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那么多客套话,因为朱祁钰还有一个身份,就是范广的老师。
虽然教得不多,但范广的见识比其他武将要高得多。
“回陛下,末将觉得,如果用人力建造的话,大沽口是古河入海的地方,非常适合建立海军基地。而且,如果战舰能从海进河,就能控制整条运河区域。”
福船不只是在海上航行,它们完工后也是通过运河进入大海的。
京杭大运河已经存在八百多年了,它的作用远不止是让皇帝南下巡游那么简单。
俗话说“现在有罪,将来有功”,隋炀帝之后的皇帝虽然没有他那么激进,但一直都没有放松对运河的修缮和管理。
从春秋时期到现在,这条大运河见证了无数朝代的兴亡。
它连接了南北,也让苏杭变成了风景如画的地方。
“那就好,朕会跟工部商量一下,看看需要多少钱。那些水手和工匠就留在大沽口,朕会派人照顾他们。至于你扩编的神武卫,以后分一营跟着你去旅顺。”
朱祁钰点点头,停顿了一下,继续说:“你带兵的话,就不该再叫神武卫了。朕本来想把旅顺设为北洋水师,不过,你有没有更好的名字?”
范广一听,身体微微一颤,北洋水师,顾名思义,就是负责北方海域的军队。
他知道,虽然现在水师还很弱,但圣人先生的志向,说不定哪天就能重现过去的辉煌。
现在让他来起名字,他觉得这事非常重要,一时之间不敢随便开口。
朱祁钰看出了他的犹豫,笑着说:“不急,你来回奔波,也累了,先去休息一下,好好想想。”
“是,陛下。”
范广松了口气,感觉肩上的担子很重,回去得跟于谦商量一个好名字。
“对了。”
范广正要走出书房,朱祁钰又说道:“其实我以前想过,等舰队出发后,见到自己人就问一句‘谁在呼叫舰队’!不过这事恐怕做不到。等舰队建好的那天,希望你能说这句话。”
朱祁钰说完,有些感慨,自己身为皇帝,不能随便离开京城,更别提带着舰队走遍天下了。
“陛下,末将一定记住。”
范广突然觉得,圣人对自己的期望很大,或者说,对大明水师的期待很大。
就这一句话,听起来莫名有种霸气。
“兴安,你说一个不出门的皇帝,怎么了解天下大事?”
等范广走了之后,朱祁钰背着手问兴安。
兴安听了,苦笑了笑,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就算皇帝能出宫,又能去哪儿呢?
就算离开了京城,又怎么能真正看到各地的情况?
底下的人要是想瞒着,皇帝也只能像笼中鸟一样,被无形的牢笼困住。
如果不是这样,怎么会设立缉事厂和锦衣卫呢?
“唉……”
见兴安没说话,朱祁钰叹了口气:“赏太医院董宿、医学院李言闻一千两银子,其他医生五百两,小医官一百两,再给太医院发一枚集体功勋章,让兵仗局做出来。”
既然问不出来,就不多想了,朱祁钰马上转移话题:“范广南下有功,封他为男爵,封地在旅顺,让内阁安排一下。”
赏赐可不能少,太医院和医学院这次立了大功,朱祁钰可不是小气的人,不会只给个表扬就完事。
物质上的奖赏是必须的,总不能让人光靠信仰活着吧?
“还有,把俘虏营的名字改一改,叫勇武营,军饷照旧,不许克扣。”
俘虏营的表现让朱祁钰挺满意,反馈也不错,让他都有点意外。
虽然他的想法不纯粹,但还是那句话,一切都是为了他们好,堂堂大明皇帝,还能有什么坏心眼?
“至于刘安,传个话过去,说他干得不错。”
想了想,朱祁钰点点头:“就这样。”
“是,陛下。”
兴安把所有内容记下来,之后会跟内阁商量,由内阁下命令,再送到皇帝这里盖章,赏赐才算正式发下去。
“叫工部尚书周忱来议事。”
朱祁钰没忘记,大沽口的军港可以开始动工了。
另一边,范广去了都督府报到。
因为现在兵部和五军都督府是一个上级,所以在衙门里,他正好遇到了当值的于谦。
“于尚书。”
范广抱拳行礼,于谦虽然只是临时负责,但该有的权力还是有的。
“范将军回来了?”
于谦从桌子后面抬起头,挑了挑眉毛问:“是不是去皇上那儿汇报了?”
范广点点头:“末将刚从皇上那儿回来。”
“嗯,正好,这次调兵去山东,你有什么看法吗?”
于谦招了招手,让范广走近一些,接着讲起了最近拟好的山东作战计划。
听完于谦的解释,范广皱着眉头说:“末将也是刚从山东回来,没想到情况这么严重,真的需要调动大军?京营在山东不是也能用吗?”
于谦摇摇头,笑着说:“调兵不是为了打仗,是为了吓唬人。皇上要表现出强硬的态度,让人知道底线在哪里。”
这不是小事,如果底牌藏得太深,朝廷的底线就没人知道了,别人不断试探,只会惹出更多麻烦。
范广想了想,点头说:“山东有石总兵,京城的将领我也认可,只是觉得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毕竟不过是几个家伙罢了。”
“这可不只是山东,范将军去闽南的时候,难道没注意到南方官场的风气吗?”
于谦手指敲着桌子继续说:“这是敲山震虎。”
范广一下子明白了,皇上现在还不能直接插手南方,但可以杀个鸡给南方官场看看。
“提高违法的成本?”
范广摸着下巴,低声说道。
“没错。”
于谦站起身,双手背在身后,说:“天下就像一盘棋,皇上的每一步都牵动全局。只要京城安稳,各地宵小自然不敢轻举妄动。你多看看京城的变化,老夫可是大开眼界了。”
自从不再遣返流民,各地不断上书请求,但皇上都懒得理。
以前于谦对这些事并不在意,但如今奏折越来越多,内阁的大臣们也开始重视起来。
那些以前被看作是羊群的百姓,现在用脚走出了自己的态度。有地没人耕种,再好的地也没用。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京城得有能力把流民变成良民,也就是农民和工匠。
圣人开办工坊和店铺,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文武百官没有这个本事,而皇上那些看似奇怪的想法,却不断创造出新的工作机会。
换句话说,只要地方不变,京城吸纳人口的政策就不会变,到时候人力、物力、财力甚至权力都会真正归于圣上。
“圣人的谋划,没有人能代替。”
于谦感叹道。
范广知道得不多,但还是点了点头,到底怎么样,还得等他亲自去京城看看才知道。
“对了,于尚书,末将这次复职,皇上说要在旅顺成立北洋舰队,叫北洋水师,问末将有没有好名字。”
范广挠了挠头,接着说:“于尚书您也知道,我水平有限,想不出什么好名字。不过光听‘北洋’这两个字,就知道皇上志向远大,所以想请教于尚书。”
“哦?”
于谦听了,也挑了挑眉,随后苦笑着说:“说实话,水师除了
老夫还真不知道皇上最深层的打算是什么。如果随便起个名号,总觉得有点太浅了。”
“我也这么觉得。”
范广点头附和道:“于尚书,您可曾见过福船?我第一次见到那船,真是又大又结实,就像鲲鹏一样。”
“没看过,不过以后有机会吧。”
于谦转身指着桌上一堆文件,笑着说:“现在我还有好多事要处理呢。”
一个人身兼多职,带来的不只是权力,还有数不清的琐事。
“那于尚书忙,我就先告辞了。”
范广也明白了,笑着拱了拱手,然后离开了于谦。
重新坐回椅子上的于谦,想着“北洋”水师,不由自言自语道:“有北洋,那一定还有南洋、东洋、西洋,陛下这是要组建四海水师啊。”
而四海水师,显然不只是为了防海盗那么简单。
小小的海盗,用不着这么大阵仗,或许是下西洋?也可能是别的什么?
于谦没有再深想,毕竟国家之间的战争需要机会,总不能圣人早就盯上了哪个海外小国吧?
圣人仁慈,怎么可能主动去侵略那些没什么价值的岛国呢?
大宁这边,大蒜油当然不是做出来就完事了,李言闻他们一直在尝试提纯。
很多事,只是因为之前没有方向,现在方向明确多了。
医药这个行业,注定要经历无数次失败,但只要有一次成功,后面的人就会继续努力。
经过不断的试验,他们发现酒越烈,蒸馏出来的大蒜油就越纯净。
这两者之间,似乎有种相似的气味。
几天后,京城传来圣旨。
得到赏赐的人都很高兴,但赏赐其实并不重要,看到城里的百姓一个个恢复健康,这才是最让人高兴的事。
李言闻却很烦恼,他原本以为提炼出大蒜之后,很多问题都能解决,但现在他发现,知道得越多,不懂的地方反而越多。
大宁看起来慢慢恢复了活力,但李言闻却没有时间去理会这些。
“董院使,如果蒸馏能提纯大蒜精华,那能不能酿出更烈的酒?”
李言闻一脸疲惫地找到董宿问道。
“呵,还真是这样。”
董宿突然灵光一闪,笑着说:“这东西叫酒精,不过不能喝,酒精灯里装的就是这个。”
“那用大蒜油提炼出来的精华,难道叫蒜精?”
李言闻眼睛一亮,果然提问是学习的好方法,之前让他头疼的问题,可能早就有了答案。
“蒜精?”
虽然教得不多,但范广的见识比其他武将要高得多。
“回陛下,末将觉得,如果用人力建造的话,大沽口是古河入海的地方,非常适合建立海军基地。而且,如果战舰能从海进河,就能控制整条运河区域。”
福船不只是在海上航行,它们完工后也是通过运河进入大海的。
京杭大运河已经存在八百多年了,它的作用远不止是让皇帝南下巡游那么简单。
俗话说“现在有罪,将来有功”,隋炀帝之后的皇帝虽然没有他那么激进,但一直都没有放松对运河的修缮和管理。
从春秋时期到现在,这条大运河见证了无数朝代的兴亡。
它连接了南北,也让苏杭变成了风景如画的地方。
“那就好,朕会跟工部商量一下,看看需要多少钱。那些水手和工匠就留在大沽口,朕会派人照顾他们。至于你扩编的神武卫,以后分一营跟着你去旅顺。”
朱祁钰点点头,停顿了一下,继续说:“你带兵的话,就不该再叫神武卫了。朕本来想把旅顺设为北洋水师,不过,你有没有更好的名字?”
范广一听,身体微微一颤,北洋水师,顾名思义,就是负责北方海域的军队。
他知道,虽然现在水师还很弱,但圣人先生的志向,说不定哪天就能重现过去的辉煌。
现在让他来起名字,他觉得这事非常重要,一时之间不敢随便开口。
朱祁钰看出了他的犹豫,笑着说:“不急,你来回奔波,也累了,先去休息一下,好好想想。”
“是,陛下。”
范广松了口气,感觉肩上的担子很重,回去得跟于谦商量一个好名字。
“对了。”
范广正要走出书房,朱祁钰又说道:“其实我以前想过,等舰队出发后,见到自己人就问一句‘谁在呼叫舰队’!不过这事恐怕做不到。等舰队建好的那天,希望你能说这句话。”
朱祁钰说完,有些感慨,自己身为皇帝,不能随便离开京城,更别提带着舰队走遍天下了。
“陛下,末将一定记住。”
范广突然觉得,圣人对自己的期望很大,或者说,对大明水师的期待很大。
就这一句话,听起来莫名有种霸气。
“兴安,你说一个不出门的皇帝,怎么了解天下大事?”
等范广走了之后,朱祁钰背着手问兴安。
兴安听了,苦笑了笑,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就算皇帝能出宫,又能去哪儿呢?
就算离开了京城,又怎么能真正看到各地的情况?
底下的人要是想瞒着,皇帝也只能像笼中鸟一样,被无形的牢笼困住。
如果不是这样,怎么会设立缉事厂和锦衣卫呢?
“唉……”
见兴安没说话,朱祁钰叹了口气:“赏太医院董宿、医学院李言闻一千两银子,其他医生五百两,小医官一百两,再给太医院发一枚集体功勋章,让兵仗局做出来。”
既然问不出来,就不多想了,朱祁钰马上转移话题:“范广南下有功,封他为男爵,封地在旅顺,让内阁安排一下。”
赏赐可不能少,太医院和医学院这次立了大功,朱祁钰可不是小气的人,不会只给个表扬就完事。
物质上的奖赏是必须的,总不能让人光靠信仰活着吧?
“还有,把俘虏营的名字改一改,叫勇武营,军饷照旧,不许克扣。”
俘虏营的表现让朱祁钰挺满意,反馈也不错,让他都有点意外。
虽然他的想法不纯粹,但还是那句话,一切都是为了他们好,堂堂大明皇帝,还能有什么坏心眼?
“至于刘安,传个话过去,说他干得不错。”
想了想,朱祁钰点点头:“就这样。”
“是,陛下。”
兴安把所有内容记下来,之后会跟内阁商量,由内阁下命令,再送到皇帝这里盖章,赏赐才算正式发下去。
“叫工部尚书周忱来议事。”
朱祁钰没忘记,大沽口的军港可以开始动工了。
另一边,范广去了都督府报到。
因为现在兵部和五军都督府是一个上级,所以在衙门里,他正好遇到了当值的于谦。
“于尚书。”
范广抱拳行礼,于谦虽然只是临时负责,但该有的权力还是有的。
“范将军回来了?”
于谦从桌子后面抬起头,挑了挑眉毛问:“是不是去皇上那儿汇报了?”
范广点点头:“末将刚从皇上那儿回来。”
“嗯,正好,这次调兵去山东,你有什么看法吗?”
于谦招了招手,让范广走近一些,接着讲起了最近拟好的山东作战计划。
听完于谦的解释,范广皱着眉头说:“末将也是刚从山东回来,没想到情况这么严重,真的需要调动大军?京营在山东不是也能用吗?”
于谦摇摇头,笑着说:“调兵不是为了打仗,是为了吓唬人。皇上要表现出强硬的态度,让人知道底线在哪里。”
这不是小事,如果底牌藏得太深,朝廷的底线就没人知道了,别人不断试探,只会惹出更多麻烦。
范广想了想,点头说:“山东有石总兵,京城的将领我也认可,只是觉得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毕竟不过是几个家伙罢了。”
“这可不只是山东,范将军去闽南的时候,难道没注意到南方官场的风气吗?”
于谦手指敲着桌子继续说:“这是敲山震虎。”
范广一下子明白了,皇上现在还不能直接插手南方,但可以杀个鸡给南方官场看看。
“提高违法的成本?”
范广摸着下巴,低声说道。
“没错。”
于谦站起身,双手背在身后,说:“天下就像一盘棋,皇上的每一步都牵动全局。只要京城安稳,各地宵小自然不敢轻举妄动。你多看看京城的变化,老夫可是大开眼界了。”
自从不再遣返流民,各地不断上书请求,但皇上都懒得理。
以前于谦对这些事并不在意,但如今奏折越来越多,内阁的大臣们也开始重视起来。
那些以前被看作是羊群的百姓,现在用脚走出了自己的态度。有地没人耕种,再好的地也没用。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京城得有能力把流民变成良民,也就是农民和工匠。
圣人开办工坊和店铺,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文武百官没有这个本事,而皇上那些看似奇怪的想法,却不断创造出新的工作机会。
换句话说,只要地方不变,京城吸纳人口的政策就不会变,到时候人力、物力、财力甚至权力都会真正归于圣上。
“圣人的谋划,没有人能代替。”
于谦感叹道。
范广知道得不多,但还是点了点头,到底怎么样,还得等他亲自去京城看看才知道。
“对了,于尚书,末将这次复职,皇上说要在旅顺成立北洋舰队,叫北洋水师,问末将有没有好名字。”
范广挠了挠头,接着说:“于尚书您也知道,我水平有限,想不出什么好名字。不过光听‘北洋’这两个字,就知道皇上志向远大,所以想请教于尚书。”
“哦?”
于谦听了,也挑了挑眉,随后苦笑着说:“说实话,水师除了
老夫还真不知道皇上最深层的打算是什么。如果随便起个名号,总觉得有点太浅了。”
“我也这么觉得。”
范广点头附和道:“于尚书,您可曾见过福船?我第一次见到那船,真是又大又结实,就像鲲鹏一样。”
“没看过,不过以后有机会吧。”
于谦转身指着桌上一堆文件,笑着说:“现在我还有好多事要处理呢。”
一个人身兼多职,带来的不只是权力,还有数不清的琐事。
“那于尚书忙,我就先告辞了。”
范广也明白了,笑着拱了拱手,然后离开了于谦。
重新坐回椅子上的于谦,想着“北洋”水师,不由自言自语道:“有北洋,那一定还有南洋、东洋、西洋,陛下这是要组建四海水师啊。”
而四海水师,显然不只是为了防海盗那么简单。
小小的海盗,用不着这么大阵仗,或许是下西洋?也可能是别的什么?
于谦没有再深想,毕竟国家之间的战争需要机会,总不能圣人早就盯上了哪个海外小国吧?
圣人仁慈,怎么可能主动去侵略那些没什么价值的岛国呢?
大宁这边,大蒜油当然不是做出来就完事了,李言闻他们一直在尝试提纯。
很多事,只是因为之前没有方向,现在方向明确多了。
医药这个行业,注定要经历无数次失败,但只要有一次成功,后面的人就会继续努力。
经过不断的试验,他们发现酒越烈,蒸馏出来的大蒜油就越纯净。
这两者之间,似乎有种相似的气味。
几天后,京城传来圣旨。
得到赏赐的人都很高兴,但赏赐其实并不重要,看到城里的百姓一个个恢复健康,这才是最让人高兴的事。
李言闻却很烦恼,他原本以为提炼出大蒜之后,很多问题都能解决,但现在他发现,知道得越多,不懂的地方反而越多。
大宁看起来慢慢恢复了活力,但李言闻却没有时间去理会这些。
“董院使,如果蒸馏能提纯大蒜精华,那能不能酿出更烈的酒?”
李言闻一脸疲惫地找到董宿问道。
“呵,还真是这样。”
董宿突然灵光一闪,笑着说:“这东西叫酒精,不过不能喝,酒精灯里装的就是这个。”
“那用大蒜油提炼出来的精华,难道叫蒜精?”
李言闻眼睛一亮,果然提问是学习的好方法,之前让他头疼的问题,可能早就有了答案。
“蒜精?”