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就到了年末。数九寒冬还没过半,鹅毛大雪就下了好几场。往年遇上这种天气,少不了要冻死一批人。
连乐起也不得不猫在了家里,只能说幸好盘了火炕,不然这个冬天还会更难捱。
不过毕竟是兵荒马乱的时节,长城上下的情报交流,並没有因为冰雪而停止。
先是高市贵和叱罗珍业分別送来了信,告知了朝廷最新的人事任免,另外催促他们赶紧把丘洛拔从参合陂弄走。
朝廷的任命自然是关於恆、朔二州的。
一是派费穆去朔州当刺史,兼任本州都督。
乐起当然认识费穆——这可是河阴潜泳大赛的首发倡议者和主要裁判员。
费穆算是当世名將,在原本时空中,他就曾领兵討伐破六韩拔陵(不过战败,跑去投奔尔朱荣)。
后来胡太后將他起復,命他统领洛阳禁军,驻扎在洛阳北面的小平渡。
等到尔朱荣领兵入洛之时,费穆却第一个投降。不仅如此,他还劝说尔朱荣要“大行诛罚,更树亲党”。
再加上其他人的攛掇,於是尔朱荣以祭天为名,邀请朝中百官到河阴共立盟誓。
百官聚集后,尔朱荣立即纵兵大杀。上至丞相、不分忠奸,几乎无一倖免。
加上被沉河的胡太后和幼主元釗、尔朱荣拥立的孝庄帝的两个兄弟,死者不下二千人,宗室、朝堂为之一空。更是直接诱发了南朝陈庆之北伐,间接把尔朱荣推向了必败的结局。
史称河阴之变。
閒话休提。
新任恆州刺史是临淮王元彧。按惯例,开春后应该就是此人兼任北道大都督,主持討伐六镇义军之事。
乐起並不认识此人,幸亏有贾思同的解释。
元彧本名元亮。年轻时曾在侍中穆绍手下做事,而穆绍的父亲也叫穆亮。於是他主动找到了上司,要求避讳改名。
穆绍见之大喜,当眾夸他“风神运吐”,堪比三国时的荀彧,便替他改名元彧字文若。
可见“向上管理”和“商业互吹”乃快速抬高身价的不二法门——真要避讳,古往今来圣贤王者多了,怎么只避顶头上司的
不过,这位“当今荀彧”倒是一个风向標。
之前提到过,元叉发动宣光政变囚禁胡太后,其重要诱因就是,天子近亲与远支宗室之间的权力斗爭。
而元彧是小皇帝的爷爷辈,也就是远亲。至少能说明元叉尚未失势。
那么,以清君侧为名的怀荒义军,短时间內便不可能被招安。
乐起不禁抬头望向西方,“得想想法子,把元彧引到怀朔,和破六韩拔陵打擂台去。”
-----------------
正光五年正月晦日,怀朔城。
按往年的习惯,捱过寒冬的人们会在这天出游赏春。可今年尤其怪异,明明已经立春,晦日当天居然又飘起了雪。
可就算如此,就算围城数月,怀朔的妇女们依然操持其过节的事情。
然而,贺拔度拔一家反而更加冷清。
他们是武川的豪强,去年受北道都督杨钧的招揽,来怀朔为將。
贺拔度拔的三个儿子——贺拔允、贺拔胜、贺拔岳都是六镇里最拔尖的翘楚豪杰,又是朝廷的军主。
然而,卫可孤已经围困了怀朔城大半年,攻势一日紧过一日。大儿子贺拔允从除夕夜就睡在城上,贺拔胜、贺拔岳俩兄弟也是才回家。
“见过统军。破胡(贺拔胜),家父请你过府一敘!”
推门进来的是杨钧的四子杨宽,他自打从高闕逃回来之后,便一改从前轻薄傲慢的德行。
贺拔胜还没有动作,贺拔岳就先站了起来:“景仁兄,发生了何事”
“阿斗泥(贺拔岳小名)你坐下。父亲,孩儿先走了...”
“哎!”
也不怪气氛如此沉闷。
听说不久前,临淮王元彧、费穆带了数万台军到了恆州,然后就没了消息。
如今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朝廷要先征乐举、再救杨钧——如此一来,怀朔人岂不成了肉包垫背的
贺拔度拔看著二儿子同杨宽一道出了门,一脚將牛粪一脚踢到火堆里。
贺拔胜哪里都好,论武力北地称雄、论带兵鬼神难敌。就是论容貌,也不见得比美男子独孤如愿差多少。
可偏偏就是脑袋不怎么开窍——出城求援,是杨家公子死里逃生的机会,你去凑什么热闹
还不如多想想,如何在城破后保全下来。
这话还得从杨宽说起。
该死的高闕戍卒,破六韩拔陵起兵作乱,导火索就是戍主御下失和。
那么当时的戍主是谁呢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正是杨宽杨景仁!
还好杨钧只带了一个儿子上任,要不然还得闹出多大乱子。但凡叛军破城,他们父子绝无活路可言。
所以说,与其说是出城求援,不如说是先行逃跑!
而贺拔家就不同了。他们家族世代镇守北疆、世袭龙城县男。
虽比不上坐拥万千部属的酋帅,可也是武川镇的一等一豪强。叛军之中,更是不知有多少人曾受过他家恩惠!
也就是说,贺拔家这种地头蛇,天然就有脚踏两条船的资本。就算是城破了,卫可孤也得好吃好喝的供著他、求著他出来做官——当然,前提是他们在乱军中活下来。
那么你贺拔胜跑去凑个什么热闹真以为围城叛军的箭矢都长了眼睛,不会射姓贺拔的人么
“阿爷,咱爷俩来喝一杯。”
贺拔岳作为最受宠的小儿子,怎能不清楚父亲的情绪。於是借著倒酒的机会向父亲说起自己的看法:
“咱们贺拔氏在六镇没有前途。都说富贵险中求,二兄去闯一闯也好。”
“你又知道了个啥,高欢也去了,捞著啥了”
贺拔度拔抿了一口酒,话虽然粗横,但是眼角却掛起了一点笑意。
“无论城破城存,洛阳里的天上人再也不敢小瞧六镇了。去年李崇说要改镇为州,今年临淮王掛帅北討更得用我北镇武人。说不得二兄此去就入了临淮王法眼了呢”
“那倒也是。”贺拔度拔闻言稍稍顺了一口气,痛快地仰头將酒喝乾。虽然对老二有所不满,可贺拔度拔对自家儿子也有绝对的自信。
另一边,贺拔胜和杨宽二人顶著细密的雪粒爬上城墙又进了城楼,周身都被雪水打湿透了然后见到杨钧本人——自打叛军围城起,杨钧就搬进了西城楼上住。
然而,杨钧第一句话就让二人大惊失色,不约而同扑通一下跪倒在地:
“破胡自去招募人手,景仁就不必去了。”
-----------------
註:《周书列传第十四》“杨宽...属钧出镇恆州,请从展效,乃改授將军、高闕戍主”。笔者將他任高闕戍主的时间稍稍延长一点点。
连乐起也不得不猫在了家里,只能说幸好盘了火炕,不然这个冬天还会更难捱。
不过毕竟是兵荒马乱的时节,长城上下的情报交流,並没有因为冰雪而停止。
先是高市贵和叱罗珍业分別送来了信,告知了朝廷最新的人事任免,另外催促他们赶紧把丘洛拔从参合陂弄走。
朝廷的任命自然是关於恆、朔二州的。
一是派费穆去朔州当刺史,兼任本州都督。
乐起当然认识费穆——这可是河阴潜泳大赛的首发倡议者和主要裁判员。
费穆算是当世名將,在原本时空中,他就曾领兵討伐破六韩拔陵(不过战败,跑去投奔尔朱荣)。
后来胡太后將他起復,命他统领洛阳禁军,驻扎在洛阳北面的小平渡。
等到尔朱荣领兵入洛之时,费穆却第一个投降。不仅如此,他还劝说尔朱荣要“大行诛罚,更树亲党”。
再加上其他人的攛掇,於是尔朱荣以祭天为名,邀请朝中百官到河阴共立盟誓。
百官聚集后,尔朱荣立即纵兵大杀。上至丞相、不分忠奸,几乎无一倖免。
加上被沉河的胡太后和幼主元釗、尔朱荣拥立的孝庄帝的两个兄弟,死者不下二千人,宗室、朝堂为之一空。更是直接诱发了南朝陈庆之北伐,间接把尔朱荣推向了必败的结局。
史称河阴之变。
閒话休提。
新任恆州刺史是临淮王元彧。按惯例,开春后应该就是此人兼任北道大都督,主持討伐六镇义军之事。
乐起並不认识此人,幸亏有贾思同的解释。
元彧本名元亮。年轻时曾在侍中穆绍手下做事,而穆绍的父亲也叫穆亮。於是他主动找到了上司,要求避讳改名。
穆绍见之大喜,当眾夸他“风神运吐”,堪比三国时的荀彧,便替他改名元彧字文若。
可见“向上管理”和“商业互吹”乃快速抬高身价的不二法门——真要避讳,古往今来圣贤王者多了,怎么只避顶头上司的
不过,这位“当今荀彧”倒是一个风向標。
之前提到过,元叉发动宣光政变囚禁胡太后,其重要诱因就是,天子近亲与远支宗室之间的权力斗爭。
而元彧是小皇帝的爷爷辈,也就是远亲。至少能说明元叉尚未失势。
那么,以清君侧为名的怀荒义军,短时间內便不可能被招安。
乐起不禁抬头望向西方,“得想想法子,把元彧引到怀朔,和破六韩拔陵打擂台去。”
-----------------
正光五年正月晦日,怀朔城。
按往年的习惯,捱过寒冬的人们会在这天出游赏春。可今年尤其怪异,明明已经立春,晦日当天居然又飘起了雪。
可就算如此,就算围城数月,怀朔的妇女们依然操持其过节的事情。
然而,贺拔度拔一家反而更加冷清。
他们是武川的豪强,去年受北道都督杨钧的招揽,来怀朔为將。
贺拔度拔的三个儿子——贺拔允、贺拔胜、贺拔岳都是六镇里最拔尖的翘楚豪杰,又是朝廷的军主。
然而,卫可孤已经围困了怀朔城大半年,攻势一日紧过一日。大儿子贺拔允从除夕夜就睡在城上,贺拔胜、贺拔岳俩兄弟也是才回家。
“见过统军。破胡(贺拔胜),家父请你过府一敘!”
推门进来的是杨钧的四子杨宽,他自打从高闕逃回来之后,便一改从前轻薄傲慢的德行。
贺拔胜还没有动作,贺拔岳就先站了起来:“景仁兄,发生了何事”
“阿斗泥(贺拔岳小名)你坐下。父亲,孩儿先走了...”
“哎!”
也不怪气氛如此沉闷。
听说不久前,临淮王元彧、费穆带了数万台军到了恆州,然后就没了消息。
如今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朝廷要先征乐举、再救杨钧——如此一来,怀朔人岂不成了肉包垫背的
贺拔度拔看著二儿子同杨宽一道出了门,一脚將牛粪一脚踢到火堆里。
贺拔胜哪里都好,论武力北地称雄、论带兵鬼神难敌。就是论容貌,也不见得比美男子独孤如愿差多少。
可偏偏就是脑袋不怎么开窍——出城求援,是杨家公子死里逃生的机会,你去凑什么热闹
还不如多想想,如何在城破后保全下来。
这话还得从杨宽说起。
该死的高闕戍卒,破六韩拔陵起兵作乱,导火索就是戍主御下失和。
那么当时的戍主是谁呢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正是杨宽杨景仁!
还好杨钧只带了一个儿子上任,要不然还得闹出多大乱子。但凡叛军破城,他们父子绝无活路可言。
所以说,与其说是出城求援,不如说是先行逃跑!
而贺拔家就不同了。他们家族世代镇守北疆、世袭龙城县男。
虽比不上坐拥万千部属的酋帅,可也是武川镇的一等一豪强。叛军之中,更是不知有多少人曾受过他家恩惠!
也就是说,贺拔家这种地头蛇,天然就有脚踏两条船的资本。就算是城破了,卫可孤也得好吃好喝的供著他、求著他出来做官——当然,前提是他们在乱军中活下来。
那么你贺拔胜跑去凑个什么热闹真以为围城叛军的箭矢都长了眼睛,不会射姓贺拔的人么
“阿爷,咱爷俩来喝一杯。”
贺拔岳作为最受宠的小儿子,怎能不清楚父亲的情绪。於是借著倒酒的机会向父亲说起自己的看法:
“咱们贺拔氏在六镇没有前途。都说富贵险中求,二兄去闯一闯也好。”
“你又知道了个啥,高欢也去了,捞著啥了”
贺拔度拔抿了一口酒,话虽然粗横,但是眼角却掛起了一点笑意。
“无论城破城存,洛阳里的天上人再也不敢小瞧六镇了。去年李崇说要改镇为州,今年临淮王掛帅北討更得用我北镇武人。说不得二兄此去就入了临淮王法眼了呢”
“那倒也是。”贺拔度拔闻言稍稍顺了一口气,痛快地仰头將酒喝乾。虽然对老二有所不满,可贺拔度拔对自家儿子也有绝对的自信。
另一边,贺拔胜和杨宽二人顶著细密的雪粒爬上城墙又进了城楼,周身都被雪水打湿透了然后见到杨钧本人——自打叛军围城起,杨钧就搬进了西城楼上住。
然而,杨钧第一句话就让二人大惊失色,不约而同扑通一下跪倒在地:
“破胡自去招募人手,景仁就不必去了。”
-----------------
註:《周书列传第十四》“杨宽...属钧出镇恆州,请从展效,乃改授將军、高闕戍主”。笔者將他任高闕戍主的时间稍稍延长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