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接通比丘区域网-《大侠別急,笑傲江湖先问问大明律》

  第136章 接通比丘区域网

  书房中,曲非烟和衣而眠,万缕青丝拥在枕头上,眉毛微微起,脸颊红扑扑的,似乎是梦见了什么开心的事情。

  她忽而嘟囊一声“妈妈”,一个翻身,被子已经被端到墙角,露出一双光洁如玉的脚丫。

  路平见她脸蛋上犹掛看水痕。

  不由得心中又痛骂了曲洋老头一番。

  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带著她进入如此危险的境地,丝毫不顾虑后果,比刘正风更加不靠谱。

  也不知道这等江湖艺术家脑袋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想起昨夜的“一咬”,路平仍然心有余悸。

  这笑傲原时空,任盈盈和令狐冲婚姻的结果,他现在是极度不看好。

  要是任大小姐某日生气,跟赵敏对张无忌一样,要在令狐冲身上留下一道印记,岂不是红顏薄命

  又或者兴奋至极,非要动口咬上一口婚后毒杀妻子案,国朝不是没有这样的案例。

  这五宝蜜酒还有这等后遗症,倒是他忽略的。

  莫大且不提,为了寧女侠生命安全,须得儘快通知老岳一声,以防万一。

  衡州城中,茶肆酒楼,今日议论最多的竟然是绿竹庵,最津津乐道的,竟然是融休和尚、路司李和一个女鬼的故事。

  【话说几十年前,一位含冤而死的官宦小姐,在庵中冤魂不散。

  衡州府推官路司李近日上任,官舍未备,先暂住於庵中。

  这晚,司李正在静室內翻阅旧案案卷,忽见一美貌女子,一身黑衣,自荐枕席。

  司李向来刚正不阿,早看出此女不善,喝道:“孽障安敢近我。”

  女鬼惊惧,前诉冤情,司李沉思良久,才道:“你的案卷,我早已经看过,

  事主早已死於非命,冤情已报,为何还要贪恋人世,祸害世人”

  女鬼哪里肯信,司李便道:“此间庵中住持,能晓三生,你既不信,可去问他。”

  那融休和尚正在禪房打坐,忽见一个娇滴滴的女郎前来,诉说前事,和尚棒喝道:“你的冤情,老訥已尽知,上天有好生之德,我佛怀慈悲之意,老訥念你悲苦,才容忍至今。

  天道报应,或在前生,或在今世,或者来生。我观你那仇家,前生不修,祸害於你,幽冥发落,今生已墮入畜道。你却魔障缠害,础!何不及早醒悟!”】

  胡三一脸崇拜地看著路司李,一旁的沈周竟也忘记了记录,瞪大双眼,墨汁滴到身上竟然也浑然不觉。

  路平听罢,额头立即布满黑线。

  这融休和尚,借女鬼炒作多赚点香火钱可以理解。

  把自己牵扯进去,想必是以为同时宣扬自己的名声,自己会装聋作哑。

  再说,你说的这女鬼夜访路司李,难不成是知道了钟蕙儿的事情,反过来威胁我。

  真是岂有此理。

  一个少林背景的僧侣跟自己论前世今生,那么我们就好好论一论。国朝的那些待哺的话本作者,可是对此类题材极感兴趣。

  果然,绿竹庵前车马纷纷,进香的男女老少喧囂不停,来往不绝。

  忽然一阵吆喝声传来,一群如狼似虎、杀气腾腾的巡捕,各自持绳索器械,

  向绿竹庵汹汹而来。

  当先一人,官袍皂靴,正是路平。

  香客们纷纷大惊失色,四散避开。

  挤在路上的车夫驱车,轿夫抬轿,乱作一团,

  庙中,融休和尚身著袈裟,正在给数十名信眾说法讲道。

  和尚面色肃穆,口说禪机。

  端的是,佛法精深,世上之人无论善恶皆可立地求善果;道理微妙,有缘之辈不分远近都需进门来烧香。

  眾人听著均觉得智慧渐增,心生欢喜,各自合十之际,巡捕们已经涌入山门融休忙纠集眾僧齐出迎接,一见来人,心中惊讶万分。

  “和尚做的好生意”

  融休苦笑道:“司李这是何意”

  “听说和尚能知三生,辨鬼魂,本官恰好翻到一起案卷,需要和尚帮忙,同审一下那鬼魂,看看有没有冤情,和尚慈悲,想必不会拒绝吧”

  庵中香客一闻,顿时耸动,纷纷议论起来。

  “传说包龙图日断阳、夜断阴,探阴山、通鬼神,莫非司李竟也有包龙图之能为”

  “这都是融休师神通广大,司李要是有这能为,岂会来求助我师”

  融休老和尚道躯一抖,连忙说道:“诸位不可妄言,这等市井传闻,不知道是何人所传,老訥听罢,不过一笑了之,断不可以讹传讹,误导世人。”

  香客中,就有一些纳闷,和尚刚才可不是如此说的,有人试探的时候,分明就是“不可说”的高深模样。

  路平闻言微微一笑,吩附眾巡捕遣散香客,自跟著融休到禪房喝茶。

  “司李是本庵贵客,为何不给本庵一些脸面,哪怕事先说与老訥,也好有个准备!”

  融休奉上香茶,开口就有些抱怨。

  “和尚不必逛语,今日我们就开门见山吧,若是再有隱瞒,定能在庵中挖出一个密室来,说不得有一些奸淫掳掠的勾当,和尚岂能脱不了干係”

  “阿弥陀佛。”融休苦著脸道,“小庵確实有密室,老訥也是不久之前方才发现。或许是躲避兵祸——或许確实如司李所说也未可知。”

  路平冷笑道:“和尚说的不久前,是贼人来之前呢还是贼人来之后”

  他不说嵩山派,融休自是会意。

  闻言老和尚微眯双眼,沉吟片刻道:“正是贼人来之后!”

  “堂堂少林高僧,缩首缩尾,传到江湖上岂不让人笑绿竹庵中,別的和尚睡不好,恐怕是真中了迷药,和尚那几日睡不好,怕是时不时想起那地牢中的惨叫之声,时时做噩梦吧”

  一边是江湖规矩,一边是佛门慈悲。

  有时候路平觉得,“江湖第一大派”放在一个佛门身上,都是整个江湖中最为滑稽的事情。

  方证大师又是怎样在江湖规矩和佛教教义中找到平衡的確实需要自已多多请教才是。

  融休身躯一颤,面露复杂,沉默良久才嘆道:“老訥在少林学禪法,略微修习一点武功,自保犹不足,怎敢问江湖事司李这般说,也让人无可奈何。”

  路平冷笑道:“和尚不必废话了,你这小庵,密道连你都不知道,是如何被贼人发现的焉知不是庵中有人与贼人勾结”

  融休嘴角微微抽搐,凝视著路平,颂一声佛號道:“司李,方证大师前日有信,也颇为异此事。有些事情並非老訥所知,司李要知详情,不如询问方证大师。小庵自可大开方便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