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天下的好处-《长生,从升级祖宅开始》

  第124章 天下的好处

  骸骨,是梁国四皇子梁辛。

  还是个小太监的辛四,把他埋在了京都城百里外的树林里。

  世人都以为,辛四很有野心。

  有人说,这个太监马夫是小人。

  罗怀瑾说他没卵蛋,可胆子挺大。

  冯国玉说,辛四是个疯子。

  无人说他是好人。

  辛四从来不解释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事,别人眼中的疯子,实际上内心极其单纯。

  他只是想带着四皇子梁辛回家。

  外面,从来不是他们的家。

  所以冯国玉最大的错误,是他不该留在京都城。

  若选个其他城池居住,便不会有今日杀头之祸。

  数日后,京都城中发出一道旨意。

  四皇子梁辛,继任王位,成为梁国第十二位君王。

  这道旨意,贻笑大方。

  不是说梁王子嗣都死绝了吗,从哪冒出来个四皇子

  十日后,凉山王宋念丰与平山王贺周知,共同发兵讨伐。

  京都城,城门大开。

  三十万大军长驱直入,没有任何抵抗。

  辛四麾下的武将,士兵,都在城外放下了兵器,选择投降。

  还有一部分不愿意归降的,跑去做山大王,做马匪。

  宋念丰率兵进入城内,来到皇宫,发现这里只剩下辛四一人。

  他手持长剑,站在金銮殿门前,身着光鲜亮丽的大太监服饰。

  武道十三境的宋念丰,远远看到了坐在殿中龙椅上的身影。

  那是一具骸骨,穿着皇帝的衣裳,靠着龙椅,没有半点生机。

  宋念丰似乎明白了什么,视线转而望向辛四。

  “放下剑,我保你平安。”

  辛四摇摇头:“梁国有我在,尚未亡国。尔等叛贼,理应自刎谢罪!”

  众多武将顿时骂出声来,你算老几!

  辛四也不看他们,只盯着宋念丰:“若想建立新朝,除非我死了。”

  他只有武道第十境修为,对一个无根之人来说,已经很强了。

  毕竟是半途才开始修行武道,且诸多事务缠身,全靠一路抢来的各种天材地宝。

  但对宋念丰来说,不过一拳就能打死罢了。

  宋念丰明白了辛四的意思,他挥手斥退手下武将,从马上下来。

  一步一步,走上了台阶。

  与辛四间隔两步站定,宋念丰瞥了眼龙椅上的骸骨,问道:“这样做,值吗”

  辛四握紧长剑,声音坚定:“值!”

  “值在哪”宋念丰又问道。

  辛四没有任何犹豫:“只有他,从未把我当太监看。”

  从下身被切了一刀,辛四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太监。

  无论梁王,嫔妃,皇子,侍卫,宫女,又或者其他太监,都是如此。

  包括后来的楚湖山,罗怀瑾,甚至是他手下武将,士兵。

  整个天下都知道辛四的名字。

  整个天下都说,他是个没卵蛋的太监。

  唯有四皇子梁辛,从未说过。

  挺简单的一个原因,却比凡人成仙还要难。

  宋念丰沉默片刻,而后缓缓吸进一口气,摆开了太玄真武卷第一式。

  “云龙三折,是我家传武学,请指教!”

  辛四感受到了他的尊重,脸上浮现起一丝笑容。

  “你人不错。”

  他的剑很快,快的像闪电。

  一生中最强大的战意,在这一刻迸发。

  化作最为凌厉的一剑,朝着宋念丰胸口刺去。

  宋念丰的拳也很快,很重,很硬。

  哪怕锋利的宝剑,在这一拳下,也节节断裂。

  剑身破碎,打断了辛四的右臂,将他整个人轰进殿内,落在了高高在上的龙椅旁。

  双方的差距太大,没有那么多里胡哨的过程。

  一拳,便分了胜负,也分了生死。

  宋念丰的眼神,有些许恍惚。

  这一幕,他似曾见过。

  那个雨夜。

  那一声念丰哥。

  那个骄傲了半辈子的男人。

  辛四七窍流血,他浑身的经脉,都被这一拳打碎了。

  嘴里不断流出鲜血和内脏碎片,却抓着龙椅,晃晃悠悠站了起来。

  宋念丰步入大殿,站在龙椅下,向上看着。

  辛四扶着龙椅的靠背,已无法直立,曲着身子。

  宋念丰这才看到,大殿内布满剑痕。

  这些剑痕无比凌厉,充满杀气,组成了无数句同样的话。

  “杀尽天下仙人!”

  辛四不恨任何人,只恨那个毁了他家的金阙子。

  可他知道,自己没这个本事。

  甚至连宋念丰和贺周知,他都赢不了,所以才会拼命进攻京都城。

  因为如果输给了宋念丰和贺周知,就再没机会回来了。

  宋念丰眉头微皱,他大致明白辛四为何恨仙人。

  只是此前未曾想过这件事。

  辛四扶着龙椅,看向穿着龙袍的四皇子梁辛骸骨。

  嘴里大口吐着鲜血,染红了龙椅,染红了龙袍,也染红了自己。

  可他脸上,始终带着笑。

  “主子,咱们……”

  “又可以一起玩了。”

  曾经繁华的京都城街头,有两个一高一矮,一大一小的少年,互相追逐。

  一起买了纸鸢,在城外放飞。

  一起坐在河边,抓过蚂蚱。

  一起在朱老头的草棒上,精心挑选最大最红的葫芦。

  辛四至今为止,还记得和四皇子梁辛在城外河边一块躺着,他问过自己的那些问题。

  “小哥,你说天上的星星,真是咱们家的祖先吗”

  “小哥,老师傅说民意比天大,你说这天,究竟有多大啊”

  “小哥,我给你娶个媳妇吧,两个也行。”

  “小哥……”

  辛四再也撑不住身子,重重的摔在骸骨上,发出轻轻的一声:“哎。”

  好似在回应记忆中的那一声呼喊。

  那不是主子,那是他的弟弟。

  若有下辈子。

  “若有下辈子……咱们一定会是兄弟吧。”

  辛四再没了生机,他本就带着寻死之意站在金銮殿前。

  武将们涌入殿内,宋念丰抬手阻住了众人。

  望着交迭在一起的两具尸首,宋念丰心里明白。

  辛四护着的,不仅仅是四皇子梁辛。

  他还护住了梁国最后的尊严。

  梁国不是败在仙人手里,而是被梁国自己人击败的!

  多么可笑的尊严啊。

  宋念丰却丝毫笑不出来,只觉得可惜。

  望着满墙的“杀尽天下仙人”,他忽然觉得,辛四才是真正适合当皇帝的那个人。

  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有弑仙的欲望。

  只可惜,他是个太监。

  “如果他是个皇宫侍卫就好了。”宋念丰叹息出声。

  武将们听的心生疑惑,不解其意。

  人没变,是太监还是侍卫,又有何分别呢

  宋念丰没有解释,他转过身来,走出大殿。

  对着殿外翘首以盼的众多将士,深吸一口气后,高声道:“梁国,亡!”

  这一日,京都城百里外,都能听到那震天的欢呼声。

  到了这一日,梁国才算真正亡了。

  贺周知被请入城内,亲手捧起了那块传承千年的国印。

  宋念丰立于贺周知之下,率先跪下行礼:“恭迎新皇登基!”

  麾下将士,颇为不忿。

  凉山王的实力,强过平山王,又率先攻入城中,凭什么让贺周知当皇帝

  就连贺周知的人,都感到费解。

  知道两家关系不错,可在皇帝之位的诱惑面前,那点关系顶用吗

  现在看来,相当顶用。

  无论别人怎么想,怎么看,此事已经尘埃落定。

  三个月后,贺周知登基,国号大周!

  新朝国都,选在了青羽城。

  贺明才跟贺明言,就这样摇身一变,成了大皇子和二皇子。

  登基之日,宋家上下,男女老少,都来到了青羽城拜见大周皇帝。

  朝堂之上,已经七十七岁高龄的贺周知,身着金黄色龙袍,头戴金冠。

  他来到宋启山面前,拱手行礼:“今日起,大哥当为太师!”

  以皇帝之尊,向身无官职的平民行礼,于礼不合。

  但谁敢说话呢

  贺周知能当上皇帝,那是宋家让出来的。

  即便封个一字并肩王,也不稀奇。

  太师,并无实权,更像一种荣誉象征。

  相比一字并肩王,反倒显得份量不足。

  可宋启山却没有任何意见,躬身行礼:“王上贵为君主,岂能再如从前那般。尤其朝堂之上,谨遵礼法,为天下之表率才是。”

  贺周知直起身子,与宋启山对视而笑。

  什么礼法不礼法的,他们俩的关系,只有自己最清楚。

  无论皇帝,还是太师,本身都不重要。

  一个只是想过把当皇帝的瘾,一个在图谋数百年后的大事,没有半点利益冲突。

  谢玉婉被赐封一品诰命,慈懿护国夫人,加九锡仪仗。

  此外,夫妻俩均有宫内行走,谏议之权。

  简单来说,无需通传,便可直入宫内任何地方,甚至直接进御书房找皇帝谏政。

  如此殊荣,可谓天大。

  宋念丰的凉山王名头,被保留了下来,晋升大都统,掌管全国兵马大权。

  王楚玉被赐封二品诰命,特许子孙三代免科举直授五品武职。

  王楚玉喜极而泣,对着贺周知跪下谢恩。

  倒不是因为得了封赏,而是父亲王永良的愿望,今日终于实现了。

  落魄的王家,再不会被人看不起!

  林青川被提拔为户部尚书,楚岚舟提为兵部尚书,连周廉安都被提拔为礼部侍郎。

  除此之外,宋念守更是得了一个大祭司的特殊官衔。

  贺周知宣告天下,要建护国宗庙。

  特许宋氏子孙世袭大祭司位,主掌新朝天地祭祀。

  许宋家组建护国玄甲军三千,兵员选自宋氏永业田佃户,军械由工部直供。

  赐秋谷城及四县区域,为宋家私产,允自建堡寨屯田。

  三千正规军伍,加上守城兵营,还有四县民兵。

  秋谷城的兵力,在合乎律令的前提下,最少能达到万人以上。

  而这万人,将完全听命于宋家。

  要知道,梁国先前的亲王,私兵也不准超过三百。

  宋家,却超过了三十倍之多!

  相比之下,允自建堡寨屯田,反倒算不上什么了。

  更令天下人震惊的是,贺周知要铸九鼎铁券。

  刻新朝律法于玄铁巨鼎,增补宋氏三不臣特权。

  一为宋氏子弟犯法,非叛国罪皆由宗庙自审。

  二为永业田产出不纳粮,玄甲军不调外征。

  三为宋女不入后宫,宋男尚公主可另置别院。

  此三不臣特权一出,举世皆惊。

  这是多大的权力啊,简直就是在大周国里,又立了个小宋国。

  礼部尚书和一些文官大儒,连夜入宫,说什么实在太放任宋家了。

  给个世袭的大祭司官衔也就算了,毕竟不入九品官制,极其特殊。

  私兵也凑合理解,反正凉山王手握兵权,万余私兵算不上什么。

  私产不纳粮,自家兄弟给点好处很正常。

  还有宋女不入后宫,都是自家晚辈嘛。

  但宋氏子弟犯法,非叛国罪皆由宗庙自审,以及宋男尚公主可另置别院,让他们无法接受。

  前一条,让宋家子弟完全可以无法无天。

  哪怕杀人放火,作奸犯科,也能逃脱罪责。

  自己人审自己人,能审出什么来

  后一条,若有一日宋家子弟成了驸马,却不入公主府,反而另置别院。

  那还算驸马吗

  所谓驸马,那就是最高级的上门女婿啊。

  不合理,也不合礼!

  结果第二天,礼部尚书就被撤了,换了个圆滑点的老头上来。

  同夜入宫的文官大儒,撤的撤,驱逐的驱逐。

  用贺周知的话来说:“宋家把天下都送来了,给再多又能如何你们觉得多,朕还觉得少呢!”

  一夜过后,天下安定,再无异议。

  贺周知携宋启山共登祭天台,挥剑劈开巨鼎封印:

  “朕与宋公,非君臣乃共天命!今裂土铸鼎,与宋氏共守山河!”

  自此,大周王朝,成了!

  贺周知携文武百官,回了宋家庄祭祖。

  他没打算把祖坟迁走,而是追封了孝陵,还保留在宋家庄。

  从前宋家庄出个六品武官,都让人兴奋不已。

  如今竟然出了个皇帝,许多人激动的跪地落泪。

  贺周知与那些还勉强认识的后辈说了些话,在宋家吃了顿饭,这才离开。

  别看庄里的人对贺周知当皇帝激动不已,实际上他们更多的是疑惑。

  为什么宋家不坐天下

  就因为跟贺周知关系好

  若非此事已经尘埃落定,他们真想来找宋启山问问,你家到底咋想的。

  宋启山才不会管这些人怎么想的,送走贺周知后,他便回到房间,闭上双眼。

  普天之下,收获最大的,绝不是当了皇帝的贺周知。

  而是他!

  太师,大祭司,一品诰命,大都督。

  还有皇帝和文武百官造访,这得多少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