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恶意竞爭】(求月票!)
在董氏的別墅里,林正杰带著关嘉慧应邀前来会宴,董健驊夫妇热情的招待了两人,且还有其他董氏族人陪同。
既然是家宴,说明林正杰和董健驊的关係更进一步。
董健驊今年47岁,较李家成等富豪又小了十岁左右,较林正杰又大了二十岁左右;当年年龄不是问题,重要的是身份,所以两人成为好朋友也就不奇怪了。
林正杰和董健驊在客厅聊天时,关嘉慧便被董赵洪娉、张培薇引到偏厅聊天。
至於董健诚则是在美国,预计董氏企业重组时,才会回家帮忙。
在客厅,董健驊真诚的说道:“林生,上次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感触很深!”
林正杰谦虚的说道:“董生,我才经商多少年,且没有航运经营的经验。你说这句话,简直是抬举我了!”
他心中也很意外,毕竟他说出来一些航运形势,但可没有想到董健驊听得进去。
董健驊说道:“学无老少,达者为先。林生不到三十岁,就白手起家创下今天的业绩,你的话里都是很多让我深思的道理。你说美国要拖垮俄罗斯的经济,而打压国际原油的价格,我特意让舍弟在美国进行多方调查,发现事情真如你说的。而国际原油价格下跌,那运输费自然不会好转多少。”
林正杰对航运也很有兴趣,询问道:“董氏在货柜运输领域的实力,比较强的吧”
董健驊摇摇头,说道:“油船、货柜船占比差不多!更何况,货柜运输的形势今年確实好转起来,但我觉得你说的——远东至美洲的航线,因为竞爭大而提不起价;远东至欧洲的航线,更是在运输量提高的情况下,价格反而下跌。”
有些事情,一旦主观认定后,再去调查实际情况,一切都真相大白。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假如没有林正杰的提醒,董健驊认为他在心中会一直侥倖——航运总会好起来。但林正杰的一句话,更是压垮他最后的希望——航运已经进入周期性下跌,而且是三十年代相似的寒冬季。
林正杰心想既然你拿我当朋友,那么自己也问一个私密性的问题:“董生,如果我没有猜测,董氏的航运也负债率应该接近6080%吧”
董健驊也没有隱瞒,说道:“目前大概在78%左右,长短期的债务已经高达90多亿港幣,仅一年的利息都高达6亿港幣。”
林正杰一愣,这利息还真是低得嚇人,怕是日本贷款居多。
不管是包宇刚,还是董浩云,亦或是赵从衍,后期都是日本的贷款居多。这也是沈弼上台后,对於包宇刚多多少少有些不满。
而日本银行確实猛,全世界进行放贷,香港更是一个重要的业务区。
林正杰点点头,却没有再说什么,因为大家都是坐镇一方的大佬,什么决定应该是自己做,朋友最多是提供点线索作为参考。
董健驊却非常信任林正杰,继续说道:“我们董氏在日本有一个24艘新船订造的订单,我最近打算先取消其中12艘,至於另外的12艘怕是只能硬著头皮打造,毕竟若是全部取消,日本造船厂势必会让我们付出代价。另外,今年爭取处理一批油船、散装货船。说起来,很感谢林生让我做出这些决定。”
林正杰摆摆手,说道:“董生言重了,我不过是航运外行,可能懂一点点,比起你们这些行家来说,肯定不行的。不过这次航运寒冬季,我倒是很自信不会分析错,没有五年的寒冬季,航运是不会有好转的。”
他不觉得,董健驊听了他的话,就会將董氏的危机消弭,顶多是情况稍微好一些。最终董氏的航运帝国,还是会走上艰难的充足道路。
董健驊一愣,再次问道:“至少五年的寒冬季”
所谓寒冬季,那就是比去年还糟糕,即有业务也会亏损的情况,甚至是只要你有船就会大量的亏损。
林正杰肯定的说道:“我个人认为是会出现的!”
董健驊顿时心里活动起来,考虑出售船只的力度,是不是要更大一些。
“感谢林生的建言”
“一家之言,董生需要好好三思!”
实际上,林正杰也是无利不起早,董健驊未来是香港一哥,好好交际一番,將来能有好的回报;而且,林正杰也看重董氏手中的两个资產:第一个,就是英国最大的货柜码头『菲利斯杜港』的部分股权,以及当地的人脉关係;第二个,董氏手中的亚洲货柜股权。
所以,別说现在出点意见供他参谋,就是以后董氏航运重组,他旗下的恒隆银行业可以给予一定的贷款。
经过半个月时间的『促销活动』,《天天日报》的销量从12万份,暴涨至18万份。当然促销活动並不是唯一的致胜法宝,前期《天天日报》的內容改进也是关键的地方。
经过两三个月的发展,《天天日报》已经拥有两百多个新闻採编人员,六百个公司职员;所以在內容上已经不逊色《东方日报》,甚至有不少胜出的地方。
同时,《天天日报》在亚洲电视台、巴士车身上大作gg宣传,也是一个致胜法宝。
三管齐下,自然成绩突飞猛进,当然也因此將一年的利润烧掉,而且还在继续烧钱,预计要烧掉《天天日报》以前十万销量时的两年盈利。
当然,如果《天天日报》的销量突破20万份,那么一年可能就赚回来了。
那么其它报社可就惨了,《东方日报》销量只剩下25万份,锐减5万份,《成报》锐减1.5万份,甚至连《明报》、《星岛日报》的销量都开始锐减。
这样一来,大家纷纷开始向《天天日报》施压,在新闻栏上『讽刺』《天天日报》搞恶意竞爭,以免费的方式將报纸送给发行商,再由发行商以极低价格出售给零售商,达成恶意竞爭的事实。
一时间,《天天日报》成为香港的焦点。
当然对於顾客来说,他们才不管这背后的商战,反倒是纷纷认可《天天日报》如今的內容质量。
“顶不顶得住”林正杰询问叶绍良道。
叶绍良马上轻鬆的说道:“老板,我们又不犯法,又不违反道德,怎么会顶不住。不过我现在有些担心,各大报社可能联合『香港报纸公会』向我们施压。不过伱放心,我再怎么也能坚持到月底。而且我们的销量马上就要突破20万份,並且能稳定在20万份以上。”
林正杰点点头,他也不指望真的將《东方日报》马上拉下第一的宝座,毕竟一开始大家的差距太大,足足近20万份的销量。《东方日报》一家的销量,便是香港所有大眾报纸的总和。
“嗯,此消彼长,此次《东方日报》必定会跌至25万以下。这样一来,大家就是在同一赛道竞爭,谁能笑到最后,倒也未知。”
说实话,此次《东方日报》溃败,也有马成才禁錮资深记者林俊逸,造成的恶劣影响。香港人对於言论zy,是非常重视的,《东方日报》这次形象大损,也是一个溃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叶绍良自信的说道:“如今我们在电视、电影、出版、传媒、漫画这些业务上,都取得很好的业绩,形成了一个產业链。传媒的新闻,和电视台的新闻达成合作;电影和电视,达成人才和资源互享。漫画和电视之间,也能达成合作.”
如今,整个文化產业不仅可以为泰富集团带来丰厚的利润,亦能提高林正杰的影响力。
当初的亚洲电视台,大家没有认为林正杰捡到宝,如今大家都认为,林正杰是拿到了宝藏,当然这个宝藏离不开林正杰的努力。
如今的亚洲电视台的估值,已经翻了一倍以上,预计价值在5亿港幣。
林正杰最后说道:“我想將这些物业组建成一个『传媒集团』,这个事情你来负责,传媒集团依旧隶属泰富集团旗下,但要设立集团管理层,你来做这个总裁。”
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但就是多了一个管理机构,不再让这些產业各自为战。
叶绍良兴奋的说道:“好的,我马上组织起来.对了,老板。这个春节前夕,惠康、百佳两个超市集团,不约而同的在传媒猛做gg宣传,燃起大减价战火。我看两家的意思,怕是都想做香港超市领袖,独霸香港。虽然是两家的竞爭,但也会造成其他中小超市集团营业额降低。”
林正杰点点头,说道:“嗯,我知道了!正好,集团旗下的零售业务也在大搞宣传、活动。”
“好的”
待叶绍良离开后,林正杰陷入思考。
『一鸡死,一鸡鸣』本是商界竞爭的正常现象,但是香港没有『反垄断法』,所以大財团都是想拼命搞死小財团。
百佳、惠康两大超市对决,看似是两家在互攻,实际上则是在打压中小超市集团。
倘若两大超市搞活动时间足够长,那么其他超市集团將叫苦不迭,最终两大超市集团则达成垄断的目的。
林正杰突然想到一个注意,若是今年一些超市遇到困难,他打算安排『泰安企业』进行低价收购,一家一家的收购。
当然以泰安企业(原淘化大同)的人才、供应链,未必会对惠康、百佳起到威胁的作用;但是,一旦明年他拿下会德丰,便可以將零售业务转卖给这个子公司。
最终的目的,泰富系还是要成为香港第三大超市集团。
“老板”陈伟忠走进林正杰的办公室。
林正杰抬起头,说道:“官地拍卖会情况怎么样”
陈伟忠立即笑著说道:“我们很轻鬆的获得3幅地皮,甚至有一幅地皮出了我们和港灯承价外,其它財团都不出来竞价!”
他如果没有在老板身边做『近臣』,也怕是不敢承价。
但泰富集团这一年的时间,已经吸纳600万平方尺的可建楼面,这让他信心大;今年哪怕是官地拍卖会再冷,他都敢进货。
林正杰好像记得,前世在1984年,港府足足拿出50幅地拍卖。上半年拿出30幅,收回6幅;下半年拿出20幅,收回7幅。
这充分说明官地拍卖会的冷遇!
所以,泰富集团如今拿地依旧是轻轻鬆鬆。
“我原本准备说总计拿出9亿港幣购入土地储备,爭取拥有700万平方尺的可建楼面。既然如此,待目標完成后,我们可以考虑继续增加土地储备,爭取今年我们拥有800万平方尺的土地储备。”
“好的.不过老板真是厉害,如果没有港灯的地產部门配合我们,搞不好有的土地也会因为承价低,而流拍。”
在事前,林正杰就安排港灯的地產部门也参加拍卖,关键时刻和母公司泰富集团配合一下。
说白了,就是不让土地流拍。
其实七八百万平方尺的土地储备楼面,一点不算多,后面香港数一数二的地產发展商,一年就要卖出300万平方尺的楼面不止。
前世巔峰时期的新鸿基,更是拥有5000万平方尺的可建楼面储备,恒基也有3000万平方尺的可建楼面。
当然在这一时期,泰富集团应该是仅次於新鸿基、长实,甚至超过了恒基的土地储备。因为后面还有很多增加土地储备的计划,就看大家有没有眼光和实力了。
泰富集团旗下的港灯,土地储备也是非常多,除了国际城市集团的45%股权外,还拥有鸭脷洲的大片土地。合计下来,不输给泰富集团目前的土地储备。
“对了,金钟二段站上盖的投標情况如何”林正杰询问道。
陈伟忠也算是业务很强的副总经理,他不仅是全能大管家,更是一个让员工们佩服的副总经理,因为陈伟忠几乎不超员工发脾气,总是將笑容掛在脸上,而且自身是个工作狂。
相比较而言,林正杰这个老板便属於强势的老板,所以两人配合上很默契。当然陈伟忠应该感谢林正杰给他的平台,否则他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老板,据说投標的財团不多,恒隆和新世界发展已经明確不参与投標,大概是和港府有些闹得不愉快。”
损失4亿挞定,对恒隆来说相当於1981年大部分的盈利。当时恒隆只是希望港府將补地费降低14亿,港府都不近人情,所以恒隆是非常不舒服的。
而此时的金钟二段站上盖,怕是价格会很低,当然大家都不知道出价。
有一点可以肯定,租金跌幅或许只有30%,但是商业地皮的跌幅应该要达到6成,因为商业地皮的项目,回报期太长,如今香港形势又不明朗,谁敢去赌。
林正杰笑道:“怕也不全是闹得不愉快的原因,是因为商业地產项目投资周期太长。对於这幅地皮的补地价,我已经决定是这个数字!”
陈伟忠连忙伸长脖子,看著林正杰在桌子上用水写出一个『4.3亿』,他顿时嚇了一跳。
“老板,稳不稳”
“我觉得很稳!但不管怎么说,投暗標这种事,本来就是靠运气。如果说是拍卖,我们自然更有信心。至於投暗標,就全凭运气,毕竟价格太高,我们要被人嘲笑;价格太低,又確实难中標。”
4.3亿的补地费,只有巔峰时18亿的三成不到,但是林正杰觉得希望一样很大。
首先长实、新鸿基、恒基这些都可能不会投,毕竟这个项目是投资10亿左右的大项目,与他们的『货如轮转』风格相餑。
其次信和在『远东金融中心』上吃了个大亏,黄氏家族再有钱,相信5亿港幣不是一个小数字,此次他们也会很保守。
“好的”
此时的信和,也积极联络南洋財团和光大联合投资『金钟二段站上盖』。当然,信和地產是主要投资方,其它財团不过是小股东。
在办公室里,黄廷芳也对儿子黄志祥说道:“你觉得,我们投资金钟二段站上盖,多少標价合適”
黄志祥犹豫了一下,说道:“这个项目有兴趣的財团寥寥无几,所以应该不需要高价就可以拿到。”
黄廷芳点点头,说道:“不错!更何况我们已经在林正杰手里吃过一次亏,这次不能买贵了。”
想到远东金融大厦项目足足了15亿港幣,再加上后续的建筑费3亿港幣,足足了18亿港幣。仅此一项,就让信和和黄氏元气大伤。
黄志祥接著说道:“不过,最近泰富集团在拍卖场倒是拿地不少,在做反市场行动。当然,他们好像是以住宅地皮为主,不知道是不是林正杰又看好香港未来的地產市场了”
黄廷芳听儿子提起林正杰,顿时有些警惕,说道:“你认为泰富集团对这个项目有想法”
黄志祥点点头,说道:“有可能吧!”
黄廷芳思索一番后,说道:“不管了,我们不能再买贵了,价格我已经想好了,就3.8亿港幣。毕竟这个项目建筑费,至少也是6亿港幣以上,总计投资10亿港幣,这已经让很多財团望而却步了。而且,泰富集团將精力放在住宅地皮上,可能会也抱著捡漏的想法投標。”
“好的。我觉得这个价格已经很高,这次拍卖会上,有两幅土地都差点流拍,都是泰富集团和港灯联合在吃进!”
黄廷芳马上说道:“下次,我们也要吃进更多地皮,地產总归会恢復起来的。”
从去年开始,信和地產確实也在吸纳地皮,全年吸纳了六七个地盘,也算是香港胆大的財团。
在董氏的別墅里,林正杰带著关嘉慧应邀前来会宴,董健驊夫妇热情的招待了两人,且还有其他董氏族人陪同。
既然是家宴,说明林正杰和董健驊的关係更进一步。
董健驊今年47岁,较李家成等富豪又小了十岁左右,较林正杰又大了二十岁左右;当年年龄不是问题,重要的是身份,所以两人成为好朋友也就不奇怪了。
林正杰和董健驊在客厅聊天时,关嘉慧便被董赵洪娉、张培薇引到偏厅聊天。
至於董健诚则是在美国,预计董氏企业重组时,才会回家帮忙。
在客厅,董健驊真诚的说道:“林生,上次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感触很深!”
林正杰谦虚的说道:“董生,我才经商多少年,且没有航运经营的经验。你说这句话,简直是抬举我了!”
他心中也很意外,毕竟他说出来一些航运形势,但可没有想到董健驊听得进去。
董健驊说道:“学无老少,达者为先。林生不到三十岁,就白手起家创下今天的业绩,你的话里都是很多让我深思的道理。你说美国要拖垮俄罗斯的经济,而打压国际原油的价格,我特意让舍弟在美国进行多方调查,发现事情真如你说的。而国际原油价格下跌,那运输费自然不会好转多少。”
林正杰对航运也很有兴趣,询问道:“董氏在货柜运输领域的实力,比较强的吧”
董健驊摇摇头,说道:“油船、货柜船占比差不多!更何况,货柜运输的形势今年確实好转起来,但我觉得你说的——远东至美洲的航线,因为竞爭大而提不起价;远东至欧洲的航线,更是在运输量提高的情况下,价格反而下跌。”
有些事情,一旦主观认定后,再去调查实际情况,一切都真相大白。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假如没有林正杰的提醒,董健驊认为他在心中会一直侥倖——航运总会好起来。但林正杰的一句话,更是压垮他最后的希望——航运已经进入周期性下跌,而且是三十年代相似的寒冬季。
林正杰心想既然你拿我当朋友,那么自己也问一个私密性的问题:“董生,如果我没有猜测,董氏的航运也负债率应该接近6080%吧”
董健驊也没有隱瞒,说道:“目前大概在78%左右,长短期的债务已经高达90多亿港幣,仅一年的利息都高达6亿港幣。”
林正杰一愣,这利息还真是低得嚇人,怕是日本贷款居多。
不管是包宇刚,还是董浩云,亦或是赵从衍,后期都是日本的贷款居多。这也是沈弼上台后,对於包宇刚多多少少有些不满。
而日本银行確实猛,全世界进行放贷,香港更是一个重要的业务区。
林正杰点点头,却没有再说什么,因为大家都是坐镇一方的大佬,什么决定应该是自己做,朋友最多是提供点线索作为参考。
董健驊却非常信任林正杰,继续说道:“我们董氏在日本有一个24艘新船订造的订单,我最近打算先取消其中12艘,至於另外的12艘怕是只能硬著头皮打造,毕竟若是全部取消,日本造船厂势必会让我们付出代价。另外,今年爭取处理一批油船、散装货船。说起来,很感谢林生让我做出这些决定。”
林正杰摆摆手,说道:“董生言重了,我不过是航运外行,可能懂一点点,比起你们这些行家来说,肯定不行的。不过这次航运寒冬季,我倒是很自信不会分析错,没有五年的寒冬季,航运是不会有好转的。”
他不觉得,董健驊听了他的话,就会將董氏的危机消弭,顶多是情况稍微好一些。最终董氏的航运帝国,还是会走上艰难的充足道路。
董健驊一愣,再次问道:“至少五年的寒冬季”
所谓寒冬季,那就是比去年还糟糕,即有业务也会亏损的情况,甚至是只要你有船就会大量的亏损。
林正杰肯定的说道:“我个人认为是会出现的!”
董健驊顿时心里活动起来,考虑出售船只的力度,是不是要更大一些。
“感谢林生的建言”
“一家之言,董生需要好好三思!”
实际上,林正杰也是无利不起早,董健驊未来是香港一哥,好好交际一番,將来能有好的回报;而且,林正杰也看重董氏手中的两个资產:第一个,就是英国最大的货柜码头『菲利斯杜港』的部分股权,以及当地的人脉关係;第二个,董氏手中的亚洲货柜股权。
所以,別说现在出点意见供他参谋,就是以后董氏航运重组,他旗下的恒隆银行业可以给予一定的贷款。
经过半个月时间的『促销活动』,《天天日报》的销量从12万份,暴涨至18万份。当然促销活动並不是唯一的致胜法宝,前期《天天日报》的內容改进也是关键的地方。
经过两三个月的发展,《天天日报》已经拥有两百多个新闻採编人员,六百个公司职员;所以在內容上已经不逊色《东方日报》,甚至有不少胜出的地方。
同时,《天天日报》在亚洲电视台、巴士车身上大作gg宣传,也是一个致胜法宝。
三管齐下,自然成绩突飞猛进,当然也因此將一年的利润烧掉,而且还在继续烧钱,预计要烧掉《天天日报》以前十万销量时的两年盈利。
当然,如果《天天日报》的销量突破20万份,那么一年可能就赚回来了。
那么其它报社可就惨了,《东方日报》销量只剩下25万份,锐减5万份,《成报》锐减1.5万份,甚至连《明报》、《星岛日报》的销量都开始锐减。
这样一来,大家纷纷开始向《天天日报》施压,在新闻栏上『讽刺』《天天日报》搞恶意竞爭,以免费的方式將报纸送给发行商,再由发行商以极低价格出售给零售商,达成恶意竞爭的事实。
一时间,《天天日报》成为香港的焦点。
当然对於顾客来说,他们才不管这背后的商战,反倒是纷纷认可《天天日报》如今的內容质量。
“顶不顶得住”林正杰询问叶绍良道。
叶绍良马上轻鬆的说道:“老板,我们又不犯法,又不违反道德,怎么会顶不住。不过我现在有些担心,各大报社可能联合『香港报纸公会』向我们施压。不过伱放心,我再怎么也能坚持到月底。而且我们的销量马上就要突破20万份,並且能稳定在20万份以上。”
林正杰点点头,他也不指望真的將《东方日报》马上拉下第一的宝座,毕竟一开始大家的差距太大,足足近20万份的销量。《东方日报》一家的销量,便是香港所有大眾报纸的总和。
“嗯,此消彼长,此次《东方日报》必定会跌至25万以下。这样一来,大家就是在同一赛道竞爭,谁能笑到最后,倒也未知。”
说实话,此次《东方日报》溃败,也有马成才禁錮资深记者林俊逸,造成的恶劣影响。香港人对於言论zy,是非常重视的,《东方日报》这次形象大损,也是一个溃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叶绍良自信的说道:“如今我们在电视、电影、出版、传媒、漫画这些业务上,都取得很好的业绩,形成了一个產业链。传媒的新闻,和电视台的新闻达成合作;电影和电视,达成人才和资源互享。漫画和电视之间,也能达成合作.”
如今,整个文化產业不仅可以为泰富集团带来丰厚的利润,亦能提高林正杰的影响力。
当初的亚洲电视台,大家没有认为林正杰捡到宝,如今大家都认为,林正杰是拿到了宝藏,当然这个宝藏离不开林正杰的努力。
如今的亚洲电视台的估值,已经翻了一倍以上,预计价值在5亿港幣。
林正杰最后说道:“我想將这些物业组建成一个『传媒集团』,这个事情你来负责,传媒集团依旧隶属泰富集团旗下,但要设立集团管理层,你来做这个总裁。”
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但就是多了一个管理机构,不再让这些產业各自为战。
叶绍良兴奋的说道:“好的,我马上组织起来.对了,老板。这个春节前夕,惠康、百佳两个超市集团,不约而同的在传媒猛做gg宣传,燃起大减价战火。我看两家的意思,怕是都想做香港超市领袖,独霸香港。虽然是两家的竞爭,但也会造成其他中小超市集团营业额降低。”
林正杰点点头,说道:“嗯,我知道了!正好,集团旗下的零售业务也在大搞宣传、活动。”
“好的”
待叶绍良离开后,林正杰陷入思考。
『一鸡死,一鸡鸣』本是商界竞爭的正常现象,但是香港没有『反垄断法』,所以大財团都是想拼命搞死小財团。
百佳、惠康两大超市对决,看似是两家在互攻,实际上则是在打压中小超市集团。
倘若两大超市搞活动时间足够长,那么其他超市集团將叫苦不迭,最终两大超市集团则达成垄断的目的。
林正杰突然想到一个注意,若是今年一些超市遇到困难,他打算安排『泰安企业』进行低价收购,一家一家的收购。
当然以泰安企业(原淘化大同)的人才、供应链,未必会对惠康、百佳起到威胁的作用;但是,一旦明年他拿下会德丰,便可以將零售业务转卖给这个子公司。
最终的目的,泰富系还是要成为香港第三大超市集团。
“老板”陈伟忠走进林正杰的办公室。
林正杰抬起头,说道:“官地拍卖会情况怎么样”
陈伟忠立即笑著说道:“我们很轻鬆的获得3幅地皮,甚至有一幅地皮出了我们和港灯承价外,其它財团都不出来竞价!”
他如果没有在老板身边做『近臣』,也怕是不敢承价。
但泰富集团这一年的时间,已经吸纳600万平方尺的可建楼面,这让他信心大;今年哪怕是官地拍卖会再冷,他都敢进货。
林正杰好像记得,前世在1984年,港府足足拿出50幅地拍卖。上半年拿出30幅,收回6幅;下半年拿出20幅,收回7幅。
这充分说明官地拍卖会的冷遇!
所以,泰富集团如今拿地依旧是轻轻鬆鬆。
“我原本准备说总计拿出9亿港幣购入土地储备,爭取拥有700万平方尺的可建楼面。既然如此,待目標完成后,我们可以考虑继续增加土地储备,爭取今年我们拥有800万平方尺的土地储备。”
“好的.不过老板真是厉害,如果没有港灯的地產部门配合我们,搞不好有的土地也会因为承价低,而流拍。”
在事前,林正杰就安排港灯的地產部门也参加拍卖,关键时刻和母公司泰富集团配合一下。
说白了,就是不让土地流拍。
其实七八百万平方尺的土地储备楼面,一点不算多,后面香港数一数二的地產发展商,一年就要卖出300万平方尺的楼面不止。
前世巔峰时期的新鸿基,更是拥有5000万平方尺的可建楼面储备,恒基也有3000万平方尺的可建楼面。
当然在这一时期,泰富集团应该是仅次於新鸿基、长实,甚至超过了恒基的土地储备。因为后面还有很多增加土地储备的计划,就看大家有没有眼光和实力了。
泰富集团旗下的港灯,土地储备也是非常多,除了国际城市集团的45%股权外,还拥有鸭脷洲的大片土地。合计下来,不输给泰富集团目前的土地储备。
“对了,金钟二段站上盖的投標情况如何”林正杰询问道。
陈伟忠也算是业务很强的副总经理,他不仅是全能大管家,更是一个让员工们佩服的副总经理,因为陈伟忠几乎不超员工发脾气,总是將笑容掛在脸上,而且自身是个工作狂。
相比较而言,林正杰这个老板便属於强势的老板,所以两人配合上很默契。当然陈伟忠应该感谢林正杰给他的平台,否则他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老板,据说投標的財团不多,恒隆和新世界发展已经明確不参与投標,大概是和港府有些闹得不愉快。”
损失4亿挞定,对恒隆来说相当於1981年大部分的盈利。当时恒隆只是希望港府將补地费降低14亿,港府都不近人情,所以恒隆是非常不舒服的。
而此时的金钟二段站上盖,怕是价格会很低,当然大家都不知道出价。
有一点可以肯定,租金跌幅或许只有30%,但是商业地皮的跌幅应该要达到6成,因为商业地皮的项目,回报期太长,如今香港形势又不明朗,谁敢去赌。
林正杰笑道:“怕也不全是闹得不愉快的原因,是因为商业地產项目投资周期太长。对於这幅地皮的补地价,我已经决定是这个数字!”
陈伟忠连忙伸长脖子,看著林正杰在桌子上用水写出一个『4.3亿』,他顿时嚇了一跳。
“老板,稳不稳”
“我觉得很稳!但不管怎么说,投暗標这种事,本来就是靠运气。如果说是拍卖,我们自然更有信心。至於投暗標,就全凭运气,毕竟价格太高,我们要被人嘲笑;价格太低,又確实难中標。”
4.3亿的补地费,只有巔峰时18亿的三成不到,但是林正杰觉得希望一样很大。
首先长实、新鸿基、恒基这些都可能不会投,毕竟这个项目是投资10亿左右的大项目,与他们的『货如轮转』风格相餑。
其次信和在『远东金融中心』上吃了个大亏,黄氏家族再有钱,相信5亿港幣不是一个小数字,此次他们也会很保守。
“好的”
此时的信和,也积极联络南洋財团和光大联合投资『金钟二段站上盖』。当然,信和地產是主要投资方,其它財团不过是小股东。
在办公室里,黄廷芳也对儿子黄志祥说道:“你觉得,我们投资金钟二段站上盖,多少標价合適”
黄志祥犹豫了一下,说道:“这个项目有兴趣的財团寥寥无几,所以应该不需要高价就可以拿到。”
黄廷芳点点头,说道:“不错!更何况我们已经在林正杰手里吃过一次亏,这次不能买贵了。”
想到远东金融大厦项目足足了15亿港幣,再加上后续的建筑费3亿港幣,足足了18亿港幣。仅此一项,就让信和和黄氏元气大伤。
黄志祥接著说道:“不过,最近泰富集团在拍卖场倒是拿地不少,在做反市场行动。当然,他们好像是以住宅地皮为主,不知道是不是林正杰又看好香港未来的地產市场了”
黄廷芳听儿子提起林正杰,顿时有些警惕,说道:“你认为泰富集团对这个项目有想法”
黄志祥点点头,说道:“有可能吧!”
黄廷芳思索一番后,说道:“不管了,我们不能再买贵了,价格我已经想好了,就3.8亿港幣。毕竟这个项目建筑费,至少也是6亿港幣以上,总计投资10亿港幣,这已经让很多財团望而却步了。而且,泰富集团將精力放在住宅地皮上,可能会也抱著捡漏的想法投標。”
“好的。我觉得这个价格已经很高,这次拍卖会上,有两幅土地都差点流拍,都是泰富集团和港灯联合在吃进!”
黄廷芳马上说道:“下次,我们也要吃进更多地皮,地產总归会恢復起来的。”
从去年开始,信和地產確实也在吸纳地皮,全年吸纳了六七个地盘,也算是香港胆大的財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