周的军情。

  比如刘武周下旨让宋金刚在霍邑暂停进攻晋州。

  再比如刘武周已经调黄子英为主将,率刘六儿、刘德威等武周军,稽胡,投降唐军,以及一些突厥兵,来攻打浩州。

  好一个身在曹操心在汉。

  刘政会倒是对大唐挺忠心的,

  他跟刘文静虽都姓刘,但刘文静自称是皇汉之后,彭城刘氏,跟刘德威其实同一支。刘政会却是匈奴冒顿单于后裔,本出匈奴之族,北齐中书侍郎刘环隽之孙,隋大理卿刘坦之子。

  他要是被俘后降刘武周,其实也不稀奇的。

  黄子英挂帅来攻浩州,李逸呵呵一笑,他对黄子英还算比较熟悉的,确实也是员悍将,要不然也不能在雀鼠谷诱敌伏击李仲文九千人了。

  但他最后被李逸绕韩侯岭堵在雀鼠谷,最终做了俘虏,说明也不是特别厉害。

  刘六儿、刘季真,也是老熟人了,

  至于刘德威率投降唐军来攻,他觉得刘武周这更是失了智。

  就不怕刘德威再倒戈

  不过刘政会有个消息,让他有些担忧,刘政会说刘武周让黄子英从介休索度原,将裴寂打造的那些攻城器械,运来攻浩州城。

  这是个麻烦事。

  刘黑子一脸忧色,“阿郎,你说朝廷还会派援军来吗”

  他们本是援军,结果现在却成了被围待援的。

  援军李逸心想今年不可能会再有援军了,朝廷真出兵,那战场也是在南边的蒲州绛州,

  他们这浩州,只能孤军困守了。

  但他还是笑着安抚刘黑子:“放心吧,咱大唐还有位战神没出马呢,”

  “秦王”

  “当然,秦王坐镇长春宫,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十个刘武周宋金刚也不是对手。别看现在他们跳的欢,一日破数城,可越攻的快,他们的补给就会拉的越长,

  我们只要守好浩州,就能威胁他们粮道,让他们难受。

  记得我去年随秦王泾州战薛举父子不

  当时薛举父子率领的陇右兵马,可比刘武周更多更强,但最后不照样让他们爷俩都没能回到陇右”

  “咱们守好浩州,那就是泼天富贵。”

  晋州,临汾城中。

  裴寂一脸憔悴在坐在刺史府中给皇帝写请罪书,仗打成这样,裴寂罪责难逃。

  写写涂涂改改,许久后,才终于写好,让人快马送去长安。

  来到正堂,

  刘弘基正在部署晋州防御。

  可是兵马太少,

  “宋金刚到哪了”

  “斥候来报,宋金刚的大纛还在霍邑,其先锋大将尉迟恭部驻扎在北边洪洞城。两天了,都没有出动。”

  裴寂听后心里轻松一些,“贼军这是粮草跟不上了”

  刘弘基答:“李逸还守着浩州,雀鼠谷三关也还没丢,刘武周的粮草只能走韩侯岭,运输不易。我估计,刘武周可能在谋划着要攻取浩州和雀鼠谷三关。”

  他试探着问,“李逸现在孤军守浩州城,只怕也很难坚守,我们是否给他点增援”

  裴寂望着他:“刘将军,我们现在手里的兵还没李逸的多,更何况,出了晋州城,往北现在都是刘武周所占据,我们连洪洞都过不去。”

  刘弘基也只能叹了声气。

  谁能想到,局势会败坏如此呢,“假如当初听李逸劝告,不抽走灵石霍邑等守军”

  裴寂瞪着他,刘弘基说不下去了,只好讪笑两声,“下官先去巡视城防。”

  裴寂也知道军中很多将士都在埋怨他不知兵,甚至有人指责他兵败后,不该弃守灵石、霍邑,可那两城里都没几个兵,不弃守又能守的住么

  还不如退到晋州重新组织防御。

  长安。

  一场秋雨不期而至,

  天气陡然转凉。

  太极宫中,

  皇帝李渊新添了一些白发。

  裴寂索度原大败,溃不成军,亡失略尽,齐王元吉弃太原城,都水监赵文恪弃浩州而逃

  每次看到亡失略尽四个字,李渊都感觉心被揪住一般,这四个字代表着裴寂不仅败,而且几乎全军覆没,兵马损失殆尽。

  李渊现在整天都是悔不当初。

  重臣齐至廷议。

  “晋州以北,几乎尽丧,

  晋阳强兵数万,食支十年,兴王之基。元吉幼弱,未习军事,故遣窦诞、宇文歆辅之,又遣刘德威、刘政会、赵文恪协助,

  而今一旦弃之。

  我闻宇文歆首画此策,我当斩之!”

  李渊失望愤怒,今天要追责,拿人开刀。

  但皇帝没先追究裴寂败师和元吉逃跑的罪责,反而是先对准了并州长史左卫将军宇文歆。

  面对天子怒火,众大臣没有几个敢吭声的,实在是此次败的太快太狠。

  太子詹事、礼部尚书李纲站出来。

  “陛下,齐王年少骄逸,窦诞不曾规谏,反替他掩饰,使士民愤怨,今日之败,要怪也得怪窦诞。

  宇文歆身为长史,屡次劝谏齐王,但齐王不听,宇文歆又数上奏圣上,圣人先前免齐王总管之职,可寻又复职。

  如今酿成大祸,宇文歆已尽职,乃忠臣也,岂可杀之”

  李渊被李纲顶的哑口无言,李元吉是他儿子,窦诞是他女婿,他都不想处罚,想让宇文歆背锅,可人家又劝又上奏,真算起来,是你们父子的问题。

  “诸位爱卿,河东颓势,好何挽救”

  众臣无人回答,其实大家都觉得该换下裴寂,换秦王上,可这种话不好说。

  正沉默间,

  殿中监卢宽向皇帝呈上一封急信。

  皇帝看完信,忽然捋须大笑起来,

  笑的众大臣们莫名其妙,河东打这么大败仗陛下还笑的出来

  “诸爱卿可知朕为何大笑”

  “这信是李逸送回来的,浩州还没有丢,不仅没丢,李逸还守住了雀鼠谷三关四堡,他现在收拢败兵,手上一共还有三万多人,他上奏朝廷,誓死为朝廷守住浩州,

  哈哈哈,

  形势还没太坏,李逸总能稳住局势。

  拟旨,授李逸检校并州总管,晋州以北,吕、介、浩、隰、石、岚、并七州,皆隶并州总管府,晋州以北所有朝廷兵马,皆受李逸节制。”

  高兴的皇帝,甚至还赦免了宇文歆、窦诞、裴寂之罪,并让裴寂继续镇抚河东吕州以南。

  等于是把河东划成了两个战区,晋州以北的七州,由李逸统领指挥。以南的诸州,裴寂镇抚。

  不过皇帝有一人没赦免。

  “都水监赵文恪,半夜弃城逃跑,罪不可恕,命有司逮捕,赐死!”

  赵文恪和刘文静一样都有一块免死金牌,但同样没能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