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调查-《反清:慢工出细活》

  皇上和两位贵人的小小互动,和珅全都看在眼里,心想自己这两位妹妹可是够得宠的,看来在她们身上自己还要多多投资啊。

  “皇上,两位贵人可真是温婉端庄,柔媚动人啊!”和珅顺嘴拍了一下李家姐妹的马屁。

  金少青心道这不废话吗?好家伙,我媳妇儿的马屁你都拍?看来这都深入你的骨髓啦!

  额~~~不对啊,没事拍我媳妇儿马屁干嘛?

  “和爱卿,你叫朕过来干什么来了?”

  和珅回过神儿赶紧躬身道:“奴才是请皇上来,听戏!”

  随后对着旁边一挥手,两个人搭上一把太师椅来。

  金少青施施然地坐在椅子上,背对着戏台说道:“那个小六子。。。”

  “皇上,那个小六子的玩意儿实在还欠火候儿,其实不用奴才多说,皇上刚才远远儿的在路上就已然听出来了。”

  “嗯?你怎么知道?”

  我什么时候听出来了?金少青疑惑地想道,我没听啊。

  和珅自信地说道:“皇上,就在小六子唱到入声字的时候,奴才眼见着皇上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

  “哦?和爱卿竟然观察如此仔细?”

  得!不用说,这是硬往上靠啊!又找到主题了这是!

  唉,不过你拍马屁就拍马屁,还让我每次都得配合你,真麻烦!

  “皇上,奴才可是看皇上脸色办事的!”

  “哈哈哈~~~是啊,小六子的入声字还略显暗哑。”金少青点头说道。

  再配合你一次啊,别没完没了的。

  “哎哟,皇上啊!连这么点儿小毛病您都听出来啦,您说普天之下大事小情,还有什么瞒得了皇上您啊?”

  和珅打蛇随棍上,直接奉上一记。

  嘿!你要这么说我还真不和你犟嘴,反正这里的事儿我比你知道的多,金少青心里想道。

  “皇上,您一天到晚的真是太劳累了,太伤神了,今儿个奴才好好让您开开心,小六子就算了,让他再练练!奴才今儿给您献个丑,包您开心!”

  “来呀,上丑!”和珅对着戏班里的人招了招手。

  “嗻~~”

  “呛起令台令令台~~~~”

  “呛起令台令令台~~~~”

  锣鼓家伙开始打点儿伴奏。

  “君乐臣乐民安乐,五谷丰登大有年!”

  一道韵味十足的声腔传到金少青的耳朵里,他脑海中立马就有画面儿了。

  别说,虽然自己才二十多岁,不知道是不是性格偏老成的原因,乍一听这个,浑身还挺得劲儿。

  “在下灯官儿,今有和相回朝,令我在午门巧办花灯。”

  和珅站在皇上旁边,对戏台上的扮演灯官儿的丑角儿一个劲儿的打手势,让他跪下。

  金少青明白,这是和珅做给他看的,意思就是说,不论我对着皇上,还是背着皇上,我对皇上都一如既往地忠诚,恭敬。

  呵呵~~等你觉得保不住现在的荣华富贵了,再这么想那就好了。

  “远远看见圣驾来也!”

  咚!

  台上传来声音,和珅笑了。

  金少青觉得是灯官儿跪大了劲儿了。

  “大清!”

  台上的文丑继续开嗓。

  “大清天子坐龙庭!和大人命我办花灯!”

  “我办的是,一团和气灯,是和合二仙灯!”

  “三羊开泰灯,四季平安灯!”

  “五子夺魁灯,六国封相灯!”

  “七财子禄灯,八仙过海灯!”

  “九子十成灯,是十面埋伏灯!”

  “这个灯,那个灯,灯官儿一时报不清,是往后瞧又一层,吕布戏貂蝉,董卓大闹凤仪亭~~”

  “嘡啷起呔起,嘡啷起呔起~~”和珅在皇上跟前陪着笑,嘴里头还跟着打锣鼓家伙。

  金少青这会儿也觉得这一套流水加上这鼓点儿非常不错,就连自己这年轻人。。。姑且算年轻人吧,听着都有意思,难怪这戏曲算国粹呢。

  “瞧了一灯又一灯,天子南游回京城,万民齐欢腾!”

  嘡啷起呔起,嘡啷起呔起~~

  “不好了,是不妙了,灯官儿的辫子踩掉了,赶紧往回跑~~”

  “哈哈哈~~~~”

  “哈哈哈~~~~”

  众人都纷纷大笑起来。

  金少青看到和珅与胡胜的笑容都掺杂着小心翼翼,不由得有些感慨。

  果然啊,天下事可一言而决,尽天下之物奉养一人欢喜,臣民亦是仰其鼻息,看其脸色,天下之大,唯我独尊!

  难怪历朝历代为了坐上这个位子都不择手段呢,果然有其魅力所在。

  “和爱卿有心了!”金少青夸赞一句。

  和珅高兴道:“为皇上解忧,本就是做臣子的义务,再说能伺候皇上这样的千古圣君,那可是臣多少辈子修来的福分啊!”

  你还是不禁夸!一夸你就拍上了!金少青有些腹诽道。

  “皇上,如今天色渐晚,奴才不宜久留,准许奴才跪安吧!”和珅非常有眼力地说道。

  金少青点点头,“今天辛苦爱卿了,去吧,好好办差!”

  “嗻~~奴才告退!”

  “醉春楼?醉春楼早就改名字了,叫绣楼!再说那儿早些时候出了人命,被查封了!”

  “被查封了?”桂怀泰皱了皱眉。

  “这位小哥儿,能和我说说当时的事情吗?”桂怀泰从怀里拿出些许碎银子交到小二的手上。

  “嘿!这位客官可真大方,反正此事也不算什么秘密,在我们这儿早就传开了,那小的就给您说说,话说当时有两个北方来的商贾去绣楼找银红姑娘听曲儿。”

  “等等!小哥儿,这银红姑娘是?”桂怀泰问道。

  两个商贾他知道,肯定是皇上与和珅两人。

  “这银红姑娘可是这醉春楼里的清倌人,好像之前是一个犯官的家眷,不但长相美,身段儿妙,更是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样样皆通,名噪一时啊!”

  “当时来我们这儿找她听曲儿的才子富商,那是如过江之鲫啊!”

  “过江之鲫?”桂怀泰有些嗤之以鼻,说白了还不只是个妓女而已?

  “不过呢,这个银红后来被巡抚大人的小舅子虎爷看上了,也是幸亏银红姑娘贞烈,以死相逼,再加上当时的醉春楼也得指着这颗摇钱树,这才没被得逞。”

  “后来呢?小哥儿,你就说说怎么出的人命?”桂怀泰有些着急道。

  他不能出来太久,现在海捕文书已经发遍全国了,到处张贴他的画像。

  “后来就是虎爷和两位商贾起了冲突,虎爷从楼上掉下来摔死了,两位商贾被知府的人带走了,后面小的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