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和风郡,禹城。
夕阳的余晖给这座饱经风霜的古城墙镀上了一层残破的金色,却掩不住其下渗出的丝丝阴冷。
城门洞口,几个挑着担子的菜农一边擦着汗,一边压低声音交谈着,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惊惧。
“哎,这禹城越来越不安全了,”
一个老汉叹了口气,眼角余光警惕地扫过四周,“刘地主那么大的家业,高墙大院,养着上百号护院家丁…说没就没了,一夜之间啊!”
旁边一个中年汉子接口道,声音压得更低:“可不是吗,官府贴了告示,说是遭了一股极凶悍的山匪洗劫,满门…唉,惨不忍睹啊。”
他摇了摇头,脸上却是不信的神色。
“山匪?”另一个稍微年轻点的嗤笑一声,随即又紧张地缩了缩脖子,“哪来的山匪这么厉害?”
“刘家那院墙,比县城墙也差不了多少了,我瞧着…邪门!”他不敢再说下去,仿佛怕触怒了什么看不见的东西。
“嘘!小声点!别乱说!”
老汉连忙制止,“官府都定案了,就是土匪,咱们平头百姓,过好自已的日子就行,那些神神鬼鬼的传说,都是老辈人编出来吓唬小孩的!”
几人噤声,匆匆挑起担子进了城,仿佛离那刚刚谈论的是非之地远些就能安全几分。
城墙根下,阴影里,一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少年蜷缩着。
路人们的交谈断断续续飘进他耳朵里,他脸上却没有任何表情,一双本该清澈的眼睛里,只有一片麻木。
刘地主灭门?山匪?邪门?
这些离他都太遥远了。
相比于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危险,他更关心的是如何熬过今天,活到明天。
肚子里火烧火燎的饥饿感,远比那些虚无缥缈妖魔可怕。
他动了动鼻子,像是一只寻找食物的野狗,捕捉着空气中任何一丝可能食物的气味。
等了许久,他才趁着守城兵丁换岗的间隙,偷跑进城,熟练地在街巷的垃圾堆,潲水桶里翻找着任何能塞进嘴里,维持生命的东西。
几近腐烂的菜叶,带着牙印的果核,甚至是被污水泡得发胀的残羹…
他面无表情地将这些东西塞进一个破布袋里,眼神始终保持着警惕,躲避着行人厌恶的目光和可能的驱赶。
终于,在引起太多注意前,他攥着那点勉强能果腹的食物,迅速溜出城,回到了城外荒山下那座早已荒废,连乞丐都不愿住的破败山神庙。
这里四处漏风,神像斑驳倒塌,蛛网遍布,却成了他暂时的容身之所。
至少,这里足够安静,也足够偏僻,很少会有人来。
他蜷缩在角落里,狼吞虎咽地吃下那些散发着馊臭的食物,胃里得到了些许填充,但身体的冰冷和疲惫却丝毫未减。
夜幕迅速降临,破庙里最后一点天光也被黑暗吞噬,只有偶尔从破窗漏进的几缕惨淡月光,勾勒出庙内诡异扭曲的阴影。
寒冷和疲惫最终战胜了警惕,少年蜷缩在冰冷的草堆里,昏昏沉沉地睡去。
不知过了多久…
咯吱…咯吱…
一阵令人牙酸的摩擦声,悄然在死寂的破庙中响起。
蜷缩在地上的少年面色痛苦,他像是做了一个噩梦,嘴里不断呢喃着什么。
那诡异的声音越来越清晰。
少年猛的惊醒,全身的寒毛瞬间炸起!
一种极度危险的预感爬上他的心头。
他睁大眼睛,惊恐的望向声音来源。
庙堂中央那尊半倒塌的,面目模糊的山神神像。
那往日里只是泥塑,虽有些狰狞却死气沉沉的山神像,此刻竟…活了!
泥塑的双眼正直勾勾地盯着他,石像的嘴角咧开一个弧度。
那咯吱咯吱的声响,正是神像缓缓转动头颅时发出的声音。
少年吓得魂飞魄散,心脏狂跳。
他想跑,想尖叫,可不知为什么,双腿像是灌了铅,连抬起一根手指都做不到。
他只能眼睁睁看着那石像一寸寸地看过来。
而就在那邪异神像似乎要完全脱离底座,扑将过来的千钧一发之际。
轰隆!
庙内忽然一声闷响。
只见那石像扭曲的笑容猛的僵住,眼中竟闪过一丝人性化的恐惧。
紧接着,整个泥塑神像毫无征兆从内部猛然炸裂,化作一地碎块。
那令人窒息的气息瞬间消散得无影无踪。
束缚少年身体的力量也随之消失。
少年愣了一瞬,随即求生的本能占据了上风。
他连滚带爬,头也不回地冲出破庙,拼命地扎进黑暗里。
他不知道自已跑了多久,跑了多远。
荆棘撕破了他的衣服和皮肤,石块绊倒了他一次又一次,他不敢停下,不敢回头。
直到双腿再也支撑不住,眼前一黑,彻底失去知觉,重重栽倒在地。
…
等到少年再次恢复意识时,首先闻到的是一股柴火味,身上盖着的东西虽然粗糙,却干燥而暖和。
他猛地睁开眼,警惕坐起来,环顾四周。
这是一间极其简陋却收拾得干净的泥土茅屋。
一个穿着粗布麻衣,面容慈祥的老农,正坐在火塘边的小凳上,手里拿着火钳,拨弄着塘里燃烧的柴火。
火上吊着一个黑色的陶罐,正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散发出勾人魂魄的米粥香气。
“醒了?”
老农转过头,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小家伙命挺大。”
“老头子我早上出门,看你倒在荒草堆里浑身是伤,进气少出气多,就把你背回来了。”
少年没有放松警惕,身体紧绷着。
他死死盯着老农,又飞快地扫视这个陌生的环境。
他下意识摸了摸身上,发现那些擦伤和划痕似乎被简单清洗处理过,不再火辣辣地疼。
“别怕,”老农笑容更和善了些,从陶罐里盛出一碗热气腾腾,粘稠的粟米粥,递了过来,“饿坏了吧?趁热吃点。”
“家里没啥好东西,这粥管饱。”
看着那粥,少年愣了一下。
他已经记不清多久没吃过热乎,干净的食物了。
饥饿感最终冲垮了恐惧和疑虑,他一把接过碗,也顾不上烫,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滚烫的粥流进肠胃,既痛苦,又舒适。
“慢慢吃,别急,不够还有。”
老农就坐在对面,笑眯眯地看着他,眼神深处却闪过一丝复杂。
有关切,有探究,更有一种锐利。
这老农,自然便是刘大虎那尊身外化身。
一碗粥很快见了底。
少年舔了舔碗边,意犹未尽,但戒备心似乎也随着食物的下肚而减弱了一丝丝。
“娃儿,你叫啥名?”老农和声问。
少年沉默了一下,摇摇头,声音有些沙哑:“没名字。”
老农看着他脏兮兮的小脸,那双眼睛里有着远超年龄的麻木和戒备,心里无声地叹了口气。
他顿了顿,像是随口一说:“没个名字总是不方便,老头子我给你起一个?”
少年没说话,只是看着他。
“石头,”老农缓缓道,目光似乎透过少年看到了很远的地方,“就叫…陈石吧。”
“希望你像石头一样,硬气,经得起摔打,活得长长久久。”
“陈石…”
少年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
很奇怪,这两个平平无奇的字眼,听在耳中,却让他心口莫名地悸动了一下。
一种酸酸涩涩的感觉涌上来,让他鼻子有些发酸。
他连忙低下头,掩饰住瞬间泛红的眼眶。
他以前,从未有过这种感觉。
“谢谢…你的粥。”
他把碗放下,声音很低,挣扎着站起来,一瘸一拐地就要往外走。
他习惯了独来独往,不习惯接受别人的好,更不习惯停留。
老农没有强留,只是在他身后温和地说:“要是没地方去,我这破屋子还能遮风挡雨。”
“灶头永远有口热粥,老头子我一个人,也冷清。”
少年的脚步顿了一下,没有回头,但还是咬着牙,慢慢走进了傍晚的暮色里。
老农站在门口,看着他瘦小却倔强的背影消失在田埂尽头,目光深邃。
天色彻底黑透时。
茅屋外忽然传来一深一浅的脚步声,还有粗重的喘息。
老农起身,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
门外,清冷的月光下,白天那个少年去而复返。
他浑身更加狼狈,沾满了泥土和草屑,一条腿不自然地弯曲着,显然受了伤。
但他却倔强地挺直着背脊,手里还死死攥着一只被扭断了脖子的野鸡。
野鸡的羽毛凌乱,显然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斗。
少年把野鸡往前一递,避开老农的目光,声音依旧硬邦邦的,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别扭:“…给你的。”
他不是来求收留的,他是来还债的。
用他仅能拿出的东西,偿还那碗粥的恩情。
老农看着他肿起的脚踝,看着他那副明明疼痛难忍却强装无事,还要维持最后尊严的样子,心中最坚硬的地方仿佛被轻轻触动了。
他没有接野鸡,而是叹了口气,侧身让开:“先进来吧,腿不要了?”
少年僵在原地,犹豫着。
老农不再多言,直接上前,不由分说地扶住他的胳膊,将他半搀半扶地拉进了屋,按在火塘边的凳子上。
然后蹲下身,查看他肿起的脚踝。
老人的手很粗糙,布满老茧,但动作却异常轻柔。
他用温水浸湿布巾,小心地为他擦拭伤口周围的污渍。
少年身体僵硬,下意识地想缩回脚,却被老人稳稳地按住。
“忍着点,得把骨头正回去。”老农的声音低沉而温和,带着一种让人心安的力量。
少年咬紧了牙关,点了点头。
屋里很安静,只有柴火燃烧的噼啪声和老农沉稳的呼吸声。
少年看着老人花白的头发和专注的侧脸,看着跳跃的火光将他脸上的皱纹映得深深浅浅,一种从未有过的,陌生而奇异的暖流,悄然在他冰冷的心里荡开一丝涟漪。
他依旧警惕,依旧沉默,但紧绷的脊背,却在不知不觉中放松了一丝。
老农仔细地为他处理着伤口,眼神复杂。
他看着这个与记忆中兄弟有着微妙联系,却又截然不同的少年,看着他眼中的倔强和深处的脆弱,心中那份沉寂已久的情感,也在微微动荡。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这条通往彼此内心的路,还很漫长。
他小心翼翼地将捣碎的草药敷在少年肿起的脚踝上,用干净的布条仔细包扎好。
动作熟练,仿佛做过千百遍。
“这几天就别乱跑了,”老农起身,拍了拍手,“就在这儿歇着,灶房还有粥,饿了就去吃。”
少年低着头,看着包扎好的脚,良久,才用极低的声音挤出一个字:
“嗯。”
破旧的茅屋里,火光摇曳,一老一少相对无言…
…
夕阳的余晖给这座饱经风霜的古城墙镀上了一层残破的金色,却掩不住其下渗出的丝丝阴冷。
城门洞口,几个挑着担子的菜农一边擦着汗,一边压低声音交谈着,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惊惧。
“哎,这禹城越来越不安全了,”
一个老汉叹了口气,眼角余光警惕地扫过四周,“刘地主那么大的家业,高墙大院,养着上百号护院家丁…说没就没了,一夜之间啊!”
旁边一个中年汉子接口道,声音压得更低:“可不是吗,官府贴了告示,说是遭了一股极凶悍的山匪洗劫,满门…唉,惨不忍睹啊。”
他摇了摇头,脸上却是不信的神色。
“山匪?”另一个稍微年轻点的嗤笑一声,随即又紧张地缩了缩脖子,“哪来的山匪这么厉害?”
“刘家那院墙,比县城墙也差不了多少了,我瞧着…邪门!”他不敢再说下去,仿佛怕触怒了什么看不见的东西。
“嘘!小声点!别乱说!”
老汉连忙制止,“官府都定案了,就是土匪,咱们平头百姓,过好自已的日子就行,那些神神鬼鬼的传说,都是老辈人编出来吓唬小孩的!”
几人噤声,匆匆挑起担子进了城,仿佛离那刚刚谈论的是非之地远些就能安全几分。
城墙根下,阴影里,一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少年蜷缩着。
路人们的交谈断断续续飘进他耳朵里,他脸上却没有任何表情,一双本该清澈的眼睛里,只有一片麻木。
刘地主灭门?山匪?邪门?
这些离他都太遥远了。
相比于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危险,他更关心的是如何熬过今天,活到明天。
肚子里火烧火燎的饥饿感,远比那些虚无缥缈妖魔可怕。
他动了动鼻子,像是一只寻找食物的野狗,捕捉着空气中任何一丝可能食物的气味。
等了许久,他才趁着守城兵丁换岗的间隙,偷跑进城,熟练地在街巷的垃圾堆,潲水桶里翻找着任何能塞进嘴里,维持生命的东西。
几近腐烂的菜叶,带着牙印的果核,甚至是被污水泡得发胀的残羹…
他面无表情地将这些东西塞进一个破布袋里,眼神始终保持着警惕,躲避着行人厌恶的目光和可能的驱赶。
终于,在引起太多注意前,他攥着那点勉强能果腹的食物,迅速溜出城,回到了城外荒山下那座早已荒废,连乞丐都不愿住的破败山神庙。
这里四处漏风,神像斑驳倒塌,蛛网遍布,却成了他暂时的容身之所。
至少,这里足够安静,也足够偏僻,很少会有人来。
他蜷缩在角落里,狼吞虎咽地吃下那些散发着馊臭的食物,胃里得到了些许填充,但身体的冰冷和疲惫却丝毫未减。
夜幕迅速降临,破庙里最后一点天光也被黑暗吞噬,只有偶尔从破窗漏进的几缕惨淡月光,勾勒出庙内诡异扭曲的阴影。
寒冷和疲惫最终战胜了警惕,少年蜷缩在冰冷的草堆里,昏昏沉沉地睡去。
不知过了多久…
咯吱…咯吱…
一阵令人牙酸的摩擦声,悄然在死寂的破庙中响起。
蜷缩在地上的少年面色痛苦,他像是做了一个噩梦,嘴里不断呢喃着什么。
那诡异的声音越来越清晰。
少年猛的惊醒,全身的寒毛瞬间炸起!
一种极度危险的预感爬上他的心头。
他睁大眼睛,惊恐的望向声音来源。
庙堂中央那尊半倒塌的,面目模糊的山神神像。
那往日里只是泥塑,虽有些狰狞却死气沉沉的山神像,此刻竟…活了!
泥塑的双眼正直勾勾地盯着他,石像的嘴角咧开一个弧度。
那咯吱咯吱的声响,正是神像缓缓转动头颅时发出的声音。
少年吓得魂飞魄散,心脏狂跳。
他想跑,想尖叫,可不知为什么,双腿像是灌了铅,连抬起一根手指都做不到。
他只能眼睁睁看着那石像一寸寸地看过来。
而就在那邪异神像似乎要完全脱离底座,扑将过来的千钧一发之际。
轰隆!
庙内忽然一声闷响。
只见那石像扭曲的笑容猛的僵住,眼中竟闪过一丝人性化的恐惧。
紧接着,整个泥塑神像毫无征兆从内部猛然炸裂,化作一地碎块。
那令人窒息的气息瞬间消散得无影无踪。
束缚少年身体的力量也随之消失。
少年愣了一瞬,随即求生的本能占据了上风。
他连滚带爬,头也不回地冲出破庙,拼命地扎进黑暗里。
他不知道自已跑了多久,跑了多远。
荆棘撕破了他的衣服和皮肤,石块绊倒了他一次又一次,他不敢停下,不敢回头。
直到双腿再也支撑不住,眼前一黑,彻底失去知觉,重重栽倒在地。
…
等到少年再次恢复意识时,首先闻到的是一股柴火味,身上盖着的东西虽然粗糙,却干燥而暖和。
他猛地睁开眼,警惕坐起来,环顾四周。
这是一间极其简陋却收拾得干净的泥土茅屋。
一个穿着粗布麻衣,面容慈祥的老农,正坐在火塘边的小凳上,手里拿着火钳,拨弄着塘里燃烧的柴火。
火上吊着一个黑色的陶罐,正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散发出勾人魂魄的米粥香气。
“醒了?”
老农转过头,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小家伙命挺大。”
“老头子我早上出门,看你倒在荒草堆里浑身是伤,进气少出气多,就把你背回来了。”
少年没有放松警惕,身体紧绷着。
他死死盯着老农,又飞快地扫视这个陌生的环境。
他下意识摸了摸身上,发现那些擦伤和划痕似乎被简单清洗处理过,不再火辣辣地疼。
“别怕,”老农笑容更和善了些,从陶罐里盛出一碗热气腾腾,粘稠的粟米粥,递了过来,“饿坏了吧?趁热吃点。”
“家里没啥好东西,这粥管饱。”
看着那粥,少年愣了一下。
他已经记不清多久没吃过热乎,干净的食物了。
饥饿感最终冲垮了恐惧和疑虑,他一把接过碗,也顾不上烫,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滚烫的粥流进肠胃,既痛苦,又舒适。
“慢慢吃,别急,不够还有。”
老农就坐在对面,笑眯眯地看着他,眼神深处却闪过一丝复杂。
有关切,有探究,更有一种锐利。
这老农,自然便是刘大虎那尊身外化身。
一碗粥很快见了底。
少年舔了舔碗边,意犹未尽,但戒备心似乎也随着食物的下肚而减弱了一丝丝。
“娃儿,你叫啥名?”老农和声问。
少年沉默了一下,摇摇头,声音有些沙哑:“没名字。”
老农看着他脏兮兮的小脸,那双眼睛里有着远超年龄的麻木和戒备,心里无声地叹了口气。
他顿了顿,像是随口一说:“没个名字总是不方便,老头子我给你起一个?”
少年没说话,只是看着他。
“石头,”老农缓缓道,目光似乎透过少年看到了很远的地方,“就叫…陈石吧。”
“希望你像石头一样,硬气,经得起摔打,活得长长久久。”
“陈石…”
少年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
很奇怪,这两个平平无奇的字眼,听在耳中,却让他心口莫名地悸动了一下。
一种酸酸涩涩的感觉涌上来,让他鼻子有些发酸。
他连忙低下头,掩饰住瞬间泛红的眼眶。
他以前,从未有过这种感觉。
“谢谢…你的粥。”
他把碗放下,声音很低,挣扎着站起来,一瘸一拐地就要往外走。
他习惯了独来独往,不习惯接受别人的好,更不习惯停留。
老农没有强留,只是在他身后温和地说:“要是没地方去,我这破屋子还能遮风挡雨。”
“灶头永远有口热粥,老头子我一个人,也冷清。”
少年的脚步顿了一下,没有回头,但还是咬着牙,慢慢走进了傍晚的暮色里。
老农站在门口,看着他瘦小却倔强的背影消失在田埂尽头,目光深邃。
天色彻底黑透时。
茅屋外忽然传来一深一浅的脚步声,还有粗重的喘息。
老农起身,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
门外,清冷的月光下,白天那个少年去而复返。
他浑身更加狼狈,沾满了泥土和草屑,一条腿不自然地弯曲着,显然受了伤。
但他却倔强地挺直着背脊,手里还死死攥着一只被扭断了脖子的野鸡。
野鸡的羽毛凌乱,显然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斗。
少年把野鸡往前一递,避开老农的目光,声音依旧硬邦邦的,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别扭:“…给你的。”
他不是来求收留的,他是来还债的。
用他仅能拿出的东西,偿还那碗粥的恩情。
老农看着他肿起的脚踝,看着他那副明明疼痛难忍却强装无事,还要维持最后尊严的样子,心中最坚硬的地方仿佛被轻轻触动了。
他没有接野鸡,而是叹了口气,侧身让开:“先进来吧,腿不要了?”
少年僵在原地,犹豫着。
老农不再多言,直接上前,不由分说地扶住他的胳膊,将他半搀半扶地拉进了屋,按在火塘边的凳子上。
然后蹲下身,查看他肿起的脚踝。
老人的手很粗糙,布满老茧,但动作却异常轻柔。
他用温水浸湿布巾,小心地为他擦拭伤口周围的污渍。
少年身体僵硬,下意识地想缩回脚,却被老人稳稳地按住。
“忍着点,得把骨头正回去。”老农的声音低沉而温和,带着一种让人心安的力量。
少年咬紧了牙关,点了点头。
屋里很安静,只有柴火燃烧的噼啪声和老农沉稳的呼吸声。
少年看着老人花白的头发和专注的侧脸,看着跳跃的火光将他脸上的皱纹映得深深浅浅,一种从未有过的,陌生而奇异的暖流,悄然在他冰冷的心里荡开一丝涟漪。
他依旧警惕,依旧沉默,但紧绷的脊背,却在不知不觉中放松了一丝。
老农仔细地为他处理着伤口,眼神复杂。
他看着这个与记忆中兄弟有着微妙联系,却又截然不同的少年,看着他眼中的倔强和深处的脆弱,心中那份沉寂已久的情感,也在微微动荡。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这条通往彼此内心的路,还很漫长。
他小心翼翼地将捣碎的草药敷在少年肿起的脚踝上,用干净的布条仔细包扎好。
动作熟练,仿佛做过千百遍。
“这几天就别乱跑了,”老农起身,拍了拍手,“就在这儿歇着,灶房还有粥,饿了就去吃。”
少年低着头,看着包扎好的脚,良久,才用极低的声音挤出一个字:
“嗯。”
破旧的茅屋里,火光摇曳,一老一少相对无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