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的八月,空气又湿又热,知了在树梢上没完没了地叫着。
这时候,医科大学还没开学,苏采薇就增加了在附属医院的坐班时间。
这天下班前,内科的老陈医生一边擦着眼镜,一边和办公室里的人闲聊。
“哎,跟你们说个事儿,”老陈戴上眼镜,像是忽然想起来,“我家邻居,就前街那片的刘大爷老两口,你们可能有人见过。他们不是想去北京投奔儿子闺女嘛,想着把现在住的那个小院儿给卖了。托我问问,看有没有人想接手。”
办公室里顿时响起几声意味不明的轻笑。
坐在对面的护士长王姐率先摇了摇头,手里还在飞快地织着毛线:“老陈,你这不是白问嘛。现在谁家不是等着单位分房?就算一时半会儿分不到,宿舍挤挤也能住。谁手里有那闲钱去买个老院子?再说了,当房东是好事儿?”
这话立刻引起了共鸣。
另一个年轻医生小赵插嘴道:“就是!我听说房租都是房管局定的,死低!收了那点租金,房子漏了、墙皮掉了还得自己去修,麻烦不说,根本划不来。”
这年头,住房紧张是家家户户的头等难题。
单位分房要论资排辈,医科大能给苏采薇这样的年轻教授分个单人宿舍,已经让不少人羡慕了。
更多的年轻职工,还得五六个人挤一间宿舍。
那些领了结婚证却排不上房子的年轻夫妻,日子才叫尴尬。
不少人得厚着脸皮跟室友商量,求人家周末晚上出去“溜达”一两个钟头,给小两口腾个地方。
要是想去招待所,即便揣着大红结婚证,也保不齐会碰上查房的,盘问半天,弄得又窘又怕。
苏采薇原本安静地听着,心里却微微一动。
她想起上次陆庆平来看她,身高腿长的男人在她那宿舍里转个身都拘谨。
也因为住不下,前两次爹妈带着孩子来省城,她都给安排的招待所。
但若是在省城买下一院子,那日子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些年,她和陆庆平的工资不低,又没什么大开销,攒下了一笔不小的存款。
越想越心动,苏采薇放下手里的病历,冲陈医生问道:“那院子具体在哪儿?多大?老两口打算卖多少钱?”
陈医生愣了一下,随即脸上笑开了花:“哎哟!苏教授你有兴趣?就在前头仁义巷里头,闹中取静,是个独门独院,正房加个厢房,虽然旧点,但收拾得挺利索。价钱嘛……他们老两口着急走,他们老两口着急走,只要三千块。这价钱在这片算是很实在了!”
“三千块!嚯,真敢要价!”
“谁家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现钱啊?”
“就是,都能抵普通人十年工资了。”
苏采薇却盘算起来,三千块,占了夫妻两个积蓄的小半,但一个独门独院,机会实在太难得了。
“下班后,方便带我去看看吗?”她问。
“方便!太方便了!”老陈简直喜出望外。
下班点一到,老陈就兴冲冲地领着苏采薇穿街过巷。
仁义巷离医院不远,青石板路,闹中取静。
刘大爷家的院子就在巷子中间,灰墙黑瓦,木门虚掩着。
老陈喊了一嗓子,刘大爷很快就出来了,是个清瘦利落的老人。
听说苏采薇是医大的教授,真心想看看房子,老人很是高兴,连忙把他们让进去。
院子不大,但方正整洁,墙角种着些花草,一棵老石榴树结满了果子。正房三间,虽然家具旧了,但墙壁地面都干干净净,玻璃窗擦得锃亮。旁边还有间小厢房,可以当厨房也能堆杂物。
“同志,不瞒你说,”刘大爷叹了口气,“这房子我住了大半辈子,要不是为了去京城帮孩子们带孙子,真舍不得卖。这年头,肯花钱买房的人少喽。”
苏采薇里里外外看了一遍,心里越发满意。这院子虽不如部队大院的住处宽敞,但也足够住了,再稍加收拾,就能住得很舒服。
家里人再过来,就不用去招待所了。
“大爷,这房子我挺中意。”苏采薇不是拖泥带水的人,直接说道,“三千块,就按您说的价。您看什么时候方便,我们去房管局把手续办了?”
刘大爷没想到她这么痛快,愣了一下,立刻连连点头:“方便!方便!明天!明天一早我就拿上房契地契去房管局门口等你!咱们一手交钱,一手过户!”
家里的钱向来是苏采薇管着的,存折也在她手里。
回到宿舍,她先给家里打了个电话。
接电话的是母亲石静兰,说陆庆平临时有会议,还没回家。
苏采薇在电话里把买房的事说了,石静兰一听,立马在电话那头拍了板:“薇薇,买!看中了就先买下来!别犹豫!要是庆平回来有意见,这房就算我跟你爸买的,补给你当嫁妆!明天妈就给你把钱汇过去!”
苏采薇哭笑不得:“妈,我都出嫁十几年了,孩子都三个了,哪儿有这会儿补嫁妆的道理呀?”
“别家我不管,咱老苏家就兴这规矩!”
母女俩在电话里说得热乎,一时没留意旁边两个小的。
小安安听到妈妈的声音从听筒里传出来,急得在外婆怀里直蹦跶,咿咿呀呀地叫唤,伸着小手要去抓话筒。
陆闲庭也从书房跑出来,凑到电话旁。
“好了,事情就这么定了,快跟你儿子说说话,他都快急哭了。”石静兰乐呵呵地话筒递到了小安安嘴边。
小安安立刻对着话筒响亮地喊了一声:“麻——麻!”
奶呼呼的声音清晰地传到苏采薇耳中,让她心里顿时软成一片,对着话筒柔声道:“安安乖,等妈妈把新房子收拾好,就接你们过来住,好不好?”
现在正好是暑假,孩子们过来住上一阵子完全没问题。
“妈妈,”陆闲庭接过话筒,有点担心地问,“那爸爸呢?咱们就把他一个人丢在海岛吗?”
开完会回到家的陆庆平,刚踏入客厅就听到大儿子这话。
陆庆平:“……”
这时候,医科大学还没开学,苏采薇就增加了在附属医院的坐班时间。
这天下班前,内科的老陈医生一边擦着眼镜,一边和办公室里的人闲聊。
“哎,跟你们说个事儿,”老陈戴上眼镜,像是忽然想起来,“我家邻居,就前街那片的刘大爷老两口,你们可能有人见过。他们不是想去北京投奔儿子闺女嘛,想着把现在住的那个小院儿给卖了。托我问问,看有没有人想接手。”
办公室里顿时响起几声意味不明的轻笑。
坐在对面的护士长王姐率先摇了摇头,手里还在飞快地织着毛线:“老陈,你这不是白问嘛。现在谁家不是等着单位分房?就算一时半会儿分不到,宿舍挤挤也能住。谁手里有那闲钱去买个老院子?再说了,当房东是好事儿?”
这话立刻引起了共鸣。
另一个年轻医生小赵插嘴道:“就是!我听说房租都是房管局定的,死低!收了那点租金,房子漏了、墙皮掉了还得自己去修,麻烦不说,根本划不来。”
这年头,住房紧张是家家户户的头等难题。
单位分房要论资排辈,医科大能给苏采薇这样的年轻教授分个单人宿舍,已经让不少人羡慕了。
更多的年轻职工,还得五六个人挤一间宿舍。
那些领了结婚证却排不上房子的年轻夫妻,日子才叫尴尬。
不少人得厚着脸皮跟室友商量,求人家周末晚上出去“溜达”一两个钟头,给小两口腾个地方。
要是想去招待所,即便揣着大红结婚证,也保不齐会碰上查房的,盘问半天,弄得又窘又怕。
苏采薇原本安静地听着,心里却微微一动。
她想起上次陆庆平来看她,身高腿长的男人在她那宿舍里转个身都拘谨。
也因为住不下,前两次爹妈带着孩子来省城,她都给安排的招待所。
但若是在省城买下一院子,那日子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些年,她和陆庆平的工资不低,又没什么大开销,攒下了一笔不小的存款。
越想越心动,苏采薇放下手里的病历,冲陈医生问道:“那院子具体在哪儿?多大?老两口打算卖多少钱?”
陈医生愣了一下,随即脸上笑开了花:“哎哟!苏教授你有兴趣?就在前头仁义巷里头,闹中取静,是个独门独院,正房加个厢房,虽然旧点,但收拾得挺利索。价钱嘛……他们老两口着急走,他们老两口着急走,只要三千块。这价钱在这片算是很实在了!”
“三千块!嚯,真敢要价!”
“谁家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现钱啊?”
“就是,都能抵普通人十年工资了。”
苏采薇却盘算起来,三千块,占了夫妻两个积蓄的小半,但一个独门独院,机会实在太难得了。
“下班后,方便带我去看看吗?”她问。
“方便!太方便了!”老陈简直喜出望外。
下班点一到,老陈就兴冲冲地领着苏采薇穿街过巷。
仁义巷离医院不远,青石板路,闹中取静。
刘大爷家的院子就在巷子中间,灰墙黑瓦,木门虚掩着。
老陈喊了一嗓子,刘大爷很快就出来了,是个清瘦利落的老人。
听说苏采薇是医大的教授,真心想看看房子,老人很是高兴,连忙把他们让进去。
院子不大,但方正整洁,墙角种着些花草,一棵老石榴树结满了果子。正房三间,虽然家具旧了,但墙壁地面都干干净净,玻璃窗擦得锃亮。旁边还有间小厢房,可以当厨房也能堆杂物。
“同志,不瞒你说,”刘大爷叹了口气,“这房子我住了大半辈子,要不是为了去京城帮孩子们带孙子,真舍不得卖。这年头,肯花钱买房的人少喽。”
苏采薇里里外外看了一遍,心里越发满意。这院子虽不如部队大院的住处宽敞,但也足够住了,再稍加收拾,就能住得很舒服。
家里人再过来,就不用去招待所了。
“大爷,这房子我挺中意。”苏采薇不是拖泥带水的人,直接说道,“三千块,就按您说的价。您看什么时候方便,我们去房管局把手续办了?”
刘大爷没想到她这么痛快,愣了一下,立刻连连点头:“方便!方便!明天!明天一早我就拿上房契地契去房管局门口等你!咱们一手交钱,一手过户!”
家里的钱向来是苏采薇管着的,存折也在她手里。
回到宿舍,她先给家里打了个电话。
接电话的是母亲石静兰,说陆庆平临时有会议,还没回家。
苏采薇在电话里把买房的事说了,石静兰一听,立马在电话那头拍了板:“薇薇,买!看中了就先买下来!别犹豫!要是庆平回来有意见,这房就算我跟你爸买的,补给你当嫁妆!明天妈就给你把钱汇过去!”
苏采薇哭笑不得:“妈,我都出嫁十几年了,孩子都三个了,哪儿有这会儿补嫁妆的道理呀?”
“别家我不管,咱老苏家就兴这规矩!”
母女俩在电话里说得热乎,一时没留意旁边两个小的。
小安安听到妈妈的声音从听筒里传出来,急得在外婆怀里直蹦跶,咿咿呀呀地叫唤,伸着小手要去抓话筒。
陆闲庭也从书房跑出来,凑到电话旁。
“好了,事情就这么定了,快跟你儿子说说话,他都快急哭了。”石静兰乐呵呵地话筒递到了小安安嘴边。
小安安立刻对着话筒响亮地喊了一声:“麻——麻!”
奶呼呼的声音清晰地传到苏采薇耳中,让她心里顿时软成一片,对着话筒柔声道:“安安乖,等妈妈把新房子收拾好,就接你们过来住,好不好?”
现在正好是暑假,孩子们过来住上一阵子完全没问题。
“妈妈,”陆闲庭接过话筒,有点担心地问,“那爸爸呢?咱们就把他一个人丢在海岛吗?”
开完会回到家的陆庆平,刚踏入客厅就听到大儿子这话。
陆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