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中西画作-《万历革新》

  第85章 中西画作

  罗明坚的激动自然是有理由的要知道,当初西班牙的大贵族、葡萄牙的贵族也曾远赴大明,企图和大明商谈贸易的事情,但是连皇帝的面都没见到,就在广州的监牢里面活生生囚禁而死了。

  早在弘治、正德年间,欧洲人就已经来到了东方。

  但是来得早没用,正德在位时期,他们和皇帝的接触还算是顺利,至少有沟通的渠道也真的有欧洲人靠近了皇帝。

  但是奈何正德死的早,在正德皇帝身边的洋人也被当做刘瑾、江斌等阿訥奉承的奸贼处理了。

  这对於大明百姓而言或许是好事情,但是对於他们这帮传教士而言,可谓是遭遇了无妄之灾。

  之后嘉靖继位,正德年间的事情被杨廷和清算,世宗嘉靖皇帝和他这位皇兄並不是一个路数。

  颇有点刘备和曹操的感觉。

  每与曹反,事乃成尔。

  简而言之,人家对传教士並不感兴趣,他们也就没有机会接触到嘉靖皇帝。

  现在终於冒出了一个对他们感兴趣的人了。

  这可太不容易了。

  他们一行四人踏入紫禁城內,所有人纷纷惊嘆。

  “好大的宫殿群。”

  他们从未想到,原来宫殿这种东西也可以像居民房一样大规模的修建。

  这太不可思议了。

  这需要多少人,动用多少物力

  所有人都难以想像。

  “这就是人多的好处啊。”

  罗明坚颇为羡慕。

  人口在这个年代就是財富。

  为什么大明拥有全球最强的舰队

  几千艘的战船

  人口在这里放著,西班牙別看是什么日不落帝国,但是全国上下才几百万人啊

  这么点人口能有一支一两百艘的无敌舰队已经是很孩人听闻的事情了。

  而大明的浙江又有多少人

  仅浙江一地就有人口过千万,拥有近千艘的战船,再合理不过了。

  后世的人很多人在对比欧洲和大明的实力的时候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总是下意识觉得欧洲更强。

  但这是胡扯。

  大明最强的优势永远都是人口形成的规模效应,

  论炮、论科学、论火器等等,大明总是比不过欧洲某个国家。

  但是论单方面形成规模,如军队数量,火器部队的操练等方面,欧洲人是望尘莫及的。

  罗明坚越发的意识到了这一点。

  “塞纳斯人不是美洲人。”

  “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是无敌的,欧洲不可能在这里战胜他们。”

  罗明坚很肯定这一点,別看在美洲有西班牙人搞出了几百人灭掉一国的神话。

  但那是合纵连横的结果,有其他美洲部落的帮助,而且西班牙人具有武器优势,还有战马的优势。

  美洲土著是没有骑兵的,或者说美洲就没有战马。

  因此西班牙人的小规模部队在美洲几乎是横扫一切的精锐。

  机动优势太强了,即使敌人人数眾多,但是那又如何

  打不过可以跑,这就是战马带来的自信。

  可是对於大明而言,这些优势都是失效的。

  “我需要用谦卑的態度面对这位塞纳斯皇帝。”

  罗明坚谨慎的根据礼仪官员教导的礼仪行事,一丝不苟,不敢有丝毫懈怠。

  可能是因为皇帝催得急,他们这些人也没有等太久。

  顺利的来到了乾清宫,恭恭敬敬的对著皇帝行礼参拜。

  他们这帮人也不代表什么国家的君主,跪拜什么的无所谓。

  这会儿的大明也不是什么大清,更不是输掉鸦片战爭、甲午战爭的大清。

  他们也犯不看为了这点事情和大明理论。

  当然,两侧站著的大汉將军,以及皇帝身边的仪仗队伍也让他们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老实说,在被礼仪官教导的时候,他们这几个人不是没有一些腹誹,对这些规矩不以为然。

  但是经过自从覲见仪式开始之后,经过礼乐、大汉將军的一套流程下来,对於塞纳斯皇帝的敬畏感油然而生。

  就算心里面再不以为然,却也不敢当眾和皇帝无礼。

  “你就是罗明坚”

  朱翊钧看著为首的传教士问道。

  这人看著有些消瘦,身高也不是很高。

  这个时期的欧洲人身高和东方人相比没什么明显优势。

  罗明坚用著一种很彆扭的大明官话说道:“是的,陛下,下国邦民不远万里来到大明,得见皇帝,真是三生有幸。”

  “哈哈哈。”

  朱翊钧看著一个洋人操著汉话和自己说这个总觉得很有喜感。

  “朕听说你们同行之中有人会铸造西式火炮还有人懂如何大规模铸造铅活字还有船匠”

  朱翊钧很关心这些事情,便开门见山道。

  罗明坚听闻心中暗喜,皇帝对这些果然感兴趣。

  “不错,陛下,不仅如此,我们当中还有人对於天文感兴趣,对於艺术等亦有研究。”

  罗明坚是做过功课的,他和不少塞纳斯的士大夫打过交道。

  他发现了一件事情,这些士大夫很喜欢討论一些哲学问题,而且有很深刻的见解。

  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听著他们说,获益匪浅。

  但是他们对於天文等学科的认识则不如自己,每次谈论到天文知识的时候,都是他们听著自己说。

  关於艺术,双方则是聊得有来有回,但是罗明坚也发现了塞纳斯在艺术方面虽然造诣很深,但是已经有些被欧洲超越了。

  比如关於画作,他发现大明人的画不是不好,但是对於人的画的分割並不如欧洲那样科学。

  对於人体的认识也不如欧洲。

  於是罗明坚很自信的对看皇帝谈论起这些。

  “和我谈论艺术”

  朱翊钧觉得好笑。

  他可能是整个大明最懂欧洲艺术的人了。

  於是便借看这个话题和他谈论起来。

  “朕也看一些你们的画作,在朕看来,东西画作各有千秋,別具特色。”

  罗明坚闻言摇头,说道:“恕我直言,贵国画作虽然意境不错,但是並不写实。”

  “哈哈哈,此言谬矣。”

  朱翊钧闻言没有生气,而是大笑,中国画作写意不写实,在后世很多人看来已经是常识,但是这话实际上並不对。

  这么认为的人一般都是没有见过写实的国画的。

  写意的画虽然多,但是並非没有写实的画。

  尤其是明朝,明朝的写实画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因为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出现了很多写真馆。

  写真一词唐宋就有之。

  大的叫做写真,小的则叫做小照。

  后世照片一词就来源於此。

  此类写真馆就是专门画写实画像的,要求面容和真人相差无几。

  於是出现了很多写实画作。

  如大明曾鯨所作的《潘琴台像》里面的人物就很写实,还有一些对於王阳明的画像,

  也很写实。

  朱翊钧对罗明坚说了一下,还拿出了一些画作让罗明坚欣赏。

  引得罗明坚惊嘆不已。

  他可不是装出来的。

  同样的效果西方画作其实也有。

  但是他看到的画作和西方全然不同。

  因为塞纳斯的画作都特別的小,他手中的画卷横竖才几十厘米。

  而西方的很多画作都是宗教画作,篇幅非常大。

  如米开朗琪罗的《创造亚当》,长5.7米,宽2.8米,和这个完全不能比。

  对於人物面容的刻画的难度不是一个档次的。

  不过罗明坚也注意到了这画作的不足。

  “陛下,此画作面容刻画详实,可惜身体刻画大不如面容。”

  罗明坚说道。

  朱翊钧闻言点头,感慨道:“你这洋教士倒是观察仔细,的確如此,我朝画作多为人而作,画师只需让人满意,因此难免偷工减料,对这身体的研究不如尔等。”

  简单来讲,这类肖像画主要还是描绘人物的面容,对於身体其实也挺详细,但是骨骼什么的別想了,最多將衣服的细节展现到位。

  后世留存的明太祖朱元璋的画像,其身上衣袍的龙纹都画得格外详细。

  但是西方不同,西方很多画作都是宗教画作,神的身体需要谨慎对待,力求完美。

  於是对於骨骼的研究远超东方,出现了聚焦透视法。

  但是大明不同,大明是三点透视法。

  这主要是对於画作的用途不一样。

  大明也有巨大篇幅的画作,如著名的《出警图》、《入踏图》等,这些画作长达几十米,宽一米。

  但这些画並不是单纯的画,单纯的艺术作品。

  这玩意儿属於文献资料,属於史料。

  这种画看著很长,但是主角只是围绕著一个人,比如皇帝,画中展现的是皇帝去了哪里,干了什么,在场的都有谁。

  因此这种画作还包含著时空属性,属於连环画。

  最著名的就是《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看著很长,但是不同的场景都用屏风隔开。

  韩熙载在不同的时空下神態,动作都不同。

  讲述了韩熙载的府邸中那一晚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画作,因为是群像,因此对於主人公是格外突出的。

  主角的身形比周围人更大,如果船普通人在画中有一米七,那么主角的身形足足有亢米多。

  除此之外,为了照顾主人公的顏面,作者对於主人公的一些情绪的表达要进行隱晦的处理。

  因此这些画作之中,人物几乎都是正襟危坐,面马表情的。

  一副清心寡欲的样子。

  但实际此並不是这样。

  朱翊钧现在还记得当初大学老师丙韩熙载夜宴图的时候同学们的哄堂大笑。

  “你们別看韩熙载正襟危坐,什么表情都刀有,但是你们看这根蜡烛,这蜡烛此的火苗开始乱了。”

  “这种表现手法在古代是很常规的手法,不仅可以用於表三主人公生气,可以表现慾火,如果有美女在身边,主人公正襟危坐,但是身边的蜡烛的火焰又是乱动,那么船明这人已经被格外电涎眼前的美女了。”

  朱翊钧和罗明坚討论了一会儿人物画之后,罗明坚开始疑惑的问起山水画“陛下,我观贵国画家貌似画山水与实际画作並不像,如此刻意为之是何缘故”

  罗明坚很疑惑,他见过不少山水画,甚至亲自到了一些景点观察过,但是发现根本不是一回事。

  还有一些山水画的顏色搭配更为离谱,居然用什么青色搭配山。

  “哈哈哈。”

  这下不仅是朱翊钧发笑,就连周围的宦官也刀有绷住,都开始笑了起来。

  “你这教士真是孤陋寡闻,这是因为写实画山水过於简单,故而画师所画山水画作並非常人之视角。”

  孙德秀站出来对罗明坚船毫。

  朱翊钧闻又頜首,中国很多大画家所画的山水图並不是对一个视角的单纯模擬,而是不同时空和视角下的交业。

  非常厉害。

  “去把赵孟的鹊华秋色图取来。”

  朱翊钧吩咐毫。

  等到宦官取来之后,朱翊钧对罗明坚亳:“你看这画中的山,这山就在我大明济南,

  一个叫做鹊山,一个唤作华不注山,若你见过这两座山,就该知毫,这画中之山和那两座山並不像。”

  “盖因此画中的华不注山乃画家赵孟的俯瞰视角,非仰视视角,鹊山则是平视视角,故而与眾不同。”

  朱翊钧解释了一下,山水画的欣赏门槛的確有些高,很多人刀点艺术素养根本品鑑不了。

  甚至看不懂画中展现的是什么。

  而且画中所展现的视角都是拼接的,不同的山不同视角,你看得懂一个山,不一定能看懂下一座山。

  因此很多文人沉醉鑑赏画作,这种品鑑画作作者技法,思考作者用什么角度画山,非常有趣。

  这里面的集大成作莫过於《千里江山图》

  此画中画山水乃各地山水的集合。

  有的山在福建,有的山在江西,有瀑布可能是庐山的,有的瀑布可能是其他地方的。

  作者將这些山水集合到同一画作,並用不同视角进行切换,让人捉摸不透。

  得到皇帝的丙解,罗明坚等人不有发出惊嘆。

  这种画法太有想像力了。

  至少在欧洲,真刀听船有什么画家这么创作的。

  “吃惊就对了,欧洲要很晚才会出现这拼接视角的画法,你们今天个算是开了眼了。”

  朱翊钧暗笑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