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阿满,到家啦-《我在民国种田的日子》

  晌午头刚过,乾冷的风打著旋儿,捲起寨门外一层细密的浮土。

  林砚裹紧了靛蓝袄的领子,小脸绷著,眼睛却像鹰隼似的盯著灰白天空的一个小黑点,那是他的小妖。

  脑海里,正共享小妖的视野:蜿蜒的土路上,一辆骡车正顛簸著驶来,有三名骑著健壮驮马、身穿灰布短打、腰挎长刀的汉子护卫。

  车辕上,月白衣衫的身影清晰可见。

  “来了!”林砚心里低呼一声,脸上终於露出笑意,转身就往寨门石阶下跑。

  “慢著点!”爷爷林广福的声音从后面传来。

  老人家穿著厚实的黑袍,抄著手站在寨门楼子的阴凉里,旱菸袋锅子在腰带上別著,古铜色的脸上沟壑,眼神却像鹰一样锐利。

  奶奶紧挨著他,裹著深蓝头巾,手里还攥著个刚做好的、针脚细密的布老虎。

  林砚刚跑到寨门洞下,骡车也到了跟前。

  寨门外值班的曹文轩眼神锐利地扫过护卫和车驾,下巴不易察觉地朝柱子和石头方向微微一点。

  两人身形如电,立刻默契地抢前几步,一左一右,恰好卡在骡车与寨门之间最有利的位置。

  他们看似隨意地垂著手,但手臂的肌肉微微绷紧,手掌虚虚按在腰后——那是隨时能拔枪或抽刀的预备姿势。

  柱子背上那杆擦得鋥亮的长枪,冰冷的枪管在惨澹的日头下反射出一道幽冷的寒光。

  三名骑马的护卫几乎同时勒住韁绳,矫健地翻身下马,动作乾净利落,整齐得如同演练过无数次。

  马蹄带起的黄尘尚未散尽,三人便对著寨门方向,齐刷刷地抱拳頷首致意,隨即一言不发,如同滴入旱地的水珠般无声散开,各自占据有利地形。

  他们警惕的目光像刀子一样,一遍遍刮过四周那片因乾旱而龟裂、死寂的田野,不放过任何一丝风吹草动。

  “一路辛苦!路上还太平吧”林永年穿著体面的藏青缎面长袍,外面罩著件厚实暖和的猞猁皮坎肩,脸上堆起生意人特有的圆融笑意,连忙快步迎上几步,拱手回礼,声音里透著热络和关切。

  此时,苏婉贞已扶著车辕,利落地跳了下来。

  月白的衫子纤尘不染,黑裙下摆沾了点浮土。

  柳叶眉下那双眼睛,带著长途跋涉后的些许疲惫,却依旧清澈明亮,目光扫过眾人,带著一种沉静的威严。

  “爹,娘。”苏婉贞先向公婆端正地福了福身,声音清越平稳,听不出丝毫长途顛簸后的娇弱或沙哑。

  “哎哟,可算回来了!路上受罪了吧”奶奶陈氏连忙上前,心疼地拉住儿媳的手,顺势就把那针脚细密的布老虎塞进她手里,“给阿满的,小娃娃路上没闹腾吧”老太太一边说,一边就忍不住踮脚往那垂著厚厚布帘子的车厢里张望。

  “阿满!”林砚早就按捺不住,像只小猴子似的灵巧地钻到车厢边,小手一伸,刷地撩开了那沉甸甸的布帘子。

  车厢里暖烘烘的,瀰漫著一股甜丝丝的奶香和乾净布的味道。

  阿满像个精致的小包裹,被严严实实地裹在厚实的红底绣小被里,只露出一张睡得红扑扑、宛如熟透苹果般的小脸蛋。

  她的小嘴微微张著,发出均匀而细小的呼吸声,长长的睫毛安静地覆在眼瞼上。

  一只小手露在被角外,正紧紧攥著一个洗得发白、边角都有些磨损的旧布娃娃,仿佛那是她安睡的护身符。

  “睡著啦”林砚的声音立刻压得又轻又软,像是怕惊扰了什么易碎的宝贝。

  “嗯,路上顛簸得厉害,好不容易才哄睡下。”苏婉贞看著儿子凑在车厢边探头探脑的模样,柳叶眉间那点长途跋涉的倦意微微舒展了些。

  她下意识伸手去揉揉儿子被风吹乱的头髮,动作带著母亲的细致。“在这儿等了多久了瞧你这小脸儿,都成小猫了。”

  “没等多久!真的!”林砚咧嘴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眼睛却像被磁石吸住一样,黏在妹妹熟睡的小脸上,怎么也挪不开,“我就知道娘和阿满啥时候到!”

  “哦”苏婉贞眉梢微挑,清澈的眸子里带上了几分探究和瞭然於心的笑意,“你倒是说说,你怎么知道的”

  林砚嘿嘿一笑,小脸上闪过一丝狡黠。

  他没直接回答,只是神秘兮兮地伸出食指,飞快地朝头顶灰濛濛的天空戳了戳,做了个“看上面”的小动作。

  苏婉贞顺著他指的方向,微微仰起头。

  惨澹的冬日天幕下,一个几乎看不清的小黑点正以稳定的姿態在高空盘旋,划著名无声的圆圈。

  她瞬间明白了,眼底那丝瞭然的笑意更深了,还夹杂著一丝无奈的宠溺和骄傲。

  这孩子的手段,总是这么……带著点不按常理的奇思妙想,偏偏又让人觉得,在他身上发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行了,都別堵著风口,让你娘和阿满赶紧进屋暖和暖和。”爷爷林广福適时开口,声音不高,却带著一种不容置疑的沉稳力道。

  这边,奶奶陈氏已经小心翼翼地从暖烘烘的车厢里,把那裹得严严实实、像个小蚕蛹似的阿满抱了出来。

  小娃娃被挪动,也只是不满地哼唧了一声,小脑袋本能地在奶奶散发著熟悉皂角味的肩窝里蹭了蹭,砸吧两下小嘴,又沉沉睡去。

  “哎哟,奶奶的心肝肉儿哟!快让奶奶瞧瞧,”奶奶陈氏把脸贴了贴孙女温热的小额头,声音压得低低的,满是疼惜,“路上冻著没饿著小肚肚没”怀里的小身子软乎乎的,带著甜甜的奶香,让她一颗悬著的心总算落回了实处。

  “睡得可真踏实,咱家的小福娃。”奶奶抱著阿满,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满是慈爱。

  林广福也忍不住凑近了些。

  看著孙女恬静熟睡的小脸,老人家平日里严肃板正、刻著风霜的脸上,线条明显柔和了下来。

  他轻咳一声,像是要掩饰这份柔软,这才转向儿媳,声音放低了些:“晋城那边…亲家公亲家母身子骨都硬朗”

  “都好著呢,爹。就是那边也旱得厉害,一路过来,那尘土扬得比咱这儿还大,天都是黄蒙蒙的。”苏婉贞温声回答著公公,目光却自然而然转向了丈夫林永年,那双清澈的眸子里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询问和安心,“村里…都安顿妥了”

  “嗯,放心。”林永年迎上妻子的目光,言简意賅,但眼神在她略显疲惫却依然清丽的脸上停留了一瞬,又落在母亲怀里熟睡的女儿身上,確认这一大一小都安然无恙,才侧身让出路,声音带著暖意:“外面风硬,乾冷乾冷的,快进寨子吧。曹团长,”他转向一旁肃立的曹文轩,抱了抱拳,“这趟辛苦弟兄们了,回头安顿好了,定要好好谢谢大家。”

  曹文轩利落地回了个军礼,声音乾脆:“林东家客气,分內之事!”他眼底也带著一丝如释重负的轻鬆。

  林永年话音未落,只是利落地朝柱子和石头方向一挥手。

  两人如同接到无声军令,柱子一个箭步上前,稳稳牵住骡马的轡头,石头则默契地绕到车后,手指灵活地开始解那綑扎得结结实实的行李绳结。

  苏婉贞从丈夫手中接过一个沉甸甸的包裹抱在怀里,转向公婆,声音温和却带著不容置疑的关切:“爹,娘,咱们也回屋吧。这寨门口风刀子似的,吹久了骨头缝都冷。”

  “好,回家!”爷爷林广福应了一声,率先转过身,依旧背著手,迈开他那標誌性的稳健步伐,朝著寨子里熟悉的巷道走去。

  林砚立刻像条小尾巴似的粘到奶奶身边。

  他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指,极轻地碰了碰阿满露在红被外的小手。

  指尖传来温热的、般的柔软触感。“阿满,到家啦,”他凑近了,用气声悄悄地说,仿佛在分享一个只有他们兄妹俩才知道的秘密。

  苏婉贞走在婆婆身侧,目光柔和地扫过:襁褓中女儿恬静的睡顏,儿子那小心翼翼、满是好奇和爱怜的侧脸,前方公公那如同定海神针般沉稳的背影,以及丈夫的身影。

  迈过寨门门槛,景象悄然一变。

  脚下的土路被打扫得乾乾净净,不见浮尘飞扬。

  墙角堆放的青砖、木料、石料,都码放得整整齐齐,稜角分明。

  远处,属於工业区的方向,隱隱传来低沉而有节奏的號子声,夹杂著夯土的闷响。

  空气里虽然依旧干冽,那股子令人窒息的、仿佛要將一切生机都抽乾的死寂感却淡去了。

  取而代之的,是砖窑里飘来的淡淡烟火气,是木料散发的清苦味道,是汗水和泥土混合的气息,一种属於人烟、属於忙碌、属於扎扎实实“活著”的安稳感,无声地瀰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