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二年的年底,天冷得厉害,太平市的天空灰蒙蒙的,像块洗褪色的旧布。林秋水站在太平烟厂财务科的窗前,望着远处光明大街上那座红砖老旧的市塑料厂。厂门口的铁门半开半关,像一张没力气的嘴,默默地喘着气。几根断了半截的旗杆在风里晃悠,看着随时都要倒下来。
他二十六岁,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眼睛里透着坚定和聪明劲儿,身板笔直,浑身都是朝气。来烟厂财务科干了四年,他从一个普通会计成了业务骨干。每笔账的来龙去脉他都清楚,凭证里一点点不对的地方,他一眼就能看出来。同事们都夸:“小林这双眼,比扫描机还准。”他做事认真,做人踏实,从来不张扬,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赢得了领导的信任和同事的敬重。
但他不知道,命运的齿轮正在悄悄转动,一场风暴正冲着他来。他只知道,窗外远处那座老厂房,像个没力气的病人,正静静地等着人来救。
八十年代那会儿,塑料厂也曾经过得挺风光。那时候厂门口人来人往,订单像雪片一样从四面八方飞过来。车间里机器整天轰隆隆地转,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厂子就像一台上足了发条的机器,不停地赚钱,在市场上混得风生水起。
可时间不等人。到了九十年代初,市场一下子变了样,沿海地区的轻工业冒出头来,产品更新换代快得很。塑料厂的产品老掉牙了,功能落后,价钱还贵,慢慢就被市场甩在了后头。货卖不出去,堆在仓库里像一座座小山。资金链也跟绷紧的弦似的,啪的一声就断了。厂子一下子陷入了绝境,像条在风浪里颠簸的破船,眼看就要沉下去了。
工人工资一拖再拖,大家的日子都过不下去了。每天为吃饭发愁,眉头皱得紧紧的,脸上写满了无奈和憋屈。家里的担子、生活的压力,像刀子一样扎在每个工人的心上。不满的情绪像地下的暗流,在厂里悄悄地涌动,越积越多,就像快要爆发的火山。工人们怨声载道,聚在一块儿说的都是日子的难处和对未来的迷茫,声音里全是无助和绝望。
为了救活这个快不行的厂子,塑料厂的领导们想破了头,日夜琢磨着找条活路。他们学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做法,搞起了车间承包制。按规定,承包车间的人每年交一笔管理费,就能自己经营,自己承担盈亏。承包车间的人又把任务分下去,搞班组承包,班组每年交个厂房机器使用费就行。这看着挺灵活、挺有希望的经营方式,实际操作起来却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惹出了一堆麻烦。
在层层分包的过程中,少数人靠着自己的门路和资源,一下子挣了好多钱,过上了好日子。他们开好车、住好房,进出高档场所,日子过得美滋滋。可大多数职工却倒了大霉。他们丢了饭碗,无奈地成了失业大军中的一员。失业的痛苦像把锋利的刀,直扎每个职工的心。他们到处找活儿干,却处处碰壁。生活的艰难让他们绝望极了,前面的路一片漆黑,看不到一点光亮。
“我们干了一辈子,说没工作就没工作了?”一位老工人蹲在厂门口,手里攥着一把皱巴巴的欠条,声音带着哭腔,“孩子上学要钱,老人看病要钱,我这一双手,还能干什么?”
不满的情绪在厂区悄悄蔓延,像地下的暗流,越积越深。失业职工们为了讨回自己该得的,为了让日子重回正轨,纷纷走上了上访和告状的路。那会儿上访和告状的事儿一个接一个,越闹越凶。其中有两次下岗职工的集体上访,更是闹得满城风雨。他们成群结队地聚到市政府门口,情绪激动,眼睛里冒着火。他们拉条幅、举牌子,上面写满了对不公平的抗议和对权益的要求。他们高举着手喊口号,喊着“我们要工作”“还我工资”,声音大得震天响。甚至为了引起重视,他们还堵了马路,一下子交通就瘫痪了,整个城市好像陷入了一场混乱。那场面,看得人心里直发颤。
塑料厂和卷烟厂,跟市委市政府,都在光明大街上。卷烟厂在市府南边,塑料厂在北边,相距不到五百米。每次职工一上街,市领导在办公室窗前,就能清清楚楚地看见黑压压的人群,听见震耳欲聋的口号声。
“这简直是打我们的脸!”一位副市长气得拍桌子。
影响远不止这些。市政府是城市的脸面,每天要接待上级领导、外地代表团、外商考察团。可现在客人还没进大楼,先听到的是愤怒的喊声,看到的是乱糟糟的场面。太平市的名声,像被戳破的气球,一下子瘪了下去。
“不能再拖了。”市委常委会上,市委张海峰书记语气沉重,“塑料厂的问题,必须解决。和平市长,你亲自过问一下吧,各部门都要全力配合,这涉及到我们太平市安定团结的大局,涉及到能否招商引资的大事。”
市长李和平当场表态:“按照张书记的指示,我一定全力以赴,尽快解决,绝不能让塑料厂的事情拖全市的后腿。”
兼并,成了唯一的出路。
那会儿的太平市,纺织企业和医药行业是市里的两大龙头。有人提议让纺织企业接手,可十几家国有纺织企业都在忙着改制,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条新路和生路。可市场竞争太激烈了,像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残酷得很。纺织企业自己又一堆问题,设备陈旧、技术落后、职工众多、管理混乱……这么多问题凑一块儿,好多职工都下了岗,没了工作。企业也连年亏损,账上的数字像一个个沉重的包袱,压得企业喘不过气。自己都顾不过来,这些纺织企业哪还有力气兼并塑料厂?简直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又有人提议让药厂来接管,太平市的十几家药厂效益不错,有能力办这事。可领导一听,头摇得像拨浪鼓:“药厂那股味儿,十里地外都闻得见。上级领导来视察,还没进市委市政府的门就捂鼻子,这像什么话?太影响全市形象了!”
方案一个个被否决,市领导们急得团团转。
就在这时候,市里碰上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南方的螳螂集团想在北方建厂。
螳螂集团是国内冰箱行业的大佬,牌子响,技术先进。要是能引来太平,不光能带来大笔投资,还能拉动上下游产业链,创造上万个就业岗位。这对正在转型的太平市来说,简直是场及时雨。
主管工业的王学兵副市长,为这事儿费尽了心血。他知道,这不光是城市发展的机会,更是他个人前途的关键一步。为了招待螳螂集团老总李云,他亲自作陪,酒桌上真刀真枪地喝,一杯接一杯,喝得满脸通红,就为留个好印象,把螳螂集团拉到太平市生根结果。
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塑料厂的职工又上街了,把市政府大门堵得严严实实。
市长李和平这天早晨一进办公室,脸就沉了下来。他猛地一拍桌子,对秘书吼道:“通知王副市长和各相关部门,十分钟后开会!”
秘书小齐心里一紧,本来想说“人不一定到得齐”,可一看市长那张铁青的脸,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赶紧打电话通知。
十分钟后,会议室里只坐了一半不到的局长。王学兵副市长刚到,李和平就冷着脸说:“开会,不等了。现在比通知时间晚了五分钟,再来的人站着听。”
他环视全场,目光像刀子一样:“今天有两个事。一是工作状态问题,现在是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候,要是市里的局长连按时开会都做不到,”他指着左边墙上的标语,“还谈什么‘夙夜为公,勤政为民’?又指右边,“更别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了?”
会议室里静悄悄的,所有人都低着头,大气不敢出。
李和平接着说:“第二个事,塑料厂的问题,不能再拖了。必须在螳螂集团考察团来之前,彻底解决。要不然,影响的不是一个厂,而是整个太平市的未来!”
王学兵副市长坐在旁边,脸都白了。他知道,要是这事儿办不好,螳螂集团的投资项目很可能就黄了,他的仕途也就到此为止了。
市府大门被堵,这事儿确实让人心烦意乱,像块大石头压在大家心上。轻工局作为塑料厂的主管单位,张局长第一个站起来,简单介绍了塑料厂现在的状况和已经采取的措施。他的声音低沉而疲惫,像位医生在宣布病人的病情:“截至上个月,塑料厂已经连续十一个月拖欠职工工资,负债总额达到三千二百万元,库存积压价值八百万元,设备闲置率超过百分之七十。职工上访三十七次,其中两次造成交通瘫痪,社会影响特别坏。”
王学兵副市长主管工业,接过张局长的话说:“我看,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个效益好的单位把它兼并了,这事儿不能再拖了。”他语气坚定,眼神里透着急切。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螳螂集团的考察团很快就要来了,要是塑料厂的问题解决不好,太平市的招商引资大局可就全毁了。
城建局的办公室王主任,手里紧攥着笔记本,脚步匆匆地迈进会议室。他正四下张望,打算找个座位坐下,这时,李和平市长那如炬的目光直直地射了过来,盯着他问道:“你们局长呢?”
王主任赶忙回答:“局长们都有事不在,派我来参会。”
“迟到了半个小时,你就站着听会吧。”
“我……”办公室主任刚想开口解释。
“我不听解释。接着开会!”李和平市长毫不留情,一下子打断了他的话。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空气好像凝固了。王主任涨红了脸,默默站到墙边,像一尊被罚站的雕像。他低着头,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笔记本的边缘。他心里明白,这不是一次普通的会议,而是一场风暴的中心。市长的火气,不光是因为有人迟到,更是因为太平市的尊严正被一次次踩在脚下。
张局长满脸无奈地叹口气,接着说:“这段时间,我们也联系过几个单位,刚一接触,人家要么不敢,要么不愿意接手。”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不是我们不努力,是塑料厂这摊子,实在太烂了。”
这几年,像塑料厂这样的情况没少发生。事实证明,对这类企业不管不问,任由它们破产关门,负面影响太大,留下的后遗症太多,职工失业、家庭破碎、社会动荡。大家发现企业承包这条路走不通后,眼下似乎也只有兼并这一条路可走了。于是,参加会议的人都表态,一致支持找个合适的好单位来兼并塑料厂。
会议快结束时,李和平市长总结说:“按会上讨论的意见,一是尽快拟个整顿机关作风、严格工作纪律的通知,发到全市各个单位。搞一次专项检查,加强纪律考核,彻底改变政府机关散漫不作为的现象。二是相关部门要继续加大力度,多联系相关单位,看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企业接手塑料厂。市政府可以给些优惠政策,全力支持这件事。半个月内,这事儿必须有个眉目,不能再拖了。我们要站在政治高度,赶快解决问题,绝不能影响太平市改革开放的大局,也绝不能影响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另外,今天早上我从卷烟厂路过,心里突然有个想法,烟厂效益一直不错,能不能让烟厂出面来兼并塑料厂呢?学兵市长,你们再仔细商量一下,要是觉得可行,就赶紧去联系落实。”
他二十六岁,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眼睛里透着坚定和聪明劲儿,身板笔直,浑身都是朝气。来烟厂财务科干了四年,他从一个普通会计成了业务骨干。每笔账的来龙去脉他都清楚,凭证里一点点不对的地方,他一眼就能看出来。同事们都夸:“小林这双眼,比扫描机还准。”他做事认真,做人踏实,从来不张扬,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赢得了领导的信任和同事的敬重。
但他不知道,命运的齿轮正在悄悄转动,一场风暴正冲着他来。他只知道,窗外远处那座老厂房,像个没力气的病人,正静静地等着人来救。
八十年代那会儿,塑料厂也曾经过得挺风光。那时候厂门口人来人往,订单像雪片一样从四面八方飞过来。车间里机器整天轰隆隆地转,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厂子就像一台上足了发条的机器,不停地赚钱,在市场上混得风生水起。
可时间不等人。到了九十年代初,市场一下子变了样,沿海地区的轻工业冒出头来,产品更新换代快得很。塑料厂的产品老掉牙了,功能落后,价钱还贵,慢慢就被市场甩在了后头。货卖不出去,堆在仓库里像一座座小山。资金链也跟绷紧的弦似的,啪的一声就断了。厂子一下子陷入了绝境,像条在风浪里颠簸的破船,眼看就要沉下去了。
工人工资一拖再拖,大家的日子都过不下去了。每天为吃饭发愁,眉头皱得紧紧的,脸上写满了无奈和憋屈。家里的担子、生活的压力,像刀子一样扎在每个工人的心上。不满的情绪像地下的暗流,在厂里悄悄地涌动,越积越多,就像快要爆发的火山。工人们怨声载道,聚在一块儿说的都是日子的难处和对未来的迷茫,声音里全是无助和绝望。
为了救活这个快不行的厂子,塑料厂的领导们想破了头,日夜琢磨着找条活路。他们学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做法,搞起了车间承包制。按规定,承包车间的人每年交一笔管理费,就能自己经营,自己承担盈亏。承包车间的人又把任务分下去,搞班组承包,班组每年交个厂房机器使用费就行。这看着挺灵活、挺有希望的经营方式,实际操作起来却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惹出了一堆麻烦。
在层层分包的过程中,少数人靠着自己的门路和资源,一下子挣了好多钱,过上了好日子。他们开好车、住好房,进出高档场所,日子过得美滋滋。可大多数职工却倒了大霉。他们丢了饭碗,无奈地成了失业大军中的一员。失业的痛苦像把锋利的刀,直扎每个职工的心。他们到处找活儿干,却处处碰壁。生活的艰难让他们绝望极了,前面的路一片漆黑,看不到一点光亮。
“我们干了一辈子,说没工作就没工作了?”一位老工人蹲在厂门口,手里攥着一把皱巴巴的欠条,声音带着哭腔,“孩子上学要钱,老人看病要钱,我这一双手,还能干什么?”
不满的情绪在厂区悄悄蔓延,像地下的暗流,越积越深。失业职工们为了讨回自己该得的,为了让日子重回正轨,纷纷走上了上访和告状的路。那会儿上访和告状的事儿一个接一个,越闹越凶。其中有两次下岗职工的集体上访,更是闹得满城风雨。他们成群结队地聚到市政府门口,情绪激动,眼睛里冒着火。他们拉条幅、举牌子,上面写满了对不公平的抗议和对权益的要求。他们高举着手喊口号,喊着“我们要工作”“还我工资”,声音大得震天响。甚至为了引起重视,他们还堵了马路,一下子交通就瘫痪了,整个城市好像陷入了一场混乱。那场面,看得人心里直发颤。
塑料厂和卷烟厂,跟市委市政府,都在光明大街上。卷烟厂在市府南边,塑料厂在北边,相距不到五百米。每次职工一上街,市领导在办公室窗前,就能清清楚楚地看见黑压压的人群,听见震耳欲聋的口号声。
“这简直是打我们的脸!”一位副市长气得拍桌子。
影响远不止这些。市政府是城市的脸面,每天要接待上级领导、外地代表团、外商考察团。可现在客人还没进大楼,先听到的是愤怒的喊声,看到的是乱糟糟的场面。太平市的名声,像被戳破的气球,一下子瘪了下去。
“不能再拖了。”市委常委会上,市委张海峰书记语气沉重,“塑料厂的问题,必须解决。和平市长,你亲自过问一下吧,各部门都要全力配合,这涉及到我们太平市安定团结的大局,涉及到能否招商引资的大事。”
市长李和平当场表态:“按照张书记的指示,我一定全力以赴,尽快解决,绝不能让塑料厂的事情拖全市的后腿。”
兼并,成了唯一的出路。
那会儿的太平市,纺织企业和医药行业是市里的两大龙头。有人提议让纺织企业接手,可十几家国有纺织企业都在忙着改制,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条新路和生路。可市场竞争太激烈了,像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残酷得很。纺织企业自己又一堆问题,设备陈旧、技术落后、职工众多、管理混乱……这么多问题凑一块儿,好多职工都下了岗,没了工作。企业也连年亏损,账上的数字像一个个沉重的包袱,压得企业喘不过气。自己都顾不过来,这些纺织企业哪还有力气兼并塑料厂?简直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又有人提议让药厂来接管,太平市的十几家药厂效益不错,有能力办这事。可领导一听,头摇得像拨浪鼓:“药厂那股味儿,十里地外都闻得见。上级领导来视察,还没进市委市政府的门就捂鼻子,这像什么话?太影响全市形象了!”
方案一个个被否决,市领导们急得团团转。
就在这时候,市里碰上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南方的螳螂集团想在北方建厂。
螳螂集团是国内冰箱行业的大佬,牌子响,技术先进。要是能引来太平,不光能带来大笔投资,还能拉动上下游产业链,创造上万个就业岗位。这对正在转型的太平市来说,简直是场及时雨。
主管工业的王学兵副市长,为这事儿费尽了心血。他知道,这不光是城市发展的机会,更是他个人前途的关键一步。为了招待螳螂集团老总李云,他亲自作陪,酒桌上真刀真枪地喝,一杯接一杯,喝得满脸通红,就为留个好印象,把螳螂集团拉到太平市生根结果。
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塑料厂的职工又上街了,把市政府大门堵得严严实实。
市长李和平这天早晨一进办公室,脸就沉了下来。他猛地一拍桌子,对秘书吼道:“通知王副市长和各相关部门,十分钟后开会!”
秘书小齐心里一紧,本来想说“人不一定到得齐”,可一看市长那张铁青的脸,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赶紧打电话通知。
十分钟后,会议室里只坐了一半不到的局长。王学兵副市长刚到,李和平就冷着脸说:“开会,不等了。现在比通知时间晚了五分钟,再来的人站着听。”
他环视全场,目光像刀子一样:“今天有两个事。一是工作状态问题,现在是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候,要是市里的局长连按时开会都做不到,”他指着左边墙上的标语,“还谈什么‘夙夜为公,勤政为民’?又指右边,“更别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了?”
会议室里静悄悄的,所有人都低着头,大气不敢出。
李和平接着说:“第二个事,塑料厂的问题,不能再拖了。必须在螳螂集团考察团来之前,彻底解决。要不然,影响的不是一个厂,而是整个太平市的未来!”
王学兵副市长坐在旁边,脸都白了。他知道,要是这事儿办不好,螳螂集团的投资项目很可能就黄了,他的仕途也就到此为止了。
市府大门被堵,这事儿确实让人心烦意乱,像块大石头压在大家心上。轻工局作为塑料厂的主管单位,张局长第一个站起来,简单介绍了塑料厂现在的状况和已经采取的措施。他的声音低沉而疲惫,像位医生在宣布病人的病情:“截至上个月,塑料厂已经连续十一个月拖欠职工工资,负债总额达到三千二百万元,库存积压价值八百万元,设备闲置率超过百分之七十。职工上访三十七次,其中两次造成交通瘫痪,社会影响特别坏。”
王学兵副市长主管工业,接过张局长的话说:“我看,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个效益好的单位把它兼并了,这事儿不能再拖了。”他语气坚定,眼神里透着急切。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螳螂集团的考察团很快就要来了,要是塑料厂的问题解决不好,太平市的招商引资大局可就全毁了。
城建局的办公室王主任,手里紧攥着笔记本,脚步匆匆地迈进会议室。他正四下张望,打算找个座位坐下,这时,李和平市长那如炬的目光直直地射了过来,盯着他问道:“你们局长呢?”
王主任赶忙回答:“局长们都有事不在,派我来参会。”
“迟到了半个小时,你就站着听会吧。”
“我……”办公室主任刚想开口解释。
“我不听解释。接着开会!”李和平市长毫不留情,一下子打断了他的话。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空气好像凝固了。王主任涨红了脸,默默站到墙边,像一尊被罚站的雕像。他低着头,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笔记本的边缘。他心里明白,这不是一次普通的会议,而是一场风暴的中心。市长的火气,不光是因为有人迟到,更是因为太平市的尊严正被一次次踩在脚下。
张局长满脸无奈地叹口气,接着说:“这段时间,我们也联系过几个单位,刚一接触,人家要么不敢,要么不愿意接手。”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不是我们不努力,是塑料厂这摊子,实在太烂了。”
这几年,像塑料厂这样的情况没少发生。事实证明,对这类企业不管不问,任由它们破产关门,负面影响太大,留下的后遗症太多,职工失业、家庭破碎、社会动荡。大家发现企业承包这条路走不通后,眼下似乎也只有兼并这一条路可走了。于是,参加会议的人都表态,一致支持找个合适的好单位来兼并塑料厂。
会议快结束时,李和平市长总结说:“按会上讨论的意见,一是尽快拟个整顿机关作风、严格工作纪律的通知,发到全市各个单位。搞一次专项检查,加强纪律考核,彻底改变政府机关散漫不作为的现象。二是相关部门要继续加大力度,多联系相关单位,看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企业接手塑料厂。市政府可以给些优惠政策,全力支持这件事。半个月内,这事儿必须有个眉目,不能再拖了。我们要站在政治高度,赶快解决问题,绝不能影响太平市改革开放的大局,也绝不能影响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另外,今天早上我从卷烟厂路过,心里突然有个想法,烟厂效益一直不错,能不能让烟厂出面来兼并塑料厂呢?学兵市长,你们再仔细商量一下,要是觉得可行,就赶紧去联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