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焚书、坑儒!-《记忆曝光:我绝世暴君?女帝们痛哭流涕!》

  此刻,大夏国都贯在光幕之中,仿佛与天地融为了一体。

  身处光芒之中的义军,完全不知所措。

  “天地异象,这是天地异象!”

  此时,不知是谁喊了一句,才将众人从惊诧之中唤醒。

  袁自如闻言,大笑道:

  “好,好,好!”

  “今日老天都生出天地异象,来庆贺夏帝即将被诛杀!”

  “我等自当顺应天意,将夏帝处之而后快!”

  袁自如的话仿佛一针定心剂一般,直接将义军心中徒生的恐惧一扫而光。

  在此之前,还有人觉得弑君前夕生此异象是为不祥之兆。

  但细细想来,为何就不是袁自如所言?

  如此人神共愤之帝王,老天怎会护佑?

  就当义军重振旗鼓,准备踏破金銮殿之时。

  一道七彩光芒由天边而下,将金銮殿遮住。

  仿佛形成了一道屏障一般,引得义军们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紧接着,七彩光芒缓缓消失,转而换成了透明之色。

  这模样,倒像是一道画卷。

  画卷之上,开始闪烁出各种各样的画面。

  义军们面面相觑,完全不明所以。

  “这是夏帝的记忆。”

  就在此时,一阵珠圆玉润、之声传来。

  这声音仿佛有一种魔力,让人不由自主的往声音来源处看去。

  说话之人,着一身雍容凤袍,华贵至极。

  面容宛若皎月,却徒生出一股清冷的感觉,令人不敢靠近。

  “微臣,参见皇后!”

  就在此时,李未甫微微作揖,笑道。

  连带着一众大臣,也屈于雍容凤仪之下,低头行礼。

  皇后,杜若雪!

  杜若雪出身尊贵,其祖父杜卫尘乃是大夏的开国大将,其父也是一代名将。

  说大夏的半壁江山都是被杜家打下来的也丝毫不为过。

  然而,似乎是犯下的杀戮太多,导致到了杜若雪一代之时竟无儿郎。

  所幸杜若雪继承祖父勇武,年仅二八之时便能与身经百战的将军匹敌。

  后因种种原因,杜若雪与夏帝决裂,成为了十八路义军之一。

  杜家虽为大夏打江山,但并非为中原人士,而是出身北凉。

  她所带来的,便是杜家在北凉还存有的五万精兵。

  这些精兵,本用来镇守北凉,如今却成了踏破金銮殿的武器。

  李未甫继续开口道:

  “皇后方才所言是何意?”

  杜若雪驻足在原地,朱唇轻启:

  “这天地异象产生的画面,闪烁的都是夏帝的记忆。”

  “难道,我等要在此处看夏帝的记忆不成?”

  李未甫眉头紧锁,面色不悦。

  杜若雪瞥去一眼,声音仍旧冷若冰霜:

  “若你自认能与天抗衡,我不拦你。”

  这一句话直接让李未甫哑口无言。

  北凉盛有诡秘之术,因而杜若雪的话有极大的说服力。

  也正是因此,杜若雪对此天地异象更为敬畏。

  袁自如见状,站出身道:

  “罢了,兴许是大夏龙气旺盛,或是夏帝不甘之心过强,才生此天地异象。”

  “看看倒也无妨。”

  见袁自如也这么说,周围义军也只得作罢。

  毕竟,谁都没见过这个景象,更不敢贸然冲上前去。

  万一因此丢了性命,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有的人更是盘腿而坐,拿出了随军携带的干粮。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集在了这张巨大的画卷之上。

  ……

  与此同时,画卷逐渐趋于平静,原本闪烁的画面也渐隐为黑。

  紧接着,画卷之上才开始缓缓显现出画面。

  入目所见,是威严庄重的宫殿。

  墙壁与庭柱之上,雕刻着金龙图案,无不透露着尊贵气息。

  这,便是金銮殿内部!

  也是文武百官最为熟悉的,上朝的地方。

  庄严肃穆的朝堂之上,文武百官齐在君侧,等待早朝。

  嬴川冷眼扫视诸臣,身旁太监高声问道: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话音刚落,一个身着白衣,须发皆白的老者站出身来,行礼道:

  “臣有事启奏!”

  说话之人,为大夏东林院博士——林天则。

  嬴川脸色微动,但还是缓缓开口:

  “准。”

  林天则仿佛抓住了机会,举起手中笏板,亢声道:

  “东林院三百六十名联名上奏,恳请陛下取消郡县之制的改革!”

  “理应遵循古法,行分封之制!”

  话音刚落,他身后立刻涌出几名身着书生袍之人,纷纷跪倒在地。

  嬴川瞥过一眼跪伏在地的诸人,并未作声。

  林天则继续道:

  “如不行分封之制,遵循古法教诲的话,定然会有祸端!”

  “若是行了郡县之制,有不臣之心的臣子若抓住机会,日后定然将是我大夏之损失!”

  此言一出,跪伏在地的东林院之人紧跟合声道:

  “郡县之制实乃祸国殃民之法,请陛下收回成命,遵循古法,行分封之制!”

  朝中文武百官,近乎一半以上纷纷附和东林院之人的话。

  东林院的人,仿佛只要嬴川不答应就绝不起来一般。

  嬴川的脸色,变得颇为阴沉。

  ……

  看到画面上首先展现出来的居然是这副景象。

  义军之中,一群身着书生白衣之人,一脸的激愤之意。

  这件事,便是他们要组义军反君的原因!

  这画面上所述之事,他们绝不可能忘记!

  此事就发生在十年前,夏帝刚刚登基之时!

  那时,夏帝刚刚登基不久,便要进行整合改革。

  其中一项,便是将前朝所行的分封之法改为郡县之法。

  因此,东林院之人便依据书上所言的古法辩论,为此僵持足足维持了三年之久!

  “夏帝祸乱朝纲,不听忠言,死不足惜!”

  不听忠言,死不足惜!

  书生义军为首之人站出身来,对着画面怒斥道。

  此人名为林琛,被尊为天下儒生之首。

  这次书生参与十八路义军,自成一派便是由其组建。

  他们都知晓这次朝堂之争后续的结果!

  在此之后不久,东林院书籍尽数被烧毁。

  无数东林院院士,还有数万儒生联名上书,就此事对夏帝谏言。

  然而夏帝非但不听,反而还将他们全部活埋,无一例外!

  这便是骇人听闻的焚书与坑儒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