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新加坡之行】-《香江大財阀》

  会德丰大厦。

  泰富集团的会议室,林正杰正在和高层们开会。

  地產负责人唐仁坚在会议上说道:“根据我们的详细预算,泰富广场一、二期的总投资为52亿港幣;其中地皮费用为19亿港幣,建筑费为21亿港幣,装修费用为5亿港幣,利息和税费为7亿港幣。其中地皮费用为財务拨出,建筑费和装修费等则为贷款.”

  虽然早已经有预料到,但大家还是为这个项目感到惊嘆,投资可真大。

  1982年置地投资『交易广场』,总投资达到82亿港幣,仅地皮费用就支出50亿港幣。

  泰富广场的地皮费,若是换成19811982年,估计也要40亿的规模。

  林正杰想何方塘投去眼神,询问道:“公司財务状况怎么样”

  何方塘马上说道:“非常良好,负债率不到三成,且投资日本的商业地產升值一倍.综述,泰富集团依旧充满著强大的竞爭力。”

  林正杰隨即对大家说道:“虽然如此,但集团还是要暂缓、减少购入土地储备,保持充足的现金流。”

  泰富集团的土地储备已经高达1200万平方尺(可建楼面),这还是將今年的250万平方尺销售任务完成后的数据。

  林正杰做出这个安排,並不是现在的土地昂贵到不划算,而是泰富集团投资大量的商业地產项目,还要保持足够的现金流,已经可投资的竞爭力。

  而储备地皮,恰恰是消耗、占用资金的大头。所以,必须审时度势的进行安排和调度,哪怕是后面买贵一些,也不能把此时的集团资金搞窘迫了。

  “好的”陈伟忠、唐仁坚等人点头应答。

  在大方针上,老板是绝对的权威。

  林正杰接著说道:“泰富集团要在新加坡成立办事处,专门负责寻求开发商业地產项目,这个事情,陈副总经理负责一下。正好,这个月我也要去新加坡考察一趟,你隨行参加。”

  眾人明白,老板这是在將集团全球化,毕竟上半年泰富集团还收购了加拿大的星座酒店,了將近3亿港幣。当然,全部是贷款。

  “好的,我马上著手准备。”陈伟忠认真的说道。

  最后,林正杰强调道:“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从未担心九七后如何如何,所以大家也无需担忧。集团全球战略,是集团的实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必须实施的战略。”

  眾人点点头,也知道这个道理。毕竟如果香港『不安全』,公司就不会投资泰富集团中心大厦、泰富广场等大型商业项目。

  一周后。

  林正杰来到新加坡考察,当地政府首脑亲自带领属下接见了林正杰一行。

  双方在会议大厅,进行了正式的交流。

  李律师为什么如此看重林正杰,毕竟此前林正杰和新加坡的交际不算多,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如今林正杰已经今非昔比。

  林氏家族垄断著香港的传媒、电力、交通等行业,且是香港的第一大財阀家族,更重要的是已经走出海外,成为一家世界性的企业。

  影响力,决定著林正杰的商界地位。

  双方的交谈很轻鬆,没有死板的客套。

  李律师笑谈道:“当初李家成先生收购和记黄埔时,我会觉得他会成为香港的华商领袖;短短的几年时间过去,我发现大家都猜错了,原来林先生才是香港的华商领袖。”

  其余人並不认为,这只是一个玩笑,而是林正杰完全有资格。此人不仅是香港的第一大財阀,更重要是掌握著传媒这一大利器。

  当然,林正杰马上谦虚的说道:“李家成先生一直是我们的代表,我还年轻。”

  此话既谦虚,但又自信。

  言下之意,或许眼下还有些爭议,但以林正杰的年龄,这就是极大的优势。

  李律师笑著点点头,继续说道:“林先生觉得,香港和新加坡同样是亚洲四小龙,將来谁更有潜力”

  这个问题有些刁钻,但难不倒林正杰。

  “都极具潜力,新加坡胜在拥有创新、科技等方面的潜力,包括在化工、电子等產业的潜力.而香港则拥有得天独道的地理位置,未来將成为金融、服务型的城市.就人均gdp来说,新加坡至少需要20年的时间,才能稳定追上香港。”

  最后一句话,已经算是表明態度了。

  本来,在19831985年新加坡的人均gdp超过了香港,但在 1985年新加坡遭遇了一次衰退,此次增长势头遭到遏制。

  但李律师並没有感到生气之类的,脸色很平常的说道:“能等林先生嘴里听到,可以追赶上,已经是你对我们新加坡的讚扬。不过我则有些不同的看法,香港自身有著一些歷史性的问题,虽然今年增长態势非常好,但我觉得未来十五年內,新加坡会有机会再次超过;而十五年后,则是彻底超过。”

  两边的人没有想到,两人在这个问题叫真起来。

  林正杰还是懂得谦让的,毕竟別人是一国首脑,马上幽默的说道:“幸亏我不是港督,也无意从政,不然就这个问题,我觉得和李律师可以爭论很久。”

  李律师也適当的放出善意:“哈哈.不管怎么说,林先生能来新加坡考察,我们是非常欢迎你来投资的。”

  他今天一反往常的和林正杰討论刚才的大话题,是因为他觉得林正杰非常睿智,甚至超过李家成很多。

  李家成和他交谈时,总是很谨慎,根本不会认真的谈。

  相反,林正杰在谈论这个问题时,竟然真的有將自己代入香港的『华人港督』,分析香港未来將成为亚洲金融中心,娱乐中心、旅游中心等。同时也指出新加坡的优势,创新、科技等。

  是非常的客观!

  两人唯一不同的看法,就是新加坡要多少年才能真正的超越香港人均gdp。

  同时,李律师也认为,林正杰过於对香港自信,而没有意识到香港未来出现的问题。当然这种事情,他不会提出来的。

  殊不知,今天林正杰也是受到李律师的一种激励。

  他想为香港做一些事情!

  他要香港在未来的30年时间,比前世更发达。

  至於三十年后,那就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翌日,林正杰正式考察新加坡,他首站便是新加坡今年刚刚开业的来福士广场。

  这是来福士首座购物中心,也是新加坡首个集购物商场、写字楼、会展中心和酒店等多种业態於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商业大楼。一经开业,这边的客流就非常火爆。

  林正杰旨在新加坡的商业地產,所以必须来学习学习。

  他本人对『商业综合体』的研究,是非常领先这个时代的;除了结合前世的见闻外,更多的是林正杰在这些年学习了很多世界性商业综合体的优点,在整合成一个『泰富广场』的品牌。

  可以说,由泰富集团开发的香港『泰富广场』,在很多方面將超过前世太古地產开发的『太古广场』。包括招商等工作,林正杰都有著较深的理念。

  来到来福士广场时,由新加坡发展银行负责人黄正財带领人接待了林正杰一行,因为来福士广场正是『新加坡发展银行』在1969宣布的综合体的计划,直到1980年才开始动工。

  “林先生,欢迎来到来福士广场考察!”黄正財很热情好客。

  毕竟,林正杰走到哪里,都会是当地的座上宾。

  林正杰客气道:“真是麻烦黄总裁,不过若不是黄总裁来招待我们,恐怕我们也不会真正领略到来福士广场的先进地方。”

  黄正財笑道:“林先生过谦了,听说你们的泰富广场,也正在投资兴建,相信也会成为香港的地標性商业综合体。”

  互相吹捧一番后,大家正式考察起来。

  期间,黄正財介绍道:“来福士广场的整体设计,是由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华裔贝津铭先生设计”

  贝津铭可是了不起的建筑设计师,不过林正杰没有请过他,因为不一定请得动,一般政府才请得动。

  当然,林正杰亲自参与设计的『泰富集团中心』,也是足以媲美贝津铭设计的中银大厦,甚至可以说还在外观上略胜一筹。

  “黄总裁,这乌节路上的商业用地,还有多少没有开发”

  “有不少,乌节路在政府的定位中,便是商业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的一条街道。林先生若是有意,可以关注新加坡的政府拍地,相信以林先生的实力,必定可以得偿所愿。”

  “哈哈,谢谢黄总裁的相告!”

  他当然打算在乌节路投资商业项目,怎么也得拿下一两个购物中心才像话。

  之后。

  在新加坡考察期间,林正杰还参加了这边的商业宴会,认识一下这边的商界人士。他对东南亚富豪一点不陌生,毕竟很多东南亚富豪都跑到香港投资,大家打过不少交道,包括郭霍年、黄廷芳、郭令灿等人。

  如今林正杰来到新加坡考察投资,自然也不是一点人脉关係没有,更不会有人给他下绊子。毕竟,香港是他的主场,而他们想在香港投资,或者想以香港为跳板,又何尝不需要联络林正杰。

  当然,林正杰来新加坡投资的產业只有两类:金融、商业地產,所以也不需要太多的关係网。

  在新加坡考察结束后,林正杰自然也交代了这边的办事处『投资方向』。

  回到香港已经是8月中旬。

  坐在泰富集团的办公室,林正杰在纸上写著一些文字,此次考察新加坡,和李律师的两次交谈让他非常印象深刻。

  林正杰总是会站在『香港华督』的身份思考一些问题,因为香港就是林氏家族的根基,所以他对香港未来的发展非常在意。

  所以他在纸上豁然写著『文化兴港』、『科技兴港』、『生物製药』三个新方向。

  文化兴港,自然就是学习前世的『韩流』那一套,当然『韩流』本身就是模仿日本、香港而诞生的一种文化体系。而『文化兴港』的具体方案是:港流音乐、港流电视剧、港流综艺、游戏產业、漫画產业、港风服装.形成一个体系。

  林正杰记得一件事,前世香港也搞了个什么组合,好像是李泽鉅公司旗下的艺人,在香港本地听说火得一塌糊涂,就是当家明星有些寒酸,被內地网名嘲笑不已。

  一个捡韩流剩饭的组合,在香港也能取得如此影响力,说明当地文化已经扭曲到什么模样了。林正杰认为,港流文化要脱胎於『港娱』,是发扬光大,而不是走上歧路。

  接下来就是『科技兴港』,这是林正杰一直想做,但又无巨大財力去做的事情。如今,他总算有財力去支撑这件事,所以决定先从电子科技开始。

  不过,这个电子科技公司要单独成立,不能和泰富集团归属一个系统,这是为將来做打算。同时,可能还需要等两三年再去內地发展电子產业。

  最后就是生物製药方面,林正杰记得一件事,前世李家成旗下的和黄医药,经过多少年的发展,居然盈利颇丰,成为李氏企业的一个不错的產业。

  而林正杰本人对於生物製药,也非常有兴趣,他觉得这个企业將来说不定为自己的『长生不老』做出贡献。前世李家成如此长寿,肯定有高科技在起作用。

  对於生物製药,林正杰则打算交给会德丰洋行去做,毕竟这玩意投资回报期太长。

  当然不管是电子產业,还是生物製药,大概还需要两年时间才会正式启动。毕竟林正杰也需要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才允许家族和会德丰洋行去投资者两个產业,並做好长期亏损的准备。

  特別是生物製药,前面二十年更是基本没有盈利的希望,一个药的研发期和临床期都非常长的。

  “既要做李家成,又要超过李家成”林正杰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句话。

  一直以来,林正杰对李家成是敬佩的,但自从来到香港后,就打算超越他。

  如今,林正杰看似超越了他,实则如果他不努力,那么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所以今天他想到的三个方向,並不是说可以为林氏家族赚多少钱,而是可以为林氏家族带来巨大的影响力和名誉。

  如果只考虑赚钱,林正杰可以躺平了,他只需要將现在的財富,买成他熟悉的美国、英国、台岛、香港、日本等未来的高市值股票,那么完全可以在財富上,达到一个无可匹敌的地步。

  但是如此做的话,会產生一个『德不配位』,林氏家族可能成为眾矢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