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皇爷爷,这里站不下这么多人-《大唐皇长孙:皇爷爷!你吃鸡排吗》

  一时间,香囊成雨。

  “皇太孙殿下!看这里!”

  “殿下!殿下!”

  “啊啊啊!”

  街道边、临街的楼窗处,无数围观的少女、少妇,乃至一些胆大的妇人,眼中满是笑意。

  她们先前是敬畏、崇拜,现在见到李易那般俊美可爱的模样,顿时被激发了母性,便不由自主的想要逗弄他。

  第一块绣帕还在空中飘荡,第二块、第三块……如同被无形的风卷起的彩蝶,纷纷从人群中飞出。

  紧接着,是更多的、各式各样的物件。

  精心绣制的香囊、簇新的丝帕、鲜艳的荷包......

  “嘻嘻,殿下接住我的香囊!”

  “殿下接住我的帕子!”

  “快!快扔啊!”

  惊呼声、尖叫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

  五彩缤纷的物件,真的如同骤然而至的香雨,铺天盖地地朝着御道中央,朝着那位骑在白马上的皇太孙殿下倾泻而下!

  李易脸上的矜持笑容瞬间凝固了。

  他小小的身子在马背上微微一僵。

  香囊绣帕砸在他亮银的明光铠上滑落,有的挂在了他肩头的兽吞上,有的落在他马鞍旁,更有甚者,精准地挂在了他头盔的翎羽上。

  李易:“......”

  他身后的亲卫们先是一愣,随即手忙脚乱起来。

  既要维持队列肃整,又要试图为殿下挡开这些过于“热情”的“攻击”。

  “噗!”一个绣着鸳鸯戏水的精致荷包不偏不倚,正砸在李易怀里。

  他下意识地低头看了一眼,那鲜艳的红色和细腻的绣工让他嘴角一抽。

  正在一处楼阁上观望的一众弘文馆学子们,满脸羡慕。

  程尚礼嘀咕道。

  “皇太孙殿下真是太威风了。”

  魏颖叹息道。

  “我们还在上学,皇太孙殿下已经灭国了,这差距......”

  尉迟循毓瞪圆了眼睛。

  “以后我要给皇太孙殿下当先锋。”

  李敬业目光崇敬的看着远处的皇太孙。

  太厉害了!

  皇太孙才这个年纪,就能让他的祖父当副帅,总领战事,且有灭国之功。

  太让他羡慕了。

  程尚礼见到漫天的香囊,有些感慨。

  “娘的,老子都快十一岁了,也没见过哪个小娘子给我送过香囊,皇太孙殿下这才八岁,这群女人真是疯了。”

  魏颖嘀咕道。

  “要是等到皇太孙殿下十三四岁,疯的女人就更多了。”

  程尚礼满脸羡慕。

  “我要是能像皇太孙这样受欢迎就好了。”

  这时,他后面忽然响起一个声音。

  “程小郎......”

  程尚礼一愣,转头过来,正好看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女的,他还正好认识,是郧国公张亮的孙女张氏。

  这张氏正是豆蔻初开的年纪,俨然颇有姿色,在一众勋贵子弟里面,有些名气。

  程尚礼当然也是舔狗之一。

  不过可惜这张氏对他向来不假辞色。

  没想到今日倒是热情。

  他兴奋的脸通红,连忙道。

  “张小娘,你有什么事?”

  张氏面带轻纱,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众目睽睽之下,拿出一个香囊出来。

  “哦~”魏颖顿时露出了然之色。

  “哦~”尉迟循毓也是朝着程尚礼挤眉弄眼。

  “哦~”李敬业瞪着程尚礼,这小子什么时候受小娘子欢迎了?

  程尚礼也是一脸激动。

  “嘿嘿,张小娘子,这是给我的?”

  “其实咱们都这么熟了,我还是第一次跟张小娘子这么近的说话呢,怪不好意思嘞!”

  “不过既然是张小娘子给的,那我就却......”

  “听说程小郎跟皇太孙殿下很熟,麻烦程小郎把这个香囊交给皇太孙殿下,可以吗?”张小娘子连忙道。

  程尚礼:“......”

  魏颖、尉迟循毓、李敬业面面相觑。

  .................

  半个时辰后。

  甘露殿。

  李世民终于见到自家大孙。

  “孙儿见过皇爷爷。”

  李易朝着李世民行了一礼。

  李世民颇有些怪异的看了一眼李易。

  朱雀大街上发生的事情,当然瞒不过他这个皇帝。

  他笑眯眯道。

  “大孙啊,看来你还挺受欢迎。”

  “看来皇爷爷还得早给你找个媳妇儿!”

  李易:“......”

  他嘿嘿一笑,挺胸抬头道。

  “咱们老李家,都是帅哥。”

  “有这种场面,也很正常。”

  李世民见到他臭屁的模样,却是哈哈一笑,揉了揉他的脑袋。

  “你小子,倒是给了皇爷爷一个大惊喜。”

  “松赞干布也是个人物,没想到给你给擒了。”

  “此战,必将载入史册。”

  李易深以为然道。

  “皇爷爷,这算不算开疆扩土的大功?”

  李世民大笑道。

  “当然算。”

  “吐蕃虽然贫瘠,但也不过是那帮吐蕃人不会耕耘罢了,还是有许多沃土,吐蕃的国土有我大唐的两、三成大小,这可是泼天的功劳。”

  李易嘿嘿一笑。

  “皇爷爷,这吐蕃可是盛产耐寒战马,以后有了吐蕃,咱们大唐的战马就不缺了。”

  李世民闻言脸色严肃起来。

  “大孙说的有理。”

  “皇爷爷已经跟朝臣们商议过,在吐蕃设立都督府,驻军于此,可威慑西南诸羌、象雄等部。”

  “吐蕃盛产耐寒战马,我大唐以骑兵立国,北疆薛延陀、突厥余孽、契丹、奚人,乃至西突厥诸部,皆需铁骑震慑。”

  “然北方草原马源,时受掣肘。”

  “如今吐蕃入我大唐,皇爷爷已经决定从陇右、河西乃至关中,调集最精于牧养、繁育的官奴、匠户,携带中原先进技术入蕃。要大力引进、改良吐蕃马种。”

  李易若有所思。

  李世民拍了拍李易的肩膀,目光灼灼:“大孙啊,此战你为我大唐开疆拓土,功在千秋。”

  “如今这吐蕃,便是你打下的基业。”

  “皇爷爷要将其彻底消化,变为我大唐强盛不衰的基石,取其战马以壮铁骑,用其屏障以固边疆,开其沃土以实仓廪,控其通道以通万邦!”

  “大孙如此大功,朕要封你为镇国大将军,擢逻些道行军大总管兼吐蕃都护府大都护,授开府仪同三司,赐上柱国。”

  李世民一连串的封赏听得李易有些懵逼。

  李世民见到大孙懵逼的模样,忍不住笑道。

  “现在站在这里的是天下最聪慧神童、大唐麒麟,龙凤之姿,天日之表,镇国大将军、逻些道行军大总管兼吐蕃都护府大都护、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五千对十万,八岁灭国的大唐皇太孙李易是也。”

  李易挠了挠头。

  “皇爷爷,咱们这站不下这么多人吧。”

  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