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第二日找到盛华居去了。盛华居跟立国的年纪差不多,传承强大,京中的许多达官贵人可以说都是它的客户,也是它的靠山,这么多年能够屹立不倒,自有一套生存的哲学。这不来福才到门口,盛华居的掌柜就匆匆忙忙从楼上跑了下来,笑着拜年:“给您老拜年了!恭喜发财!”
来福虽然是来“送钱”的,可代表了太子,内心再特么肉痛,表面也“光风霁月”,十分恬淡的笑着回礼。
两个人相互让着上了三楼雅间儿,来福一看房里的布置,就对掌柜竖了竖大拇指:“京城里头的酒楼咱家也去过几个,论起这雅间的格调,您这里数这个!”
掌柜的笑成一朵鲜花,请了来福坐下,随即有下仆端了盘叠上来,有茶有点心,另有一朵巴掌大的花放在一只白玉碟中。
来福俯身:“哟,这花儿跟真的一样。”
“哈哈,公公真爱开玩笑,怪不得得太子看重,”掌柜的笑道:“这是真花,我们这一行儿,老祖宗传下来的,年初二戴花,为的是一年的财气福气,您老的来的巧了,这是本店暖房今春开的头一朵鲜花,单就这个品种而言,虽不如牡丹,可难得的是花叶精致,看着也贵气,正合您用。”
来福忙推辞:“不行不行,我从没戴过。”
掌柜的请了又请,又亲自捧了镜子过来,帮着簪到头上。之后有人来请掌柜,掌柜便道了失礼先出去了。
来福正好自己对着镜子照来照去,那红妍妍的鲜花,加上他面白无须,怎么看都觉得自己是个“美男子”,心里美极了,对太子拿出那五万两银子的事都没那么心疼了,可见自古以来,美是头等大事,大家为了美,是舍得花钱的!
掌柜再回来,来福便主动提起此来目的,痛快的拿了钱出来。看着掌柜因为吃惊而瞪大的眼,来福心中暗暗得意,“太子殿下不欲与民争利,又兼那件首饰贵重非凡,所以将差价特补给贵店。”
虽然吃惊,可行内一句“无奸不商”也是真的,慈不带兵义不行贾,掌柜的再八面玲珑,也是为了赚钱,此时就更没有将银子往外推的道理。
“哎呀!要不是太子呢!我等小民……鞭长莫及呀!”太激动,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了。
接下来的两刻钟,来福一边吃点心喝茶,一边笑眯眯的听掌柜的换着花样的三千六百度夸赞太子的美德,直到掌柜的百般表示一定要见人就称颂太子的美德,来福这才“低调”的拒绝了:“此事是太子私下做主,并未禀告皇上跟娘娘,因此不欲多生事端,还望掌柜的代为保密,不用弄得人尽皆知。”
掌柜的暗暗松一口气,面上就更高兴了,既然不欲人知,那么这些钱只走内账就成,面上的票据都可免了。他还有点迟疑,生怕误会了来福的意思,便又小心的问了一句,果然来福道不用其他明据。
总之,双方皆大欢喜。
掌柜的非要让来福去挑首饰,也被他“义正言辞春风化雨”的拒绝了——艾玛,装逼一时爽,其实心好痛!
此时要是有人能来采访采访咱们这位太子殿种东西,说出来总是就显得不那么纯粹了,因此大凡拥有这东西的人,就不肯说。可不说吧,别人也不知道呀!做了高品德的事,无人可知,唉!锦衣夜行,锦衣夜行!
来福一边散发着浓浓的得意,一边慢慢晃悠出街口,上了侯在一旁的马车,逛游了一遭,赶车的四下看了,见无人看见,便一甩鞭子,往文国公府的后街巷子去了。
今日年初二,府里的夫人们都回娘家,徐臻姊妹父母不在身边,外祖家在外地,因此姊妹俩又留在了家里,不过徐家也是大族,嫡支没有出嫁的女儿,亲近的旁支却很是不少,今日来拜年的姑爷跟姑太太便很多,有许多能讨了老太君欢心的,自是中午留饭,正好徐臻姊妹也被叫去作陪。
二姑娘年纪还小,可徐臻是到了年纪了,因回家的姑太太姑奶奶们都是出嫁女,跟徐家自是更亲近一层,不少人便说起徐臻的婚事,有的干脆点的便私下里问她想要个什么样的夫婿。
老太君听了啐道:“她女儿家懂得什么?没得教你们给教坏了,都速速离远点儿。”话虽不好听,但却是笑着说的。
众人知道这是顽笑,一个个的忙奉承道:“老太君最疼大姑娘,凭咱们家的家世富贵,什么样的人儿不好找?老太君这是心疼大姑娘,不舍得叫大姑娘出嫁了。”
老太君道:“出嫁有什么好,伺候长辈照应小辈还要照料了夫君,叫你们自己说说,哪个不辛苦?”
有那旁支里玲珑些的年纪也大的姑奶奶便道:“老太君说的真是一丝不差儿,这么多年回想下来,还是当姑娘的时候最舒服。”
徐臻听了偷偷笑,二姑娘问她笑什么,那位大姑奶奶也听见了,忙道:“姑娘们别不信啊。”
徐臻越发的笑起来,咳嗽了一下才问:“大姐姐这话可敢当着大姐夫的面说吗?”
大姑奶奶的脸一下子皱成苦瓜。
众人却哈哈大笑起来,气氛一时更加热闹,老太君一手揽了一个孙女在怀里:“哎呀!这个促狭的小坏蛋儿!还是孙子们贴心,只往家里扒拉人。”
到了午时,众人陪着吃了饭,老太君乏了,歪在罗汉榻上打盹儿,众人便轻手轻脚的出来,相互告辞,徐臻姊妹送至门口,见了众人各自或上轿子或上马车,也还回自己院子了。
春杏在院子门口接着徐臻,“奴婢想着姑娘也该回来了。刚才东宫那边来福公公打发人来找春草,姑娘不在,奴婢私自做主叫她出去听一听看有什么事。”
徐臻道:“无妨。等她回来叫她来见我吧。”
来福虽然是来“送钱”的,可代表了太子,内心再特么肉痛,表面也“光风霁月”,十分恬淡的笑着回礼。
两个人相互让着上了三楼雅间儿,来福一看房里的布置,就对掌柜竖了竖大拇指:“京城里头的酒楼咱家也去过几个,论起这雅间的格调,您这里数这个!”
掌柜的笑成一朵鲜花,请了来福坐下,随即有下仆端了盘叠上来,有茶有点心,另有一朵巴掌大的花放在一只白玉碟中。
来福俯身:“哟,这花儿跟真的一样。”
“哈哈,公公真爱开玩笑,怪不得得太子看重,”掌柜的笑道:“这是真花,我们这一行儿,老祖宗传下来的,年初二戴花,为的是一年的财气福气,您老的来的巧了,这是本店暖房今春开的头一朵鲜花,单就这个品种而言,虽不如牡丹,可难得的是花叶精致,看着也贵气,正合您用。”
来福忙推辞:“不行不行,我从没戴过。”
掌柜的请了又请,又亲自捧了镜子过来,帮着簪到头上。之后有人来请掌柜,掌柜便道了失礼先出去了。
来福正好自己对着镜子照来照去,那红妍妍的鲜花,加上他面白无须,怎么看都觉得自己是个“美男子”,心里美极了,对太子拿出那五万两银子的事都没那么心疼了,可见自古以来,美是头等大事,大家为了美,是舍得花钱的!
掌柜再回来,来福便主动提起此来目的,痛快的拿了钱出来。看着掌柜因为吃惊而瞪大的眼,来福心中暗暗得意,“太子殿下不欲与民争利,又兼那件首饰贵重非凡,所以将差价特补给贵店。”
虽然吃惊,可行内一句“无奸不商”也是真的,慈不带兵义不行贾,掌柜的再八面玲珑,也是为了赚钱,此时就更没有将银子往外推的道理。
“哎呀!要不是太子呢!我等小民……鞭长莫及呀!”太激动,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了。
接下来的两刻钟,来福一边吃点心喝茶,一边笑眯眯的听掌柜的换着花样的三千六百度夸赞太子的美德,直到掌柜的百般表示一定要见人就称颂太子的美德,来福这才“低调”的拒绝了:“此事是太子私下做主,并未禀告皇上跟娘娘,因此不欲多生事端,还望掌柜的代为保密,不用弄得人尽皆知。”
掌柜的暗暗松一口气,面上就更高兴了,既然不欲人知,那么这些钱只走内账就成,面上的票据都可免了。他还有点迟疑,生怕误会了来福的意思,便又小心的问了一句,果然来福道不用其他明据。
总之,双方皆大欢喜。
掌柜的非要让来福去挑首饰,也被他“义正言辞春风化雨”的拒绝了——艾玛,装逼一时爽,其实心好痛!
此时要是有人能来采访采访咱们这位太子殿种东西,说出来总是就显得不那么纯粹了,因此大凡拥有这东西的人,就不肯说。可不说吧,别人也不知道呀!做了高品德的事,无人可知,唉!锦衣夜行,锦衣夜行!
来福一边散发着浓浓的得意,一边慢慢晃悠出街口,上了侯在一旁的马车,逛游了一遭,赶车的四下看了,见无人看见,便一甩鞭子,往文国公府的后街巷子去了。
今日年初二,府里的夫人们都回娘家,徐臻姊妹父母不在身边,外祖家在外地,因此姊妹俩又留在了家里,不过徐家也是大族,嫡支没有出嫁的女儿,亲近的旁支却很是不少,今日来拜年的姑爷跟姑太太便很多,有许多能讨了老太君欢心的,自是中午留饭,正好徐臻姊妹也被叫去作陪。
二姑娘年纪还小,可徐臻是到了年纪了,因回家的姑太太姑奶奶们都是出嫁女,跟徐家自是更亲近一层,不少人便说起徐臻的婚事,有的干脆点的便私下里问她想要个什么样的夫婿。
老太君听了啐道:“她女儿家懂得什么?没得教你们给教坏了,都速速离远点儿。”话虽不好听,但却是笑着说的。
众人知道这是顽笑,一个个的忙奉承道:“老太君最疼大姑娘,凭咱们家的家世富贵,什么样的人儿不好找?老太君这是心疼大姑娘,不舍得叫大姑娘出嫁了。”
老太君道:“出嫁有什么好,伺候长辈照应小辈还要照料了夫君,叫你们自己说说,哪个不辛苦?”
有那旁支里玲珑些的年纪也大的姑奶奶便道:“老太君说的真是一丝不差儿,这么多年回想下来,还是当姑娘的时候最舒服。”
徐臻听了偷偷笑,二姑娘问她笑什么,那位大姑奶奶也听见了,忙道:“姑娘们别不信啊。”
徐臻越发的笑起来,咳嗽了一下才问:“大姐姐这话可敢当着大姐夫的面说吗?”
大姑奶奶的脸一下子皱成苦瓜。
众人却哈哈大笑起来,气氛一时更加热闹,老太君一手揽了一个孙女在怀里:“哎呀!这个促狭的小坏蛋儿!还是孙子们贴心,只往家里扒拉人。”
到了午时,众人陪着吃了饭,老太君乏了,歪在罗汉榻上打盹儿,众人便轻手轻脚的出来,相互告辞,徐臻姊妹送至门口,见了众人各自或上轿子或上马车,也还回自己院子了。
春杏在院子门口接着徐臻,“奴婢想着姑娘也该回来了。刚才东宫那边来福公公打发人来找春草,姑娘不在,奴婢私自做主叫她出去听一听看有什么事。”
徐臻道:“无妨。等她回来叫她来见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