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烟雨如织,绵密的雨丝似上天纺就的银丝,斜斜掠过青灰瓦檐,又轻轻吻上泛着幽光的青石台阶。淅淅沥沥的雨声揉碎在风里,时而轻若絮语,时而密如私谈,顺着古朴的飞檐缓缓滑落,在阶前聚成浅浅的水洼,映着檐角雕花的残影,晕出一幅朦胧又带着几分清愁的江南画卷。
这雨幕似一道温柔的屏障,将尘世的喧嚣隔绝在外。雕花床榻上,姬炎已沉眠半月有余。他全身的伤口虽已结痂,却仍能看出当时深可见骨的狰狞,苍白的脸颊上还残留着未褪尽的倦色,呼吸轻浅得仿佛随时会融入这雨雾之中。偶尔,他的眉峰会无意识地蹙起,指尖微微颤动,像是在梦魇里与那些狰狞的面孔再度对峙——父亲被铁链锁住的背影、大伯与三叔阴狠的笑声,这些画面在他混沌的意识里反复交织,让他即便在沉睡中,周身仍萦绕着挥之不去的紧绷与痛楚。时间在此刻仿佛被拉长了,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耐心等待,等待他从黑暗中挣脱。
屋内的布置与门外的清寂截然不同,处处透着雅致与暖意。梨花木的桌案擦得一尘不染,案上摆着的青瓷瓶里插着两支含苞的白梅,虽未绽放,却已隐约能嗅到清冽的暗香。一尊鎏金香炉静立在案角,细碎的香灰落在描金托盘上,袅袅青烟如素纱般缓缓升腾,在空气中舒展、缠绕,又渐渐消散,为这静谧的空间添了几分灵动的仙气,也冲淡了屋内残留的药味。
桌案中央,一只深褐色的古朴木盒格外惹眼。盒身雕刻着繁复的云纹与不知名的兽形图案,纹路深处还残留着岁月打磨的温润光泽,只是那铜制的搭扣紧紧扣着,仿佛封存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半月来,这木盒始终未曾被开启,就像守护着某个不能轻易触碰的约定。
木盒旁,一个女子静坐如莲。她身着一袭月白色流云水袖华服,衣料上绣着细碎的银线暗纹,随着她细微的动作,衣袂轻扬,宛如月光下流动的云絮。一层薄如蝉翼的白纱掩住了她的容颜,只露出一双清澈如寒泉的眼眸——眼尾微微上挑,带着几分灵动,瞳孔却像浸在深潭里的星辰,沉静中藏着难以捉摸的思绪。她的目光落在姬炎的睡颜上,掠过他紧蹙的眉,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阴狠。
女子手中轻握一把素面洒金折扇,扇面上疏影横斜的墨梅随指尖轻摇舒展,扇骨划过空气时带起一缕极淡的香风——那是她前日将白梅花瓣碾入香膏,细细涂在扇骨缝隙里的。扇影起落间,她目光虽落在姬炎睡颜上,心思却已绕着那瓶即将送来的聚灵玉液转了数圈:半月来观姬炎脉息虽弱却根基稳固,每夜子时指尖还会泛起极淡的玄铁光泽,显是体内灵力未散,如今再添这凝练了三百年草木精华的玉液,苏醒不过是时辰问题。这般想着,她唇角勾起一抹极轻的弧度,折扇摇得更缓,扇面扫过案上白梅时,竟似与那含苞的花苞悄悄应和。
正当此时,屋外传来踏过青石阶的轻响,混着雨丝落地的沙沙声,格外清晰。一位梳着双丫髻的丫鬟款步而入,浅碧色的襦裙沾着几星雨珠,裙裾扫过门槛时带起一缕浅香,鬓边别着的素银簪子随着步履轻轻晃动。她手中捧着一只羊脂白玉瓶,瓶身雕着缠枝莲纹,纹路里似浸着月光,瓶内流转的液体不像寻常药液,反倒像揉碎的星子沉在瓶底,晃过时漾开细碎的银辉,连空气里都漫开一丝清甜的草木气。丫鬟屈膝行礼时,裙摆轻轻压过地上的青砖,声音柔得像檐角滴落的雨:“主人,聚灵玉液已按您的吩咐凝练好。”说罢将玉瓶轻轻置于梨花木桌案的描金纹路上,又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连门帘都是用指尖轻轻勾回,只留下雨丝偶尔飘进的微凉气息。
女子望着玉瓶上流转的光,缓缓抬起手,纤纤玉指如葱根般悬在瓶上空,指尖凝着一点极淡的莹光——那是她以自身灵力为引,避免玉液过于霸道伤了姬炎。待指尖与瓶口相触的刹那,她轻轻一点,瓶塞便如被春风拂过般悄然弹开。下一瞬,瓶中玉液骤然苏醒,化作一串串缀着莹光的珠帘,每一颗都透着温润光泽的玉珠,顺着无形的灵力轨迹轻盈飞出,掠过空气时还带着清冽的草木香,稳稳落在姬炎唇边。
玉液顺着姬炎的唇线缓缓渗入,像是春溪漫过干裂的土地。不过片刻,姬炎周身便泛起一圈圈柔和的淡青色光晕,那光晕不像强行催动的灵力那般刺眼,反倒像春日里初醒的柳枝,轻轻拂过他的衣襟、发梢,连他肩头结痂的伤口上,都笼上了一层极淡的光。女子握着折扇的手微微顿住,目光凝在他脸颊的变化上:原本紧蹙的眉峰悄悄舒展了些,苍白的唇瓣染上一层淡淡的粉晕,连呼吸都比先前沉稳了几分。
时光如檐角垂落的潺潺溪流,裹挟着晨露的微凉与暮色的温柔,悄无声息地漫过昼夜。
这日辰光正好,金灿灿的阳光穿过院中古梅的枝丫,筛下满地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揉碎的金箔。女子依旧握着那柄素面洒金折扇,莲步轻移间裙摆扫过门槛,带起一缕若有似无的梅香。她习惯性抬眸望向床榻,却在看清景象的刹那,握着扇柄的指尖微微一顿——往日里总卧着姬炎的锦榻空空如也,淡青色的床幔垂落在榻边,连一丝余温都似被晨光吹散;更让人心头一动的是,桌上那只曾静静盛放着宗族密函的乌木盒,也如被晨雾吞噬般没了踪迹。
可女子眼底并未泛起半分惊讶,那双如秋水般澄澈的眼眸里,反倒漫开一丝“果然如此”的了然。她唇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手中折扇轻轻一摇,扇骨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竟似与檐角的鎏金风铃悄悄应和。随后她迈着优雅的步伐,裙摆轻扫过青砖上的苔痕,缓步走向屋后那方如诗如画的花园。
园中风光正好,绯红的海棠缀满枝头,粉白的梨花瓣随风轻舞,连墙角的蔷薇都攀着竹架绽出满架芬芳。微风拂过,携着花香掠过女子的发梢,将她鬓边别着的素银簪子吹得轻轻晃动。她在一方铺着青石板的空地上站定,朱唇轻启,声音如黄莺出谷般清脆,又似浸了晨露的梅香般清甜:“想必,盒中的密函,你已经看过了吧?盒子上的宗族追踪印记,我已替你抹去。”
言罢,女子到一旁的石桌前,缓缓放下那妩媚的身段。落座时,她的动作轻盈得宛如一朵被风拂过的莲花,裙摆轻轻扫过石凳边缘,带起一缕浅香。她将手中的折扇轻轻放在石桌上,扇面上的墨梅在阳光下愈发清晰。
园内鱼池泛着粼粼波光,尾尾金鳞在碧水中摆鳍游弋,漾开圈圈细碎的涟漪。姬炎正倚着池边的汉白玉栏杆,目光落在水中自在穿梭的鱼儿身上,思绪却早已飘远——木盒里密函上那些隐秘,像一团团缠绕的丝线,在他脑海中盘桓不去,让他连鱼儿跃出水面时溅起的晶莹水花,都未曾察觉。
直到女子清润如浸露梅香的声音随风而来,姬炎才猛然回神。他周身玄色衣袍在微风中轻轻拂动,缓缓转过身时,墨发下的眼眸里还凝着几分未散的迷茫,眉峰微蹙,显然还沉浸在对木盒秘密的思索中。
姬炎快步走向石桌,手中拿着木盒,似承载着千钧重。待走到女子身前,他轻轻将木盒放下,腰身微躬,对着林凤玉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谢谢姐姐救命之恩,”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刚恢复的沙哑,却字字恳切,“但不知姐姐为何救我?敢问姐姐如何称呼?”
话音落下时,姬炎的心跳骤然加快,心中犹如掀起了惊涛骇浪——眼前女子于他而言,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却出手救他性命,这份恩情重如泰山。感激与疑惑如同两股交织的潮水,在他胸腔里翻涌,只盼着能从女子口中得到答案。
灵凤玉坐在石凳上,素手轻摇折扇,扇面上的墨梅随着动作若隐若现。她抬眸望向姬炎,眼底带着几分浅淡的暖意,声音如春日里流淌的溪水,温润中又似裹着一丝魔力,缓缓漫进人心:“我名灵凤玉,救你,不为别的,只因你是我故人之子。”
“灵凤玉……”姬炎低声重复着这个名字,瞳孔骤然一缩——这姓氏,竟与娘亲的姓氏一模一样,就连“凤”字辈的排行都分毫不差!这突如其来的巧合,如同一颗巨石投入他平静的心湖,瞬间激起层层叠叠的涟漪,让他整个人都愣在了原地。
灵凤玉将折扇轻轻按在膝上,目光落在姬炎紧绷的肩头,语气愈发柔和,那声音似春日里拂过柳梢的风,带着恰到好处的暖意,漫进人心:“你且先坐下,我有事与你说。”
姬炎闻言,再次躬身行了一礼,玄色衣袍的褶皱随动作舒展又收拢,动作间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恭谨。待直起身时,他才轻轻坐下,还特意调整了姿态,保持着对灵凤玉的尊敬。坐稳后,他微微抬眸,目光落在灵凤玉脸上。可遗憾的是,灵凤玉脸上覆着一层薄如蝉翼的白纱,将她的口鼻乃至大半面容都遮蔽住了,只露出那双动人的眼眸,竟像极了娘亲生前的眼眸,同样深邃如碧海。这份相似,让一股莫名的亲切感从姬炎心底涌了上来。
就在姬炎心绪微动时,灵凤玉忽然轻轻笑了一声,那笑声轻缓柔和,似带着岁月沉淀的感慨,又似藏着绵长的回忆:“真像,呵呵!”
“像什么,灵姐姐?”姬炎立刻回过神,眼中瞬间亮起求知的光芒,身体还不自觉地往前倾了倾。方才灵凤玉的感叹来得突然,让本就满心想解开谜团的他愈发急切,连呼吸都下意识地加快了几分——她口中的“像”,究竟是何意?
灵凤玉却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将目光转向石桌上的木盒,语气又恢复了先前的温柔,只是眼底多了几分关切:“没什么,只是感叹而已。对了,你看过木盒中的东西,将来作何打算?”
提到打算,姬炎的眼神先是亮了亮,随即又黯淡了几分,他微微垂下眼帘,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犹豫:“我打算先去酆都城,救出父亲。”话音落下,他的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衣摆——木盒中的密函早已告知他真相,可姬元毕竟是自己的养育之人,恩重如山。可他也清楚,自己如今的实力,在高手如云的酆都城根本不值一提,贸然前去,别说救人,恐怕连自己的性命都难保。
这两种念头在他心中反复拉扯,像一团缠乱的丝线,让他既焦虑又无措,连说话的语气都失了几分底气。
灵凤玉将姬炎的神色变化尽收眼底,她轻轻点了点头,语气不紧不慢,似在回忆着什么往事:“想必,你已知道姬元并非你的生父,你还打算去救他,看来你这脾性还真像我的那位故人。”
“灵姐姐,您似乎知道什么,可否相告?”姬炎猛地抬起头,眼中满是期待,连声音都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灵凤玉的话明显意有所指,尤其是提到“故人”时的语气。
灵凤玉看着姬炎急切的模样,她缓缓摇了摇头,语气依旧淡然:“其实,也没什么可说的,一些隐晦之事,你日后也定会知晓,不急得。只是你此番若贸然去酆都城救人,只会落得个适得其反的下场。”
灵凤玉顿了顿,见姬炎眼中的急切渐渐褪去,多了几分冷静,才继续说道:“不如,姐姐与你修书一封,你拿着书信去封修山中的江南小院,那人看在我的面子上,定会助你。”
灵凤玉从容不迫的神态、条理清晰的安排,像一剂定心丸,让姬炎心中的慌乱渐渐消散,原本紧绷的心弦骤然放松了几分。
姬炎当即起身,对着灵凤玉深深躬身,声音里满是难掩的感激之情:“多谢灵姐姐,此恩姬炎必不敢忘!”起身时,他又忍不住心生疑虑:这个素未谋面的灵姐姐,会不会早已为他编织了一张无形的网?可转念一想,灵凤玉毕竟救过自己的性命,这份恩情如同千斤巨石压在他的心头,让他无法对其全然猜忌。“就算是无底洞,我也得走一趟,不亲自试试,怎知深浅?”姬炎在心底暗自发声,少年人的倔强在他心中交织,先前的犹豫与慌乱渐渐褪去。他抬眸看向灵凤玉,眼底的迷茫彻底消散,只剩下清晰的决意。
辞别灵凤玉后,姬炎怀揣书信,翻身跃上獍兽脊背,轻声道:“走,封修山。”话音刚落,獍兽便如离弦之箭般窜了出去,化作一道黑色的闪电划破天际。
一路疾驰,很快便抵达了封修山。这座山与别处截然不同,整座山体皆由青黑色的岩石构成,不见半分草木,却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灵气——那灵气仿佛是从岩石的缝隙中渗出来的,浓郁得几乎要凝结成雾,让整座山都笼罩在一片朦胧的光晕里,宛如上苍精心雕琢的一方净土,刻意遗落了凡尘的繁花与绿意。
一条清溪自山顶倾泻而下,水流撞击在岩石上,溅起漫天水花,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宛如银河落九天般壮阔。溪水穿石裂岩,在山体上冲刷出一道道深邃的沟壑,却也为这片荒芜的石山增添了几分灵动。山间怪石嶙峋,形态各异:有的如展翅欲飞的雄鹰,有的似俯身休憩的巨兽,在流云的穿梭中。偶尔有几缕流云从石缝间飘过,与峭壁上的飞瀑相映成趣——飞瀑如银练垂落,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欢腾的水声与山间的寂静交织,构成了一幅既壮丽磅礴,又带着几分孤寂清冷的绝美画卷。
一股无形的屏障便骤然挡住去路——獍兽嘶鸣着原地打转,黑色兽毛因忌惮而根根竖起,姬炎心头一凛,才惊觉整座山被一层淡青色的光晕笼罩,正是灵凤玉提及的禁空大阵。他无奈地跃下兽背,脚掌落在微凉的山道上,顺着山脚蜿蜒的缓步前行。
石道两旁,巨石如上古神兽般巍然伫立,表面布满深浅不一的纹路,似是岁月刻下的密码;清溪顺着石缝潺潺流淌,水珠撞击鹅卵石的声响清越绵长,像极了老者低哑的絮语。他的手不自觉地探向怀中,指尖触到信封光滑的油纸壳时,终究还是按捺住拆信的冲动,自嘲般勾了勾唇角:“从先前九死一生那一刻,最坏的日子都已熬过去,现如今还能差到哪里去?”
接下来的几日,姬炎踏着晨露出发,伴着暮色歇息,石道在脚下不断延伸,可目光所及之处始终只有青黑的岩石与潺潺的溪水,连飞鸟的踪迹都难以寻觅,更别提林凤玉口中藏着转机的江南小院。
这日,细密的雨珠轻拂过冰冷的山石,溅起一朵朵晶莹的水花,宛如打碎的星辰散落在凡间;雨滴落入清溪中,又激起一圈圈悠扬的水韵,将山间的寂静晕染开。随着雨势渐密,满山的雾气缓缓蒸腾,青黑的岩石在雾中若隐若现,潺潺的溪水仿佛化作了流动的银带,整个封修山都陷入了如梦似幻的境地。姬炎伸出手,让雨丝落在掌心,微凉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至心底,那些积压多日的焦虑与迷茫,竟在这一刻被这细腻而温柔的雨丝悄然带走。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满是湿润的草木气息,心境豁然开朗。
带着这份释然,姬炎又沿着山道行进了数日。终于在某个晨光熹微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山间时,一院青石砌成的房舍悄然映入眼帘。那房舍依山傍水而建,背后是飞流直下的银练般的瀑布,水珠在晨光中折射出细碎的光芒;前方散落着几块形态各异的巨石,恰好将房舍掩映在其中,宛如法师精心勾勒的山水法阵,静谧而美好。
姬炎快步上前,穿过几根如利剑般插入地面的巨石——这些巨石表面光滑,显然是人为布置,更让他确信此处便是目的地。当他终于站在那扇刻有“江南”二字的院门前时,心中涌动的情感难以言喻。连日来的疲惫、孤独与不安,在看到这两个字的瞬间烟消云散,只剩下满满的激动。
然而,当姬炎怀揣着满腔的敬意,指尖轻叩那扇镌刻着“江南”二字的古朴院门时,指腹传来的木质凉意尚未消散,院内却如一潭深不见底的静水。檐角垂落的水滴砸在青石上,发出“嘀嗒”的轻响,反倒让这份沉默更显死寂。姬炎心中的疑惑如藤蔓般悄然滋生——灵凤玉既说此处藏着转机,为何连开门的人都没有?他略作思索,脚步放轻如猫,绕着院墙向小院后方走去。
转过墙角的刹那,一幅奇异的景象撞入眼帘:一位身着月白色道袍的光头怪人,身姿挺拔如千年古松,肩背挺直得仿佛能撑起整片天空。怪人正全神贯注地对着一块一人多高,竖立的青石挥毫泼墨,狼毫笔锋在石面上游走时,墨汁竟似有生命般顺着石纹晕开,不见半分滴落。那专注的神情,仿佛世间万物皆已被隔绝在外,天地间只剩下眼前这一方青石、手中这一支笔,以及流淌在笔尖的灵韵。姬炎的好奇心被瞬间勾起,他放缓呼吸,脚步轻得几乎听不到声响,缓缓向前移了几步。
待看清青石上的画中内容时,姬炎只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下意识地倒吸一口凉气,浑身的寒毛都根根竖起。怪人笔下所绘,竟是一只头生双角、獠牙外露的恶鬼——那羊角般的犄角泛着青黑色的寒光,额间刻着诡异的血色纹路,一双铜铃大的眼睛里满是暴戾,仿佛下一刻便要冲破青石的束缚,从画中挣脱而出,将世间一切生灵撕咬吞噬殆尽。姬炎的心跳骤然加快,仿佛要撞碎胸膛,他强压着后退的冲动,目光死死地盯着那幅恶鬼图,脑中一片混乱:这怪人究竟是谁?为何要绘制如此凶戾的画像?
就在姬炎惊愕得无法言语之际,更奇异的一幕发生了。青石上的恶鬼竟似被注入了魂魄,墨色的身躯缓缓从石面中浮起,原本狰狞的神情竟渐渐收敛,落地时动作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它化作半人高的模样,如一只温顺的犬类般,乖乖地趴伏在怪人的脚边,硕大的头颅紧紧贴着地面,连抬头的勇气都没有,仿佛对这怪人有着深入骨髓的敬畏。姬炎看得目瞪口呆,口中的凉气倒抽不止,心中的震惊已无法用言语形容——这怪人竟能操控恶鬼?他到底是人,还是神?
这时,身穿道袍的光头怪人似有所感,握着狼毫的手缓缓停下,墨汁在笔尖悬而不落。他缓缓转过身来,那双眼睛如寒星般锐利,又似深潭般幽深,目光如炬,直直地看向姬炎,仿佛能穿透他所有的念头。就在这一瞬间,那原本趴伏在地、温顺如羊的恶鬼,也猛地抬起头来,眼中骤然燃起两团绿色的鬼火,火焰跳动间,凶狠地瞪视着姬炎,那目光带着刺骨的恶意,仿佛要将他的神魂灼烧殆尽。姬炎顿感心神剧震,一股难以言喻的寒意顺着脊椎蔓延至全身,手脚瞬间变得冰凉,他下意识地踉跄着后退了三步,后背重重地撞在院墙上,才勉强稳住身形,掌心已渗出了冷汗。
“你是何人?为何来此?”怪人的声音低沉而厚重,如寺庙里的洪钟般在姬炎耳边炸响,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姬炎强压下心中翻涌的恐惧,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可还是忍不住微微发颤:“晚辈姬炎,有灵凤玉姐姐书信一封,交于前辈。”说罢,他急忙运转体内灵力,指尖泛起淡淡的微光,书信便如一只轻盈的白蝴蝶,扇动着油纸制成的翅膀,带着他的敬畏与忐忑,缓缓飘向怪人的手中,生怕有半分失礼。
怪人伸出两指,轻轻夹住飘来的书信,眉头微微一皱,似是对“灵凤玉”这个名字有些厌恶。他随即展开书信,目光快速扫过纸上的字迹,脸上却没有丝毫表情变化,既不见惊讶,也不见疑惑,仿佛信中内容只是寻常琐事。待他阅毕,将书信随手揣入道袍中,视线重新落回姬炎身上,眼神冷得如同寒冬的冰湖。他没有再问任何问题,只是冷冷地看向身旁的恶鬼,声音平淡得如同在吩咐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杀了他。”
恶鬼闻言,眼中的绿火瞬间暴涨,它如弹簧般猛地从地上弹起,张开满是獠牙的巨口,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咆哮。那咆哮声仿佛来自九幽的召唤,带着无尽的兴奋与滔天的杀意,如汹涌的潮水,向姬炎席卷而去。
这雨幕似一道温柔的屏障,将尘世的喧嚣隔绝在外。雕花床榻上,姬炎已沉眠半月有余。他全身的伤口虽已结痂,却仍能看出当时深可见骨的狰狞,苍白的脸颊上还残留着未褪尽的倦色,呼吸轻浅得仿佛随时会融入这雨雾之中。偶尔,他的眉峰会无意识地蹙起,指尖微微颤动,像是在梦魇里与那些狰狞的面孔再度对峙——父亲被铁链锁住的背影、大伯与三叔阴狠的笑声,这些画面在他混沌的意识里反复交织,让他即便在沉睡中,周身仍萦绕着挥之不去的紧绷与痛楚。时间在此刻仿佛被拉长了,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耐心等待,等待他从黑暗中挣脱。
屋内的布置与门外的清寂截然不同,处处透着雅致与暖意。梨花木的桌案擦得一尘不染,案上摆着的青瓷瓶里插着两支含苞的白梅,虽未绽放,却已隐约能嗅到清冽的暗香。一尊鎏金香炉静立在案角,细碎的香灰落在描金托盘上,袅袅青烟如素纱般缓缓升腾,在空气中舒展、缠绕,又渐渐消散,为这静谧的空间添了几分灵动的仙气,也冲淡了屋内残留的药味。
桌案中央,一只深褐色的古朴木盒格外惹眼。盒身雕刻着繁复的云纹与不知名的兽形图案,纹路深处还残留着岁月打磨的温润光泽,只是那铜制的搭扣紧紧扣着,仿佛封存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半月来,这木盒始终未曾被开启,就像守护着某个不能轻易触碰的约定。
木盒旁,一个女子静坐如莲。她身着一袭月白色流云水袖华服,衣料上绣着细碎的银线暗纹,随着她细微的动作,衣袂轻扬,宛如月光下流动的云絮。一层薄如蝉翼的白纱掩住了她的容颜,只露出一双清澈如寒泉的眼眸——眼尾微微上挑,带着几分灵动,瞳孔却像浸在深潭里的星辰,沉静中藏着难以捉摸的思绪。她的目光落在姬炎的睡颜上,掠过他紧蹙的眉,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阴狠。
女子手中轻握一把素面洒金折扇,扇面上疏影横斜的墨梅随指尖轻摇舒展,扇骨划过空气时带起一缕极淡的香风——那是她前日将白梅花瓣碾入香膏,细细涂在扇骨缝隙里的。扇影起落间,她目光虽落在姬炎睡颜上,心思却已绕着那瓶即将送来的聚灵玉液转了数圈:半月来观姬炎脉息虽弱却根基稳固,每夜子时指尖还会泛起极淡的玄铁光泽,显是体内灵力未散,如今再添这凝练了三百年草木精华的玉液,苏醒不过是时辰问题。这般想着,她唇角勾起一抹极轻的弧度,折扇摇得更缓,扇面扫过案上白梅时,竟似与那含苞的花苞悄悄应和。
正当此时,屋外传来踏过青石阶的轻响,混着雨丝落地的沙沙声,格外清晰。一位梳着双丫髻的丫鬟款步而入,浅碧色的襦裙沾着几星雨珠,裙裾扫过门槛时带起一缕浅香,鬓边别着的素银簪子随着步履轻轻晃动。她手中捧着一只羊脂白玉瓶,瓶身雕着缠枝莲纹,纹路里似浸着月光,瓶内流转的液体不像寻常药液,反倒像揉碎的星子沉在瓶底,晃过时漾开细碎的银辉,连空气里都漫开一丝清甜的草木气。丫鬟屈膝行礼时,裙摆轻轻压过地上的青砖,声音柔得像檐角滴落的雨:“主人,聚灵玉液已按您的吩咐凝练好。”说罢将玉瓶轻轻置于梨花木桌案的描金纹路上,又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连门帘都是用指尖轻轻勾回,只留下雨丝偶尔飘进的微凉气息。
女子望着玉瓶上流转的光,缓缓抬起手,纤纤玉指如葱根般悬在瓶上空,指尖凝着一点极淡的莹光——那是她以自身灵力为引,避免玉液过于霸道伤了姬炎。待指尖与瓶口相触的刹那,她轻轻一点,瓶塞便如被春风拂过般悄然弹开。下一瞬,瓶中玉液骤然苏醒,化作一串串缀着莹光的珠帘,每一颗都透着温润光泽的玉珠,顺着无形的灵力轨迹轻盈飞出,掠过空气时还带着清冽的草木香,稳稳落在姬炎唇边。
玉液顺着姬炎的唇线缓缓渗入,像是春溪漫过干裂的土地。不过片刻,姬炎周身便泛起一圈圈柔和的淡青色光晕,那光晕不像强行催动的灵力那般刺眼,反倒像春日里初醒的柳枝,轻轻拂过他的衣襟、发梢,连他肩头结痂的伤口上,都笼上了一层极淡的光。女子握着折扇的手微微顿住,目光凝在他脸颊的变化上:原本紧蹙的眉峰悄悄舒展了些,苍白的唇瓣染上一层淡淡的粉晕,连呼吸都比先前沉稳了几分。
时光如檐角垂落的潺潺溪流,裹挟着晨露的微凉与暮色的温柔,悄无声息地漫过昼夜。
这日辰光正好,金灿灿的阳光穿过院中古梅的枝丫,筛下满地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揉碎的金箔。女子依旧握着那柄素面洒金折扇,莲步轻移间裙摆扫过门槛,带起一缕若有似无的梅香。她习惯性抬眸望向床榻,却在看清景象的刹那,握着扇柄的指尖微微一顿——往日里总卧着姬炎的锦榻空空如也,淡青色的床幔垂落在榻边,连一丝余温都似被晨光吹散;更让人心头一动的是,桌上那只曾静静盛放着宗族密函的乌木盒,也如被晨雾吞噬般没了踪迹。
可女子眼底并未泛起半分惊讶,那双如秋水般澄澈的眼眸里,反倒漫开一丝“果然如此”的了然。她唇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手中折扇轻轻一摇,扇骨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竟似与檐角的鎏金风铃悄悄应和。随后她迈着优雅的步伐,裙摆轻扫过青砖上的苔痕,缓步走向屋后那方如诗如画的花园。
园中风光正好,绯红的海棠缀满枝头,粉白的梨花瓣随风轻舞,连墙角的蔷薇都攀着竹架绽出满架芬芳。微风拂过,携着花香掠过女子的发梢,将她鬓边别着的素银簪子吹得轻轻晃动。她在一方铺着青石板的空地上站定,朱唇轻启,声音如黄莺出谷般清脆,又似浸了晨露的梅香般清甜:“想必,盒中的密函,你已经看过了吧?盒子上的宗族追踪印记,我已替你抹去。”
言罢,女子到一旁的石桌前,缓缓放下那妩媚的身段。落座时,她的动作轻盈得宛如一朵被风拂过的莲花,裙摆轻轻扫过石凳边缘,带起一缕浅香。她将手中的折扇轻轻放在石桌上,扇面上的墨梅在阳光下愈发清晰。
园内鱼池泛着粼粼波光,尾尾金鳞在碧水中摆鳍游弋,漾开圈圈细碎的涟漪。姬炎正倚着池边的汉白玉栏杆,目光落在水中自在穿梭的鱼儿身上,思绪却早已飘远——木盒里密函上那些隐秘,像一团团缠绕的丝线,在他脑海中盘桓不去,让他连鱼儿跃出水面时溅起的晶莹水花,都未曾察觉。
直到女子清润如浸露梅香的声音随风而来,姬炎才猛然回神。他周身玄色衣袍在微风中轻轻拂动,缓缓转过身时,墨发下的眼眸里还凝着几分未散的迷茫,眉峰微蹙,显然还沉浸在对木盒秘密的思索中。
姬炎快步走向石桌,手中拿着木盒,似承载着千钧重。待走到女子身前,他轻轻将木盒放下,腰身微躬,对着林凤玉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谢谢姐姐救命之恩,”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刚恢复的沙哑,却字字恳切,“但不知姐姐为何救我?敢问姐姐如何称呼?”
话音落下时,姬炎的心跳骤然加快,心中犹如掀起了惊涛骇浪——眼前女子于他而言,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却出手救他性命,这份恩情重如泰山。感激与疑惑如同两股交织的潮水,在他胸腔里翻涌,只盼着能从女子口中得到答案。
灵凤玉坐在石凳上,素手轻摇折扇,扇面上的墨梅随着动作若隐若现。她抬眸望向姬炎,眼底带着几分浅淡的暖意,声音如春日里流淌的溪水,温润中又似裹着一丝魔力,缓缓漫进人心:“我名灵凤玉,救你,不为别的,只因你是我故人之子。”
“灵凤玉……”姬炎低声重复着这个名字,瞳孔骤然一缩——这姓氏,竟与娘亲的姓氏一模一样,就连“凤”字辈的排行都分毫不差!这突如其来的巧合,如同一颗巨石投入他平静的心湖,瞬间激起层层叠叠的涟漪,让他整个人都愣在了原地。
灵凤玉将折扇轻轻按在膝上,目光落在姬炎紧绷的肩头,语气愈发柔和,那声音似春日里拂过柳梢的风,带着恰到好处的暖意,漫进人心:“你且先坐下,我有事与你说。”
姬炎闻言,再次躬身行了一礼,玄色衣袍的褶皱随动作舒展又收拢,动作间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恭谨。待直起身时,他才轻轻坐下,还特意调整了姿态,保持着对灵凤玉的尊敬。坐稳后,他微微抬眸,目光落在灵凤玉脸上。可遗憾的是,灵凤玉脸上覆着一层薄如蝉翼的白纱,将她的口鼻乃至大半面容都遮蔽住了,只露出那双动人的眼眸,竟像极了娘亲生前的眼眸,同样深邃如碧海。这份相似,让一股莫名的亲切感从姬炎心底涌了上来。
就在姬炎心绪微动时,灵凤玉忽然轻轻笑了一声,那笑声轻缓柔和,似带着岁月沉淀的感慨,又似藏着绵长的回忆:“真像,呵呵!”
“像什么,灵姐姐?”姬炎立刻回过神,眼中瞬间亮起求知的光芒,身体还不自觉地往前倾了倾。方才灵凤玉的感叹来得突然,让本就满心想解开谜团的他愈发急切,连呼吸都下意识地加快了几分——她口中的“像”,究竟是何意?
灵凤玉却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将目光转向石桌上的木盒,语气又恢复了先前的温柔,只是眼底多了几分关切:“没什么,只是感叹而已。对了,你看过木盒中的东西,将来作何打算?”
提到打算,姬炎的眼神先是亮了亮,随即又黯淡了几分,他微微垂下眼帘,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犹豫:“我打算先去酆都城,救出父亲。”话音落下,他的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衣摆——木盒中的密函早已告知他真相,可姬元毕竟是自己的养育之人,恩重如山。可他也清楚,自己如今的实力,在高手如云的酆都城根本不值一提,贸然前去,别说救人,恐怕连自己的性命都难保。
这两种念头在他心中反复拉扯,像一团缠乱的丝线,让他既焦虑又无措,连说话的语气都失了几分底气。
灵凤玉将姬炎的神色变化尽收眼底,她轻轻点了点头,语气不紧不慢,似在回忆着什么往事:“想必,你已知道姬元并非你的生父,你还打算去救他,看来你这脾性还真像我的那位故人。”
“灵姐姐,您似乎知道什么,可否相告?”姬炎猛地抬起头,眼中满是期待,连声音都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灵凤玉的话明显意有所指,尤其是提到“故人”时的语气。
灵凤玉看着姬炎急切的模样,她缓缓摇了摇头,语气依旧淡然:“其实,也没什么可说的,一些隐晦之事,你日后也定会知晓,不急得。只是你此番若贸然去酆都城救人,只会落得个适得其反的下场。”
灵凤玉顿了顿,见姬炎眼中的急切渐渐褪去,多了几分冷静,才继续说道:“不如,姐姐与你修书一封,你拿着书信去封修山中的江南小院,那人看在我的面子上,定会助你。”
灵凤玉从容不迫的神态、条理清晰的安排,像一剂定心丸,让姬炎心中的慌乱渐渐消散,原本紧绷的心弦骤然放松了几分。
姬炎当即起身,对着灵凤玉深深躬身,声音里满是难掩的感激之情:“多谢灵姐姐,此恩姬炎必不敢忘!”起身时,他又忍不住心生疑虑:这个素未谋面的灵姐姐,会不会早已为他编织了一张无形的网?可转念一想,灵凤玉毕竟救过自己的性命,这份恩情如同千斤巨石压在他的心头,让他无法对其全然猜忌。“就算是无底洞,我也得走一趟,不亲自试试,怎知深浅?”姬炎在心底暗自发声,少年人的倔强在他心中交织,先前的犹豫与慌乱渐渐褪去。他抬眸看向灵凤玉,眼底的迷茫彻底消散,只剩下清晰的决意。
辞别灵凤玉后,姬炎怀揣书信,翻身跃上獍兽脊背,轻声道:“走,封修山。”话音刚落,獍兽便如离弦之箭般窜了出去,化作一道黑色的闪电划破天际。
一路疾驰,很快便抵达了封修山。这座山与别处截然不同,整座山体皆由青黑色的岩石构成,不见半分草木,却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灵气——那灵气仿佛是从岩石的缝隙中渗出来的,浓郁得几乎要凝结成雾,让整座山都笼罩在一片朦胧的光晕里,宛如上苍精心雕琢的一方净土,刻意遗落了凡尘的繁花与绿意。
一条清溪自山顶倾泻而下,水流撞击在岩石上,溅起漫天水花,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宛如银河落九天般壮阔。溪水穿石裂岩,在山体上冲刷出一道道深邃的沟壑,却也为这片荒芜的石山增添了几分灵动。山间怪石嶙峋,形态各异:有的如展翅欲飞的雄鹰,有的似俯身休憩的巨兽,在流云的穿梭中。偶尔有几缕流云从石缝间飘过,与峭壁上的飞瀑相映成趣——飞瀑如银练垂落,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欢腾的水声与山间的寂静交织,构成了一幅既壮丽磅礴,又带着几分孤寂清冷的绝美画卷。
一股无形的屏障便骤然挡住去路——獍兽嘶鸣着原地打转,黑色兽毛因忌惮而根根竖起,姬炎心头一凛,才惊觉整座山被一层淡青色的光晕笼罩,正是灵凤玉提及的禁空大阵。他无奈地跃下兽背,脚掌落在微凉的山道上,顺着山脚蜿蜒的缓步前行。
石道两旁,巨石如上古神兽般巍然伫立,表面布满深浅不一的纹路,似是岁月刻下的密码;清溪顺着石缝潺潺流淌,水珠撞击鹅卵石的声响清越绵长,像极了老者低哑的絮语。他的手不自觉地探向怀中,指尖触到信封光滑的油纸壳时,终究还是按捺住拆信的冲动,自嘲般勾了勾唇角:“从先前九死一生那一刻,最坏的日子都已熬过去,现如今还能差到哪里去?”
接下来的几日,姬炎踏着晨露出发,伴着暮色歇息,石道在脚下不断延伸,可目光所及之处始终只有青黑的岩石与潺潺的溪水,连飞鸟的踪迹都难以寻觅,更别提林凤玉口中藏着转机的江南小院。
这日,细密的雨珠轻拂过冰冷的山石,溅起一朵朵晶莹的水花,宛如打碎的星辰散落在凡间;雨滴落入清溪中,又激起一圈圈悠扬的水韵,将山间的寂静晕染开。随着雨势渐密,满山的雾气缓缓蒸腾,青黑的岩石在雾中若隐若现,潺潺的溪水仿佛化作了流动的银带,整个封修山都陷入了如梦似幻的境地。姬炎伸出手,让雨丝落在掌心,微凉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至心底,那些积压多日的焦虑与迷茫,竟在这一刻被这细腻而温柔的雨丝悄然带走。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满是湿润的草木气息,心境豁然开朗。
带着这份释然,姬炎又沿着山道行进了数日。终于在某个晨光熹微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山间时,一院青石砌成的房舍悄然映入眼帘。那房舍依山傍水而建,背后是飞流直下的银练般的瀑布,水珠在晨光中折射出细碎的光芒;前方散落着几块形态各异的巨石,恰好将房舍掩映在其中,宛如法师精心勾勒的山水法阵,静谧而美好。
姬炎快步上前,穿过几根如利剑般插入地面的巨石——这些巨石表面光滑,显然是人为布置,更让他确信此处便是目的地。当他终于站在那扇刻有“江南”二字的院门前时,心中涌动的情感难以言喻。连日来的疲惫、孤独与不安,在看到这两个字的瞬间烟消云散,只剩下满满的激动。
然而,当姬炎怀揣着满腔的敬意,指尖轻叩那扇镌刻着“江南”二字的古朴院门时,指腹传来的木质凉意尚未消散,院内却如一潭深不见底的静水。檐角垂落的水滴砸在青石上,发出“嘀嗒”的轻响,反倒让这份沉默更显死寂。姬炎心中的疑惑如藤蔓般悄然滋生——灵凤玉既说此处藏着转机,为何连开门的人都没有?他略作思索,脚步放轻如猫,绕着院墙向小院后方走去。
转过墙角的刹那,一幅奇异的景象撞入眼帘:一位身着月白色道袍的光头怪人,身姿挺拔如千年古松,肩背挺直得仿佛能撑起整片天空。怪人正全神贯注地对着一块一人多高,竖立的青石挥毫泼墨,狼毫笔锋在石面上游走时,墨汁竟似有生命般顺着石纹晕开,不见半分滴落。那专注的神情,仿佛世间万物皆已被隔绝在外,天地间只剩下眼前这一方青石、手中这一支笔,以及流淌在笔尖的灵韵。姬炎的好奇心被瞬间勾起,他放缓呼吸,脚步轻得几乎听不到声响,缓缓向前移了几步。
待看清青石上的画中内容时,姬炎只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下意识地倒吸一口凉气,浑身的寒毛都根根竖起。怪人笔下所绘,竟是一只头生双角、獠牙外露的恶鬼——那羊角般的犄角泛着青黑色的寒光,额间刻着诡异的血色纹路,一双铜铃大的眼睛里满是暴戾,仿佛下一刻便要冲破青石的束缚,从画中挣脱而出,将世间一切生灵撕咬吞噬殆尽。姬炎的心跳骤然加快,仿佛要撞碎胸膛,他强压着后退的冲动,目光死死地盯着那幅恶鬼图,脑中一片混乱:这怪人究竟是谁?为何要绘制如此凶戾的画像?
就在姬炎惊愕得无法言语之际,更奇异的一幕发生了。青石上的恶鬼竟似被注入了魂魄,墨色的身躯缓缓从石面中浮起,原本狰狞的神情竟渐渐收敛,落地时动作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它化作半人高的模样,如一只温顺的犬类般,乖乖地趴伏在怪人的脚边,硕大的头颅紧紧贴着地面,连抬头的勇气都没有,仿佛对这怪人有着深入骨髓的敬畏。姬炎看得目瞪口呆,口中的凉气倒抽不止,心中的震惊已无法用言语形容——这怪人竟能操控恶鬼?他到底是人,还是神?
这时,身穿道袍的光头怪人似有所感,握着狼毫的手缓缓停下,墨汁在笔尖悬而不落。他缓缓转过身来,那双眼睛如寒星般锐利,又似深潭般幽深,目光如炬,直直地看向姬炎,仿佛能穿透他所有的念头。就在这一瞬间,那原本趴伏在地、温顺如羊的恶鬼,也猛地抬起头来,眼中骤然燃起两团绿色的鬼火,火焰跳动间,凶狠地瞪视着姬炎,那目光带着刺骨的恶意,仿佛要将他的神魂灼烧殆尽。姬炎顿感心神剧震,一股难以言喻的寒意顺着脊椎蔓延至全身,手脚瞬间变得冰凉,他下意识地踉跄着后退了三步,后背重重地撞在院墙上,才勉强稳住身形,掌心已渗出了冷汗。
“你是何人?为何来此?”怪人的声音低沉而厚重,如寺庙里的洪钟般在姬炎耳边炸响,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姬炎强压下心中翻涌的恐惧,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可还是忍不住微微发颤:“晚辈姬炎,有灵凤玉姐姐书信一封,交于前辈。”说罢,他急忙运转体内灵力,指尖泛起淡淡的微光,书信便如一只轻盈的白蝴蝶,扇动着油纸制成的翅膀,带着他的敬畏与忐忑,缓缓飘向怪人的手中,生怕有半分失礼。
怪人伸出两指,轻轻夹住飘来的书信,眉头微微一皱,似是对“灵凤玉”这个名字有些厌恶。他随即展开书信,目光快速扫过纸上的字迹,脸上却没有丝毫表情变化,既不见惊讶,也不见疑惑,仿佛信中内容只是寻常琐事。待他阅毕,将书信随手揣入道袍中,视线重新落回姬炎身上,眼神冷得如同寒冬的冰湖。他没有再问任何问题,只是冷冷地看向身旁的恶鬼,声音平淡得如同在吩咐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杀了他。”
恶鬼闻言,眼中的绿火瞬间暴涨,它如弹簧般猛地从地上弹起,张开满是獠牙的巨口,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咆哮。那咆哮声仿佛来自九幽的召唤,带着无尽的兴奋与滔天的杀意,如汹涌的潮水,向姬炎席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