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使者在朝堂上面对皇帝,是显得彬彬有礼,並且力爭为荷兰人在亚洲的殖民地,以及希望大员岛保留一个港口的权利。
双方的言语拉锯是一次艰难的谈判,礼部官员们就站在殿內两侧,盯著现场,学习著皇帝强硬態度。
有四名商人为两边的谈判,提供语言支持。
大员岛上的荷兰人,必须全部撤出岛內。
皇帝的表现在荷兰使者眼中,与曾德昭告诉荷兰使者的说法相似。
这是位雄心勃勃的皇帝,皇帝聪慧过人、充满扩张欲,对土地和財富十分贪婪。
可能这也是大明第一位,真正对海外的切实利益如此关注的皇帝。
相比起成祖,崇禎皇帝似乎更喜欢占领那些南洋土地,他在南洋的外交、军事行动都佐证了这一观点。
短短两年时间,他就杀死了三十几万人,里面有北方的韃靼人,南洋的西班牙人,只不过毫无疑问的是,杀的最多,还是在明帝国內部叛乱中,斩杀和处决的流寇。皇帝的態度从来都是用强硬的手段,控制著军队打破平衡的。
谈判持续了两天,使者带著皇帝的態度和决策返回,荷兰东印度公司与明帝国的第一轮接触结束。
双方的决策干係重大,但大员的战斗却並不会就谈判而停止、结束,而是处於僵持和彼此拉锯野战的形式。
当然,热兰遮城的小舰队几乎已经被消灭了。
北方的林丹汗使团,在六月才终於赶到了南京城,相比於北京城,南京就更加奢靡了。
在崇禎二年,皇帝就解除了海禁,並允许各种商人通过海关公文,在海关港口进出入境。
商人的贸易促进国內的经济流通,包括茶叶、粮食、丝绸、肉荤,在商业中快速成交。
有官吏在各个市场,专门负责签地方县衙的契书,来保证大宗的市场商品订单。
而另外有官吏负责收缴市场交易税费和出摊费,摊位费不贵,也就三枚铜钱。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南京的人口还在飞速增加,朝廷最近又开启了一轮廷议,商量的是,是否要在明年,將南京城继续扩建,並扩大京畿地区的范围。
蒙古的林大汗使团到了扬州才发现,当地正在改造一条横贯大地、河流、官道的道路,用厚实的拱形铁方条,用两臂长、手臂粗的粗铁棍,旋转著往下穿过一一块块横厚木板,並穿过了下一条铁方条,不断连接下去。
整个路上有无数人忙碌,可能这一条路段,就有大几万人在干活,给周边铁轨两侧的两丈內铺设碎石块,也有人给螺纹钢钉,三人小工队,用古怪的三桿铜筒子,加力將大螺纹不断地钻下去,有几个小木砖作坊和铁轨作坊冒著烟,操纵著小型的蒸汽机在加工材料。
这段路已经干了三个月,总长度到这,就已经有三十里长度了。
每个人每月薪水是一两二钱,提供包吃包喝,包住大帐篷。
使团有人不解的找当地人询问,他们为什么铺设这种铁、木材料的路,看著很奇怪。
没几个人知道为什么,都是摇头。
但不是因为什么商业机密,也不是僱主提前警告过,而是这些普通人的確不了解铁路,只是埋头干活,赚银子混口饭吃。
倒是有人给了个答案,只说了个含糊答案,这是国策,皇帝陛下和皇商搞的。
等林丹汗的使团到南京城,很快就得到了召见。
皇帝对林丹汗的使团的確还是很不错的,给予了一家被抄没豪绅的大宅院,暂时居住。
对於林丹汗希望恢復甲冑买卖数量的请求,朱由检也不能说完全就晾一边,这毕竟现在搁北方的林丹汗,和皇太极正打著呢,自己怎么能背刺呢
但想到自己的札甲、暗甲產量,总要提升一下役兵的披甲率吧
没有甲冑的役兵能不能打,他不清楚,但这士气肯定低的离谱,连曹变蛟的兵马,在没甲冑情况下,都不敢打皇太极,自己的役兵没甲冑就肯定更不敢打了。
札甲可是稀缺的战略资源,嵌铁片的暗甲,同样工艺复杂,即使有民间给朝廷赶著造,这一年也只能造大概几万副暗甲,几千副的札甲。
並且要注意,由於工艺问题,重甲的数量每年提升的不会太大。
又就是这个关键时候,朱由检想到了孙传庭。
你搞铁甲是干嘛不就是打皇太极吗
可若是我也打皇太极,我不就有理由减少鎧甲贸易了吗
但是既然是给了礼物,又来了使团,朱由检也不好什么都不给,他又用自己存量不够,需要编练新军的话语,就塞了三百副札甲,由使团带回去交差,也將宣大互市的暗甲数量增加一千副,算是回答了林丹汗的需求。
孙传庭早就提过的,要报復当初和袁崇焕一起拐骗大明,边境买卖粮食的哈喇慎苏布地部,朱由检也清楚在自己准奏后,孙传庭一直在继续训练骑兵力量,增加武备和调查战前的情报。
现在时间到了。
……
崇禎四年的七月二十四日,天气阳光明媚,副总兵祖大弼刚刚披掛辽骑官鎧,上身还套著皇帝御赐的金丝银线锁子甲衣,招呼手下家丁们,在军中叫那些乱糟糟的辽东骑兵们数数,將人列队竖行的排列齐整,等待听令。
调令一到,祖大弼就马不停蹄的从关內赶到寧远,回归到蓟辽督师孙传庭的出关大军中。
孙传庭背负大弓,披掛鎧甲,腰间挎著一柄尚方剑,身披御赐虎皮金丝鳞甲宝褂,浑身气势与眾不凡,透著一副英雄气。
他身边还有一人,正是此时的辽东话事人,祖大寿。
祖大寿是前锋总兵官,確实是目前资歷最老的辽东军户世家出身的將领。
朱由检还是比较怕祖大寿再有临阵脱逃的,便將孙承宗也调到了寧远。
清楚祖大寿在孙承宗面前,就和老鼠见了猫,畏其威严,如此一来,祖大寿就没什么余地可退。
身后的明將是总兵黑云龙、总兵朱国彦,起復的副总兵马世龙、隨祖大弼一同赶来的曹变蛟,总、副总兵级別的將官十九人,加上孙传庭自己,共二十人。
此战孙传庭的部队,总共聚集了有一万六千四百三十八名骑兵,无步旅。
其中又只有一支八百三十六人的骑兵队伍,是拿四米长马槊的枪骑兵,其余都是正宗的辽东铁骑,都是弓骑兵,带的弓箭与马刀。
所有人携带干肉三斤、干饼两张以及一壶水。
大明如此大规模入塞北,从寧远补给完备,撑著清亮黎明出白色前,伴隨著震声若奔雷的雷鸣响声,城门拉开,大明辽东精锐从寧远出兵,直扑北方!
自浑河血战后,大明官军再一次奔袭进入了北方深处,这一次来的是辽东铁骑!
曾几何时,李家的辽东铁骑横扫辽东,威震女真各部。
南戚北李的李成梁,亲率三千家丁北方疆土,无人可敌。
自从入了朝鲜之役,大明在朝鲜因朝鲜缺乏草料,导致飢饿损失了辽东镇三万匹战马,运输的骡马也是饿死无数。
仅有万名骑兵的大明军队,在萨尔滸之战大败,大明朝便再有没有强横的机动力量,可供辽东作战。
时隔十二年!
大明辽东的铁骑再一次马踏北原!
轰隆声震耳欲聋,万马奔腾,这些骑兵们中有训练不过六、七月的辽人,也有来自三边的弓骑兵,他们除了弓箭,还带有隨身手銃和扎枪、三眼銃,但总归都会带弓。
这一次是没有宣大地区的骑兵参与的,孙传庭也没有想要利用大量三眼銃骑兵,来衝击蒙古人。
奔袭上千里,先是突进到锦州范围,隨后向西走山岭,绕开了小凌河,跨越大凌河,一路绕著细河前进。
细河的南端就是大金控制的白土厂,再向內一百里就是广寧及义州了。
这片区域已经是大金国的势力范围,然而隨著明朝以及林丹汗的战斗,后金有点缺吃少穿了。
粮食、豆料都是要拿来餵马和作战的,像义州、广寧的守军就留的极少,这么广袤的一片地区,拢共驻守不到两千人,使得就留出一整片的无人地带。
而孙传庭就瞄准了这一块无人区域,开始突破防线。
第二日的夜晚,孙传庭部开始进入哈喇慎部,沿途经过的蒙古牧民,孙传庭毫不留情的领著铁骑扫荡而过,刀砍箭射,杀死一百二十七人。
第三日,行军一百三十里,杀戮沿途蒙古、满人七十四人。
第五日凌晨,衝杀老弱妇孺的女真韃靼四十余人。
直到第七日凌晨,已经获悉明军出击的哈喇慎部首领苏布地,纠集一万两千牧民准备抵挡。
因为皇太极在崇禎二年惨败而归后,他们也就跟著后金,往东北方向移动了牧场,以免明军报復,但是一年时间並未发生什么不测,也让他们的防御懈怠了。
苏布地正是疾病缠身的时候,他在听说明朝有大军前来,已杀了不少牧民的时候,苏布地第一时间让人前往大金国找皇太极求援。而他自己是连忙召集牧民,很快就让他聚拢了这支一万多人的牧民骑兵。
苏布地的骑兵披甲率不高,多用了大金给的一些个布面甲和皮甲。
组建著一万两千骑兵了一些功夫,骑兵摆开两层,列阵等待了许久,才见到天际线的方向,有一支规模相当大的铁骑衝出,开始朝自己的方向衝来。
其中祖家旗帜飘扬的前沿,是明辽军在充当先锋大军,后部旌旗招展,则是三边、北直隶、朝鲜梅之焕手中的各路明骑。
明朝骑兵们大多都裹著札甲或布面甲,马速不快,显然是因为长途奔袭和甲冑的重量导致的,这些马的马速受到很大影响。
而蒙古人早就枕戈待旦了许久,不少牧民眼中充斥仇恨的神情,他们握著弓和马刀,目光死死地盯著眼前不断靠近的明军。
恨不得立刻用蒙古人天生的骑射功夫,狠狠教训这些该死的明人。
大明和蒙古,那可是二百年的杀戮。
血仇不共戴天,比起女真,从大明建国之前推翻大元,双方是没有停歇过哪怕一日的战斗。
哪怕休战,也只是彼此拖延时间的手段罢了。
接近了射程。苏布地才开始令骑兵机动旋绕,朝著明朝铁骑射出羽箭,铁箭一枚枚拋射出去,很快,明朝的辽东骑兵也开始了机动迂迴,避免衝撞进入箭雨范围,並也开始拋射羽箭,並迫近距离。
而一些明军也打出了手中的燧发短枪和鸟銃,銃子飞射,形成了一定的弹幕压制!
一通的互相远距离射击,並没有什么战果,倒是有箭矢射到明军这一块,直接被札甲的重叠铁片震开,除了些许凹陷外,没有什么大的破口。
甲片厚度仅仅一毫米,但若是弓箭射到重叠位置,其实就是射到了两毫米的重甲上一样。而明军的拋射同样没有奏效,双方距离需要拉近。
双方射了三轮拋射,才开始接近彼此,打出第一轮伤亡。
明军有不少暗甲士兵被射中,但他们大多撑著,强行反击蒙古骑兵,只有十几人恰好被射穿头盔,箭矢透过铁盔,扎出血洞坠下马来。
还有人被射穿面部,倒下马,就在万马践踏下碾作血肉模糊。
而蒙古人则是相当悽惨,这轮有六十余个蒙古勇士中箭,牧民们少有铁甲,皮甲无力抵挡马箭的威力,纷纷落马摔死。
一队骑兵更是衝出明军阵营,直接朝著蒙古阵线杀来,为首的正是威西侯曹变蛟!
他发兵来打,亲率两千余所部三边铁骑,迎面激射箭矢,他所部的三边官兵毫无畏惧,直接迎著蒙古人的骑射就衝来了。
“不好!威西侯!他怎么衝过去了!”
孙传庭大急,连忙喝令全军压上,祖大寿连忙勒马命所部辽东铁骑,侧翼列三阵压铁墙衝击。
铁墙战法是明军骑兵比较善用的打法,三面由铁骑组成的铁墙,对付步兵很好使,但是对付骑兵等於是放弃了机动性,前来决战。
双方的言语拉锯是一次艰难的谈判,礼部官员们就站在殿內两侧,盯著现场,学习著皇帝强硬態度。
有四名商人为两边的谈判,提供语言支持。
大员岛上的荷兰人,必须全部撤出岛內。
皇帝的表现在荷兰使者眼中,与曾德昭告诉荷兰使者的说法相似。
这是位雄心勃勃的皇帝,皇帝聪慧过人、充满扩张欲,对土地和財富十分贪婪。
可能这也是大明第一位,真正对海外的切实利益如此关注的皇帝。
相比起成祖,崇禎皇帝似乎更喜欢占领那些南洋土地,他在南洋的外交、军事行动都佐证了这一观点。
短短两年时间,他就杀死了三十几万人,里面有北方的韃靼人,南洋的西班牙人,只不过毫无疑问的是,杀的最多,还是在明帝国內部叛乱中,斩杀和处决的流寇。皇帝的態度从来都是用强硬的手段,控制著军队打破平衡的。
谈判持续了两天,使者带著皇帝的態度和决策返回,荷兰东印度公司与明帝国的第一轮接触结束。
双方的决策干係重大,但大员的战斗却並不会就谈判而停止、结束,而是处於僵持和彼此拉锯野战的形式。
当然,热兰遮城的小舰队几乎已经被消灭了。
北方的林丹汗使团,在六月才终於赶到了南京城,相比於北京城,南京就更加奢靡了。
在崇禎二年,皇帝就解除了海禁,並允许各种商人通过海关公文,在海关港口进出入境。
商人的贸易促进国內的经济流通,包括茶叶、粮食、丝绸、肉荤,在商业中快速成交。
有官吏在各个市场,专门负责签地方县衙的契书,来保证大宗的市场商品订单。
而另外有官吏负责收缴市场交易税费和出摊费,摊位费不贵,也就三枚铜钱。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南京的人口还在飞速增加,朝廷最近又开启了一轮廷议,商量的是,是否要在明年,將南京城继续扩建,並扩大京畿地区的范围。
蒙古的林大汗使团到了扬州才发现,当地正在改造一条横贯大地、河流、官道的道路,用厚实的拱形铁方条,用两臂长、手臂粗的粗铁棍,旋转著往下穿过一一块块横厚木板,並穿过了下一条铁方条,不断连接下去。
整个路上有无数人忙碌,可能这一条路段,就有大几万人在干活,给周边铁轨两侧的两丈內铺设碎石块,也有人给螺纹钢钉,三人小工队,用古怪的三桿铜筒子,加力將大螺纹不断地钻下去,有几个小木砖作坊和铁轨作坊冒著烟,操纵著小型的蒸汽机在加工材料。
这段路已经干了三个月,总长度到这,就已经有三十里长度了。
每个人每月薪水是一两二钱,提供包吃包喝,包住大帐篷。
使团有人不解的找当地人询问,他们为什么铺设这种铁、木材料的路,看著很奇怪。
没几个人知道为什么,都是摇头。
但不是因为什么商业机密,也不是僱主提前警告过,而是这些普通人的確不了解铁路,只是埋头干活,赚银子混口饭吃。
倒是有人给了个答案,只说了个含糊答案,这是国策,皇帝陛下和皇商搞的。
等林丹汗的使团到南京城,很快就得到了召见。
皇帝对林丹汗的使团的確还是很不错的,给予了一家被抄没豪绅的大宅院,暂时居住。
对於林丹汗希望恢復甲冑买卖数量的请求,朱由检也不能说完全就晾一边,这毕竟现在搁北方的林丹汗,和皇太极正打著呢,自己怎么能背刺呢
但想到自己的札甲、暗甲產量,总要提升一下役兵的披甲率吧
没有甲冑的役兵能不能打,他不清楚,但这士气肯定低的离谱,连曹变蛟的兵马,在没甲冑情况下,都不敢打皇太极,自己的役兵没甲冑就肯定更不敢打了。
札甲可是稀缺的战略资源,嵌铁片的暗甲,同样工艺复杂,即使有民间给朝廷赶著造,这一年也只能造大概几万副暗甲,几千副的札甲。
並且要注意,由於工艺问题,重甲的数量每年提升的不会太大。
又就是这个关键时候,朱由检想到了孙传庭。
你搞铁甲是干嘛不就是打皇太极吗
可若是我也打皇太极,我不就有理由减少鎧甲贸易了吗
但是既然是给了礼物,又来了使团,朱由检也不好什么都不给,他又用自己存量不够,需要编练新军的话语,就塞了三百副札甲,由使团带回去交差,也將宣大互市的暗甲数量增加一千副,算是回答了林丹汗的需求。
孙传庭早就提过的,要报復当初和袁崇焕一起拐骗大明,边境买卖粮食的哈喇慎苏布地部,朱由检也清楚在自己准奏后,孙传庭一直在继续训练骑兵力量,增加武备和调查战前的情报。
现在时间到了。
……
崇禎四年的七月二十四日,天气阳光明媚,副总兵祖大弼刚刚披掛辽骑官鎧,上身还套著皇帝御赐的金丝银线锁子甲衣,招呼手下家丁们,在军中叫那些乱糟糟的辽东骑兵们数数,將人列队竖行的排列齐整,等待听令。
调令一到,祖大弼就马不停蹄的从关內赶到寧远,回归到蓟辽督师孙传庭的出关大军中。
孙传庭背负大弓,披掛鎧甲,腰间挎著一柄尚方剑,身披御赐虎皮金丝鳞甲宝褂,浑身气势与眾不凡,透著一副英雄气。
他身边还有一人,正是此时的辽东话事人,祖大寿。
祖大寿是前锋总兵官,確实是目前资歷最老的辽东军户世家出身的將领。
朱由检还是比较怕祖大寿再有临阵脱逃的,便將孙承宗也调到了寧远。
清楚祖大寿在孙承宗面前,就和老鼠见了猫,畏其威严,如此一来,祖大寿就没什么余地可退。
身后的明將是总兵黑云龙、总兵朱国彦,起復的副总兵马世龙、隨祖大弼一同赶来的曹变蛟,总、副总兵级別的將官十九人,加上孙传庭自己,共二十人。
此战孙传庭的部队,总共聚集了有一万六千四百三十八名骑兵,无步旅。
其中又只有一支八百三十六人的骑兵队伍,是拿四米长马槊的枪骑兵,其余都是正宗的辽东铁骑,都是弓骑兵,带的弓箭与马刀。
所有人携带干肉三斤、干饼两张以及一壶水。
大明如此大规模入塞北,从寧远补给完备,撑著清亮黎明出白色前,伴隨著震声若奔雷的雷鸣响声,城门拉开,大明辽东精锐从寧远出兵,直扑北方!
自浑河血战后,大明官军再一次奔袭进入了北方深处,这一次来的是辽东铁骑!
曾几何时,李家的辽东铁骑横扫辽东,威震女真各部。
南戚北李的李成梁,亲率三千家丁北方疆土,无人可敌。
自从入了朝鲜之役,大明在朝鲜因朝鲜缺乏草料,导致飢饿损失了辽东镇三万匹战马,运输的骡马也是饿死无数。
仅有万名骑兵的大明军队,在萨尔滸之战大败,大明朝便再有没有强横的机动力量,可供辽东作战。
时隔十二年!
大明辽东的铁骑再一次马踏北原!
轰隆声震耳欲聋,万马奔腾,这些骑兵们中有训练不过六、七月的辽人,也有来自三边的弓骑兵,他们除了弓箭,还带有隨身手銃和扎枪、三眼銃,但总归都会带弓。
这一次是没有宣大地区的骑兵参与的,孙传庭也没有想要利用大量三眼銃骑兵,来衝击蒙古人。
奔袭上千里,先是突进到锦州范围,隨后向西走山岭,绕开了小凌河,跨越大凌河,一路绕著细河前进。
细河的南端就是大金控制的白土厂,再向內一百里就是广寧及义州了。
这片区域已经是大金国的势力范围,然而隨著明朝以及林丹汗的战斗,后金有点缺吃少穿了。
粮食、豆料都是要拿来餵马和作战的,像义州、广寧的守军就留的极少,这么广袤的一片地区,拢共驻守不到两千人,使得就留出一整片的无人地带。
而孙传庭就瞄准了这一块无人区域,开始突破防线。
第二日的夜晚,孙传庭部开始进入哈喇慎部,沿途经过的蒙古牧民,孙传庭毫不留情的领著铁骑扫荡而过,刀砍箭射,杀死一百二十七人。
第三日,行军一百三十里,杀戮沿途蒙古、满人七十四人。
第五日凌晨,衝杀老弱妇孺的女真韃靼四十余人。
直到第七日凌晨,已经获悉明军出击的哈喇慎部首领苏布地,纠集一万两千牧民准备抵挡。
因为皇太极在崇禎二年惨败而归后,他们也就跟著后金,往东北方向移动了牧场,以免明军报復,但是一年时间並未发生什么不测,也让他们的防御懈怠了。
苏布地正是疾病缠身的时候,他在听说明朝有大军前来,已杀了不少牧民的时候,苏布地第一时间让人前往大金国找皇太极求援。而他自己是连忙召集牧民,很快就让他聚拢了这支一万多人的牧民骑兵。
苏布地的骑兵披甲率不高,多用了大金给的一些个布面甲和皮甲。
组建著一万两千骑兵了一些功夫,骑兵摆开两层,列阵等待了许久,才见到天际线的方向,有一支规模相当大的铁骑衝出,开始朝自己的方向衝来。
其中祖家旗帜飘扬的前沿,是明辽军在充当先锋大军,后部旌旗招展,则是三边、北直隶、朝鲜梅之焕手中的各路明骑。
明朝骑兵们大多都裹著札甲或布面甲,马速不快,显然是因为长途奔袭和甲冑的重量导致的,这些马的马速受到很大影响。
而蒙古人早就枕戈待旦了许久,不少牧民眼中充斥仇恨的神情,他们握著弓和马刀,目光死死地盯著眼前不断靠近的明军。
恨不得立刻用蒙古人天生的骑射功夫,狠狠教训这些该死的明人。
大明和蒙古,那可是二百年的杀戮。
血仇不共戴天,比起女真,从大明建国之前推翻大元,双方是没有停歇过哪怕一日的战斗。
哪怕休战,也只是彼此拖延时间的手段罢了。
接近了射程。苏布地才开始令骑兵机动旋绕,朝著明朝铁骑射出羽箭,铁箭一枚枚拋射出去,很快,明朝的辽东骑兵也开始了机动迂迴,避免衝撞进入箭雨范围,並也开始拋射羽箭,並迫近距离。
而一些明军也打出了手中的燧发短枪和鸟銃,銃子飞射,形成了一定的弹幕压制!
一通的互相远距离射击,並没有什么战果,倒是有箭矢射到明军这一块,直接被札甲的重叠铁片震开,除了些许凹陷外,没有什么大的破口。
甲片厚度仅仅一毫米,但若是弓箭射到重叠位置,其实就是射到了两毫米的重甲上一样。而明军的拋射同样没有奏效,双方距离需要拉近。
双方射了三轮拋射,才开始接近彼此,打出第一轮伤亡。
明军有不少暗甲士兵被射中,但他们大多撑著,强行反击蒙古骑兵,只有十几人恰好被射穿头盔,箭矢透过铁盔,扎出血洞坠下马来。
还有人被射穿面部,倒下马,就在万马践踏下碾作血肉模糊。
而蒙古人则是相当悽惨,这轮有六十余个蒙古勇士中箭,牧民们少有铁甲,皮甲无力抵挡马箭的威力,纷纷落马摔死。
一队骑兵更是衝出明军阵营,直接朝著蒙古阵线杀来,为首的正是威西侯曹变蛟!
他发兵来打,亲率两千余所部三边铁骑,迎面激射箭矢,他所部的三边官兵毫无畏惧,直接迎著蒙古人的骑射就衝来了。
“不好!威西侯!他怎么衝过去了!”
孙传庭大急,连忙喝令全军压上,祖大寿连忙勒马命所部辽东铁骑,侧翼列三阵压铁墙衝击。
铁墙战法是明军骑兵比较善用的打法,三面由铁骑组成的铁墙,对付步兵很好使,但是对付骑兵等於是放弃了机动性,前来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