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敷衍了事,时间一到,如果船队不能远航打捞水產,误了事,朕决不轻饶你。”
朱翊钧加重了语气,算是给张宏提了一个醒。
这群宦官可不是什么事情都上心的。
也喜欢敷衍了事。
张宏心中暗自叫苦,但面上却不敢有丝毫显露。
但皇帝好就在好在虽然事情嘱咐的多,但是下放的权力也大,而且银钱到位。
说到底,终究不是打发他张宏去外地,他无所谓。
“到了地方也不要扰民,朕派他们是去督造船厂,建造船队,不是去捞钱,不能以任何名义加派当地。”
“如果缺钱,那就上报,把销费用做成帐册一併呈上。”
张宏再次领命,私下寻思著该找谁,皇帝的意思很明显,別给他找事。
那这就算不上什么肥差了。
这皇宫的宦官出去作威作福的人大有人在,真要一心一意办实事的还真没有几个。
別到时候出了岔子,皇帝又拿他出气,他都一把年纪了,可经不住打板子。
朱翊钧没去看愁眉苦脸的张宏,转而拿起御案上新送来的几份关於边镇军费的奏疏,仔细批阅起来。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虽然现在战爭还没有正式打响,但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眼下虽未正式开战,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催要钱粮的摺子便已堆积如山。辽东、蓟镇……各处边关重地,都在伸手要钱。
张居正那边,也已上本,提及先前君臣议定、用於整备征討建州之师的那二十万两白银军费,是时候该拨付了。
“什么地方的钱都可以省,剿灭女真可不能省钱。”
对此,朱翊钧倒是极为爽快,没有半分討价还价,当即硃笔一批:“准!”
至於辽东、蓟镇另外索要的钱款,朱翊钧则批转內阁,让张居正会同兵部、户部仔细研究后再议。
这两地要的钱不是什么军餉,而是打造武器装备以及买马匹的钱。
如戚继光的蓟镇所要的钱是督造车营的费用。
戚继光来到了北方发现以往的鸳鸯阵已经不好使了,他步兵多,骑兵少。
因此便开始大规模打造车营,他甚至自己设计改良了很多战车,用途非常多。
有专门用於冲阵的战车,这类战车前排镶嵌著有盾牌长矛,甚至车里面还可以站人。
需要至少五六个壮汉推著走,完全是人力坦克。
还有运输物资的战车,此类战车可以相互连接,组成一道铜墙铁壁,保护步兵不被骑兵衝击。
除此之外还有炮车,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字面意思,不过这炮车前排两侧也是有防御的盾牌的。
明军的炮车主动进攻的时候会放在前排,推一段距离开一炮,士兵在炮车后放火銃和弓箭。
“戚继光画的饼什么的蛮好看,但是就是太钱了。”
朱翊钧摇了摇头,这隨便一辆车都得好几两银子。
几辆车下去就可以买一匹马了。
俺答封贡之后,边境马市每年交易额从原来的几千匹,已经发展到了现在的每年数万匹马。
马的价格也大大下降。
至於辽东要钱,则是为了养马、买马。
朱翊钧心累,边镇就知道要钱。
“你再去擬一道旨意,交內阁议处——朕意,欲撤辽东军镇,仿內地之制,改设辽东布政使司,以文官经理民政、巡抚节制军务。”
朱翊钧对孙德秀说了一声。
孙德秀闻言一懵,也不知道皇帝怎么想到了这一出。
但凡其下定决心之事,便极难更改,非他这等內臣所能劝諫。
他不敢多问,连忙躬身应道:“臣遵旨。”
便又取来纸笔,预备草擬諭旨。
“辽东这帮將门的好日子也该到头了。”
朱翊钧看著奏疏,辽东这地方早该设立布政司了。
治理地方还真得靠文官,大明从明初就开始对辽东进行持续投入,二百年下来。
辽东人还是那么点,若不是成化犁廷,辽东地区的地盘甚至都不会扩大一点。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多点钱,设立布政司,最起码辽东的民政能好点。
地方治理水平也能提升一点,大明对辽东的掌控力也会更强。
大明目前有两大军镇,一个是甘肃镇,一个是辽东镇。
军镇和普通管辖的区別在於,军镇是军管。
文官很少。
后世有一种奇怪的论调,那就是假如明末的时候大明肯下放权力,让地方藩镇化,满清都不可能入关,李自成都不可能成功。
朱翊钧大概知道这么说的人可能是参考了唐末的藩镇,以及满清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的成功。
所以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但问题是,虽然明朝和清朝看著制度一样,但是完全不是一回事。
满清的地方財政要上缴至少七成,很多地方要上缴九成多。
换而言之,大明早都下放了权力给地方。
至於民团、民练,这玩意儿自嘉靖起就下放了。
打击倭寇的时候,江南地区不乏有秀才、生员自散家財,招募几百人抗击倭寇的。
但效果並没有很多人想像的那么大。
真实的战爭里,普通人连当炮灰的资格没有。
別的不说士兵的鎧甲最轻也有十几斤,重甲则有三十斤。
普通老百姓能扛著哪个作战
至於唐末的藩镇,大明的军镇其实和藩镇的区別不大。
大明的边境地区上缴的財税是很少的,甚至一些地方不用上缴,中央反而要拨款。
可辽东、甘肃等地用事实证明,这效果並不见得多好。
军镇的设立主要是节省成本。
但治理效果太差,留不住人,对当地的农业、水利等设施也不上心。
朱翊钧寧可撤销军镇,多些钱,这样辽东自身的经济、粮食產量最少可以每年上升,减少对朝廷的財政依赖。
军队贪污情况也会减少。
最终重要的是,文官管理的话,那么辽东兵备道的文官就会增多。
这对於朝廷对辽东的掌控力度会大大加强。
这些兵备道官员手下都会养数百兵马,对於辽东军事实力也是一个增强。
不过这种事情不可能立刻实施,这会儿辽东正在打仗。
朱翊钧也只是先让內阁商议一番。
等到战爭结束,奖赏的时候顺便宣布决定。
恩威並施之下,异议会少点。
然而,还不等孙德秀將諭旨草擬完毕,殿外便有小內官匆匆进来通报:“启稟皇爷,总理方逢时宫门外求见。”
朱翊钧加重了语气,算是给张宏提了一个醒。
这群宦官可不是什么事情都上心的。
也喜欢敷衍了事。
张宏心中暗自叫苦,但面上却不敢有丝毫显露。
但皇帝好就在好在虽然事情嘱咐的多,但是下放的权力也大,而且银钱到位。
说到底,终究不是打发他张宏去外地,他无所谓。
“到了地方也不要扰民,朕派他们是去督造船厂,建造船队,不是去捞钱,不能以任何名义加派当地。”
“如果缺钱,那就上报,把销费用做成帐册一併呈上。”
张宏再次领命,私下寻思著该找谁,皇帝的意思很明显,別给他找事。
那这就算不上什么肥差了。
这皇宫的宦官出去作威作福的人大有人在,真要一心一意办实事的还真没有几个。
別到时候出了岔子,皇帝又拿他出气,他都一把年纪了,可经不住打板子。
朱翊钧没去看愁眉苦脸的张宏,转而拿起御案上新送来的几份关於边镇军费的奏疏,仔细批阅起来。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虽然现在战爭还没有正式打响,但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眼下虽未正式开战,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催要钱粮的摺子便已堆积如山。辽东、蓟镇……各处边关重地,都在伸手要钱。
张居正那边,也已上本,提及先前君臣议定、用於整备征討建州之师的那二十万两白银军费,是时候该拨付了。
“什么地方的钱都可以省,剿灭女真可不能省钱。”
对此,朱翊钧倒是极为爽快,没有半分討价还价,当即硃笔一批:“准!”
至於辽东、蓟镇另外索要的钱款,朱翊钧则批转內阁,让张居正会同兵部、户部仔细研究后再议。
这两地要的钱不是什么军餉,而是打造武器装备以及买马匹的钱。
如戚继光的蓟镇所要的钱是督造车营的费用。
戚继光来到了北方发现以往的鸳鸯阵已经不好使了,他步兵多,骑兵少。
因此便开始大规模打造车营,他甚至自己设计改良了很多战车,用途非常多。
有专门用於冲阵的战车,这类战车前排镶嵌著有盾牌长矛,甚至车里面还可以站人。
需要至少五六个壮汉推著走,完全是人力坦克。
还有运输物资的战车,此类战车可以相互连接,组成一道铜墙铁壁,保护步兵不被骑兵衝击。
除此之外还有炮车,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字面意思,不过这炮车前排两侧也是有防御的盾牌的。
明军的炮车主动进攻的时候会放在前排,推一段距离开一炮,士兵在炮车后放火銃和弓箭。
“戚继光画的饼什么的蛮好看,但是就是太钱了。”
朱翊钧摇了摇头,这隨便一辆车都得好几两银子。
几辆车下去就可以买一匹马了。
俺答封贡之后,边境马市每年交易额从原来的几千匹,已经发展到了现在的每年数万匹马。
马的价格也大大下降。
至於辽东要钱,则是为了养马、买马。
朱翊钧心累,边镇就知道要钱。
“你再去擬一道旨意,交內阁议处——朕意,欲撤辽东军镇,仿內地之制,改设辽东布政使司,以文官经理民政、巡抚节制军务。”
朱翊钧对孙德秀说了一声。
孙德秀闻言一懵,也不知道皇帝怎么想到了这一出。
但凡其下定决心之事,便极难更改,非他这等內臣所能劝諫。
他不敢多问,连忙躬身应道:“臣遵旨。”
便又取来纸笔,预备草擬諭旨。
“辽东这帮將门的好日子也该到头了。”
朱翊钧看著奏疏,辽东这地方早该设立布政司了。
治理地方还真得靠文官,大明从明初就开始对辽东进行持续投入,二百年下来。
辽东人还是那么点,若不是成化犁廷,辽东地区的地盘甚至都不会扩大一点。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多点钱,设立布政司,最起码辽东的民政能好点。
地方治理水平也能提升一点,大明对辽东的掌控力也会更强。
大明目前有两大军镇,一个是甘肃镇,一个是辽东镇。
军镇和普通管辖的区別在於,军镇是军管。
文官很少。
后世有一种奇怪的论调,那就是假如明末的时候大明肯下放权力,让地方藩镇化,满清都不可能入关,李自成都不可能成功。
朱翊钧大概知道这么说的人可能是参考了唐末的藩镇,以及满清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的成功。
所以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但问题是,虽然明朝和清朝看著制度一样,但是完全不是一回事。
满清的地方財政要上缴至少七成,很多地方要上缴九成多。
换而言之,大明早都下放了权力给地方。
至於民团、民练,这玩意儿自嘉靖起就下放了。
打击倭寇的时候,江南地区不乏有秀才、生员自散家財,招募几百人抗击倭寇的。
但效果並没有很多人想像的那么大。
真实的战爭里,普通人连当炮灰的资格没有。
別的不说士兵的鎧甲最轻也有十几斤,重甲则有三十斤。
普通老百姓能扛著哪个作战
至於唐末的藩镇,大明的军镇其实和藩镇的区別不大。
大明的边境地区上缴的財税是很少的,甚至一些地方不用上缴,中央反而要拨款。
可辽东、甘肃等地用事实证明,这效果並不见得多好。
军镇的设立主要是节省成本。
但治理效果太差,留不住人,对当地的农业、水利等设施也不上心。
朱翊钧寧可撤销军镇,多些钱,这样辽东自身的经济、粮食產量最少可以每年上升,减少对朝廷的財政依赖。
军队贪污情况也会减少。
最终重要的是,文官管理的话,那么辽东兵备道的文官就会增多。
这对於朝廷对辽东的掌控力度会大大加强。
这些兵备道官员手下都会养数百兵马,对於辽东军事实力也是一个增强。
不过这种事情不可能立刻实施,这会儿辽东正在打仗。
朱翊钧也只是先让內阁商议一番。
等到战爭结束,奖赏的时候顺便宣布决定。
恩威並施之下,异议会少点。
然而,还不等孙德秀將諭旨草擬完毕,殿外便有小內官匆匆进来通报:“启稟皇爷,总理方逢时宫门外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